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46)
2023(8064)
2022(7095)
2021(6710)
2020(5686)
2019(13174)
2018(12938)
2017(26489)
2016(14040)
2015(15811)
2014(15597)
2013(15484)
2012(14814)
2011(13550)
2010(13334)
2009(12309)
2008(12072)
2007(10556)
2006(9426)
2005(8255)
作者
(37939)
(31624)
(31356)
(30029)
(20706)
(15090)
(14349)
(12211)
(12154)
(11541)
(10753)
(10546)
(10026)
(9902)
(9892)
(9826)
(9314)
(9257)
(9214)
(9121)
(7786)
(7696)
(7589)
(7318)
(7244)
(7039)
(6949)
(6859)
(6188)
(6166)
学科
(63313)
经济(63244)
管理(42807)
(41010)
(32061)
企业(32061)
方法(30378)
数学(27934)
数学方法(27728)
(18880)
(17210)
地方(15835)
中国(14551)
(13391)
农业(12698)
(12337)
贸易(12331)
业经(12309)
(12005)
银行(12003)
(11906)
(11429)
(10395)
财务(10380)
财务管理(10357)
(10277)
金融(10276)
(9925)
企业财务(9850)
环境(8690)
机构
学院(195782)
大学(194305)
(88206)
经济(86312)
管理(81368)
理学(70182)
理学院(69506)
管理学(68677)
管理学院(68302)
研究(63001)
中国(52166)
(42590)
(39562)
科学(34114)
财经(33327)
中心(31729)
(30620)
(30241)
(29622)
(29142)
经济学(27057)
研究所(26299)
业大(25514)
(25155)
师范(25008)
经济学院(24586)
财经大学(24571)
北京(24449)
(24317)
(22893)
基金
项目(129391)
科学(104481)
研究(98479)
基金(96195)
(80742)
国家(80051)
科学基金(71189)
社会(64513)
社会科(61321)
社会科学(61308)
基金项目(51254)
(51077)
教育(45592)
自然(45245)
自然科(44239)
自然科学(44231)
自然科学基金(43476)
(41564)
编号(40306)
资助(40296)
成果(32740)
(30350)
重点(28182)
(27908)
课题(27380)
教育部(26900)
人文(26765)
(26725)
国家社会(26175)
创新(24946)
期刊
(95689)
经济(95689)
研究(61260)
中国(35622)
(32127)
管理(28252)
(27682)
金融(27682)
(25380)
科学(23223)
学报(22283)
大学(18237)
教育(18041)
学学(17023)
财经(16763)
农业(16744)
技术(16077)
业经(15647)
经济研究(15567)
(14221)
问题(12986)
(11422)
理论(10129)
技术经济(9623)
国际(9514)
资源(9134)
实践(9064)
(9064)
统计(9033)
现代(8963)
共检索到2965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陈向东  王会峰  张宇  
2011年以来,受宏观调控和市场流动性收紧影响,银行的国内信用证业务快速膨胀。本文分析了国内信用证业务发展现状和快速膨胀的原因,指出国内信用证业务快速膨胀的风险隐患,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黄中发   白景明   柯小星   祝小芳  
社会总需求的强劲增势、社会有效供给的缓慢增长,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内在冲动、经济效益的持续下滑等一系列迹象表明,我国目前存在着通贷膨胀压力加速强化的态势。我们不能对此掉以轻心。为使我国经济从不断增强的通货膨胀的压力中解脱出来,从总体上应推行和实施积极稳妥的宏观经济政策和配套改革措施。政策的重点应放在优化结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经济效益上。要管住信贷规模,控制货币发行,把好工资收入分配关,理顺分配关系;稳住并压缩财政赤字规模,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严格控制在建总规模;卡住社会集团消费,放开农村消费需求,引导城乡购买力分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改革的份量和力度。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平  王宏淼  
从早期的"货币迷失"到近期的"迷失货币回归",中国宏观经济也经历了从资产价格的低位波动、低通胀(甚至通缩)向2007年以来资产与通货"双膨胀格局"的转化。中国汇率升值和城市化加速发展触发了资产重估,在国内制度性支撑、结构变化和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投机因素的交互作用下,资产价格迅速膨胀,并正在很快地传导到实体部门,导致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双膨胀"不仅使得实体和资产部门发展的裂口不断加剧,而且加大了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均的裂口,导致经济和社会失衡。在现有政策基础上,下一步宏观调控应当通过提高资产部门的资金和交易成本、减税激励实体部门创新、加大转移支付进行分配调节等配套措施,来达到抑制资产泡沫,激励...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吴敏一  
体制转换时期的通货膨胀与宏观政策吴敏一通货膨胀是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的一大难题,但是在不同的体制背景下,通货膨胀的发生机制不尽相同,这种差异尤其反映在市场经济国家和计划经济国家以及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国家之间。最主要的一个区别是,前一类国家的通货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林明福  
一、当前通货膨胀变动的特征与程度判断今年以来,与去年相比,物价形势的变化呈现出以下显著特点: (一) 物价从一开始就以明显高于去年的水平上涨,并始终保持1988年以来多年未有的高水平。今年1~5月份,全社会零售物价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高出10%,城镇居民生活费用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成思  
本文对1978-2008年间中国的通货膨胀动态路径进行周期性划分,阐明了各个周期内通货膨胀的成因与特点,并对2008年以后中国宏观政策的取向进行评述,提出在新形势下我国宏观政策调控的策略,应该从偏重于"抑制通胀"转变为"抑制通胀与防止衰退"并重,在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权重搭配上,重新探索政策调控的最优组合点,增强宏观调控的灵活性与预见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马文涛  冯根福  李成  魏福成  
