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79)
- 2023(9327)
- 2022(7671)
- 2021(6995)
- 2020(5681)
- 2019(12704)
- 2018(12407)
- 2017(24182)
- 2016(12552)
- 2015(13983)
- 2014(13644)
- 2013(13312)
- 2012(12812)
- 2011(11776)
- 2010(12345)
- 2009(11788)
- 2008(11644)
- 2007(10723)
- 2006(10079)
- 2005(9309)
- 学科
- 济(73789)
- 经济(73740)
- 管理(45659)
- 业(39719)
- 企(34161)
- 企业(34161)
- 方法(21367)
- 地方(19032)
- 数学(18256)
- 数学方法(18039)
- 中国(17477)
- 财(15425)
- 业经(15242)
- 农(14896)
- 技术(13753)
- 地方经济(13251)
- 学(12515)
- 制(12446)
- 策(10956)
- 银(10581)
- 银行(10576)
- 融(10320)
- 金融(10320)
- 行(10245)
- 农业(9776)
- 技术管理(9746)
- 贸(9737)
- 贸易(9729)
- 环境(9659)
- 理论(9535)
- 机构
- 学院(188412)
- 大学(186967)
- 济(92078)
- 经济(90331)
- 管理(74249)
- 研究(66338)
- 理学(62142)
- 理学院(61534)
- 管理学(60782)
- 管理学院(60386)
- 中国(51839)
- 财(42620)
- 京(38435)
- 科学(34996)
- 财经(32668)
- 所(32154)
- 中心(30298)
- 江(29974)
- 经(29443)
- 经济学(29299)
- 研究所(28351)
- 经济学院(25907)
- 北京(24628)
- 范(24099)
- 师范(23987)
- 财经大学(23760)
- 州(23753)
- 院(23524)
- 农(22490)
- 业大(20821)
- 基金
- 项目(113968)
- 科学(91956)
- 研究(88963)
- 基金(83422)
- 家(70349)
- 国家(69757)
- 科学基金(61253)
- 社会(59782)
- 社会科(56739)
- 社会科学(56725)
- 省(43994)
- 基金项目(42468)
- 教育(39335)
- 编号(36066)
- 自然(35907)
- 划(35813)
- 自然科(35111)
- 自然科学(35103)
- 自然科学基金(34520)
- 资助(33933)
- 成果(31042)
- 发(26201)
- 创(25671)
- 国家社会(25189)
- 部(25165)
- 重点(25050)
- 课题(24926)
- 创新(24260)
- 项目编号(22866)
- 人文(22475)
共检索到3068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赵承
2008年11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十项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的措施。那么,这次宏观经济政策重大调整传递了哪些新信息?发出保增长的强有力信号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出现大的起落,是促进科学发展的首要目标。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实行积极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秀波
世界经济陷入衰退状态,中国经济前景堪忧。"保增长"成为宏调新目标,财政政策从"稳健"改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改为"适度宽松"。本次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具有"出手快、出拳重,措施准、工作实"的特点,在吸取1998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推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10项举措,并进行合理创新。本次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有很强的可行性,政策效果值得期待。
关键词:
GDP 积极财政政策 政策调整 投资拉动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李守田,肖锦铖,吴松林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对国家干部和企业职工实行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这对保护职工健康和促进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国家对医疗服务实行低于医疗成本的收费,“以药助医”和大型医疗设备由国家统一配置的卫生经济政策,对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有益的历史性作用。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随着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职工医疗的经费开支迅速上升,出现了“严重超支”现象。我国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小广
如何看待2000以来的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在学术界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拐点论”,认为2000年是上轮周期与下一轮周期的拐点,由此经济将进入到新的一轮快速增长轨道。这种观点有两层政策含义:一层政策含义就是前期连续几年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与经济增长内在回升的要求已经重叠,经济已重新回到了自发性快速增长状态,积极的财政政策应“淡出”,或从2001起要逐步“淡出”;另一层政策含义是,由于新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经济增长持续下滑,短周期波动解释不了,长期因素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表明中国经济进入了高增长后的大调整时期。中国是个发展中的大国,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和后发优势;中国改革尚未完成,还有制度创新的空间。现在所要进行的经济大调整,既不同于中国历史上的经济调整,也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大调整,而是具有“预”调整的性质和特点。与其倾全力确保8%的增长目标,不如顺应潮流,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经济大调整上,作出一篇预调整的好文章。这样,中国经济还会出现至少10年的快速增长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于泽 刘元春 刘晓光 闫衍
