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33)
- 2023(7970)
- 2022(6561)
- 2021(5901)
- 2020(4699)
- 2019(10441)
- 2018(9839)
- 2017(19069)
- 2016(9591)
- 2015(10629)
- 2014(10327)
- 2013(10104)
- 2012(9733)
- 2011(8864)
- 2010(8900)
- 2009(8459)
- 2008(8010)
- 2007(7273)
- 2006(6803)
- 2005(5996)
- 学科
- 济(63715)
- 经济(63554)
- 管理(27418)
- 业(23938)
- 企(19965)
- 企业(19965)
- 方法(19232)
- 地方(16362)
- 数学(14908)
- 数学方法(14820)
- 中国(14610)
- 业经(13324)
- 学(13229)
- 农(12789)
- 地方经济(12102)
- 财(10979)
- 理论(9477)
- 和(9450)
- 农业(8920)
- 制(8317)
- 环境(7697)
- 融(7518)
- 金融(7517)
- 经济学(7131)
- 贸(7058)
- 贸易(7053)
- 体(6996)
- 易(6784)
- 发(6707)
- 银(6575)
- 机构
- 大学(147456)
- 学院(145259)
- 济(72083)
- 经济(70873)
- 管理(54054)
- 研究(52284)
- 理学(46306)
- 理学院(45762)
- 管理学(45210)
- 管理学院(44900)
- 中国(37840)
- 财(32310)
- 京(29176)
- 科学(27501)
- 财经(26126)
- 经济学(24616)
- 所(24431)
- 经(23786)
- 中心(23167)
- 经济学院(21931)
- 研究所(21840)
- 江(21117)
- 范(20980)
- 师范(20862)
- 财经大学(19449)
- 院(18299)
- 北京(18214)
- 农(17208)
- 师范大学(17118)
- 州(16530)
- 基金
- 项目(93616)
- 科学(75956)
- 研究(73440)
- 基金(70053)
- 家(59154)
- 国家(58606)
- 社会(52970)
- 科学基金(51406)
- 社会科(49186)
- 社会科学(49169)
- 基金项目(36268)
- 省(34842)
- 教育(33329)
- 编号(28887)
- 自然(28778)
- 划(28767)
- 自然科(28127)
- 自然科学(28124)
- 自然科学基金(27659)
- 资助(27181)
- 成果(24643)
- 国家社会(22749)
- 部(21700)
- 发(21452)
- 重点(21064)
- 教育部(19839)
- 人文(19721)
- 课题(19653)
- 创(19322)
- 制(18883)
共检索到2251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泽伽
在人类思想进化的历史长河中,绝大多数时间,经济问题都是处在边缘角落之中",经济学帝国主义"的大厦坐落在这个思想轴线的最末端。因此,当我们想回溯思想史去认识信用与货币的关系时,重新回顾当时人文学科的相关思想进展,回溯当时货币与市场交易的基本形态,对经济信用与货币的关系从人文学科视角再综合的过程是必须的。
关键词:
经济学理论 科学哲学 经济史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方绍伟
经济学经常受到"理论假设不现实"的批评,罗默轰动一时的《宏观经济学困境》一文可以说是这类批评的一个典型。但本文认为,从经济学"理论三分法"的角度看,罗默的批评同其他类似批评一样,混淆了不同理论类型的性质,错误地用解释型理论的标准去要求参照型理论,这不仅导致了他把自己引向常识主义和道德主义之路,而且也使得他的批评会反过来指向自己获得诺奖的理论上。本文分析了理论类型的混淆如何导致三种错误在经济学界的泛滥,并以罗默自己存在严重局限的"内生增长理论"和另外四个典型理论案例(包括弗里德曼因未能区分参照型与解释型理论而给经济学界造成长久混乱的"预测至上论")进行进一步的说明。本文希望通过澄清"理论假设不现实"的批评所包含的观念模糊来纠正各种流行的误解,并提醒真正要警惕的是那种夸大经济学参照型理论的解释、预测和政策功用的错误以及偏重理论模型而忽视理论基础(包括逻辑基础和分类基础)的学术倾向。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兵
以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具有路径依赖的理论,分析了传统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学科存在的制度上的路径依赖性,阐明要实现路径替代,大学需要充分利用组织外部环境的有利条件,同时需要加强自身组织制度的创新。简析了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学科的三种制度变迁模式。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霄翀
流动性过剩和信贷激增已经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大难题,而央行在治理这两大难题时存在着货币政策工具的冲突,本文深入解析央行的这一两难困境,并提出了治理中国宏观经济问题的三个层次。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 信贷增长 汇率改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乔晓楠
演化经济学的兴起和发展为转型经济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文章主要介绍俄罗斯学者马耶夫斯基所提出的演化宏观经济理论以及他对于俄罗斯转型经济的分析与建议。处于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国家应该如何制定宏观经济政策,以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对于这个问题,马耶夫斯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这对我国的经济改革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转型经济 演化宏观经济学 俄罗斯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倪志良
1989年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宋则行教授主编的《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学》。该书于1991年荣获了“光明杯”一等奖。通览全书,我认为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富有创造性的一些理论见解 不明确“研究对象”的任何理论分析必然是混乱的和无效的,该书的创见之一,首先是明确界定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彦斌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张苏教授历时七年撰写的《宏观经济学》教科书于2014年8月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我认为该书具有如下两个鲜明的特点:1.对宏观经济学经典文献的引入深刻、生动。作者在序言中提出,要坚持对中级宏观经济学的每一个理论板块都回溯到经典文献,这一点作者的确做到了。教材还对经典文献的前后文献进行了细致考察,加深了读者对理论的理解和学习的兴趣。比如,第五章引入了莫迪利安尼提出的"生命周期假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金胜
