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29)
- 2023(8526)
- 2022(6832)
- 2021(6110)
- 2020(5137)
- 2019(11486)
- 2018(10917)
- 2017(22122)
- 2016(11226)
- 2015(12287)
- 2014(11983)
- 2013(11955)
- 2012(11456)
- 2011(10457)
- 2010(11056)
- 2009(10873)
- 2008(9718)
- 2007(8825)
- 2006(8185)
- 2005(7908)
- 学科
- 济(74107)
- 经济(74059)
- 管理(32628)
- 业(32191)
- 企(27907)
- 企业(27907)
- 融(26548)
- 金融(26548)
- 方法(25043)
- 银(23194)
- 银行(23183)
- 数学(22954)
- 数学方法(22868)
- 行(22535)
- 中国(21707)
- 地方(19827)
- 财(17249)
- 制(15546)
- 业经(13210)
- 地方经济(12768)
- 务(12214)
- 财务(12197)
- 财务管理(12185)
- 农(11907)
- 企业财务(11904)
- 体(11703)
- 学(11417)
- 中国金融(11227)
- 产业(9890)
- 体制(9282)
- 机构
- 学院(166628)
- 大学(166079)
- 济(87680)
- 经济(86230)
- 管理(60870)
- 研究(57890)
- 中国(52007)
- 理学(51808)
- 理学院(51298)
- 管理学(50576)
- 管理学院(50275)
- 财(41082)
- 京(32946)
- 财经(32903)
- 经济学(30625)
- 经(29889)
- 科学(29128)
- 所(28223)
- 中心(27604)
- 经济学院(27462)
- 研究所(24935)
- 财经大学(24728)
- 江(24366)
- 融(23475)
- 金融(23108)
- 北京(21252)
- 银(20414)
- 农(20410)
- 院(20183)
- 州(19728)
- 基金
- 项目(101080)
- 科学(81167)
- 基金(76562)
- 研究(74894)
- 家(64683)
- 国家(64165)
- 科学基金(56391)
- 社会(52896)
- 社会科(50580)
- 社会科学(50567)
- 基金项目(39525)
- 省(37970)
- 自然(33443)
- 教育(33129)
- 自然科(32728)
- 自然科学(32723)
- 资助(32535)
- 自然科学基金(32203)
- 划(30743)
- 编号(28315)
- 部(23155)
- 成果(23098)
- 国家社会(23038)
- 发(22863)
- 重点(22620)
- 教育部(20953)
- 创(20690)
- 人文(20670)
- 性(20098)
- 社科(19817)
共检索到2676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邵毅平 张昊
从宏观经济波动和股权结构两个视角来分析判断企业的融资偏好,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在内外部融资选择中基本上遵循了权衡理论的判断,而在外部融资中大体上依据了最优融资顺序理论的推断,同时研究还发现,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具有显著的异质性效应。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蓝虹 穆争社
当宏观经济进入衰退阶段时,由于融资企业的股权配给,融资企业投资的边际破产成本上升,这将导致融资企业的投资下降,在投资乘数原理和加速数原理的相互作用下,会使宏观经济衰退更加严重,宏观经济陷入经济衰退与股权配给相互作用的恶性循环中,宏观经济衰退的程度会进一步加大。当宏观经济进入繁荣阶段时,具有与上述相类似的过程,会导致宏观经济持续过度繁荣。因此,股权配给是宏观经济波动的加速器。我国的现实是,从微观上看,上市公司具有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从宏观上看,政府进行股权配给。两者的共同作用,使股权配给具有平抑宏观经济波动的功能。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玉龙
2017年底A股上市公司中有3387家企业进行了股权质押融资,融资总规模占A股总市值的10%,股权质押融资越来越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本文尝试将股权质押融资、股票市值波动等因素引入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中,分析股权质押率、股票市值和股权质押比例等变动对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股票市值波动可以分别解释20%的消费波动和15%的投资波动,股权质押率波动对主要经济变量的影响则相对比较小。提高股权质押比例可以降低企业融资约束,缓解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也会造成主要经济变量更大的波动,因此加强对股权质押比例的监管,有利于维护经济的稳定。股票市场泡沫放大了抵押率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因此在市场估值过高时,应缓慢降低股权质押杠杆,以降低对宏观经济的冲击。
关键词:
股权质押融资 市场泡沫 宏观经济波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潘敏 张依茹
宏观经济波动将改变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而银行股权结构的不同将使两者之间的关联呈现差异。本文以我国45家商业银行2005-2010年间的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宏观经济波动下拥有不同股权结构的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的差异。结果表明,宏观经济波动与银行风险水平负相关,正向(负向)的宏观经济冲击使得银行风险降低(提高);而银行所有权结构中国有股占比的上升会显著增强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与宏观经济波动之间的敏感性,当经济处于上行(下行)周期时,国有股占比较高的银行的风险将大幅降低(提高)。
关键词:
宏观经济波动 股权结构 银行风险承担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秀林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穆争社
当宏观经济进入衰退阶段,由于上市公司的股权配给,上市公司投资的边际破产成本上升,导致上市公司的投资下降,在投资乘数原理和加速数原理的相互作用下,会使宏观经济衰退更加严重,宏观经济陷入经济衰退与股权配给相互作用的恶性循环中,宏观经济衰退的程度会进一步加大。当宏观经济进入繁荣阶段,呈现与上述相反的过程,会导致宏观经济持续过度繁荣。因此,股权配给是宏观经济波动的加速器。我国的现实是,从微观角度分析,上市公司具有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从宏观上看,政府进行股权配给。两者的共同作用,使股权配给具有平抑宏观经济波动的功能。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周兰 谢海强
