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42)
2023(6822)
2022(5980)
2021(5308)
2020(4924)
2019(11707)
2018(11484)
2017(22687)
2016(12662)
2015(14431)
2014(14675)
2013(14796)
2012(14126)
2011(12724)
2010(12920)
2009(12269)
2008(12692)
2007(11699)
2006(10032)
2005(9031)
作者
(39313)
(33041)
(32994)
(31807)
(20870)
(16102)
(15282)
(12921)
(12305)
(11810)
(11146)
(11049)
(10512)
(10468)
(10463)
(10462)
(10347)
(9786)
(9724)
(9448)
(8313)
(8215)
(7976)
(7591)
(7424)
(7373)
(7323)
(7279)
(6750)
(6723)
学科
(60270)
经济(60221)
管理(36343)
(35319)
方法(32634)
数学(29546)
数学方法(29207)
(28820)
企业(28820)
(16661)
(13742)
(12937)
中国(12584)
(11120)
财务(11096)
财务管理(11069)
企业财务(10571)
(10029)
贸易(10028)
地方(9879)
(9735)
(9690)
业经(9560)
农业(9101)
(8604)
金融(8602)
(8426)
银行(8388)
(8202)
(7925)
机构
大学(195092)
学院(192038)
(82294)
经济(80584)
管理(73094)
研究(65169)
理学(63146)
理学院(62465)
管理学(61232)
管理学院(60893)
中国(48898)
(40989)
科学(40887)
(37843)
(35700)
(34280)
研究所(31255)
业大(31113)
财经(30599)
中心(30160)
农业(28659)
(28321)
(27708)
经济学(26252)
北京(25864)
经济学院(23957)
(23591)
师范(23336)
(23058)
财经大学(22747)
基金
项目(126258)
科学(98447)
基金(92540)
研究(87882)
(81426)
国家(80824)
科学基金(68304)
社会(55383)
社会科(52585)
社会科学(52563)
基金项目(48876)
(48805)
自然(45658)
自然科(44604)
自然科学(44589)
自然科学基金(43805)
(41774)
教育(40784)
资助(39846)
编号(34632)
(28857)
重点(28746)
成果(28389)
(26419)
(25406)
科研(25130)
教育部(24311)
计划(24142)
创新(23898)
课题(23813)
期刊
(85008)
经济(85008)
研究(54473)
学报(33595)
中国(32264)
(30687)
(30658)
科学(29088)
大学(24547)
管理(24462)
学学(23426)
农业(20437)
(17018)
金融(17018)
技术(16403)
财经(15564)
教育(15532)
经济研究(14509)
(13332)
统计(12548)
业经(12293)
问题(11960)
(11400)
技术经济(11219)
(10866)
(10228)
决策(10144)
(9788)
理论(9523)
国际(8739)
共检索到2767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俊霖  
本文对衡量宏观投资总量效率的资本积累的黄金律、AMSZ准则、ICOR、K/Y、I/Y等统计指标及合理的投资增长率或投资率、资本产出弹性等进行了比较分析。相对来说,将AMSZ准则、资本产出弹性作为衡量宏观投资总量效率的方法更为合理和实用。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樊潇彦  袁志刚  
近年来宏观投资领域的很多问题引起了广泛争论,比如我国是否存在“过度投资”、“资本配置效率”是否有所改善、我们的投资体制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从计划向市场的转变,等等。我们可以在一个共同的标题——“宏观投资效率”——下讨论这些问题,包括总量效率、结构效率以及体制特征等角度衡量的效率。本文整理和介绍了现有研究宏观投资效率,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投资效率的文献。在尽量准确、完整地介绍各种研究方法和结论的基础上,对各项研究的优缺点也进行了分析和评述,希望能为今后更加深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提供帮助。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冬梅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完善,税收的宏观调控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作为衡量一国税收总体负担水平的宏观税负是否合理无疑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对当前我国宏观税负的真实水平,必须从多个角度加以综合分析,方能得出客观的结论。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陈文东  
本文从GDP核算入手,对生产税净额、财产收入、存量资产的交易收入和持有收益与GDP、税收的关系进行梳理和分析,进而对现行的宏观税负衡量指标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讨论。分析发现,由于缺乏SNA体系和税收之间的理论对接,使得税收和GDP核算之间产生了错综复杂的关系,简单地以"税收收入/GDP"来衡量宏观税负,科学性和客观性将大打折扣。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加强税收理论和统计核算理论间协调的前提下,对宏观税负衡量指标进行改进甚至重建。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江晓薇  
