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34)
- 2023(4558)
- 2022(3798)
- 2021(3555)
- 2020(3100)
- 2019(7096)
- 2018(6761)
- 2017(13301)
- 2016(7030)
- 2015(7820)
- 2014(7701)
- 2013(7623)
- 2012(7165)
- 2011(6304)
- 2010(6384)
- 2009(5908)
- 2008(5908)
- 2007(5246)
- 2006(4555)
- 2005(4431)
- 学科
- 济(29665)
- 经济(29640)
- 业(21796)
- 管理(19487)
- 方法(15687)
- 企(15268)
- 企业(15268)
- 数学(14318)
- 数学方法(14231)
- 贸(12433)
- 贸易(12430)
- 易(12336)
- 出(10788)
- 险(10711)
- 保险(10620)
- 中国(10200)
- 银(8937)
- 银行(8934)
- 财(8708)
- 行(8501)
- 出口(7900)
- 出口贸易(7900)
- 口(7900)
- 制(7759)
- 融(7087)
- 金融(7086)
- 农(6850)
- 业经(5905)
- 度(4534)
- 制度(4530)
- 机构
- 大学(99603)
- 学院(97227)
- 济(47104)
- 经济(46296)
- 管理(40128)
- 理学(33753)
- 理学院(33469)
- 管理学(33019)
- 管理学院(32844)
- 研究(30724)
- 中国(29811)
- 财(24097)
- 京(20692)
- 财经(18859)
- 经(17399)
- 科学(16205)
- 经济学(16162)
- 中心(15329)
- 经济学院(14876)
- 江(14487)
- 财经大学(14442)
- 所(14354)
- 农(13459)
- 北京(13052)
- 研究所(12821)
- 业大(12421)
- 融(11801)
- 金融(11616)
- 州(11347)
- 院(11148)
- 基金
- 项目(64654)
- 科学(52537)
- 基金(50654)
- 研究(46765)
- 家(43656)
- 国家(43375)
- 科学基金(38379)
- 社会(32943)
- 社会科(31316)
- 社会科学(31310)
- 基金项目(26005)
- 自然(24526)
- 自然科(24070)
- 自然科学(24067)
- 自然科学基金(23679)
- 省(22856)
- 资助(21836)
- 教育(20965)
- 划(19305)
- 编号(17500)
- 部(15528)
- 国家社会(14652)
- 教育部(13997)
- 重点(13965)
- 人文(13581)
- 成果(13489)
- 创(13327)
- 发(12677)
- 制(12613)
- 创新(12584)
共检索到1535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国进 刘元月 丁赛杰 赵向琴
本文首先将宏观尾部风险引入包含生产网络的多行业均衡模型,通过理论建模分析宏观尾部风险如何通过投入产出关联影响行业产出波动,并在非理性预期框架下探讨其具体作用机制;然后采用OECD披露的中国44个行业1995~2018年投入产出数据进行结构估计与实证检验。主要结论有:第一,相对于宏观尾部风险冲击对行业产出增长的直接效应,通过投入产出关联传导引发的网络效应更大,且宏观尾部风险冲击主要沿着生产网络向上游传导。第二,相对于宏观尾部风险冲击影响行业产出增长的全要素生产率渠道,劳动效应渠道更为显著。第三,相对于普通风险冲击,宏观尾部风险形成的偏态冲击能更好地解释我国实体经济波动。尾部事件会造成经济主体预期的过度反应,并经由该机制导致产出增长更大程度地下降且影响持续期更长。第四,上游度更大、网络中心度更低和中间品投入结构调整更缓慢的行业受到宏观尾部风险冲击的负向效应相对更大,且投入产出网络连接的非对称结构是网络效应放大冲击的重要因素。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邓创 吴健
极端事件冲击是宏观经济尾部风险滋生的重要来源,在世界大变局背景下明晰尾部风险指标是否以及如何有助于改进宏观经济管理范式,对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意义重大。基于预期经济增速下行概率评估中国宏观经济尾部风险,并检验包含尾部风险的利率规则适用性与优越性的研究表明:第一,中国宏观经济尾部风险在金融危机之前处于低位平稳波动态势,在金融危机期间有所上升,而在后疫情时代趋于下降;第二,经济和金融形势的恶化对尾部风险的放大效应要显著大于其好转带来的缓释效应,在跨期替代效应影响下,经济周期与金融周期的加速背离在中长期对尾部风险的驱动作用更明显,尾部风险可以作为帮助判断未来经济金融形势的货币政策指示器;第三,仅以产出和通货膨胀为目标的利率政策效果可能会偏离预期,盯住尾部风险目标的利率规则框架有利于更好实现稳增长、防风险与维护经济金融双重稳定的政策目标。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陆艺升 徐秋华 罗荣华
本文在基金锦标赛理论框架下,结合基金网络结构特征探讨了基金的尾部风险承担行为。研究结果发现,基金的尾部风险承担行为在不同市场状态中存在差异。在牛市中,承担尾部风险能够带来显著的收益提升,年中赢家基金在下半年会相对输家基金承担更多的尾部风险。基金的网络中心度一方面通过信息交流渠道促使基金增加下半年尾部风险,另一方面通过资金流的网络外溢渠道抑制基金下半年尾部风险的增加幅度。不同于牛市,前述现象在熊市中并不显著。
关键词:
尾部风险 网络中心度 锦标赛效应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谭中明 康勤 谭璇 胡百灵
基于传统金融机构(银行、证券、保险等)和新型类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其他类金融机构等)两类复杂主体构成的新关联网络这一复杂系统,利用2012—2022年上市机构数据,基于TENET方法构建尾部风险溢出网络,刻画新关联网络中机构关联度,进而分析两类机构关联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新关联网络下两类机构间的总体关联度呈现周期性变化,在危机与经济下行时处于高位水平;新型类金融机构对其自身和传统金融机构的风险溢出较为强烈,部门内部风险溢出强度高于跨部门风险溢出强度;新型类金融机构的风险溢入强度和溢出强度在危机发生时较高;银行和保险部门对系统性风险贡献程度更高,同时受系统性风险影响较为显著。建议在完善中国版监管沙盒制度模式的同时,强化新型类金融机构的内控机制建设和外部监管,发展传统金融机构跨部门协同监管路径。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邓鸣茂 阳久祥 梅春
