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78)
2023(10273)
2022(8575)
2021(7750)
2020(6521)
2019(14104)
2018(13864)
2017(25856)
2016(13993)
2015(14946)
2014(13871)
2013(13299)
2012(12359)
2011(11044)
2010(11348)
2009(10892)
2008(10301)
2007(9471)
2006(8441)
2005(7602)
作者
(39871)
(33228)
(32971)
(31280)
(20761)
(16051)
(14655)
(12776)
(12544)
(11774)
(11314)
(11145)
(10528)
(10508)
(10365)
(10317)
(9820)
(9796)
(9724)
(9526)
(8299)
(8027)
(7995)
(7631)
(7512)
(7314)
(7304)
(7210)
(6658)
(6656)
学科
(49345)
经济(49295)
管理(42850)
(38611)
(31456)
企业(31456)
中国(17899)
方法(17589)
(16010)
数学(14273)
数学方法(14069)
技术(13332)
(13098)
环境(12715)
业经(12306)
(12168)
农业(11038)
(10685)
(10004)
贸易(9998)
(9797)
地方(9773)
技术管理(9747)
(9733)
理论(9117)
(8969)
银行(8927)
(8650)
(8635)
金融(8634)
机构
学院(186897)
大学(184623)
(76172)
经济(74577)
研究(70921)
管理(66445)
理学(56644)
理学院(55945)
管理学(54828)
管理学院(54488)
中国(52947)
科学(44645)
(40410)
(37135)
(35065)
(33998)
研究所(33847)
中心(31317)
(29378)
业大(29023)
农业(27795)
(26555)
财经(26427)
北京(25496)
(25070)
师范(24724)
(24037)
经济学(23634)
(23190)
(22078)
基金
项目(127783)
科学(100651)
基金(91794)
研究(91704)
(82928)
国家(82221)
科学基金(69225)
社会(58391)
社会科(55178)
社会科学(55162)
(50684)
基金项目(47689)
自然(45082)
自然科(44033)
自然科学(44012)
(43542)
自然科学基金(43210)
教育(41390)
资助(36823)
编号(36162)
重点(30157)
(29357)
成果(28855)
(28725)
创新(27630)
(27098)
课题(26422)
国家社会(24643)
科研(24573)
计划(24513)
期刊
(87822)
经济(87822)
研究(55435)
中国(44650)
学报(33040)
(32577)
科学(30562)
管理(27693)
(26250)
大学(24409)
教育(23527)
学学(23139)
农业(22289)
(17032)
金融(17032)
技术(15713)
经济研究(15220)
业经(14407)
财经(13155)
(12408)
(11639)
问题(10656)
科技(10596)
(9612)
资源(9596)
(9475)
国际(9040)
技术经济(8903)
业大(8485)
世界(8442)
共检索到2902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彬斌   陆万军  
就业是民生之基,推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基础。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市场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人口与劳动供给态势正经历着一系列重要变化,决定了就业新态势的形成和未来的政策选择。经济增长换挡至中高速、服务业和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科技创新逐渐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劳动力供给总量趋向短缺、劳动者综合技能素养不断提高等重要变化,推动着劳动力市场的调整重塑,其过程既包括有助于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积极因素,也内嵌着不少挑战。理解这些变化及其背后的政策需求,对于进一步优化劳动力市场政策、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林华  
大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随着二元结构的不断加剧,农业对其他产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其他相关产业发展的桎梏。因此,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使农民能够真正离开土地,走向富裕,也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孙诚  
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再就业和安置失地农民,成为农村建设的关键问题。农村产业和就业结构调整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现代化的根本出路,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必需先行。加强职业农民培训体系建设、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投资机制、以终身教育理念创新培训方法,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者的职业生涯规划等可以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尽快实现就业、提升收入,改善生活状况。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宾  马九杰  