相对于经济景气时期,企业在经济不景气时具有较高的信息透明度,且信贷融资需求越强的企业信息透明度更高;在经济不景气时,企业更高的信息透明度能够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银行信贷融资。这表明,宏观经济波动对企业的信息披露行为有重要影响,经济不景气时,企业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以获得经营所需的资金;且企业较高的信息披露质量有利于缓解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企业信誉水平,从而减轻宏观经济波动对企业信贷融资带来的不利影响。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雄元 张春强 何捷
宏观经济波动性会通过影响实体经济和投资者风险态度进而影响债券风险溢价。本文以2006~2012年768只短期融资券为样本,检验了宏观经济波动性对债券风险溢价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金融市场,货币政策波动性越大,企业风险对短期融资券利差的正面影响也越大;而信贷规模波动性却能削弱风险与短期融资券利差的相关性;(2)产品市场上,较高的市场乐观程度也会弱化企业风险对短期融资券利差的影响;(3)进一步分析表明,上述效应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和信息不对称较低组。这些结论有助于丰富企业风险、宏观经济环境与债券利差类文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延军 温娇秀 吴静茹
采用结构变动值K和Moore指数作为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动的测量指标,并以总产出增长率和HP滤波后的波动成分作为衡量经济波动的指标,文章对我国产业结构变动与宏观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变动不是我国经济波动的格兰杰原因,而经济波动是产业结构变动的格兰杰原因;这说明产业结构变动不是我国经济波动的主要冲击来源,而我国的产业结构变动却受到了经济发展的影响。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徐梅
货币政策调整可以影响个人的消费、投资行为,个人行为的累积会形成宏观的金融资产结构,通过信贷和融资将金融资本转化为实物资本,从而达到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本文通过构建SidrauSki模型,提出货币政策的影响路径假说,并构建ardL-ECM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认为货币政策对金融资产结构的影响效果比对宏观经济更有效,短期调整比长期影响更有效。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苗文龙 周潮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平均年龄异质性家庭和创新异质性企业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模拟分析人口老龄化对宏观经济的冲击效应得出: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家庭持有的流动性金融资产占金融总资产的比例上升、资本性金融资产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从而引起宏观金融结构的变动;中国人口老龄化引发的金融结构变动将导致劳动减少、消费减少、产出降低,甚至影响企业创新投资降低,进而导致高投资的经济增长模式发生变化。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劳动增长依赖、投资增长依赖、技术模仿依赖都难以为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应集中到创新方面,激励企业技术创新是市场机制改革的重要方向,引导市场资金对技术创新型企业的投资支持,同时应避免企业技术创新投资的剧烈上涨造成经济震荡。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金融资产结构 宏观经济波动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澄 沈悦
宏观经济波动会改变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而房地产价格的变化将使二者之间的关系发生改变。本文立足于宏观审慎监管的思想,结合我国40家商业银行2005~2015年的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通过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研究了房地产价格与宏观经济波动下的银行风险承担问题,从行为视角综合研判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是"主观偏好"还是"被动选择",并进一步考察了系统重要性差异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异质作用。实证结果显示:(1)上行的经济周期会使银行主动风险承担和被动风险承担同时增加,而上涨的房地产价格会降低银行主动风险承担,相反则会导致银行被动风险承担的增加;(2)在房地产价格和宏观经济波动的冲击下,系统重要性差异的确会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产生异质作用;(3)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会扩大宏观经济波动对银行主动风险承担和被动风险承担的影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袁志刚 郑志伟 葛劲峰
金融中介在现代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主要功能是解决经济主体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并为市场提供流动性保险。良好运作的金融中介可以克服现实世界中的金融摩擦,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保障经济在更高的潜在水平上运行。但是金融中介在实现这些功能时,实际上把经济运行中的大量风险转移到了自身,在有限程度内利用杠杆实现基本职能。金融杠杆增长也为短期波动埋下隐患,当外生冲击大到一定程度,金融中介反而成为放大金融波动的罪魁。信息不对称、金融合约不完全、流动性错配成为金融市场内生不稳定的条件,资产价格伴随着金融中介资产负债表的恶化而大幅下跌,对经济造成持续性的放大效应。特别当金融中介自身受到种种约束时,金融稳定和全局宏观调控变得复杂而困难。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及理论模型进行梳理,加深了对金融中介宏观效应的理解,为宏观广义货币政策传导、宏观调控分析和研究提供更多视角和思路,并在梳理中指出了金融中介理论未来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郇庆明 宋修远 张铜钢
本文以股改前后的截面数据,对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认为,股改后我国国有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有一定的改善;第一大股东的持股地位对股权融资偏好的影响不显著,公众流通股股东对股权融资偏好的改善起了积极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袁钢明
地区经济差异与宏观经济波动袁钢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地区经济差异扩大,是中国经济改革以来出现并引起广泛关注的新问题。进入90年代,地区经济差异扩大速度加快,对宏观经济波动及宏观政策效应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拟考察和分析改革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