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43)
2023(6664)
2022(5408)
2021(5327)
2020(3833)
2019(9033)
2018(8338)
2017(15217)
2016(8267)
2015(9192)
2014(9179)
2013(8728)
2012(8321)
2011(7709)
2010(7842)
2009(7447)
2008(7358)
2007(6307)
2006(5805)
2005(5362)
作者
(21774)
(18370)
(18004)
(17675)
(11820)
(8586)
(8290)
(7000)
(6967)
(6760)
(6168)
(6049)
(5904)
(5838)
(5792)
(5666)
(5434)
(5358)
(5347)
(5230)
(4499)
(4395)
(4383)
(4331)
(4237)
(4185)
(4070)
(4023)
(3635)
(3606)
学科
(31295)
经济(31269)
管理(24272)
(21809)
(17035)
企业(17035)
(11995)
中国(11670)
(9345)
方法(9216)
(8334)
数学(7987)
业经(7806)
数学方法(7799)
农业(7672)
(7530)
(7403)
贸易(7399)
地方(7365)
(7244)
(6525)
银行(6524)
及其(6407)
(6331)
(6071)
金融(6070)
政策(5884)
(5533)
(5429)
税收(5260)
机构
学院(112962)
大学(109399)
(49631)
经济(48509)
研究(42909)
管理(42035)
理学(34991)
理学院(34603)
中国(34198)
管理学(34120)
管理学院(33884)
(25334)
科学(23049)
(22991)
(20771)
中心(20033)
财经(18417)
研究所(18414)
(18149)
(16764)
(16270)
师范(16188)
(15875)
(15850)
北京(15039)
经济学(14583)
(14401)
财经大学(13423)
业大(12941)
经济学院(12916)
基金
项目(70053)
研究(57446)
科学(55951)
基金(49430)
(41716)
国家(41280)
社会(35956)
科学基金(35305)
社会科(34019)
社会科学(34014)
(27290)
教育(26536)
编号(24910)
基金项目(24508)
(23326)
成果(21720)
自然(20376)
资助(20094)
自然科(19833)
自然科学(19830)
自然科学基金(19467)
课题(18222)
(16725)
重点(16107)
(15757)
(15615)
(15592)
项目编号(14941)
(14768)
国家社会(14480)
期刊
(61311)
经济(61311)
研究(40625)
中国(26467)
(18879)
教育(17878)
管理(16644)
(16014)
(15678)
金融(15678)
科学(13460)
学报(12807)
农业(10977)
大学(10519)
业经(10476)
技术(10390)
经济研究(10381)
学学(9581)
财经(8824)
(8194)
(7676)
国际(7505)
问题(7230)
职业(6027)
理论(5865)
世界(5863)
(5770)
论坛(5770)
图书(5612)
现代(5536)
共检索到1905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彦斌  刘哲希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宏观政策目标一直在调整与变化,其演进方向基本与现代宏观经济理论所建议的经济稳定与金融稳定的双重稳定目标相一致。2017年宏观政策目标的制定依然延续这一思路,在着重强调"稳增长"的同时,对"防风险"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旨在实现经济稳定与金融稳定;根据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保证社会稳定的需要,加大对"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目标的关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彦斌  刘哲希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宏观政策目标一直在调整与变化,其演进方向基本与现代宏观经济理论所建议的经济稳定与金融稳定的双重稳定目标相一致。2017年宏观政策目标的制定依然延续这一思路,在着重强调"稳增长"的同时,对"防风险"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旨在实现经济稳定与金融稳定;根据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保证社会稳定的需要,加大对"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目标的关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赖泽源  
1985年以来,农民在经济上的相对地位,呈现出恶化趋势。这种趋势又是在农业以及整个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出现的。如表1所示。 这种现象说明,在市场取向的改革日益深入的条件下,传统计划体制下形成的农业宏观政策目标已经过时,并且同正在日益形成的农民的微观农业目标发生了根本性质的冲突。 在现代,任何国家的农业宏观政策目标,都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大体说来,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保护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证社会供给,维持市场供求和价格的基本稳定等等,都是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赖泽源  
文章认为,在90年代,我国农业宏观政策目标体系应包括如下六方面的内容。即加强宏观计划指导;尽快形成正常的农产品价格机制;建立农产品储备和期货市场;改变财政在农业资金投放上的趋利性,使之服务于农民增收和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这两大目标;完善财政补贴政策;建设现代农业的五大支持体系,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熊园  
总体而言,2020年的政策主线有两条:一是坚持稳字当头,加强逆周期调节,强化政策协同;二是向改革要动力,以开放促改革基于2019年底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一系列会议可知,2020年我国政策将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总体而言,2020年的政策主线有两条:一是坚持稳字当头,稳增长和稳就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东京  
