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313)
- 2023(19390)
- 2022(16261)
- 2021(15080)
- 2020(12768)
- 2019(29127)
- 2018(28416)
- 2017(54001)
- 2016(29399)
- 2015(32947)
- 2014(32505)
- 2013(32155)
- 2012(29993)
- 2011(27311)
- 2010(27225)
- 2009(25400)
- 2008(25032)
- 2007(22136)
- 2006(19378)
- 2005(17493)
- 学科
- 济(135605)
- 经济(135475)
- 管理(84309)
- 业(79483)
- 企(64420)
- 企业(64420)
- 方法(58799)
- 数学(52402)
- 数学方法(51830)
- 中国(34747)
- 农(33160)
- 财(32637)
- 业经(27143)
- 贸(26674)
- 贸易(26659)
- 地方(26386)
- 学(26321)
- 易(25943)
- 制(23682)
- 农业(22030)
- 银(20469)
- 银行(20412)
- 务(19998)
- 融(19976)
- 金融(19973)
- 财务(19942)
- 财务管理(19899)
- 行(19470)
- 企业财务(18899)
- 环境(18866)
- 机构
- 大学(426870)
- 学院(425397)
- 济(187689)
- 经济(184181)
- 管理(163302)
- 研究(149492)
- 理学(140896)
- 理学院(139371)
- 管理学(137041)
- 管理学院(136278)
- 中国(114810)
- 科学(89568)
- 京(88945)
- 财(84324)
- 所(76006)
- 农(74170)
- 研究所(69097)
- 中心(69005)
- 财经(67702)
- 业大(63718)
- 江(62423)
- 经(61670)
- 经济学(58768)
- 农业(58717)
- 北京(55975)
- 范(53131)
- 院(53022)
- 经济学院(52909)
- 师范(52502)
- 财经大学(50303)
- 基金
- 项目(284275)
- 科学(224384)
- 基金(209923)
- 研究(201885)
- 家(184993)
- 国家(183520)
- 科学基金(156877)
- 社会(131343)
- 社会科(124724)
- 社会科学(124692)
- 基金项目(109871)
- 省(108558)
- 自然(102373)
- 自然科(100088)
- 自然科学(100055)
- 自然科学基金(98341)
- 划(92724)
- 教育(92401)
- 资助(87048)
- 编号(78962)
- 重点(64374)
- 成果(64076)
- 部(63734)
- 发(61186)
- 创(58749)
- 国家社会(55626)
- 科研(55196)
- 创新(55115)
- 教育部(54698)
- 课题(54553)
- 期刊
- 济(203129)
- 经济(203129)
- 研究(125046)
- 中国(78472)
- 学报(69312)
- 农(65907)
- 财(64976)
- 科学(62872)
- 管理(59755)
- 大学(52033)
- 学学(49422)
- 农业(44479)
- 融(43032)
- 金融(43032)
- 教育(36610)
- 技术(35717)
- 经济研究(34707)
- 财经(34318)
- 业经(30455)
- 经(29572)
- 问题(26517)
- 贸(24597)
- 业(24381)
- 统计(22681)
- 技术经济(22025)
- 国际(21884)
- 世界(21044)
- 策(20305)
- 版(20066)
- 理论(19383)
共检索到6329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鲁臻 成明杰
本文利用中国的经济数据,检验不同的宏观经济形势下,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沟通效果的差异。我们得到的主要结果有:宏观经济形势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沟通效果有显著的影响。具体地,当宏观经济处在通货膨胀率较高的经济过热时期,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沟通效果更明显;同时,当经济中的物价上涨更多地来源于供给冲击时,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沟通效果更明显。这些结果对于中央银行更好地进行沟通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宏观经济形势 货币政策沟通 沟通效果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旭
2011年我国的物价总水平始终处于高位运行,对于百姓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上半年,从宏观经济指标看,我国的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在这一背景下央行推出紧缩的货币政策以遏制物价过快上涨。然而,本文的研究认为,2011年我国的实际情况是物价向上和经济向下,紧缩的货币政策既难以稳定物价,也会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关键词:
物价总水平 宏观经济 货币政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雁
