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82)
2023(16770)
2022(14385)
2021(13465)
2020(11337)
2019(25995)
2018(25748)
2017(50497)
2016(27375)
2015(30599)
2014(30655)
2013(30308)
2012(28232)
2011(25858)
2010(26104)
2009(24335)
2008(24035)
2007(21469)
2006(19424)
2005(17600)
作者
(82406)
(68183)
(67780)
(64759)
(43573)
(32726)
(30833)
(26705)
(26020)
(24528)
(23256)
(22858)
(21955)
(21789)
(21294)
(21060)
(20369)
(20280)
(19723)
(19528)
(17099)
(17050)
(16674)
(15564)
(15503)
(15287)
(15188)
(15064)
(13824)
(13292)
学科
(122242)
经济(122117)
管理(78525)
(73271)
(59353)
企业(59353)
方法(49725)
数学(43528)
数学方法(43089)
中国(31901)
(30275)
(28503)
(27240)
(26133)
银行(25985)
地方(25851)
(25781)
业经(24843)
(24586)
(21381)
贸易(21367)
(20889)
金融(20888)
(20737)
农业(20200)
环境(17870)
(17245)
(17012)
财务(16944)
理论(16933)
机构
大学(399998)
学院(398292)
(168438)
经济(164846)
管理(154676)
研究(138909)
理学(132573)
理学院(131106)
管理学(128983)
管理学院(128279)
中国(108864)
(85373)
科学(84760)
(78595)
(71122)
(69380)
研究所(64572)
财经(62290)
中心(62160)
业大(60397)
(59176)
(56448)
农业(54718)
北京(54466)
经济学(51447)
(50796)
师范(50268)
(49437)
(47954)
经济学院(46154)
基金
项目(262490)
科学(204575)
基金(189840)
研究(188897)
(166496)
国家(165106)
科学基金(140142)
社会(119588)
社会科(113328)
社会科学(113296)
(101481)
基金项目(100419)
自然(91574)
自然科(89303)
自然科学(89278)
自然科学基金(87682)
(85916)
教育(85844)
资助(78970)
编号(76464)
成果(62461)
重点(58709)
(57846)
(56592)
(53795)
课题(52756)
创新(50256)
科研(49944)
教育部(49300)
国家社会(48781)
期刊
(190893)
经济(190893)
研究(125738)
中国(73344)
学报(65221)
(62465)
科学(58526)
(57987)
管理(57005)
(49226)
金融(49226)
大学(48627)
学学(46248)
农业(41258)
教育(38542)
技术(32321)
经济研究(31595)
财经(31337)
业经(29914)
(26837)
问题(24970)
技术经济(20525)
理论(20386)
(20117)
(19705)
科技(18818)
商业(18291)
实践(18290)
(18290)
现代(18158)
共检索到6026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孔仙娥  
2007年下半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宏观经济与银行不良资产之间的内在联系被银行业普遍关注。在我国经济进入下行周期的大背景下,对银行新增不良资产进行重点研究显得十分迫切。本文在研究宏观经济波动与银行信贷经营的关系,分析宏观经济波动对不良资产影响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止信贷资产质量大幅波动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巴曙松  
近年来,商业银行体系存在的不良资产问题开始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即使是在传统的“一逾两呆”(逾期、呆滞、呆帐)统计体系中,商业银行体系的不良资产比率也相当高;如果1999年按预定计划实行新的、与国际接轨的五级风险资产分类办法,商业银行体系的不良资产比...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卢静  
目前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贷款不断增加,金融风险不断累积,不仅制约国有银行的改革与发展,而且严重影响了经济金融的协调健康发展。不良贷款对宏观经济的发展可产生如下负面效应:不良贷款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不良贷款对投资的影响;不良贷款对经济原有均衡的影响。结论说明,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持续增加,必然会导致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等一系列严重后果。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段默  
不良资产问题是困扰全球银行业的一个难题。事实上,不良资产问题是商业银行经营发展中不可避免的时常要遇到的问题,许多国家为化解银行不良资产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探索。当前,我国的银行业同样面临着不良资产比例过高、处置艰难的障碍。由于不良资产问题事关金融体系的稳定,事关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而且极大地制约了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和积极性,因此,面对不良资产形成与处置中的困难与问题,从研究不良资产在制度、法律、社会信用及银行自身的组织及管理机制出发,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银行不良资产的化解途径和办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冰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额一直在高位徘徊,成为制约中国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收集2004年1季度~2009年1季度的最新数据,运用相关分析、共线性诊断、主成分回归分析等方法建立模型,探讨宏观经济因素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和贡献率。由实证结论发现:宏观经济因素与不良贷款余额负相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对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贡献度最大,每增加1%会导致不良贷款平均降低0.0249%和0.0248%;宏观经济因素对降低不良贷款有正向促进作用,因此,在操作层面上可通过扩大内需、改善商业银行的外部信用环境等措施间接降低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曹军新  杨燕杰  
新一轮的不良资产交易市场化是在当前我国不良资产余额和不良资产率"双升"、交易市场体制初步形成的背景下进行的。在不良资产交易市场存在一级和二级市场投资人不足、法规不够完善和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此,应该进一步拓宽和发展不良资产交易市场的一级和二级投资主体,构建不良资产生态圈和统一的信息披露平台。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曹军新  杨燕杰  
新一轮的不良资产交易市场化是在当前我国不良资产余额和不良资产率"双升"、交易市场体制初步形成的背景下进行的。在不良资产交易市场存在一级和二级市场投资人不足、法规不够完善和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此,应该进一步拓宽和发展不良资产交易市场的一级和二级投资主体,构建不良资产生态圈和统一的信息披露平台。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谢霞  廖鲁海  
银行不良资产问题是影响金融业发展的一大隐患。我国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面临分业经营的限制、地方政府的干预、《破产法》对企业的保护和各种税费太高、太乱等问题。为此 ,应尽快改善银行外部环境 ,银行自身也要加强对不良资产的管理。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荣茂  蒋怡  
随着经济的发展,影子银行逐渐发展壮大,其"信用创造"功能及游离于监管之外的特点,不可避免地将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建立SVAR模型,实证研究了影子银行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子银行对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都具有显著的影响,对信贷渠道的影响有限,对广义货币供应量具有一定的削弱作用。对此,监管机构必须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测与引导;货币当局应扩展宏观观测指标,并加强价格型调控;央行应规范商业银行行为,提供融资便利,以便发挥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的正向影响,减少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的负向影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郭婧洲  
本文探讨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原因,既有国有银行自身的原因,也有政府干预的因素,同时还受社会信用环境、金融监管等因素影响,并探寻了防范和解决不良资产的对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建平  诸葛宏  
“目前中国银行业的最大风险是70亿美元的不良贷款。处理不好,经济改革的成本会吞没经济改革的成果。”英国金融时报、高盛公司、穆迪公司、法国里昂证券同时发表了对中国银行业的研究报告,对不良贷款的现状发出警报。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已成为困扰和束缚我国金融体制与经济健康发展的桎梏,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累积更是引发金融危机的最大隐患。因此,不良资产的防范和化解应是各家银行信贷乃至通盘工作的重点之一。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邱招完  
中国金融改革的成败在银行改革,而银行改革的成败却在于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成败却在于如何处置巨额不良资产和铲除产生巨额不良资产的成因。要想避免“亡羊”,必须先从“补牢”做起,剖析成因,才能寻到良策,更好的防范与化解不良资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