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21)
- 2023(10278)
- 2022(8741)
- 2021(8001)
- 2020(6669)
- 2019(14794)
- 2018(14356)
- 2017(27441)
- 2016(14503)
- 2015(15420)
- 2014(14161)
- 2013(13957)
- 2012(12707)
- 2011(11149)
- 2010(11077)
- 2009(10376)
- 2008(10322)
- 2007(9146)
- 2006(8015)
- 2005(7056)
- 学科
- 济(54987)
- 经济(54933)
- 管理(46518)
- 业(46455)
- 企(39651)
- 企业(39651)
- 方法(24391)
- 财(21923)
- 税(21888)
- 数学(21605)
- 数学方法(21483)
- 税收(20436)
- 收(20273)
- 贸(16726)
- 贸易(16719)
- 技术(16464)
- 易(16429)
- 中国(14735)
- 出(13553)
- 农(13489)
- 技术管理(12579)
- 业经(12140)
- 务(12024)
- 财务(12020)
- 财务管理(12006)
- 企业财务(11501)
- 制(9998)
- 学(9715)
- 农业(9224)
- 地方(8973)
- 机构
- 大学(194779)
- 学院(194135)
- 济(86750)
- 经济(85452)
- 管理(76590)
- 理学(67204)
- 理学院(66551)
- 管理学(65652)
- 管理学院(65305)
- 研究(63742)
- 中国(48153)
- 财(45517)
- 京(38585)
- 科学(37457)
- 财经(35008)
- 农(32538)
- 经(32007)
- 所(31185)
- 业大(29519)
- 江(28561)
- 中心(28342)
- 研究所(28060)
- 经济学(27863)
- 财经大学(26130)
- 农业(25707)
- 经济学院(25519)
- 北京(23813)
- 院(23070)
- 商学(22744)
- 商学院(22538)
- 基金
- 项目(134311)
- 科学(107402)
- 基金(100854)
- 研究(94381)
- 家(89732)
- 国家(88999)
- 科学基金(76961)
- 社会(64309)
- 社会科(61397)
- 社会科学(61380)
- 基金项目(53809)
- 省(51878)
- 自然(50008)
- 自然科(49042)
- 自然科学(49026)
- 自然科学基金(48256)
- 划(43646)
- 教育(42154)
- 资助(39572)
- 编号(34955)
- 创(34749)
- 创新(31513)
- 重点(29833)
- 部(29656)
- 国家社会(28068)
- 发(28064)
- 业(27070)
- 成果(26831)
- 科研(25881)
- 教育部(25861)
共检索到2888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勃昕 韩先锋 刘斌
本文将国内外技术势差引入创新产出函数,揭示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态创新溢出逻辑,并基于技术势差的双层传导机制,推演税负变化调节对外直接投资创新溢出的非线性理论假设。采用宏观区域面板数据及门槛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的创新溢出存在边际递减规律,在国内外技术势差较大的初始阶段对技术创新的驱动最佳;而税负变化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创新溢出具有动态调节效应,过高或过低的税负强度并不利于对外直接投资的创新溢出,仅在适度区间有助于释放对外直接投资的创新溢出红利;并且撬动对外直接投资创新溢出的最优税负强度呈现出东高西低的演化趋势,中西部地区的税负下调空间更大。由此提出减税降费要注重适度调节、区域递减的优化策略,从而系统激励"走出去"的创新驱动效应。
关键词:
宏观税负 对外直接投资 创新溢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尹飞霄 朱英明
本文基于2004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数据的系统广义矩阵估计(SYSGMM),考察了宏观税负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关系,结果表明:宏观税负对OFDI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具有相对稳健性。据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政府需要大力实施结构性减税,清理规范政府收费,取消不合理收费,以降低企业负担,防止OFDI大规模外流。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尹飞霄 朱英明
本文基于2004~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数据的系统广义矩阵估计(SYSGMM),考察了宏观税负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关系,结果表明:宏观税负对OFDI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具有相对稳健性。据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政府需要大力实施结构性减税,清理规范政府收费,取消不合理收费,以降低企业负担,防止OFDI大规模外流。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谢钰敏 周开拓 魏晓平
笔者利用我国2000年~2011年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创新能力的逆向溢出效应,并进一步解析相关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只对国内模仿创新的能力存在逆向溢出效应,而对自主创新和二次创新的能力均产生了抑制作用,最终对总体创新能力有抑制作用,但各层面的影响在统计上均不显著;经济开放度、金融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和R&D基础水平等因素在其中发挥了不同的影响作用。基于实证的结果提出了鼓励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着力提升对外投资企业的全球学习能力、加强基于创新能力提升的对外投资发展支持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逆向溢出效应 创新能力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孙飞
判断宏观税负水平是否合理,仅从税收自身、生产力决定论、纳税主体及税负与宏观调控的关系角度出发都难尽人意。因此,我们只能从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即从中国财政改革的目标模式──双元财政模式中的公共财政支出角度出发来确定合理的宏观税负水平。当前,这个合理的公共财政规模可表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优化配置所要求的政府公共财政部分配置资源的规模。并由此得出中国宏观税负的理论模式为:A±B(B<A<M)。
关键词:
宏观税负 理论模式 公共财政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时省 朱璐瑶 王帅
在国内外环境发生重大转变的背景下,如何利用政府研发资助增强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逆向创新溢出效应,是深化“走出去”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所在。本文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利用2009—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揭示不同类型政府研发资助如何影响OFDI逆向创新溢出效应,并对其创新阶段异质性进行深入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在技术研发阶段,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对OFDI逆向创新溢出存在显著促进作用,直接研发资助和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影响较弱;在技术成果转化阶段,直接研发资助抑制OFDI逆向创新溢出效应,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与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呈现出较弱的负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研发资助对OFDI逆向创新溢出效应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为了有效释放OFDI的逆向创新溢出效应,中国应根据创新价值链的阶段特征实施区域差异化的研发资助策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勃昕 韩先锋 李宁
本文系统阐释了知识产权保护影响中国OFDI逆向创新溢出的内在机制,并基于中国省际层面数据,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方法做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新时代下中国OFDI存在显著的逆向创新溢出效应,但这种影响呈现出较为复杂的非线性特征,只有高水平的OFDI才能有效激发正向创新溢出。同时,知识产权保护会显著调节OFDI逆向创新溢出,并呈现出"U"型非线性影响,即低强度的知识产权保护会引发OFDI创新溢出负向调节效应,只有当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提升到一定强度时才会激发OFDI正向创新溢出。进一步研究还发现,知识产权保护约束下的OFDI逆向创新溢出效应具有显著空间异质性,在不同区域显现出差异化和动态化的异质调节影响。本研究为新时代下建设时空分异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科学提升中国OFDI逆向创新溢出效应,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经 黄凯
