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28)
2023(1851)
2022(1622)
2021(1451)
2020(1222)
2019(2688)
2018(2671)
2017(5071)
2016(2715)
2015(2945)
2014(2807)
2013(2719)
2012(2659)
2011(2418)
2010(2463)
2009(2282)
2008(2550)
2007(2196)
2006(2026)
2005(1996)
作者
(8089)
(6610)
(6569)
(6510)
(4252)
(3160)
(3041)
(2529)
(2474)
(2376)
(2315)
(2267)
(2250)
(2211)
(2182)
(2081)
(1925)
(1910)
(1892)
(1818)
(1690)
(1652)
(1600)
(1598)
(1577)
(1561)
(1529)
(1404)
(1315)
(1308)
学科
(12449)
经济(12439)
管理(10213)
(7458)
方法(6208)
(6114)
企业(6114)
数学(5701)
数学方法(5676)
(3812)
(3250)
银行(3248)
中国(3093)
(3031)
(3010)
金融(3010)
(2935)
财务(2932)
财务管理(2926)
企业财务(2865)
(2718)
(2469)
(2419)
业经(1930)
(1828)
农业(1792)
环境(1578)
(1559)
理论(1503)
及其(1462)
机构
大学(39782)
学院(39235)
(18587)
经济(18275)
研究(14494)
管理(14166)
中国(12646)
理学(11670)
理学院(11551)
管理学(11287)
管理学院(11216)
(9449)
(8778)
科学(8227)
财经(7453)
(7303)
(7219)
(6877)
中心(6823)
经济学(6591)
研究所(6540)
经济学院(6038)
业大(5931)
农业(5803)
(5787)
财经大学(5732)
北京(5659)
(5214)
(4806)
金融(4676)
基金
项目(25740)
科学(20440)
基金(19846)
研究(17808)
(17726)
国家(17594)
科学基金(15009)
社会(12206)
社会科(11611)
社会科学(11608)
自然(9901)
基金项目(9881)
自然科(9620)
自然科学(9615)
自然科学基金(9471)
(9019)
资助(8807)
教育(8007)
(7853)
编号(6328)
(6136)
重点(6044)
国家社会(5530)
教育部(5313)
成果(5209)
中国(5040)
(4987)
人文(4975)
(4914)
科研(4871)
期刊
(19114)
经济(19114)
研究(12797)
(8061)
中国(7163)
学报(6812)
(6377)
金融(6377)
(6160)
科学(5930)
管理(5848)
大学(5302)
学学(5193)
农业(4097)
财经(4056)
经济研究(3782)
(3487)
技术(3056)
教育(2573)
问题(2533)
统计(2351)
(2260)
业经(2245)
世界(2174)
财会(2171)
(2153)
技术经济(2137)
理论(1985)
(1870)
(1861)
共检索到605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邢军峰  顾纯磊  
投资者总是通过自己的认知来筛选安全资产。宏观杠杆水平的积累一方面引起安全资产更大幅度的增加;另一方面也使感知的安全资产萎缩,在市场压力时导致安全资产短缺。管理安全资产短缺的适当方法是有序降杠杆,其中宏观杠杆率已达到不可持续水平的部门要率先实施。在降杠杆过程中,市场机制可以发挥应有的作用,面临压力的部门应谨慎应对潜在风险,主动降杠杆。有序降杠杆的过程需要财政政策支持,公共债务和基础设施投资有更大的作用空间。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要保持适度流动性,让降杠杆过程可以忍受。另外,固定的抵押率和更高的透明度可以有效缓解安全资产短缺。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单春妮   朱琳琳  
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正在进行重大转型,房地产市场调整对我国金融体系稳健运行产生一定外溢影响。本文从国内安全资产短缺问题出发,以房地产作为中介渠道,探究安全资产短缺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安全资产短缺程度的提高会直接抬升系统性金融风险,此外还会通过房地产市场繁荣程度来影响系统性金融风险。进一步研究表明,房地产仅仅是一种“准安全资产”,市场主体对房地产市场的预期在安全资产短缺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关系中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提高安全资产供给、防止房地产市场“硬着陆”、加强系统性金融风险前瞻性监测等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杠杆率课题组  
我国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取得显著成效。2021年第二季度,我国宏观杠杆率为274.9%,比上年末低4.5个百分点。2020年第四季度以来,我国宏观杠杆率呈持续下降趋势,累计下降6.1个百分点。宏观杠杆率平稳下降,一方面,是由于疫情冲击对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逐渐消退,同时价格有所回升,导致名义GDP增速较快回升;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总债务增速有所回落。分部门看,各部门的杠杆率均较上年末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胡贺波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最新数据,2018年第二季度我国政府、居民、非金融企业和实体经济杠杆率分别为47.6%、50.3%、155.1%和253.1%,与2008年底相比,各部门杠杆率增速分别达到76%、181%、67%和83%。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偏高、居民加杠杆速度过快,是当前杠杆率的主要问题,其根源在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颖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宏观杠杆率迅速上升。不少学者认为过高的杠杆率可能增加金融风险,甚至引发金融危机。本文通过国家资产负债表的思想在索洛增长模型中引入金融因素,以研究宏观杠杆率的演化路径和货币政策对宏观杠杆率的影响。结果发现,一国宏观杠杆率有着自己的时间趋势,而货币政策会使得宏观杠杆率反向偏离其趋势。研究结论表明不宜随意确定目标宏观杠杆率,也不应通过紧缩货币来达到降杠杆的目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左大培  
