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66)
2023(8149)
2022(6846)
2021(6142)
2020(5107)
2019(11374)
2018(10910)
2017(21944)
2016(11710)
2015(13034)
2014(12977)
2013(12810)
2012(12484)
2011(11498)
2010(12086)
2009(11314)
2008(10907)
2007(10139)
2006(9437)
2005(8686)
作者
(32591)
(27153)
(27132)
(26318)
(17656)
(12553)
(12326)
(10573)
(10368)
(10112)
(9460)
(8883)
(8827)
(8818)
(8739)
(8569)
(8099)
(7794)
(7729)
(7430)
(7000)
(6664)
(6587)
(6317)
(6273)
(6252)
(5866)
(5703)
(5452)
(5290)
学科
(75407)
经济(75357)
管理(35125)
(29269)
(23138)
企业(23138)
地方(21816)
方法(21143)
数学(18583)
数学方法(18427)
中国(16659)
(15530)
地方经济(14808)
业经(14547)
(14287)
产业(11867)
(11576)
(11369)
农业(10253)
(10012)
环境(9428)
(9383)
金融(9383)
(9243)
贸易(9238)
(8866)
(8822)
银行(8822)
(8806)
(8616)
机构
学院(176347)
大学(173058)
(91816)
经济(90215)
管理(67058)
研究(64372)
理学(56686)
理学院(56127)
管理学(55486)
管理学院(55134)
中国(48603)
(42297)
(35217)
科学(33380)
财经(32084)
(31384)
经济学(30225)
(28952)
中心(28452)
研究所(27741)
(27718)
经济学院(26888)
财经大学(23334)
(22683)
北京(22588)
(22241)
师范(22133)
(21583)
(21566)
业大(19227)
基金
项目(106851)
科学(85903)
研究(83642)
基金(78041)
(65108)
国家(64594)
社会(57011)
科学基金(56226)
社会科(54282)
社会科学(54272)
(41557)
基金项目(39740)
教育(36649)
(33527)
编号(32934)
资助(32549)
自然(31849)
自然科(31064)
自然科学(31058)
自然科学基金(30520)
成果(27790)
(26304)
(24213)
国家社会(23953)
课题(23802)
重点(23766)
发展(22918)
(22616)
(22032)
(21919)
期刊
(114486)
经济(114486)
研究(62824)
中国(34081)
(31553)
管理(27467)
(20562)
(19989)
金融(19989)
经济研究(19974)
科学(19951)
学报(18092)
财经(17350)
业经(16570)
技术(15775)
(15285)
大学(15146)
教育(15128)
问题(14636)
学学(14495)
农业(13759)
(11471)
技术经济(11180)
世界(10266)
国际(9886)
统计(9674)
经济问题(9495)
经济管理(9135)
现代(9001)
商业(8873)
共检索到2832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钱爱民  张晨宇  步丹璐  
本文以2008年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而出台的四万亿元刺激计划及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为背景,考察了这一经济刺激计划对政府补助资源分配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刺激计划的出台对政府补助资源的分配具有显著的影响,与未被支持的行业公司相比,被支持的行业公司获得了更多的政府补助;在国有企业及市场化进程低的地区,被支持的行业公司获得的政府补助更多。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补助促进了微观企业投资和宏观经济增长。本文从政府补助的视角为经济刺激计划下地方政府行为如何变化提供了解释,同时也揭示了经济刺激计划下地方政府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的内在机理。本文结论对后期经济政策的制定及资源配置具有较强的政策意义。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伍戈  李斌  
与之前比较,2010年以来此轮通胀成本冲击型特征十分明显(主要表现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企和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在此背景下,是否应提高对通胀的容忍度以及宏观政策如何有所作为已成为热门话题。目前国内外已经有一些对通胀容忍度的探讨,但规范性的研究论文并不多见。本文在多恩布什-费雪(Dornbusch-Fischer)框架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创新性地区分大宗商品价格和劳动力成本冲击(尤其是B-S效应)对总供给以及宏观经济的不同影响机制,探讨有关通胀容忍度以及宏观政策应对问题。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陈晓玲  陈登科  
本文建立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分析石油价格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石油价格上升对我国产出水平带来正面影响,而跨国面板数据回归显示,这可能与石油价格上升对我国主要贸易伙伴一般物价水平影响更大有关,这导致我国贸易条件相对改善相关;此外,我国货币政策调整呈现典型的"逆周期"操作特征,且利率"逆周期"特征更加明显;非线性石油价格情形下,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对石油冲击反应方向不变,但反应幅度减少,该情况下,货币政策的"不作为"优于微调。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伯英  
