- 年份
- 2024(6687)
- 2023(9847)
- 2022(8045)
- 2021(7524)
- 2020(6151)
- 2019(14009)
- 2018(13724)
- 2017(25945)
- 2016(13917)
- 2015(16230)
- 2014(16196)
- 2013(16028)
- 2012(15425)
- 2011(14472)
- 2010(14290)
- 2009(13501)
- 2008(13252)
- 2007(11932)
- 2006(11058)
- 2005(10475)
- 学科
- 济(80198)
- 经济(80122)
- 管理(33684)
- 方法(27689)
- 业(26741)
- 数学(25075)
- 数学方法(24957)
- 中国(22430)
- 银(21679)
- 银行(21534)
- 行(20343)
- 企(20292)
- 企业(20292)
- 制(20182)
- 地方(18024)
- 融(15735)
- 金融(15728)
- 农(15176)
- 学(14958)
- 贸(13596)
- 贸易(13584)
- 易(13236)
- 业经(13045)
- 财(12882)
- 地方经济(12778)
- 体(12181)
- 度(11758)
- 制度(11752)
- 环境(10361)
- 业务(10002)
- 机构
- 大学(209022)
- 学院(205312)
- 济(103513)
- 经济(101703)
- 研究(82421)
- 中国(71123)
- 管理(71064)
- 理学(59222)
- 理学院(58507)
- 管理学(57639)
- 管理学院(57256)
- 财(46512)
- 京(45684)
- 科学(45176)
- 所(42009)
- 研究所(37964)
- 财经(36642)
- 中心(36631)
- 经济学(35466)
- 农(34576)
- 经(33509)
- 经济学院(31744)
- 江(31294)
- 北京(29804)
- 院(29294)
- 财经大学(27356)
- 农业(27178)
- 业大(26367)
- 范(25823)
- 师范(25549)
- 基金
- 项目(128157)
- 科学(101116)
- 基金(95776)
- 研究(93945)
- 家(84057)
- 国家(83448)
- 科学基金(69924)
- 社会(63477)
- 社会科(60329)
- 社会科学(60317)
- 基金项目(48616)
- 省(45822)
- 教育(42282)
- 自然(41920)
- 资助(41027)
- 自然科(40979)
- 自然科学(40959)
- 自然科学基金(40255)
- 划(39523)
- 编号(35036)
- 部(30135)
- 成果(29757)
- 重点(29297)
- 发(28743)
- 国家社会(28277)
- 中国(27580)
- 教育部(26198)
- 课题(25745)
- 创(25413)
- 大学(24532)
共检索到3430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雪兰 何德旭 李睿
本文在回顾中国银行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中国1978—2009年的经济金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验证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对银行业稳定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实际利率、汇率的变化率和资本产出比的三期滞后值对银行体系的稳定有显著的影响。据此,我们认为,要维护中国银行体系的稳定,必须要重视稳步推进金融自由化、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问题。
关键词:
银行脆弱性 宏观经济 金融稳定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鹏 鄢莉莉
本文运用新凯恩斯的DSGE模型研究金融效率、经济结构变化对技术冲击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印证了传统经济周期理论的核心观点,即技术进步不仅可以刺激产出、消费和投资,还可以降低社会总体价格水平,而金融中介效率、资本收入份额和折旧率的高低都不会影响技术冲击的传导路径。同时,本文的研究还显示,作为金融中介的银行体系效率越高,技术冲击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越小。该结论意味着,在当前阶段我国应着力提高国内金融体系的效率,以保证宏观经济的平稳健康运行。
关键词:
技术冲击 金融效率 经济波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盛洪
一、增量改革、国企亏损及其政治后果自1978年以来的改革,主要采取了所谓"增量改革"的方式,即在现有计划经济和国有企业的经济存量之外,允许非国有的、遵循市场规则的经济部门发展。这种改革方式的优势在于,由于避开了计划经济和国有企业的存量部分,因而:(1)避开了由旧体制的惯性所带来的阻力,(2)也不存在一个即定的利益格局(这个利益格局可能会因改革而被打破,那些在改革中受损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霞辉
本文分析资产市场波动和宏观经济稳定之间的关系 ,全文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为引言 ,是资产价格波动与宏观经济稳定的理论探讨 ;第二部分分析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及日本“泡沫经济”前后的经济运行特征 ;第三部分分析日本“泡沫经济”对中国的警示 ;第四部分是全文总结。
关键词:
资产价格 金融市场 宏观经济稳定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黄宪 熊启跃
增强银行经营的稳健性、减少银行信贷行为的亲周期效应对实体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对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对理论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上,对宏观经济波动下我国银行业资本缓冲调整行为特征、资本缓冲对宏观经济波动产生影响的传导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利用2000-2010年我国45家商业银行的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对该问题分析提出的相关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1)我国银行资本缓冲与宏观经济波动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这有别于世界主要市场经济国家银行业资本缓冲与经济波动两者之间的负相关关系;①(2)我国银行业资本缓冲在经济周期上升期的提高主要是通过增加资本金②或权益...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谈申申 孙思栋
