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91)
- 2023(9474)
- 2022(7978)
- 2021(7318)
- 2020(6121)
- 2019(14191)
- 2018(13606)
- 2017(28062)
- 2016(14913)
- 2015(16789)
- 2014(16750)
- 2013(16693)
- 2012(15958)
- 2011(14590)
- 2010(15078)
- 2009(14175)
- 2008(14218)
- 2007(12836)
- 2006(11806)
- 2005(10891)
- 学科
- 济(94635)
- 经济(94561)
- 管理(52207)
- 业(48977)
- 企(41815)
- 企业(41815)
- 方法(37018)
- 数学(33997)
- 数学方法(33806)
- 财(24260)
- 地方(19547)
- 中国(18199)
- 农(17010)
- 务(16557)
- 财务(16543)
- 财务管理(16512)
- 企业财务(15993)
- 制(15805)
- 业经(15286)
- 地方经济(13284)
- 融(12169)
- 金融(12169)
- 贸(12164)
- 贸易(12156)
- 学(12019)
- 策(11914)
- 体(11728)
- 易(11726)
- 农业(11645)
- 银(11330)
- 机构
- 学院(223642)
- 大学(223359)
- 济(113372)
- 经济(111427)
- 管理(89414)
- 理学(76419)
- 理学院(75773)
- 管理学(74971)
- 管理学院(74550)
- 研究(73894)
- 中国(59351)
- 财(55237)
- 京(44479)
- 财经(43424)
- 经(39570)
- 经济学(37286)
- 科学(36363)
- 所(35569)
- 中心(33574)
- 经济学院(33452)
- 江(33440)
- 财经大学(32376)
- 研究所(31029)
- 北京(28559)
- 商学(26262)
- 商学院(26033)
- 院(25999)
- 州(25948)
- 农(25719)
- 范(25572)
- 基金
- 项目(134411)
- 科学(108997)
- 研究(102469)
- 基金(101893)
- 家(84816)
- 国家(84133)
- 科学基金(74813)
- 社会(70431)
- 社会科(67097)
- 社会科学(67083)
- 基金项目(52522)
- 省(49451)
- 教育(47186)
- 自然(45429)
- 自然科(44424)
- 自然科学(44418)
- 资助(44077)
- 自然科学基金(43706)
- 划(41082)
- 编号(39776)
- 成果(33485)
- 部(32446)
- 国家社会(29465)
- 教育部(29421)
- 重点(29305)
- 发(29092)
- 人文(28976)
- 创(27406)
- 课题(27385)
- 性(27327)
- 期刊
- 济(131373)
- 经济(131373)
- 研究(75017)
- 财(45082)
- 中国(38421)
- 管理(35443)
- 融(29753)
- 金融(29753)
- 科学(24205)
- 财经(23971)
- 学报(23405)
- 农(22877)
- 经济研究(22737)
- 经(20595)
- 大学(19832)
- 学学(19023)
- 技术(18277)
- 业经(17668)
- 问题(16737)
- 教育(16093)
- 农业(14989)
- 贸(14455)
- 技术经济(13274)
- 国际(12693)
- 世界(12652)
- 统计(12460)
- 策(10966)
- 理论(10945)
- 经济管理(10883)
- 商业(10652)
共检索到3486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冯套柱 白杰 姬亦恬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受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又发挥着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的作用。费用管理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对企业实现开源节流,达到费用精细化管控目标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此,文章以2007年以前在沪深A股上市的104家房地产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2007—2017年度财务指标,结合宏观经济及宏观政策对费用粘性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从产业政策导向的时序性变化角度,检验房地产上市公司在不同期间的费用粘性程度。此外,以费用粘性的三个不同成因为基础,从产业政策和货币政策对费用粘性的影响进行细致的分析、解释。研究发现:房地产上市公司存在费用粘性现象;受宏观政策影响,随着间隔期间的延长,费用粘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宏观经济上行会抑制费用粘性,通货膨胀会促进费用粘性;紧缩的产业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会抑制费用粘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罗寅 梁旭 姚玲珍
文章运用因子分析法将反映企业价值的多方面因素综合后定义出房地产上市公司企业价值综合指标。基于此,实证分析了资本结构在不同政策环境下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房地产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影响了企业价值的提升,该负向影响在刺激性和金融性调控政策下有所减弱,而在行政性调控政策下更加严重;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与企业价值呈负向关系,刺激和金融性调控政策削弱了他们对企业价值的不利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邹颖 郭金亚