中国经济落实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必须将稳就业作为优先目标。经济学理论逻辑证明,只有就业稳,人们的收入预期才能稳;而人们的收入预期稳,消费需求才能稳,由此才能有效地稳投资、稳金融、稳外资、稳外贸。实现优先稳就业的目标同时需要政府宏观政策的配合:一方面,积极财政政策应该加力提效,并立足于供给侧重点推行结构性减税;另一方面,稳健货币政策应继续保持中性,确保货币供应松紧适度。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蕊  
6月2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与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共同举办的"NAES宏观经济形势季度分析会(2016年2季度)"在京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分析了当前服务业发展、财税运行、物价总体走势、内贸流通、房地产市场等问题,并就下半年宏观经济走势发表了观点,研讨了应对经济金融风险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一年一度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往往被视为来年审计工作的风向标,有关会议的报道也极易引发媒体热议。值2008年度全国审计工作会议召开之际,本刊收集整理了有代表性的媒体评论3篇,现摘录要点如下。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胡少维  杨保城  
本文在分析2014年我国宏观政策效果的基础上,对2015年宏观政策取向提出自己的观点。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赵建平  
1992年我国经济出现了持续的高增长,年终CNP增长12.7%,超过改革开放以来平均增长8.9%的水平,对此国际国内经济界人士一致指出,经济高增长的原动力是投资高增长。相对于高速增长的投资,消费需求呈相对平稳的态势,年末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0894亿元,比上年增长15.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其增长率仅及投资增长率的一半不到,与上年实际消费增长率基本持平,与近十年来的增长率相比只增加1.3个百分点。面对这种形势,国内一部分人士认为,当前投资需求与总需求的关联度已不高,要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徐忠  贾彦东  
本文讨论的核心是如何准确认识和理解自然利率,并尝试建立以自然利率为基础的宏观经济分析和政策决策框架。为此,本文首先在一个简单理论架构下对影响自然利率变化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归纳分析,之后分别利用半结构化模型、宏观计量模型和DSGE模型估计中国的自然利率。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探讨分析基于自然利率的宏观政策选择,以期为政策决策提供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整体而言,中国自然利率水平近年呈现出逐步下降特征,实际利率仍高于自然利率平均水平。(2)长期内,自然利率变化主要受潜在产出增速下降、TFP增长放缓以及人口结构变化等因素影响。短期内,受政策和经济预期不确定性影响较大。此外,投资专有技术进步增速降低、资本形成效率下降、政府支出不足、去杠杆政策等多种因素都会对自然利率产生影响。(3)在平衡好短期需求与中长期改革目标基础上,应以结构性改革为导向,避免追求名义扩张,促进以提升自然利率和潜在产出为目标的实际扩张。应加强宏观政策协调,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更加注重优化投资质量和投资结构,提高投资专有技术进步水平;更加重视稳定经济预期,降低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带来的负面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哲希  韩少华  
宏观政策的核心目标是实现经济与金融的"双稳定"。以此为标准,本报告对2018年中国宏观政策的整体效果进行评价。就经济稳定而言,虽然经济增速完成了预期目标,但是应看到中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下行压力有所加大,特别是消费和投资需求较为疲软。作为逆周期调节工具,宏观政策在稳定经济尤其是稳定总需求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改善空间。就金融稳定而言,2018年防控金融风险取得一定成效,流动性风险与不当的金融创新风险有所缓解,结构性去杠杆也取得积极进展。但是,房地产泡沫、高债务与信用违约等风险依然不容忽视,需要进一步加强防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大宏观"课题组  陈彦斌  
编者按:宏观政策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稳定和金融稳定至关重要,对处在伟大复兴关键时期的中国尤为如此。一方面,中国要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并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在此背景下,很有必要运用宏观政策"稳增长"。另一方面,近年来中国的房价波动风险、债务风险与信用风险等多种金融风险并存,运用宏观政策"防风险",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所强调的"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等重要目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顾志群  焦微玲  
一、产业低度化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24亿元增加到1998年79,748亿元,跃居世界第七位。水泥、钢铁、粮食、棉花、油料、肉类产品已居世界前列。发电量已居世界第二位。这种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高瑞东  
在国际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的大背景下,中共中央分别在3月27日和4月8日召开政治局会议和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形势,研究部署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工作,为国内下一步的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工作指明了方向。第一,会议强调全球疫情蔓延正在严重冲击全球经济。当前,全球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新的重大变化,境外疫情呈加速扩散蔓延态势,世界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