新时代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离不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离不开风险防范,根本落脚点在于资金投向。影子银行满足了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但可能会放大宏观经济波动。基于面板回归模型和GMM方法分析了影子银行在不同所有权性质、行业属性、风险特征的上市公司之间的资金投向情况,结果发现大量资金流入了地方国营企业、产能过剩行业和"高风险"投资标的,意味着经济的顺周期性得到了强化。从而,立足于资金投向为影子银行加剧经济波动的现象提供了一种佐证和解释。
关键词:
影子银行 经济波动 资金投向 风险监管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马亚明 王虹珊
在金融加速器、价格摩擦和投资成本的基础上,将影子银行和房地产市场纳入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并利用贝叶斯方法估计模型的结构参数,同时分析了金融和实体两类冲击对我国影子银行、房地产市场与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方差分解结果表明,利率冲击是引致我国房价变动和影子银行规模的重要因素,生产率冲击则能解释房地产规模、通货膨胀、投资增长等变量的波动。脉冲响应结果表明,两类冲击都会使得房价和影子银行规模呈现相反的变动趋势。福利分析结果显示,关注房价波动和宏观审慎的货币政策都可以提高社会福利。
关键词:
影子银行 房地产 宏观经济变量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潘敏 缪海斌
基于中国宏观经济金融的现实环境,通过构建反映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内在联系的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实证检验2003年以来银行信贷投放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方面,中国信贷规模资金的投放对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信贷投放对经济增长的冲击效应会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趋弱;另一方面,短期来看,信贷资金的大规模投放不会对物价水平的攀升产生影响,但由于其是物价变动的主要因素,在长期内,必须合理估计中国将来在物价水平调控方面可能面临的较大压力。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樊纲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组
本文使用 1 985年以来的时间序列数据和 1 994年以来的银行间横断面数据 ,通过时间序列模型和纵横数据 (PANEL)模型 ,对中国的货币、信贷供给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 ,贷款增长对经济的解释能力强于货币供应量 ;1 996年以来中国实际贷款增长率年均低于理想值 6个百分点 ,存在惜贷现象 ;不良贷款是制约贷款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良贷款比率每下降 1 0个百分点 ,贷款增长率提高 1 4个百分点 ;我国银行体系对利差已经相当敏感 ,在存款利率不变的条件下 ,贷款利率向均衡水平每移动一个百分点 ,贷款投放将变动 3个百分点
关键词:
信贷供给 惜贷 不良贷款 贷款利率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林建浩 王美今
作为一个转型国家,中国是否有属于自己的"大稳健"(Great Moderation)增长时期?它起于何时?终于金融危机吗?后危机时代处于何种周期状态?本文利用条件马尔可夫模型首次对这些问题进行正式的经验识别研究。结果显示,以1995年第四季度为界,中国的经济周期从高波动与低波动交替出现的"活乱循环"时期,进入以微波化为主要特征的"大稳健"阶段。与美国因金融危机于2008年中断"大稳健"不同,中国的"大稳健"由于经济过热的累积在2006—2007年间中断,因金融危机负向冲击的叠加而重返,并迅速地于2010年第一季度进入"低波动、高增长"的最优状态,后危机时代元年并未出现过热或二次探底等过度波动情...
关键词:
经济周期 大稳健 条件马尔可夫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贾俊雪 郭庆旺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波动明显趋缓,非线性特征明显减弱,其原因可以归结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经济稳定政策的出现以及财政和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所带来的宏观经济稳定政策的制度基础、作用机制和作用工具的逐步完善。为了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经济波动,确保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就需要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消除制约我国宏观经济稳定政策效能发挥的制度障碍,并尽快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宏观经济稳定政策的完整理论体系。
关键词:
经济周期 宏观经济稳定政策 经济体制改革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喻鑫 庄毓敏 李威
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宏观经济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出口大幅下滑,资产价格巨大调整,企业利润明显下降,经济增速逐步放缓。从统计数据来看,2008年我国出口总额2.5万亿元,增长17.8%,增速回落6个百分点,GDP同比增长9%,增速同比下降4%。针对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由前期"一保一控"、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转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婵婵
随着金融自由化和经济金融化进程的加速,金融与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显著,金融的顺周期性进一步加剧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本文通过构建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微观机制模型,运用系统GMM模型对我国70家商业银行2006~2015年的年度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实证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周期性问题以及顺周期性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逆周期宏观审慎调控的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