在传统计划经济中通常存在着普遍的短缺。普遍的短缺意味着整个经济中事前的名义总需求大于按合法价格计算的名义总供给。当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时,过渡到由市场供求关系自由地决定价格会消除普遍的短缺。在我国的经济改革过程中,由于物价是在相当长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巴曙松  
本文试图从国家资产负债表的角度,研究人口结构转变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从短期来看,从劳动力无限供给到跨越"刘易斯拐点"、从"人口红利"走向"人口负债"的转变会影响一国的负债融资能力、资产配置能力以及使用杠杆率的能力,并相应产生三种潜在的风险:融资风险、资产价格下行风险及杠杆率收缩风险。人口结构对国家资产负债表的可能冲击限制了政策的腾挪空间,未来经济过热与经济"硬着陆"之间的切换更为频繁。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仁强  
财政在社会财力分配和运用中居于支配地位。当前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交替之际,生产要高速发展,改革要深入进行,财政面临的是百业待兴,既要保证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的资金需要,又要做到财政收支平衡。然而资金严重短缺,这是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戴园晨  俞亚丽  
我国从建国以来到 1 996年一直处于短缺经济和通货膨胀的困扰之中 ,然而到 1 997年却出现了通货紧缩现象。我国在短缺经济时期形成的宏观调控已经不适应后短缺时期 ,为此在 1 998年断然采取了以扩张性财政为主的扩大内需的宏观调控 ,遏制了经济下滑势头。经过分析 ,本文提出了积极推进体制转轨 ;创造条件促进民间投资 ;推动从限制消费向促进消费的战略转变 ;从需求管理转向供给管理 ,促进结构调整 ;金融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等政策建议 ,以激活经济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明  
防范化解以高宏观杠杆率为特点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当前中国政府面临的最重要任务之一。中国宏观杠杆率的演进具有近10年来快速攀升、企业部门杠杆率过高、广义银行信贷增速过快等特点。未来中国系统性金融危机的爆发逻辑可能呈现出杠杆率在部门之间的轮动;在扳机性因素驱动下,企业、地方政府与居民部门被动去杠杆引爆银行业危机,最终迫使中央政府不得不显著加杠杆;加税与通胀预期导致大规模资本外流、国内利率上升,从而引发新一轮被动去杠杆行为进而形成恶性循环。为避免杠杆率轮动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我们提出了弱化扳机性因素、限制居民杠杆率上升、三管齐下应对银行不良资产浪潮、中央政府提前主动买单、避免出现大规模资本外流等针对性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晓光  刘元春  王健  
金融危机以来,如何提升金融监管有效性,推动经济去杠杆,成为重大的理论和现实课题,然而鲜有研究从更深层次探讨金融监管结构的作用。本文从监管机构和监管模式两个维度出发,考察了金融监管结构对杠杆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监管机构对杠杆率有显著影响,由中央银行负责银行业监管可以有效降低杠杆率;监管模式的直接影响并不显著,但与监管机构存在交互作用,在监管机构独立于中央银行的情况下,混业监管比分业监管更有效;监管结构有效性也取决于监管机构独立性,中央银行独立性提高可以显著增强去杠杆作用;不同发展水平经济体存在异质性,发展中经济体由中央银行负责混业监管最有效。本研究为更好推进监管体制改革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哲希  陈彦斌  
宏观杠杆率的较快攀升不仅会对经济增长形成显著的抑制作用,还会加剧系统性金融风险甚至诱发金融危机。正因如此,中央对宏观杠杆率的问题一直高度重视,2015年就将"去杠杆"列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2018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首次提出了"结构性去杠杆"的新思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更是明确指出要"保持宏观杠杆率以稳为主、稳中有降"。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生柳荣  何建勇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清算银行(BIS)等权威机构相继发布2021年中国宏观杠杆率数据。结合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和宏观政策情况,本文对比分析不同国家和不同部门的宏观杠杆率变化情况,并对我国2022年宏观杠杆率走势进行展望,最后在剖析短期和中长期杠杆率变动趋势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提出合理控制杠杆率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晓晶  
未来一段时期,我们应该阶段性抬升宏观杠杆率,加快经济复苏进程,主动优化债务结构,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稳字当头应对“三重压力”,恢复市场需求、减弱供给冲击、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是当务之急。这意味着要加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宏观杠杆率或将步入上行周期。为实现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动态平衡,我们需要在债务规模扩张过程中主动优化杠杆率结构,对稳增长起到更有效的支撑作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启迪  
全球金融危机后,宏观杠杆率持续上升引起广泛关注。本文使用1980-2017年43个国家(地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研究表明宏观杠杆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稳健的阈值效应。政府、非金融企业、居民以及整体经济杠杆率的阈值水平分别为79.8%-81.1%、72.2%-76.9%、53.3%-57.8%和175.6%-195.1%。中国宏观杠杆率问题较为突出,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大幅超过阈值,居民杠杆率已经超过阈值,政府杠杆率尚未超过阈值,但空间也已十分有限。中国应积极推进非金融企业去杠杆,抑制居民杠杆率进一步上升,珍惜政府有限的杠杆率空间。同时,应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效率。本文结论为全球债务风险的评估以及中国宏观杠杆率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