2022年是中国经济面对“三重压力”、抵御超预期冲击的一年。一方面,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完整的产业链、新能源相关产业持续向好以及贸易顺差保持高位,为宏观经济企稳提供持续动力;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大范围暴发、俄乌冲突扰动世界能源市场、高温干旱、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消费不足、信心减弱使得经济只实现了弱企稳,负向产出缺口持续,经济复苏进程较为缓慢。2023年是党的二十大后红利窗口期,“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期,同时也是国际、国内发展动力结构性加速调整期,新发展格局进入加速落地期。一方面,“三重压力”,尤其是需求收缩问题在2023年将有所延续;另一方面,在疫情因素减弱、消费活力逐步恢复和系统性政策布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下,宏观经济将得以全面修复,实现整体向好。但需要注意的是,如何进一步稳定消费并构建与新发展格局激励相容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仍面临许多挑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冀素兰 许广灵 渠丽娜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面临着新的风险与挑战,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阶段,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如宏观调控由需求管理转变为供给管理、经济政策更加突出为以微调为主、新的开放战略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支撑等。我们要充分把握当前历史机遇,构建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新思路,如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与积极的财政政策,推进促进经济增长要素的改革,激发企业活力。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朱显平,郝孟梅
1999年初,俄罗斯政府实行了“经济协议政策”,①制止了经济危机的发展。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俄罗斯对经济政策进行了进一步调整,重点是加强财政-税收政策。俄罗斯经济虽有好转,但问题很多,十分脆弱,卢布继续走低已成定局,而议会和总统选举都会给经济带来影响,俄罗斯经济形势的发展成为国际关注的热点。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成德宁
效率与公平之间并非“两难的选择” ,而是互补的关系 ,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 ,有可能在促进社会公平的同时 ,还能提高经济的总体效率 ,实现“公平增长”。因此 ,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理应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在中国 ,政府目前实现公平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应是消除行政性垄断 ,推进市场化 ,废除城市偏向的发展政策 ,改革和完善财政收支的结构和范围 ,促进劳动力的流动 ,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关键词:
收入分配 经济增长 宏观经济政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元春
5月份出台"稳增长"措施以来,宏观经济并没有明显反弹的迹象,反而呈现进一步回落的趋势。这种下滑趋势的持续要求我们应当对当前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反思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不仅延续了2011年逐季回落的趋势,而且在多重因素的持续作用下呈现出加速回落的态势。这迫使政府进行宏观经济政策再定位,"稳增长"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各类刺激政策开始重返。但从5月份出台"稳增长"措施以来,宏观经济并没有明显回升的迹象,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王德文 蔡昉
本文从宏观经济政策角度分析了农民收入问题。分析表明 ,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是 影响农民收入的两个重要方面。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 ,包括工业化和城市化、财政政策、 税收政策和信贷政策、贸易政策等 ,构成了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宏观经济环境。今后 ,农 民收入增长将主要取决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增长及其贡献作用。因此 ,不仅需要大 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 ,加快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 ,而且需要增加农业投资 ,改善农 村信贷 ,按照比较优势原则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为农民收入长期增长创造公平、有利的 外部条件。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曹远征 闫衍 于春海
经济新常态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提出了新要求。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应针对短期已显露的宏观经济和金融风险,提升和强化维持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的能力;针对较长时期持续存在的结构调整、去库存、去产能以及去杠杆等问题,提升应对这些问题可能带来的负面冲击;针对均衡、开放和市场化的经济体系,构建高效、可持续、动态一致的宏观经济调控模式和政策框架。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 宏观政策调整 改善宏观调控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何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三位经济学家布兰查德(Olivier Blanchard),阿里恰(Giovanni Dell'Ariccia)和摩罗(Paolo Mauro)发表了一份《反思宏观经济政策》的报告(SPN/10/03),在学术界和宏观决策部门引起了极大反响。这篇报告首先回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荣景
理性预期的假说有两个基本假设。其一是理性预期,即假定经济主体(这里指微观层面,下文也是指同一层面的)对未来作出的预测是理性的。其二是持续的“市场出清”,也就是假定,无论产品市场和劳动市场,产品价格和货币工资将适应供求状况迅速调整,使市场供给和需求平衡。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迎秋
在我们昂首跨入 2 1世纪之际 ,面对纷繁复杂的经济环境 ,需要我们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估计。在此 ,本刊特邀请 5位中青年经济学家 ,以笔谈的方式 ,对未来的经济走势和变化谈点看法 ,以飨读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