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48)
- 2023(6074)
- 2022(5177)
- 2021(4845)
- 2020(3971)
- 2019(9059)
- 2018(8797)
- 2017(17333)
- 2016(9519)
- 2015(10314)
- 2014(10296)
- 2013(10169)
- 2012(9640)
- 2011(8767)
- 2010(9182)
- 2009(8327)
- 2008(8480)
- 2007(7753)
- 2006(6999)
- 2005(6493)
- 学科
- 济(37663)
- 经济(37625)
- 业(30519)
- 管理(30023)
- 企(25181)
- 企业(25181)
- 方法(14206)
- 数学(12169)
- 数学方法(11956)
- 财(11838)
- 农(11421)
- 中国(10694)
- 策(10469)
- 制(8866)
- 业经(8272)
- 地方(8031)
- 贸(7846)
- 贸易(7840)
- 学(7700)
- 易(7678)
- 银(7629)
- 银行(7622)
- 农业(7401)
- 行(7337)
- 务(7112)
- 财务(7093)
- 财务管理(7079)
- 企业财务(6793)
- 及其(6781)
- 融(6747)
- 机构
- 学院(136486)
- 大学(134559)
- 济(58849)
- 经济(57559)
- 管理(52286)
- 研究(49655)
- 理学(44444)
- 理学院(43937)
- 管理学(43286)
- 管理学院(42979)
- 中国(37661)
- 财(29609)
- 科学(28737)
- 京(28251)
- 所(25177)
- 财经(22647)
- 研究所(22642)
- 农(22253)
- 中心(22191)
- 江(21627)
- 经(20575)
- 业大(18263)
- 院(18105)
- 北京(17860)
- 经济学(17569)
- 范(17558)
- 师范(17403)
- 农业(17350)
- 州(17067)
- 财经大学(16752)
- 基金
- 项目(86459)
- 科学(68866)
- 研究(63890)
- 基金(63443)
- 家(55490)
- 国家(55018)
- 科学基金(46947)
- 社会(40608)
- 社会科(38605)
- 社会科学(38596)
- 省(32942)
- 基金项目(32277)
- 自然(30478)
- 自然科(29812)
- 自然科学(29804)
- 教育(29419)
- 自然科学基金(29304)
- 划(28291)
- 资助(26883)
- 编号(25452)
- 成果(21887)
- 部(19724)
- 重点(19527)
- 发(18953)
- 性(18644)
- 课题(18533)
- 创(17837)
- 教育部(16905)
- 国家社会(16665)
- 创新(16652)
共检索到2126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连平 刘涛
<正>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 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政策主基调,提出了2024年我国经济增长5%左右的目标,释放了宏观政策进一步扩张的积极信号: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和提质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和精准有效,宏观政策相互之间、宏观政策与非宏观政策之间都要加强协调配合。总体来看,2024年的宏观政策将更加积极、更加灵活、更有力度、更具针对性。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闫坤 张鹏
从质量强国战略的构成来看,质量提升行动、全面质量监管、提高发展质量是"三位一体"的战略目标。根据上述要求,从宏观经济的视角着手,对质量强国战略进行分析,在构建宏观质量框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经济增长与质量提升的关系,形成推进质量强国战略有序实施的宏观政策体系。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尹文耀
2014年9月9~10日,"中国重大战略性人口科学与政策问题"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和社科院系统的近30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学者围绕中国未来发展面临的人口理论和政策问题进行了讨论。现将相关内容综述如下。一、关于中国人口理论问题的讨论(一)人口学的理论研究针对社会学者对人口学理论的质疑,有学者认为,人口学更多的是以数字和统计事实说话,而社会学则更侧重于理论解释与理论建构。人口学有很好的描述理论、预测理论,但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平
需求政策的价值在于恢复,但对原有的经济增长路径和结构调整没有任何启动意义。相反由于过度使用需求扩张政策,导致微观主体更为相信需求扩张是政府宏观政策的常态,而会采取更规模化的扩张。需求激励只要超出了稳定经济的范围,政府过多地进行相机抉择的政策,很容易让微观主体犯上需求扩张依赖症。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必须转型,从需求扩张转向稳定需求与供给激励相结合的总量政策,这样才有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结构调整,完成增长路径从依赖于需求扩张的规模赶超增长向依据供给激励下的内生创新增长的路径转变。
关键词:
后危机时代 供给激励 宏观政策 需求扩张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石建勋 张鑫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与社会非均衡发展存在许多问题;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调整发展战略和宏观政策:(1)调整国家宏观公共政策的价值基点,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效率优先、注重公平;”(2)调整国家发展战略,回归均衡发展的总体战略,变单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社会和谐发展;”(3)政府的职能需要再造,政府要由管理型转向服务型;(4)发展的标准需要重塑;(5)增长动力和发展模式的需要调整。
关键词:
和谐社会 非均衡发展 失衡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军
文章首先对市场经济秩序的内涵进行了界定 ,并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过程的角度分析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与政府宏观调控的关系。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费政策、投资政策等方面论述了当前经济秩序混乱对宏观调控政策调控力度的抑制作用 ,最后提出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两条基本途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赵建平