基于2005—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分位数回归和门槛回归实证检验了市场分割如何影响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创新效应。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国内创新能力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且存在市场分割的门槛效应;产品市场分割削弱了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创新效应,适度的资本市场分割和劳动力市场分割有助于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创新效应。进一步检验显示,样本期间内产品市场分割与资本市场分割均有所缓解,处于有利于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在国内扩散的阈值,而劳动力市场分割依旧处于高位,妨碍了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创新效应。文章从技术溢出的角度阐释了市场分割对OFDI引致创新的驱动机制,为集聚优化国内高端生产要素提升创新水平提供了证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继勇 雷欣 黄开琢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非均衡问题逐渐凸显,由此引发了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本文在考虑知识溢出影响的情况下,探讨本地自主创新能力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效应,以期确认自主创新能力这一新兴因素对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本文首先从理论上梳理知识溢出、自主创新能力与外商直接投资的交互关系;进而,构建贝叶斯空间层级模型,对知识溢出的规模和方向进行测度,并选取多维指标评估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知识溢出、自主创新能力与外商直接投资的交互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知识溢出净流入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吸引更多的知识溢出和外商直接投资流入,...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狄振鹏 李世美
通过梳理以往文献并采集我国2008—2017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对外直接投资(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国内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创新模式的异质性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无论从全国整体还是从分地区来看,OFDI均存在显著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国内研发投入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大于OFDI,且其仅对东部地区技术创新有显著影响,对中西部地区影响不大;OFDI对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大于模仿创新,说明OFDI的自主创新外溢效果更强;另外,研究还发现目前我国的研发人员力量相对薄弱,人力资本结构不合理,高端科研人员数量不足,严重制约了直接对外投资的吸收能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许晓芹 周雪松 张清正
"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新时代对外开放的最鲜明特征,为我国新时代改革开放指明了新方向,注入了新活力。伴随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质量的不断深化、扩展、拓宽,对外开放的质量提出了更高、更深的新要求。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近年来国际直接投资领域研究的热点。如何更深入探究三者发展关系?为新时期提高省域创新能力同时共赢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在构建理论框架基础上,详细解析三者之间的机制机理,根据2001-2018年可获得数据,实证显示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门槛效应",并进一步解析不同变量作用力量。在瞄准制造强国2025背景下,在如何深度融合作用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出了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协同发力以实现新时代经济发展效益提升。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娟 唐珮菡 万璐 庞有功
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近期国际直接投资领域研究的热点。文章基于创新能力的角度,研究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否提升了我国创新能力,并考察不同地区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是否具有差异性。利用2003~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基本结论包括:从全国平均水平来看,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渠道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已成为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之一,这一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中都成立;自主研发资本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是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渠道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对创新能力的影响仍相对较小;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创新效应在东部地区最为显著,但对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则不显著。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娟 唐珮菡 万璐 庞有功
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近期国际直接投资领域研究的热点。文章基于创新能力的角度,研究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否提升了我国创新能力,并考察不同地区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是否具有差异性。利用2003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基本结论包括:从全国平均水平来看,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渠道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已成为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之一,这一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中都成立;自主研发资本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是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渠道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对创新能力的影响仍相对较小;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沙文兵
本文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国内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通过其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以专利授权数量为表征的国内创新能力产生了显著的正面效应;同时,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对国内创新能力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对以专利授权数量为表征的国内创新能力的逆向溢出效应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而西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则没有对国内创新能力产生显著的逆向溢出效应。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逆向技术溢出 技术创新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琰欣 屈小娥 赵昱钧
基于区域创新系统和非线性的"双重维度",采用2006-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和门槛回归技术考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创新溢出效应。结果发现:近十年来,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明显地逆向推动了区域创新效率水平的提升,这种积极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创新溢出效应总体呈现出显著的"U"型非线性特征,且这种非线性效应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显著的逆向创新溢出效应主要发生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还不太明显,中部地区甚至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吸收能力显著地正向调节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创新溢出效应,只有当人力资本、金融支持和市场化等吸收能力水平达到一定条件时,才能最大限度地驱动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创新溢出;在"走出去"过程中,不断注重加强对外直接投资与人力资本、金融支持和市场化进程等因素的深度融合,可能是新常态下广大中西部地区省份有效摆脱"走出去困境"的重要突破口。以上结论的发现,对新常态下中国更好地提升对外直接投资逆向创新效应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