文章将通胀预期、汇率与资产价格在内的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引入IS-Philips模型推导了最优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在此基础上,利用我国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数据实证比较了央行考虑不同资产价格的货币政策规则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采用动态条件相关系数模型刻画了以房价和股价为代表性的资产价格波动与实际产出和通胀率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我国股价和房价对产出和通胀率均存在显著影响。其中,央行考虑对资产价格做出反应的货币政策会显著降低产出和通胀率的波动,而不考虑对资产价格做出反应的货币政策会导致更大损失。相对股价而言,房价波动对产出和通胀率的影响更大。相对于严格的通胀目标制而言,混合通胀盯住制有利于降低产出和通胀波动,更适合我国国情。
关键词:
资产价格 货币政策反应函数 模拟分析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云峰 李仲飞
根据《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本文构造了中央银行沟通指示器变量,检验了中央银行沟通在货币政策中的有效性。本文分别比较了沟通信息、前瞻性宏观经济信息和当期宏观经济信息对利率变化的影响及各自对利率变化的预测能力,检验了沟通信息与宏观经济信息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央银行对通货膨胀的评论、预期宏观经济信息以及通货膨胀都与利率变化显著相关;但在预测利率变化上,沟通信息不能胜过宏观经济信息。此外,中央银行沟通信息只是宏观经济信息的补充,并不能完全替代宏观信息。
关键词:
中央银行沟通 宏观经济信息 利率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卫红 谢家智
研究选取房地产和股票作为资产的代表,利用2000年6月至2011年6月国房景气指数、上海证券综合指数收盘值分别代表其价格水平来研究其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关系。研究发现:在长期内,通货膨胀发生时,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会受到负面影响;在短期内,股票市场受自身的影响很大并且比较稳定,然而受房地产市场和物价水平的冲击较小,并且均是负向的冲击。然而这一矛盾的结论又和当前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房价高位运行股市却日益低迷的经济形势十分吻合。物价水平受自身的影响很大,约在第24个月的时候才能回归到一个平稳的水平。这说明,房地产价格与通货膨胀之间具有极强的关联性,货币政策应该关注房地产价格的波动。
关键词:
房地产市场 股票市场 通货膨胀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姜富伟 胡逸驰 黄楠
本文利用金融情感词典和文本分析技术,分析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文本情绪、文本相似度和文本可读性等多维文本信息,刻画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文本特征,探究货币政策报告的文本信息与宏观经济和股票市场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货币政策报告的文本情绪的改善会引起显著为正的股票市场价格反应,报告文本相似度的增加会引起股票市场波动性的显著降低,报告可读性对公布后股票市场的波动性影响不显著。货币政策报告文本情绪还与诸多宏观经济指标显著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引起股票市场显著反应的是报告文本情绪中反映货币政策指引的部分,而反映宏观经济历史状态的部分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不显著。本文从文本大数据分析角度证明了我国央行沟通的有效性,对国内央行沟通相关研究形成了有益补充。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邓创 付蓉 赵珂
运用GARCH族模型和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度量了中国"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的波动性,并在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检验政策波动对经济波动灵敏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TVAR模型实证考察了货币政策波动对调控效果影响的门限效应,结果表明,货币政策波动对宏观调控效果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限特征,只有当政策波动性低于门限值时,"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才更为有效;同时,在门限值两侧,"价格型"调控模式均优于"数量型"调控模式。因此,为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前瞻性和灵活性,建议货币当局不仅要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并做好其与政策灵敏性之间的微妙权衡,更要加快推动货币政策由"数量型"为主导向"价格型"为主导的转型。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夏炜 王婕
论文从经济增长、就业市场和通胀水平三个维度对比分析了QE2、扭转操作推出时和当前的美国宏观经济环境。当前美国整体经济形势提升显著,虽然面临诸多下行风险,但温和复苏态势明朗。由于主要经济指标并没有出现实质性恶化,且QE2对促进私人投资效果有限,下半年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基调将是"稳定"。为了支持美国经济继续沿着复苏通道前进,并降低下行风险的影响,美联储将继续维持超宽松的货币环境,但不大可能再推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除非市场发生极端负面的事件。将扭转操作延长至"2012年年底",也较为明确地透露了美联储将观察期延长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郑超愚