1992年我国经济出现了持续的高增长,年终CNP增长12.7%,超过改革开放以来平均增长8.9%的水平,对此国际国内经济界人士一致指出,经济高增长的原动力是投资高增长。相对于高速增长的投资,消费需求呈相对平稳的态势,年末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0894亿元,比上年增长15.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其增长率仅及投资增长率的一半不到,与上年实际消费增长率基本持平,与近十年来的增长率相比只增加1.3个百分点。面对这种形势,国内一部分人士认为,当前投资需求与总需求的关联度已不高,要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徐忠 贾彦东
本文讨论的核心是如何准确认识和理解自然利率,并尝试建立以自然利率为基础的宏观经济分析和政策决策框架。为此,本文首先在一个简单理论架构下对影响自然利率变化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归纳分析,之后分别利用半结构化模型、宏观计量模型和DSGE模型估计中国的自然利率。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探讨分析基于自然利率的宏观政策选择,以期为政策决策提供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整体而言,中国自然利率水平近年呈现出逐步下降特征,实际利率仍高于自然利率平均水平。(2)长期内,自然利率变化主要受潜在产出增速下降、TFP增长放缓以及人口结构变化等因素影响。短期内,受政策和经济预期不确定性影响较大。此外,投资专有技术进步增速降低、资本形成效率下降、政府支出不足、去杠杆政策等多种因素都会对自然利率产生影响。(3)在平衡好短期需求与中长期改革目标基础上,应以结构性改革为导向,避免追求名义扩张,促进以提升自然利率和潜在产出为目标的实际扩张。应加强宏观政策协调,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更加注重优化投资质量和投资结构,提高投资专有技术进步水平;更加重视稳定经济预期,降低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带来的负面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哲希 韩少华
宏观政策的核心目标是实现经济与金融的"双稳定"。以此为标准,本报告对2018年中国宏观政策的整体效果进行评价。就经济稳定而言,虽然经济增速完成了预期目标,但是应看到中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下行压力有所加大,特别是消费和投资需求较为疲软。作为逆周期调节工具,宏观政策在稳定经济尤其是稳定总需求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改善空间。就金融稳定而言,2018年防控金融风险取得一定成效,流动性风险与不当的金融创新风险有所缓解,结构性去杠杆也取得积极进展。但是,房地产泡沫、高债务与信用违约等风险依然不容忽视,需要进一步加强防范。
关键词:
宏观经济 宏观政策 经济稳定 金融稳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大宏观"课题组 陈彦斌
编者按:宏观政策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稳定和金融稳定至关重要,对处在伟大复兴关键时期的中国尤为如此。一方面,中国要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并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在此背景下,很有必要运用宏观政策"稳增长"。另一方面,近年来中国的房价波动风险、债务风险与信用风险等多种金融风险并存,运用宏观政策"防风险",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所强调的"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等重要目标。
关键词:
政策评价 指标设定 双稳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顾志群 焦微玲
一、产业低度化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24亿元增加到1998年79,748亿元,跃居世界第七位。水泥、钢铁、粮食、棉花、油料、肉类产品已居世界前列。发电量已居世界第二位。这种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高瑞东
在国际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的大背景下,中共中央分别在3月27日和4月8日召开政治局会议和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形势,研究部署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工作,为国内下一步的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工作指明了方向。第一,会议强调全球疫情蔓延正在严重冲击全球经济。当前,全球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新的重大变化,境外疫情呈加速扩散蔓延态势,世界经济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阮正福
环境保护是一个具有外部效应的问题,需要政府干预。政府干预可选择的宏观政策有:排污标准、排污收费、排污权交易、财政补贴、行政强制等。
关键词:
环境保护 宏观政策 选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凯
本报告对2018年美国主要宏观政策进行了系统性评价。2018年美国实施了"紧缩性货币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保护主义贸易政策"的宏观政策组合。这一政策组合对于美国自身来说不是最好的选择,对新兴经济体更是产生了巨大的负外部性。具体而言,美国财政政策力度偏大,与货币政策的调控方向相冲突,这不仅使美国经济出现偏热迹象并加大了通胀风险,而且推升了政府债务风险,还通过使美联储加息力度被动加大而增大了股市回调压力和企业债务违约风险。保护主义的贸易政策也通过多种渠道影响到美国金融市场的稳定。与此同时,美国宏观政策组合给新兴经济体的经济稳定和金融稳定都带来了负面影响。就中国而言,2018年美国宏观政策组合不仅使中国实体经济投资和出口受到负面冲击,进而对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了实质性的不利影响,而且还加大了中国汇市和股市的波动。本报告最后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熊园
总体而言,2020年的政策主线有两条:一是坚持稳字当头,加强逆周期调节,强化政策协同;二是向改革要动力,以开放促改革基于2019年底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一系列会议可知,2020年我国政策将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总体而言,2020年的政策主线有两条:一是坚持稳字当头,稳增长和稳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