一、引言经济波动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紧缩更迭交替、循环往复的现象。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一个国家的经济通常会经历复苏、繁荣、衰退、萧条四个阶段。1999年,我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与潜在GDP增长率的负缺口不断扩大,经济衰退日益严重,以致出现萧条,陷入了波谷。2000年以来,我国经济开始逐步回升,进入复苏阶段。在复苏的不稳定时期,经济出现了短暂的波动,2002年开始才真正走上稳步增长与回升之路。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徐攀 刘方圆 黎精明
本文以我国沪深房地产上市公司20032015年的数据为样本,考察宏观经济因素对资本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GDP增长率与资本结构显著正相关,财政支出增长率与资本结构相关性不显著,而通货膨胀率、贷款利率、货币供给增长率及股市收益率与资本结构显著负相关。政府应从促发展、稳物价、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等方面加强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企业应从分析宏观环境、开拓融资渠道等方面调整和优化资本结构。
关键词:
宏观经济因素 房地产上市公司 资本结构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孙杰
本文以我国2001-2011年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对宏观经济波动与企业现金持有量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宏观经济繁荣时期,即经济景气、经济快速增长、货币供应充足时,企业持有现金水平较低;而在宏观经济萧条不景气,经济增长放缓,货币供给紧张时,企业会持有的较高的现金余额。此外我们还发现融资约束严重的公司对于宏观经济波动状况更敏感。
关键词:
经济波动 现金持有量 融资约束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顺通 杨博宇 汪成豪 胡毅
宏观经济条件是影响企业最优资本结构的重要因素。本文立足于中国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系统分析了宏观经济条件变化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并首次将影子银行因素纳入到研究框架内。本研究使用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与宏观经济数据构建了企业资本结构的静态模型和偏动态调整模型,并重点讨论了影子银行因素对企业资本结构及其调整速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其一,总市值和盈利水平与账面杠杆负相关,账面市值比、资本支出和非流动资产总额与账面杠杆正相关。总资产的影响呈现出异质性,在推升了国企账面杠杆的同时降低了民企账面杠杆。其二,工业增加值增速和上市公司总市值因素降低了资本结构水平,通胀水平提高了资本结构水平。影子银行规模的增长反而降低了资本结构水平,凸显了我国金融体系中的结构性矛盾。其三,资本结构调整成本和资产流动性差异造成账面杠杆和市值杠杆调整速度的差异,其中市值杠杆调整更快。其四,影子银行规模负向影响企业最优资本结构,正向调节资本结构调整速度。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倩肖 冯雷
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有何影响是一个亟待解答的理论问题。本文使用2004—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和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加剧银行信贷风险,致使企业面临较强的融资约束,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相对于国有企业,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抑制作用更强;相对于东部地区,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于中西部地区企业技术创新的抑制作用更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银娥 罗雨璇
依据2007—2019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考察宏观审慎政策和企业杠杆率之间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适度从紧的宏观审慎政策有利于降低企业杠杆率,受企业特征和地区金融结构异质性影响,非国有控股、规模较小、非过度负债状态企业及金融结构化程度较高地区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宏观审慎政策通过银行信贷渠道和资产价格渠道影响企业杠杆率,其中非国有控股及小规模企业受影响更深。因此,应优化宏观审慎政策对企业杠杆率的调节方式,加强宏观审慎政策结构性监管与跨部门监管,提高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
宏观审慎政策 企业杠杆率 信贷替代效应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利纳
本文利用1999年至2012年房地产上市公司以及我国宏观经济的相关数据,分析了宏观经济因素对于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通货膨胀率及实际贷款利率与公司杠杆率显著负相关,股票市场规模与公司杠杆率显著正相关,而实际经济增长率与公司杠杆率正相关但不具有显著性。
关键词:
宏观经济因素 公司资本结构 房地产公司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葛兆强
本文认为,在国际经济依然低速的背景下,未来几个季度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很可能经历锯齿型的发展。因此,宏观政策的重点是:着力加大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的力度,货币政策应灵活宽松,需求政策应做到内需扩大与外需增长并举,从长远发展角度看,要从根本上加大产业结构调整。