宏观经济总量分析方法的探索江晓薇一、为什么要研究我国的宏观经济总量分析方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宏观调控体系必须要有一套能全面、准确、及时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宏观经济总量分析方法。也就是说,宏观经济总量分析方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宏观经济调...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俞文青  
一、我国投资运行机制改革的现状和问题改革以来,我国投资运行机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1)过去集中的权力和利益结构向相对分散的方向转化。企业、地方政府及各类投资主体的权力和利益有所增强;(2)单一的由计划配置资源向二元方向转化,市场信息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明显增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胡彦伟  李笑兰  
本文借鉴税收会计、统计分析方法和国家税务总局有关研究成果,结合实际情况,就工业增值税与相关经济总量关系的宏观分析方法进行探讨,并对有关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分析,旨在准确、客观地评价税收征管质量和征收效能,以期为实施税收科学化管理有所贡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肃昌  方来  柳江  
交易效率的变化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前置条件或内在要求,在中国高速的经济增长中交易效率与要素投入、技术进步一样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交易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从六个层面构建了衡量中国交易效率的综合指数,计算的结果显示,1979—2009年,中国的交易效率有了较大的提高,其中基础设施的变化具有重要作用,而进一步提高交易效率则有赖于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和政府行政效率的改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唐绍祥  
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直接采用了总量行为描述经济活动,但由于“总量问题”的存在,借助微观经济理论导出某种宏观关系的尝试便缺乏坚实的微观基础。本文指出了目前主流宏观经济理论试图绕开总量问题所面临的困境,并运用计量模型考察了总量偏差的测度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大宁  
有效的物流绩效衡量和控制,对资源的监督和配置是非常必要的。当物流管理能力成为创造和保持竞争利益的一个更为关键的因素的时候,精确地进行物流绩效衡量和控制显得更为重要。本论文提出了国际上所关心的物流绩效衡量问题,综合了制造商对物流绩效的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了物流绩效衡量结构方程模型,利用LISREL工具进行分析和讨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双  童心  程娅  
将土地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既是我国宏观调控的特色又是尚待深入研究的新课题。本文以新增建设用地作为衡量土地供给量的主要指标,探索其与宏观经济的GDP、CPI和全国就业总人口之间的相关程度,从而为土地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依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韩文秀  
改革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总量平衡关系的演变韩文秀一、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对GDP的贡献改革以来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大趋势是,在国有经济不断壮大的同时,非国有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局面。据统计,1978~1994年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管怀鎏  
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由于调整供给量须耗费调节成本,因而传统分析中的"总量均衡中心点"两侧便分别存在着"低位临界点"与"高位临界点",这两点界定了一个特殊的总量均衡区间。总量均衡区间的存在,使宏观调控必然出现一种长期以来未曾引起人们注意的调控效应"时滞"。为缩短以致消除这种"时滞",宏观调控有必要确立并遵循"适度超前调控原则"。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管怀鎏  
市场经济条件下 ,供给方调整其生产规模所需的成本可称为调节成本。由于存在调节成本 ,传统分析中的总量均衡中心点两侧便分别存在着“低位临界点”与“高位临界点” ,这两点界定了一个特殊的“总量均衡区间”。总量均衡区间的存在对宏观经济运行与调控有着多方面的影响 ,它使总量波动的形态发生了一定变化 ,使市场机制对总量平衡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削弱 ,使现实经济运行中的总量失衡呈现出更为复杂多样的形态 ,使政府宏观调控的操作难度进一步增加。因此 ,应更新对总量失衡状态的理解 ,重视总量均衡区间及其影响 ,对区间内总量失衡进行专门而深入的研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管怀鎏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供给方调整其生产规模所需的成本可称为调节成本。由于存在调节成本,传统分析中的“总量均衡中心点”两侧便分别存在着“低位临界点”与“高位临界点”,这两点界定了一个特殊的“总量均衡区间”。“总量均衡区间”的出现对宏观调控将产生诸多重要影响,使之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为有效应对这种新情况,在宏观调控实践中有必要相应地确立“近似均衡原则”、“适度超前原则”、“临界点原则”、“供给方原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