2017年,中国经济稳定增长而进入新一轮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已经结束了2002-2016年间的完整波谷—波谷经济周期。2018年,中国经济应该实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反周期需求管理的扩张操作,进一步促进经济复苏而实现总体经济景气的正常化,努力回复高储蓄-高投资-高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以重新启动中国经济的快速赶超进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郑超愚
中国政府将在2002年~2003年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并且适当调整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功能组合和结构导向,以期启发国有投资需求与非国有投资需求、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国内需求与国外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全面拉动。随着积极财政政策扩张效应的累积和世界经济形势的好转,2002年GDP预计增长7.5%以上而略高于2001年。
关键词:
积极财政政策 宏观经济管理 稳健货币政策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于长革
2011年,中国的经济形势依然具有典型的"两面性"特征。短期内经济增长虽然可能出现小幅波动,但全年经济运行将进一步趋于平稳,经济增长率预计可保持在9.5%左右,仍处于稳定增长水平。但宏观经济运行中依然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因此,在宏观经济政策上要适时做出调整:第一,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完善宏观调控基础;第二,宏观调控要从需求管理为主转变为供给管理为主,加快推进结构调整;第三,财政政策要继续保持必要的刺激力度,货币政策操作重点要放在支持企业恢复和提高生产能力、增强经济活力以及引导通胀预期上。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分析课题组 张晓晶 汤铎铎 汪红驹
我国经济短期内没有发生滞胀和硬着陆的可能,治理通胀仍是下半年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治理通胀要充分认识到货币政策的重要性,并且要努力消除干扰其发挥作用的因素。下半年的宏观调控,可以考虑加息两次,并且适度收紧财政政策。预计我国全年通货膨胀率在5%左右,经济增长率在9%以上。短期内我国经济增长的最大不确定性来自外部,需要密切关注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尤其是发达经济体债务危机可能引发的震荡。
关键词:
通货膨胀 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琳 王磊
在当前经济增长持续放缓,通货膨胀回落至相对合理水平,外部因素不容乐观的形势下,笔者赞同稳定经济增长为政策调控的重点。本文通过VAR模型的实证分析表明:降低利率主要是由于通货膨胀的回落。而准备金率的下调则是针对经济中的流动性。其中外汇占款是影响准备金率变动最为重要的因素。当前,下调利率及准备金率对稳定增长、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降低政策成本等方面均有益处。预计2013年中央银行将继续下调利率及存款准备金率。
关键词:
宏观经济 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贺俊 胡家连 张玉娟
本文研究美国货币政策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从存在性检验和强度测算两个方面予以分析,运用虚拟变量刻画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情况,并引入Gumbel Copula上尾相依系数来检测其波动效应的存在。实证结果不仅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合理性,也证明了美国货币政策的负波动效应,以及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与传统货币政策间的协同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余升国 郭文璇 胡婧玮
为了研究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基于货币数量论构建一个五变量的TVP-VAR模型,运用2007-2017年的月度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使得中国出现输入型通胀,这种溢出效应的持续性不强;美国货币供应量的冲击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在不同滞后期波动幅度较大,从长期来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不利于中国同美国的出口贸易;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长期不利于中国产出水平的发展;中国的货币供应量随着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调整呈现较显著的反应。据此建议:加强对主要国家货币政策的研究、提高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及推动我国出口工业产业升级,以提升我国抵御国外货币政策变化冲击的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