本文通过构建契合我国现实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剖析了宏观政策转型与通胀预期管理的关联机制。研究发现,1998年我国宏观政策由以行政性干预为主转型为以市场化调控为主的模式。在此之前经济处于预期陷阱之中,而在此之后宏观政策能在短期内遏制通胀预期。但是,受反通胀与稳增长之间抉择的影响,加上行政性干预对经济的主要作用渠道由对市场化调控的"溢出效应"转向基于微观预算软约束的"逆向选择效应","货币政策状态"与"信贷供给状态"可能出现不一致,从而对通胀预期管理构成挑战。据此,建议宏观调控应将管理通胀预期作为前提,并进一步明晰政府与市场的边界,破除对行政性干预的过度依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宋立  
宏观形势总体判断的依据(一)当前宏观调控面临的主要问题总体来看,我国当前宏观调控主要面临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国际资本特别是短期资本流入冲击,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孙迎联  
我国经济的深层隐患不仅是通胀问题,更是通胀、停滞与失业并存的"滞胀"问题。相关分析表明,滞胀的风险来自于"投资拉动、出口依赖"的经济增长方式、货币超经济发行、流动性过剩、收入分配失衡、外部输入性以及不合理的经济体制等因素的叠加作用。抑制政府的投资冲动和财政需求,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公平、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的内生型增长是今后我国宏观政策的关键所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宇  
当前,世界经济短期内将走过拐点,走出国际金融危机后的调整期;世界经济中期将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世界经济将走过拐点当前,世界经济短期内将走过拐点,走出国际金融危机后的调整期;世界经济中期将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一是主要经济体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正在接近其货币政策双目标,即通货膨胀率2%左右和失业率4%左右。2017年3月美国一般通胀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宇  
当前,世界经济短期内将走过拐点,走出国际金融危机后的调整期;世界经济中期将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世界经济将走过拐点当前,世界经济短期内将走过拐点,走出国际金融危机后的调整期;世界经济中期将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一是主要经济体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正在接近其货币政策双目标,即通货膨胀率2%左右和失业率4%左右。2017年3月美国一般通胀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赵建平  
1992年我国经济出现了持续的高增长,年终CNP增长12.7%,超过改革开放以来平均增长8.9%的水平,对此国际国内经济界人士一致指出,经济高增长的原动力是投资高增长。相对于高速增长的投资,消费需求呈相对平稳的态势,年末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0894亿元,比上年增长15.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其增长率仅及投资增长率的一半不到,与上年实际消费增长率基本持平,与近十年来的增长率相比只增加1.3个百分点。面对这种形势,国内一部分人士认为,当前投资需求与总需求的关联度已不高,要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徐忠  贾彦东  
本文讨论的核心是如何准确认识和理解自然利率,并尝试建立以自然利率为基础的宏观经济分析和政策决策框架。为此,本文首先在一个简单理论架构下对影响自然利率变化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归纳分析,之后分别利用半结构化模型、宏观计量模型和DSGE模型估计中国的自然利率。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探讨分析基于自然利率的宏观政策选择,以期为政策决策提供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整体而言,中国自然利率水平近年呈现出逐步下降特征,实际利率仍高于自然利率平均水平。(2)长期内,自然利率变化主要受潜在产出增速下降、TFP增长放缓以及人口结构变化等因素影响。短期内,受政策和经济预期不确定性影响较大。此外,投资专有技术进步增速降低、资本形成效率下降、政府支出不足、去杠杆政策等多种因素都会对自然利率产生影响。(3)在平衡好短期需求与中长期改革目标基础上,应以结构性改革为导向,避免追求名义扩张,促进以提升自然利率和潜在产出为目标的实际扩张。应加强宏观政策协调,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更加注重优化投资质量和投资结构,提高投资专有技术进步水平;更加重视稳定经济预期,降低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带来的负面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哲希  韩少华  
宏观政策的核心目标是实现经济与金融的"双稳定"。以此为标准,本报告对2018年中国宏观政策的整体效果进行评价。就经济稳定而言,虽然经济增速完成了预期目标,但是应看到中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下行压力有所加大,特别是消费和投资需求较为疲软。作为逆周期调节工具,宏观政策在稳定经济尤其是稳定总需求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改善空间。就金融稳定而言,2018年防控金融风险取得一定成效,流动性风险与不当的金融创新风险有所缓解,结构性去杠杆也取得积极进展。但是,房地产泡沫、高债务与信用违约等风险依然不容忽视,需要进一步加强防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大宏观"课题组  陈彦斌  
编者按:宏观政策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稳定和金融稳定至关重要,对处在伟大复兴关键时期的中国尤为如此。一方面,中国要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并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在此背景下,很有必要运用宏观政策"稳增长"。另一方面,近年来中国的房价波动风险、债务风险与信用风险等多种金融风险并存,运用宏观政策"防风险",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所强调的"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等重要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