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57)
- 2023(10632)
- 2022(8800)
- 2021(8426)
- 2020(6636)
- 2019(15332)
- 2018(14664)
- 2017(27815)
- 2016(15059)
- 2015(17052)
- 2014(16953)
- 2013(16908)
- 2012(16300)
- 2011(14893)
- 2010(15220)
- 2009(14241)
- 2008(14409)
- 2007(12633)
- 2006(11657)
- 2005(10824)
- 学科
- 济(83515)
- 经济(83448)
- 管理(45802)
- 业(39038)
- 企(30851)
- 企业(30851)
- 财(28161)
- 方法(28153)
- 数学(25357)
- 数学方法(25123)
- 中国(24424)
- 地方(20349)
- 农(18548)
- 制(15767)
- 贸(14883)
- 贸易(14873)
- 业经(14532)
- 易(14513)
- 学(14509)
- 财政(13551)
- 地方经济(13142)
- 务(12599)
- 财务(12575)
- 银(12566)
- 银行(12562)
- 财务管理(12533)
- 行(12116)
- 企业财务(11964)
- 策(11946)
- 融(11932)
- 机构
- 大学(220897)
- 学院(220002)
- 济(111629)
- 经济(109750)
- 研究(84621)
- 管理(79901)
- 理学(67304)
- 中国(67145)
- 理学院(66571)
- 管理学(65706)
- 管理学院(65278)
- 财(57141)
- 京(46703)
- 科学(45175)
- 所(42414)
- 财经(41432)
- 经(37700)
- 研究所(37650)
- 经济学(37069)
- 中心(36781)
- 江(33177)
- 经济学院(33100)
- 北京(30641)
- 农(30292)
- 财经大学(30267)
- 院(29812)
- 范(28116)
- 师范(27954)
- 州(25319)
- 业大(25222)
- 基金
- 项目(134251)
- 科学(107079)
- 研究(101717)
- 基金(100385)
- 家(85947)
- 国家(85272)
- 科学基金(72982)
- 社会(69055)
- 社会科(65602)
- 社会科学(65590)
- 基金项目(50449)
- 省(48311)
- 教育(46019)
- 自然(43145)
- 资助(42796)
- 自然科(42148)
- 自然科学(42138)
- 自然科学基金(41411)
- 划(40785)
- 编号(38952)
- 成果(33613)
- 部(31906)
- 重点(30285)
- 发(30245)
- 国家社会(30096)
- 中国(28412)
- 教育部(28168)
- 课题(28145)
- 性(27233)
- 创(26841)
- 期刊
- 济(132288)
- 经济(132288)
- 研究(79472)
- 中国(47095)
- 财(46845)
- 管理(32044)
- 学报(28507)
- 科学(28392)
- 农(28117)
- 融(25400)
- 金融(25400)
- 经济研究(23653)
- 大学(22909)
- 财经(22600)
- 学学(21627)
- 教育(20224)
- 经(19642)
- 农业(18963)
- 技术(18056)
- 问题(17107)
- 业经(16919)
- 贸(16686)
- 国际(14833)
- 世界(14792)
- 技术经济(12542)
- 统计(11792)
- 经济问题(10533)
- 业(10250)
- 策(10154)
- 会计(9944)
共检索到3623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尚希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及宏观经济政策的内在逻辑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经济数字化、金融化叠加,使经济运行原有的实体状态转向虚拟状态。运用原有的货币和债务定义、运行特征和影响机制来解释、理解当前的经济社会问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应结合宏观环境的变化,重新思考财政、金融乃至宏观经济的问题,尤其是预期和风险的问题。一、从风险视角重新认识货币"数量"与"状态"的变化按照传统的定义,货币只是价值尺度或交易媒介。其实货币本身也属于一种资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本文通过运用IS-LM图式对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效力以及各自面临制约的分析,并考虑中长期因素,得出以下结论:(1)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从理论上讲都有失效的可能,但在中国均未成为现实;(2)目前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面临制约,单独实施难以取得最佳政策效果;(3)为启动经济增长,短期内大可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结合起来考虑,而不应对立;(4)从中长期来看,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将不是需求管理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而是促进结构转换的供给政策,为此需要进一步明确政策思路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阎坤
自1998年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其出台背景、实施原因、政策绩效、可持续性等问题便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著名经济学家戴圆晨教授的新作——《积极财政政策与宏观经济调控》对此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分析研究。 具体来说,本书的特点与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围绕财政赤字这个“轴心”认识和理解积极财政政策的施行 在书中,作者明确指出:所谓积极财政政策实际上也就是利用财政赤字刺激经济增长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从这个意义上讲,积极财政政策的采行其实反映了人们对财政赤字认识的转变,即从“赤字有害”到主动利用财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邓家姝 刘建青 张莹
财政政策是构成政府经济政策体系的重要部分,是实现政府经济政策目标的主要手段。2008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为应对此次危机,我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本文对我国财政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进行了研究,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财政政策乘数 财政政策效应 财政支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江晓薇
