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58)
2023(12832)
2022(11107)
2021(10392)
2020(8693)
2019(20062)
2018(19972)
2017(38544)
2016(20753)
2015(23430)
2014(23420)
2013(23118)
2012(21416)
2011(19413)
2010(19559)
2009(17986)
2008(17502)
2007(15256)
2006(13495)
2005(11922)
作者
(60549)
(50194)
(49800)
(47813)
(32129)
(24073)
(22735)
(19844)
(19234)
(17822)
(17168)
(16882)
(16007)
(15896)
(15557)
(15371)
(14775)
(14585)
(14355)
(14341)
(12551)
(12451)
(12034)
(11429)
(11374)
(11193)
(11132)
(10961)
(10114)
(9764)
学科
(102429)
经济(102331)
管理(59914)
(54153)
(45251)
企业(45251)
方法(42160)
数学(36674)
数学方法(36182)
(23200)
地方(22511)
中国(22446)
(21222)
(20943)
业经(19662)
理论(14992)
农业(14804)
(14550)
(14531)
环境(14318)
地方经济(14243)
(13605)
贸易(13595)
(13314)
财务(13246)
财务管理(13218)
(13089)
(12725)
金融(12724)
企业财务(12601)
机构
大学(303868)
学院(299939)
(125825)
经济(123146)
管理(119605)
理学(103663)
研究(103134)
理学院(102503)
管理学(100589)
管理学院(100052)
中国(75417)
(64627)
科学(63250)
(56234)
(51838)
研究所(47159)
中心(45643)
财经(45477)
(43862)
业大(42956)
(42695)
北京(41308)
(41274)
(40285)
师范(39962)
经济学(38456)
(37550)
(34547)
经济学院(34363)
农业(34187)
基金
项目(204826)
科学(161213)
研究(150055)
基金(149316)
(129658)
国家(128616)
科学基金(110647)
社会(95075)
社会科(90081)
社会科学(90055)
基金项目(78640)
(78435)
自然(71696)
自然科(69975)
自然科学(69962)
自然科学基金(68678)
教育(68476)
(66124)
资助(62795)
编号(60366)
成果(49464)
重点(45518)
(45466)
(43577)
课题(41562)
(41541)
教育部(39208)
国家社会(39163)
科研(39014)
创新(38789)
期刊
(140378)
经济(140378)
研究(92846)
中国(52844)
学报(46447)
管理(44289)
科学(42846)
(41679)
(39268)
大学(35112)
学学(32954)
教育(32190)
农业(27812)
技术(26311)
(23791)
金融(23791)
经济研究(23265)
财经(22585)
业经(20279)
(19275)
问题(17667)
图书(16534)
技术经济(16325)
统计(15153)
理论(15058)
(13804)
科技(13781)
实践(13593)
(13593)
现代(13423)
共检索到4401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明志  铁瑛  林娟  
本文分析了校准方法兴起的背景,基于方法论的角度厘清了校准方法与估计方法之间的逻辑关系,探讨了校准方法与估计方法争论的本质及其融合发展的趋势。分析表明,校准方法和估计方法的出发点是完全背离的,二者对模型优劣的评判标准和对模型现实性的看法大不相同。校准和估计方法各有其优缺点,也面对共同的难题。校准和估计方法都在努力寻找支配经济现象背后的运行规律,但从方法论的角度看,正是对经济运行规律寻求方式的不同导致它们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差异。从发展趋势上看,校准和估计方法将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的分析框架下获得更为深入的融合发展。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钱存阳  易荣华  
HBP估计是具有高失效点的稳健估计方法,根据生产函数模型,利用LMS和MCD估计方法对浙江省相关年份的GDP进行了定量诊断,发现研究期间的GDP存在异常点和高杠杆点,并对异常点进行了验证,对高杠杆点进行了分析,解释了高杠杆点的产生原因。同时利用RLS估计方法对模型进行回归,根据回归结果对异常点进行了修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桂芝  张奇松  王雪标  
文章从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无套利动态Nelson-Siegel模型估计方法入手,对卡尔曼滤波算法进行改进,以提升模型参数估计的精确度;同时提取模型中的动态因子,考察其与宏观经济信息之间的关联性;进一步利用我国国债2010—2021年债券交易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改进估计算法的模型无论是样本内预测还是样本外预测,效果均优于传统卡尔曼滤波估计的结果,同时发现状态因子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有较强的关联性,蕴含了较为丰富的宏观信息。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孙艳华  白仲林  李敏  
为了甄别宏观经济政策冲击对非平稳变量的动态因果效应及其持久性和暂时性成分的分解,并以此分析我国货币政策的动态因果效应,本文在潜在结果框架下,基于结构向量误差修正(SVEC)模型提出利用外部工具变量方法进行动态因果效应的估计和推断。首先,在SVEC-IV条件下,根据SVEC模型的结构向量移动平均过程(SVMA)表示识别政策冲击的动态因果效应。其次,通过SVEC模型的结构化Beveridge-Nelson表示将政策冲击的动态因果效应分解为持久性成分和暂时性成分,获得政策冲击的长期因果趋势效应和短期动态因果效应。最后,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动态因果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存在一个季度阻滞且商业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具有弱有效性。本文所构建的理论方法将成为宏观经济政策动态因果效应分析的有力工具。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靳卫萍  
新政治经济学以使用经济学现代方法对政治与经济相互作用的研究为核心,成为政治经济学的一个新发展。宏观经济学中的政治经济学作为新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对象是政治对宏观经济运行和政策的影响。宏观经济学中的政治经济学的出现对当代宏观经济理论的影响,则表现在研究形式和研究方法所做的创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燕  