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面板数据分析法,实证研究货币政策冲击下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反应,以及货币政策、宏观经济因素对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差异性影响,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一是货币政策操作对低等级企业债信用利差影响程度高于对高等级企业债信用利差的影响,对短期(1年及以内)、长期(10年以上)企业债信用利差的影响程度高于对中长期(5~10年)企业债的影响;二是我国企业债信用利差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不显著,而货币政策变动所导致的融资环境改变对信用利差有显著影响,融资环境是信用利差变动的主导因素;三是货币政策对信用利差的影响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存在非对称效应,货币政策对信用利差的影响在经济下行阶段更为显著,非对称效应在低等级债券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根据本文研究结论,可以得到以下政策启示:第一,基于货币政策工具对债券市场信用利差的差异性影响,优化债券市场利率期限结构,完善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为疏通货币政策传导、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有利的金融环境;第二,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在优化融资环境中的作用,引导债券市场信用利差保持在合理水平,为企业"去杠杆"打下有利的货币信用基础;第三,根据经济周期不同阶段下货币政策与债券市场信用利差之间的关系特点,完善逆周期货币政策操作,充分发挥债券市场信用利差对市场主体融资的调节功能,引导市场主体主动应对经济周期变化带来的不利冲击,为经济平稳发展创造有利的货币信用条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庆旺  贾俊雪  
本文在澄清了地方政府行为对宏观经济稳定冲击的一般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一个3阶段序贯博弈模型,分析了地方政府行为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冲击。分析表明,地方政府在财政利益和政治晋升的双重激励下,总是有利用违规优惠政策进行引资的强烈动机,从而引发企业投资冲动,导致投资过热,进而对宏观经济稳定产生巨大冲击。中央政府可以通过加大行政查处力度来有效遏制投资过热,但面临着力度不够则调控效果不佳,力度太大则经济“硬着陆”的两难困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斌  徐建炜  
本文回顾了石油价格波动对国内生产总值和物价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以此为基础建立VAR模型分析了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最后讨论了货币政策应该如何应对石油价格上涨。主要结论包括:(1)石油价格上涨带来了广泛的相对价格变化和结构性调整意义上的产出下降和物价上升,石油价格上涨触发的过度货币政策反应也会对产出和物价的影响。(2)从实证角度看,只有当油价变化传导至一般价格水平上涨、要素投入变化以及货币政策调整的时候,才会显著影响中国宏观经济。(3)货币政策无法避免油价冲击带来的经济结构调整,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容忍石油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冲击,避免货币政策过度反应。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饶晓辉  
从世界各国的财政政策实践看,政策调整从酝酿到实施往往需要一段时间。在此过程中经济主体可以提前获知未来政策的调整讯息(news),并针对这些讯息进行即时的反应,而标准的真实经济周期模型并未对此类反应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财政政策讯息冲击,考察中国财政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讯息冲击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产生显著影响,忽视讯息冲击将低估财政政策的真实效应。这些真实效应既包括总量变化,又包括结构变化。例如:引入政府购买和劳动所得税的讯息冲击总体上提高了产出和就业水平,并使劳动时间、投资、产出等在政策实施前就产生正向偏离,经济呈现繁荣景象;而引入资本所得税的讯息冲击导致产生负向偏离,经济出现短暂衰退现象。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徐亚平  史依铭  
供给冲击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重压力”之一,如何应对冲击、化解压力是亟需解决的重要经济问题。构建TVP-SV-VAR和DSGE模型分析供给冲击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稳定的特征事实,运用拓展的最优货币政策规则来应对供给冲击以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结果表明:供给冲击不仅会降低产出水平,加剧产出缺口的波动程度,还会提高通胀率,扩大通胀缺口;拓展的最优货币政策规则是供给冲击下提高产出水平、推动通胀趋于稳态的有效工具,通胀目标的调整是实现产出提高和通胀稳定组合目标最优选择的可行策略。由此表明,引入汇率和审慎两个因素的最优货币政策规则与我国实际有更好的适配度,有利于完善我国“多目标、多工具”的货币政策规则体系,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发展以及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汪奕鹏  刘洋  陈广汉  
本文将生育政策预期冲击设定为长期消息冲击,在DSGE框架下探讨老龄化背景下生育政策预期的宏观经济效应、动态特征及形成原因。研究发现:(1)生育政策预期行为的最优刻画为长期消息冲击设定。(2)预期到的生育政策冲击短期内将对消费和投资分别产生负向和正向影响,但随后分别转变为正向和负向影响。(3)长期来看,生育政策冲击将对宏观经济产生持续稳定的正向影响,但这一结果建立在人口老龄化没有更加严重的前提下。(4)生育政策预期有助于降低经济"急刹车"的可能性。上述结论为人口老龄化加深背景下我国政府制定更加有效的生育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琨  郭其友  