宏观经济运行中的财政政策江晓薇(财政部科研所)我国“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提出振兴财政的任务。提高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是保证今后15年实现振兴财政的关键。本文拟通过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财政政...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翁礼华
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经济的两种经济观点及其财政政策取向的争论,在古代中国汉朝昭帝时就曾经激烈地发生过。武帝后期由于人口锐减,民力疲弊,昭帝(公元前86年—前74年)、宣帝(公元前73年—前49年)统治时期,专力内治,继续执行汉初以来轻徭薄赋,与民休养生...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卢中原
财政政策不仅是短期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促进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不仅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直接服务,也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重要支撑。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促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高培勇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近日推出了闫坤教授等完成的《中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2008—2009)》一书。这本书,以季度为单位,对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与变化、财政政策的运行和调整方案等做了细致的跟踪分析,并对这一时期我国财政、金融、税收的理论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展望。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宏观课题组
宏观财政政策是一种公共物品 ,其有效性的标准是 ,在实现政府利益的同时 ,能够增进社会的福利。面临通货紧缩 ,政府将继续实施以财政政策为主导的扩张性宏观政策 ,在财政支出空间有限的情况下 ,就要选择能够作大投资乘数 ,提高市场效率的措施 ;同时要考虑调整税制结构 ,改变对投资征高税的税制 ,逐步变生产型增值税为收入型增值税和消费型增值税 ,并通过把内资企业税负降至外资企业的水平 ,一方面提高企业的利润预期 ,另一方面 ,消除税负不公 ,提高社会经济效率和减少资本外流 ;在运用国债政策时 ,既要重视国债的发行和使用 ,更要重视国债的交易和流通 ,推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发育和功能的发挥以及促进公用事业...
[期刊] 改革
[作者]
吴中南
就我国目前经济形势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理所应当的。从这几年财政政策的效果来看 ,确实起到了减缓颓势 ,稳定经济的作用 ,但却不尽人意。政策实施的效率不高。本文分析了积极财政政策的合理性和实施绩效。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政策低效率的原因 ,提出了完善财政政策的有关建议。
关键词:
财政政策 IS曲线 LM曲线 国债 税收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席克正 丛树海
现代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作为国家的两大基本政策,成为国家干预宏观经济、协调社会总供需平衡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在我国的改革开放过程中,由于简政放权、政企分开,国家对经济的行政干预将不断减少,逐步代之以宏观间接调控。因此,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势将成为我国经济理论和实践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仅就宏观财政政策与宏观货币政策的运用,以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选择,进行初步的探索。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课题组 闫坤 张鹏
2008年,次贷危机发展成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并将越来越多的经济体卷入其中,世界经济的总体形势趋于严峻。在这种情况下,我国2008年宏观经济的表现错综复杂:经济增长前高后低,物价水平骤升骤降;进出口形势复杂,贸易顺差出现波动,贸易增长进入不稳定期;工业生产增速缓慢,企业利润增幅回落,工业增加值大幅度降低;但投资增长保持稳定,投资结构有所改善;消费需求平稳快速增长,城乡消费差距进一步拉大;国际收支状态稳定,货币供应量增幅波动,人民币汇率市场调节机制得到强化;财政收入将会在较长的时期内保持低速增长。为推动经济增长,我们提出了宏观经济实现"√形"复苏的方案,认为现阶段应全面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袁国良 徐忠
财政和金融是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基本手段,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各有自己的作用范围和机制,也都各有自己的优劣势。宏观经济政策要能取得好的调控效果,必须以财政金融的协调配合为基础。改革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中出现了财政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削弱,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强的现象。致使宏观调控越来越依赖金融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迟迟不能出台,这是造成我国宏观经济调控难度加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据这种情况,当前的宏观调控应从改变财政金融地位不对称的状况入手,在财政金融协调配合的基础上完善宏观调控手段,以顺利实现国民经济的各项中远期目标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郭庆旺 赵志耘
众所周知,财政政策是稳定政策特别是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财政政策是如何影响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在什么情况下更有效?如何根据宏观经济形势选择财政政策类型?鉴于需求管理政策是用宏观经济理论模型来分析的,因此,本文旨在三大宏观经济模型框架下,图解财政政策在调控总需求、减轻经济波动上的作用原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