一、引言联立方程模型在经济政策制定、经济结构分析和经济预测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经典的线性联立方程假定在整个样本时序上结构参数都是恒定不变的。但是,一方面由于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众多,不同时期内随机因素对被解释变量的干扰方式及干扰程度不同;另一方面经济结构的变化也使得结构参数随时间不同而变化,因此变参数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在单方程确定性变参数模型中,一般都假定变参数是某个变量的线性函数。线性假设虽然简便,但容易造成设定误差。而非参数方法具有很好的稳健性,即永远不会错误地估计回归函数,并且当回归变量为一维时,有很好的拟合效果,因此其在计量经济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非参数方法也有其弱点,其一它要求有大量的数据,这一点在我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很难满足;其二当回归变量是高维时,就产生了“维数祸根”现象,即估计的收敛速度缓慢,令人很不满意,且估计极不稳定。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彦斌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张苏教授历时七年撰写的《宏观经济学》教科书于2014年8月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我认为该书具有如下两个鲜明的特点:1.对宏观经济学经典文献的引入深刻、生动。作者在序言中提出,要坚持对中级宏观经济学的每一个理论板块都回溯到经典文献,这一点作者的确做到了。教材还对经典文献的前后文献进行了细致考察,加深了读者对理论的理解和学习的兴趣。比如,第五章引入了莫迪利安尼提出的"生命周期假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克里斯托弗·A.西姆斯  王宇锋  
文章首先对作者认为有助于理解科学及其应用的一些方法做了简单梳理。然后用这一分析框架来讨论近来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文章认为,一些实际经济周期(RBC)学派经济学家所界定的数量化方法论站在了"现代(狭义上)意义上的"经济计量学的对立面。这和当前许多社会科学学者的一种倾向联系在一起,他们质疑统计严谨性的价值,越来越把他们所从事的学科研究重心放在寻找有说服力的观点而不是揭示客观真理。文章对宏观经济学的几条研究路径所作的简要描述表明,其并未遵循纯粹的RBC学派学者的方法论的研究路径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这些研究取得的进展至少和纯粹RBC学派学者取得的进展同样重要。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孙宁华  江学迪  
能源价格的上涨和大幅度波动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日益凸显,探讨能源价格波动的传导机制,研究能源价格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中国宏观经济的一些特征事实,其次在实际经济周期模型中引入能源价格冲击,建立能源价格波动影响宏观经济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将模型参数校准到和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事实相一致,并比较模型经济和实际经济的接近程度。分析结果表明,引入能源价格冲击后,实际经济周期模型对真实经济的模拟效果相当理想。能源价格冲击的初始效应大于技术冲击;技术冲击持续的时间比能源价格冲击更长。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乔治·阿克洛夫   方草  
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人们对经济学家工作的描述有一个转变。在那以前,微观经济理论通常被认为是分析以利润最大化厂商和效用最大化消费者为基础的完全竞争一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乔治A.阿克罗夫  方草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贺建风  
在现代抽样调查中,校准估计方法能够通过有效利用辅助信息来提高估计量的精度,多重抽样框抽样调查则不仅可以解决单一抽样框覆盖不全的问题,还可以节约抽样设计阶段的成本。本文将这两种现代抽样估计与设计方法进行结合,将校准估计方法引入到基于多重抽样框的抽样调查体系中,在节约调查成本的同时,还能够提高估计量的精度。本文首先按照分离抽样框与组合抽样框估计方法的分类思路,对传统多重抽样框估计方法进行系统梳理;然后在最短距离法校准估计的分析框架下,按照调查时所能掌握辅助信息的具体情况,给出了两类多重抽样框估计情形下的各种不同形式的校准估计量;随后数值分析的比较结果也表明在多重抽样框中校准估计量的估计效率明显优于传统估计量;最后对本文研究进行总结,对我国抽样实践中应用这套抽样估计方法体系进行了展望。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宁杰  揭筱纹  
十八大以来我国宏观经发展势头整体良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显著,产业转型升级总体平稳,国民经济总体收入不断提升;但同时也面临着矛盾叠加、隐患交织、风险扩大等严峻问题,宏观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出现大量新问题、新现象。赵德海等编著的《宏观经济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针对现代宏观经济学进行了全面、广泛、深入的介绍,依据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框架、结合我国市场经济形态特征、参照国际宏观经济学研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曾康霖  
经济学研究的主题围绕着就业与通胀展开 ,是基于李嘉图的社会财富分配论 ,凯恩斯的货币相对价值论和决定资源实际使用量的因素论。经济学中提出的各种失业理论 ,都有着各自的时代背景和作出不同的解释 ,但值得注意的是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 ,弗里德曼对“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的解释 ,特别是把“心理预期”纳入就业与通胀的研究中。各种就业理论为不同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概括地说无非是崇尚市场行为或崇尚政府行为。但崇尚市场行为并不抹杀政府的作用 ,同样 ,崇尚政府行为也不是不要市场 ,值得关注的是凯恩斯的“市场失灵”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胡代光  张延  
由吴易风教授和王健博士、方松英博士经5年时间研究完成的专著《市场经济和政府干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研究》一书,前不久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研究”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