中国1990~2011年劳动力供给保障水平的变化趋势表明,劳动力供给水平下降与劳动力需求水平上升在2003年交汇在一起,从而造成了中国的"民工荒"问题。通过建立影响中国劳动力供给保障水平的宏观经济因素的多元回归模型,证实消费水平和出口水平的提高以及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能够显著降低劳动力供给保障水平。从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增长转向依靠技术进步实现经济发展是解决"民工荒"问题的根本途径。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邓利方  李铭杰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且老龄化程度正在加速深化。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形势的不断严峻,科学合理地制定应对老龄化的政策已是大势所趋。文章通过理论分析,揭示"全面二孩"政策和宏观经济各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且利用嵌入"全面二孩"政策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进行模拟分析。研究发现,当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比较严重的时候,"全面二孩"政策会使得产出和劳动时间一直处于增加的状态,而消费的正向波动有所减小,反向波动有所增加。政策制定者可以根据不同的人口老龄化形势来做出不同的决策,促进人口老龄化向人口素质红利转变,把中国从一个富起来的中国变成一个强起来的中国,进一步实现两步走的伟大目标。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陶长琪  
一、正确认识当前我国劳动力就业形势的严峻性 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发展中各种显性和隐性失业问题渐显严重,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新的就业岗位不及就业人员失去的岗位,失业人员逐年上升,就业矛盾越来越突出,形成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独有的经济持续增长和失业大军也同步增大的巨大反差。组成当前我国劳动力就业的供给人员包括新增劳动力、现有失业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昭文  
我国人口多,尤其是农村人口多,人均耕地、淡水等资源不足、城镇化发展滞后等原因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漫长的发展历程。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背景、趋势,对教育的需求,以及教育如何满足这种需求,为推动转移进程做出应有的贡献,是摆在教育战线尤其是职成教战线面前的重大任务。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勇  李雅楠  李建民  
本文对环境规制引致劳动力再配置的主要路径及其可能产生的社会成本进行了理论梳理,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通过面板VAR模型估计了环境规制带来的劳动力再配置并分析了其宏观含义。研究结果表明:(1)环境规制引致的劳动力再配置反映为污染部门的就业萎缩和清洁部门的就业扩张,其宏观福利含义表现为潜在的失业风险和社会转换成本。(2)企业进入、退出和在位企业的就业变动是劳动力再配置的主要路径,在环境规制的约束下,企业进入引致的就业创造被显著抑制,在位企业的就业损失明显提升,被规制部门的潜在劳动力需求下降,宏观上存在着因解雇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勇  李雅楠  李建民  
本文对环境规制引致劳动力再配置的主要路径及其可能产生的社会成本进行了理论梳理,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通过面板VAR模型估计了环境规制带来的劳动力再配置并分析了其宏观含义。研究结果表明:(1)环境规制引致的劳动力再配置反映为污染部门的就业萎缩和清洁部门的就业扩张,其宏观福利含义表现为潜在的失业风险和社会转换成本。(2)企业进入、退出和在位企业的就业变动是劳动力再配置的主要路径,在环境规制的约束下,企业进入引致的就业创造被显著抑制,在位企业的就业损失明显提升,被规制部门的潜在劳动力需求下降,宏观上存在着因解雇而产生的失业加剧风险。(3)环境规制导致高污染行业再配置劳动力的能力减弱,更多的劳动力再配置将在高、低污染行业间发生,宏观上更容易带来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错配及产生结构性失业。因此,促进劳动力需求与供给的灵活匹配是降低环境规制社会成本,同时推动绿色经济转型所亟需考虑的。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王智勇  
中国城镇每年需要为多少人解决就业?这是一个一直都有争议的问题。本文提供了一种估算方法并给出了估算结果。分析表明,2007年城镇需要解决就业的人数为2100—2600万人。在未来的数年时间里,中国的劳动力供给增长将趋于减缓,每年新增劳动力趋于下降,因此就业压力也将趋于缓和。劳动力需求的快速增长促成了当前劳动力市场基本态势的变化。大学生就业难与民工荒并存表明中国当前的就业问题主要还是结构性的。中小企业的稳步成长是未来中国就业增长的强劲动力。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赵琳  
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受劳动力数量进一步增长、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加入世贸组织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就业形势严峻,缓解就业压力的任务更加艰巨。为此,中央把就业纳入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把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摆在突出的位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友成  
采取措施加快城乡劳动力的对流近年来,随着大批农村剩余劳力的转移和企业用工制度的改革,城乡劳动力的对流量逐年增大,极大地促进了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了山区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和山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应该看到,由于城乡长期分割,特别是城乡劳动力的身份界限...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武力  李光田  
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由于我国不仅在指导思想上是新民主主义理论,而且现实生活中也是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这使得劳动力市场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着。对于这个客观存在、发育尚不成熟的市场,党和政府一方面根据新民主主义理论,加强了对劳动市场的整顿和规范化培育,如发展工会组织、推广劳动合同、建立职业介绍所等;另一方面,由于当时劳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