金融危机后,波及欧洲发达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又使欧洲经济陷入低迷。面对危机,宏观经济学中的治理路径如增加政府收入、减少政府支出和以债养债的做法都面临现实的困境。主权债务危机困境久久无法解决,既显示了欧洲社会面临着艰难的利益博弈,也反映出宏观经济学在危机治理和对政府行为假设和研究方面存在的一些缺陷。
关键词:
主权债务危机 发达国家 宏 观经济学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乔治·阿克洛夫 方草
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人们对经济学家工作的描述有一个转变。在那以前,微观经济理论通常被认为是分析以利润最大化厂商和效用最大化消费者为基础的完全竞争一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乔治A.阿克罗夫 方草
[期刊] 改革
[作者]
袁志刚 高虹
以经济主体的跨期最优化和市场一般均衡为基础,"微观化"成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流趋势。新古典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下实现了方法论上的统一,该方法为宏观经济变量在稳态周围的周期性波动提供了解释。然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及全球经济增长陷入长期停滞的风险挑战了主流宏观模型的现实解释力,宏观经济学理论范式在危机前后发生改变。转型期的中国宏观经济并不适用于DSGE的分析框架,更多地应该从制度层面和结构层面对宏观经济短期波动特征和长期增长趋势进行研究。随着经济逐步趋近一般均衡状态,中国的宏观经济研究应构建统一的框架以解释宏观经济的长期增长和周期性波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小亮 姚一旻 陈彦斌
本文在“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债务风险”的三维框架下,系统分析了当前及未来五年美国的宏观经济格局,结果表明:第一,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老龄化加剧、新一轮科技革命尚未到来等因素的影响之下,美国经济将处于低迷增长的态势;第二,美国的总需求并不强劲、劳动力等生产成本不会出现大幅上涨,再加上货币政策治理通胀的框架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动,因此美国不会出现显著的通胀压力,而将处于温和通胀状态;第三,美国家庭部门债务风险明显缓解,不过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债务仍在攀升,从而使得美国的整体债务率处于缓慢上升的态势。总体来看,美国经济不会陷入鲁比尼所说的“滞胀性债务危机”,而是处于“经济低迷增长+温和通胀+债务缓升”的亚健康格局。在此局面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稳定政策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究其原因,美国宏观经济所面临的问题不止是短期经济波动,还包括长期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和经济结构失衡等问题。稳定政策只能对经济进行短期逆周期调节,对于长期增长和经济结构方面的问题则难以奏效。稳定政策、增长政策、结构政策“三策合一”的宏观调控新思路有助于更好地帮助美国摆脱“经济低迷增长+温和通胀+债务缓升”的不利格局。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小亮 姚一旻
本文在“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债务风险”的三维框架下,系统分析了当前及未来五年美国的宏观经济格局。研究结果表明:一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老龄化加剧、新一轮科技革命尚未到来等因素的影响下,美国经济将处于低迷增长的态势。二是美国的总需求并不强劲、劳动力等生产成本不会出现大幅上涨,再加上货币政策治理通货膨胀的框架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动,因而美国不会出现显著的通货膨胀压力,而将处于温和通货膨胀状态。三是美国家庭部门债务风险明显缓解,不过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债务仍在攀升,从而使得美国的整体债务率处于缓慢上升的态势。总体来看,美国经济不会陷入鲁比尼所说的“滞胀性债务危机”,而是处于“经济低迷增长+温和通货膨胀+债务缓升”的亚健康格局。在此局面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稳定政策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究其原因,美国宏观经济所面临的问题不止是短期经济波动,还包括长期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和经济结构失衡等问题。稳定政策只能对经济进行短期逆周期调节,对于长期增长和经济结构方面的问题则难以奏效。稳定政策、增长政策、结构政策“三策合一”的宏观调控新思路有助于更好地帮助美国摆脱“经济低迷增长+温和通货膨胀+债务缓升”的不利格局。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德忠 马雪峰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面临一些问题:成本上升压力大,经济存在"滞胀"风险;利率机制受阻,货币政策作用受限;利率与汇率的双重提升政策,可能诱导热钱进入,进而冲击金融体系。鉴于此,我国股市出现"病熊"状态的风险加大,甚至可能出现巨幅振荡与"蝴蝶效应",这需要政府进一步明确自身职能边界,打通利率传导机制,夯实股市微观基础,严防房地产与股市出现互动性泡沫。
关键词:
宏观经济 困境 股市 影响 对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彦斌 陈小亮
加速城镇化议题当前备受关注,其初衷是通过加速城镇化来扩大内需进而确保宏观经济的增长态势。笔者认为,需要从比经济增长更宽广的视角来看待城镇化问题。因为除了潜在经济增长率下滑,中国所面临的中长期宏观经济困境还表现在居民消费不足、通货膨胀频发和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等方面。在以政府主导、出口导向和投资拉动经济为特征的增长主义发展模式下,当前宏观经济困境的形成有其必然性和长期性。传统的城镇化主要以投资为主导,隶属于我国的增长主义发展模式,无法破解当前宏观经济困境。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困境,农民市民化主导的城镇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这一目的的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