关键词:
宏观经济 宏观政策 建议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贺文华
近年来房价上涨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房价在中国不同区域差异很大。房地产对社会发展而言存在财富累积效应,能促进经济增长,但房地产市场一旦出现非理性行为,则会产生房地产泡沫甚至引发金融风险。土地财政、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供需双方的价格预期以及国内金融支持和国外资金流入,是导致我国房地产扩张过快的主要因素;同时,中央政府的经济政策对房价的调控效果受到地方政府、开发商、银行等利益集团的制约。因此,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应找到一个合适的均衡点,不能引发短期的经济衰退,更不能膨胀泡沫。从长期来看,不能把房地产作为一个支柱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增寿 朱丽波 陈湘
基于动态资本结构理论,分析我国2000-2013年上市房地产企业报表数据,研究上市房地产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特征及调整速度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上市房地产企业特征变量、宏观经济因素和宏观政策因素对资本结构调整速度均有显著影响。对宏观政策因素进行分组分析显示,上市房地产企业资本结构调整速度在宏观调控政策趋松和宏观调控政策趋紧时具有显著差异,宏观调控政策趋松时调整速度更快。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陈海英
房地产行业是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健康发展对于全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介绍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状况的基础上,从土地、财税、金融等三个方面列举近年政府出台与房地产市场相关的宏观调控政策。分析三种政策对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影响,发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影响在长期内才能较显著体现。根据分析结果,提出进一步完善土地使用与管理制度、深化房地产的税收改革、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实施差异化的金融政策等建议。
关键词:
宏观经济政策 房地产市场 价格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毅
2012年以来,国家对房地产经济的宏观调控取得初步成效,一路走高的房价正朝着政策预期的方向逐步回归理性。未来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方向深刻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文章通过分析影响房地产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探讨今后如何使房地产经济始终按国家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前进。政府应在加大保障房建设的力度以保证刚性需求的基础上,将过去的经验教训加以总结,出台一部《房地产准则》,使房地产经济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健康平稳的发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红霞 傅强
以2006年10月至2010年7月的周度数据为样本,采用具有GARCH过程的多因素模型,研究了股票市场收益率、利率期限溢价、汇率价格改变、煤炭和石油价格变动对我国28个行业板块超额收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汇率改变对钢铁、煤炭和石油以及商业连锁板块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利率期限溢价对以资本密集型为主的制造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石油价格收益率仅对电器、医药和旅游酒店板块有影响,煤炭价格收益率对电力消耗量较大的公用事业和建筑业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石油和煤炭收益率不会显著影响煤炭和石油板块的股价收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政治关联、产权性质与高管薪酬粘性——来自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管理者自利行为与税负粘性——基于深沪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产业政策、外部治理与房地产投资——基于非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CFO个人特征与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选择——来自沪深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理性预期与营运资本投资——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52014年的经验证据
中国对外反倾销政策有效性研究——基于沪深A股吡啶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稳健的会计政策让融资变的更难吗?——来自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借款费用、长期融资和盈余管理——来自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上市公司年报日益扩展的动因研究——来自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董事会治理、高管薪酬结构与成本粘性研究——来自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