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的深化,代表国家外部财富的外部净资产除受国际贸易的调整影响外,受估值效应的调整影响也在加深。本文结合两类调整影响,重点从估值效应的视角,考察在国内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冲击下外部净资产的动态调整过程。本文通过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和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DSGE)的实证分析方法,表明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可使估值效应在短期内改善外部净资产,抵消部分由国际贸易带来对外部净资产的恶化效果,但在长期,外部净资产仍是由国际贸易所决定。基于此分析结论,本文以崭新的分析视角,为我国资本在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章晟  景辛辛  
定量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经济政策对金融市场的稳定作用,有利于政府有效应对重大公共事件对金融市场的冲击。首先,基于理论模型分析得出新冠疫情对市场投资者信心冲击遵循负面舆情路径;其次,建立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实证检验疫情对投资者信心冲击效应的大小与特征;最后,实证检验疫情冲击下,政府采取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投资者信心的稳定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新冠疫情对境外投资者信心的冲击更大;对境内投资者信心冲击效应具有异质性,机构投资者并没有发挥市场稳定器的作用;疫情对高风险偏好投资者信心的冲击更强。政府采取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均能显著降低疫情对投资者信心的冲击,且市场稳定效应具有前高后低的阶段性特征。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云清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能源的新凯恩斯主义DSGE模型,基于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数据,运用贝叶斯推断法估计了模型参数,考察了能源价格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机制,并尝试回答在冲击下中国最优货币政策的选择问题。理论模型研究发现,能源价格冲击的传导机制由模型的收入效应、替代效应、资本品市场供求关系和名义粘性等决定,而通过数值分析和政策模拟结果显示:能源价格上涨将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而能源技术进步与较强的名义粘度可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能源价格上涨引发的经济波动风险;货币(利率)政策规则的强弱决定了经济变量对能源价格冲击响应的幅度,中国最优货币政策的制定可以采用小幅温和地盯住能源价格波动的方式。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庄子罐  贾红静  刘鼎铭  
中国正处于货币政策改革的关键时期,货币政策规则及其实施效果呈现出新的特点,对新时期货币政策问题的研究可以为中国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和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本文在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预期与未预期货币政策冲击,结合不同货币政策规则(数量型和价格型)设定,运用贝叶斯方法对模型进行估计以讨论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与未预期货币政策冲击相比,包含预期货币政策冲击的模型表现效果更佳,且预期货币政策冲击对大多数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更大,因此忽略预期冲击会低估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与价格型货币政策相比,数量型货币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程度更大且政策效果的持续时间更长,但是不能忽视价格型货币政策对消费、通胀的调控作用;无论何种规则下,货币政策冲击对投资的影响最大,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较小。因此,中国人民银行应加强货币政策的预调微调和预期管理,引导公众形成可预期的货币政策环境,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另外,在现阶段中国货币政策应该继续以数量型工具为主,同时注重与价格型工具的协调配合,从而合理发挥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的职能。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孙稳存  
能源是影响中国经济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目前中国所实行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下,中国能源总体价格上升10%,当年的通货膨胀率上升大约0.29%,最终导致的总体价格水平上升0.35%,而产出缺口在当年为0.34%,最终造成的产出损失累计为0.41%;国际石油价格上升100%将导致中国物价出现温和上升以及产出出现小幅下降,但二者均不会超过1%。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陆磊  王醒男  
本文从改革前的中国国有银行资本金问题入手,研究自2003年以来的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介入到2005年国有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境外上市全过程,对改革过程中的成本分担、银行性质导致的宏观经济脆弱性及波动、银行股权转让中的定价问题进行研究,得出如下基本结论:第一,就资本的本质看,传统意义上的国有银行在性质上并非资本金不足的银行,而是全额资本金银行,由此,存借贷三角关系是描述国有银行的必要模型,由于借款人的“终止威胁”和存款人的持续资金供给导致信贷资源的错误配置和长期产出增长激励;第二,转型中的国有银行处于从全额资本金到部分资本状态的动态变迁,由此导致信贷增量的萎缩,但存款的持续上升导致国有银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