金融市场的信息共享、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交流会影响投资者的偏好与交易行为。以2010—2020年中国公募基金重仓持股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社会网络Louvain算法从基金信息网络中提取出基金抱团交易团体,分析了基金抱团交易的信息网络对股价尾部风险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基金抱团交易的持股比例越高,股价未来的极端上涨与下跌风险就越大,更换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以及子样本检验,结论依然稳健;基金抱团交易阻碍了信息传递的效率、降低了持股稳定性,从而影响股价尾部风险;越是接近基金信息网络中心位置的股票,抱团交易持股比例越高对股价尾部风险的影响越剧烈。本文的研究不仅为信息网络与机构投资者行为的交叉研究提供理论基础,还对丰富投资交易策略、加强机构投资者抱团交易行为和市场风险的监管有重要意义。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许晔
本文借鉴非对称斜率模型,改进了CoVaR估计,应用LASSO方法和单指标分位数回归估计了中国24家上市金融机构的尾部关联性水平,并通过构建尾部风险网络分析了这些金融机构对中国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性。实证结果表明,该指标具有一定的先导性特征,其在金融危机与股灾期间都显著上升,能够较好地反映并预测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水平。本文所改进的系统性风险度量方法对有效防范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有一定借鉴意义。监管当局可根据各金融机构在尾部风险网络中的度中心性动态识别机构对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性,实时监测重要性靠前的机构能够有效减小机构的个体风险在金融网络中传染的可能性,从而降低金融市场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
关键词:
尾部风险 非对称斜率模型 分位数回归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政 李丽雯 刘淇
基于经济金融的共生共荣关系,本文采用LASSO分位数回归构建我国金融与实体行业间的尾部风险网络,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法对行业间尾部风险溢出进行测度分析,并从时空两个维度探讨行业尾部风险溢出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第一,我国经济金融系统中的31个行业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尾部关联网络,金融行业间、实体行业间以及金融与实体行业之间均存在密切的尾部关联,而且在与实体行业的互动中,金融行业内部存在结构性不平衡。第二,经济金融系统中的风险传染源既可能来自金融行业,也有可能来自实体行业,银行、医药生物、计算机和建筑装饰是经济金融系统中重要的“风险驱动者”。第三,在空间维度上,行业间投入产出关联越密切,其尾部风险溢出水平越高,且相比前向关联,后向关联对行业间尾部风险溢出的解释力更强,即尾部风险主要沿产业链从下游向上游行业进行逆向传导;两两行业间的收益相关性和波动相关性越高,尾部风险溢出越强;行业自身风险水平越高,其接收其他行业的尾部风险溢出越强。在时间维度上,宏观经济环境和融资环境是行业尾部风险溢出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伟平 曹廷求
本文以2007—2021年沪深A股上市房企为样本,首先基于SIM单指数分位数回归技术提出测量系统性风险的新指标SIM-CoVaR,并结合前沿的TENET网络模型,构造跨房地产企业风险动态传染的尾部风险网络,然后采用块模型探究房地产市场系统性风险溢出的聚类性、触发机制及传播路径,最后考察网络整体结构和宏观经济变量对房地产市场系统性风险溢出的影响。研究表明:(1)我国房地产企业间存在明显的系统性风险联动性和溢出效应,在市场动荡时期房地产部门是金融风险溢出的放大器;(2)评估系统重要性节点企业时,除考虑企业规模等内部属性,还应考虑房企间关联结构,利用系统性风险指数可有效捕捉网络中系统重要性节点;(3)跨房企的系统性风险溢出具有显著的聚类特征,尾部风险网络可被划分为4个不同的功能模块,各模块的成员及其角色呈现明显的时变特性,监管部门可据此从供给端“因企施策”;(4)网络聚集性、网络效率和网络匹配性的降低能显著降低房地产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本文从企业微观层面探讨房地产市场风险的形成机制,为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防范化解宏观层面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提供参考。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柯睿 欧阳诗轶
当前我国金融系统持续受到日益严峻的外部冲击,外部输入性风险逐渐成为我国金融市场风险的重要来源。本文从尾部风险溢出网络视角出发,借助TENET方法构建全球外汇市场尾部风险高维动态关联性网络,测算人民币汇率市场的输入性风险水平,从区域异质性层面分析输入性风险的动态演化规律。本文还评估了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探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人民币风险传染角色的动态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第一,尾部事件期间全球外汇市场的风险传染效应明显加剧,同区域与同类型经济体的外汇风险联动效应尤其明显;第二,发达经济体以及浮动汇率制经济体是人民币汇率市场的输入性风险源,与我国地理位置邻近或经贸联系紧密的经济体也会带来一定的输入性风险;第三,总体来看,人民币汇率市场的国际影响力是有限的,但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和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人民币对新兴经济体和浮动汇率制经济体货币的影响力愈发显著。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政 李丽雯 贾妍妍 武坤
本文构建了左尾和右尾β系数,分别对中国行业尾部风险进行监测和预警研究,并进一步基于尾部风险网络,考察不同市场状态下行业间的风险传染效应。研究发现,第一,空间维度上,行业尾部系统风险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个体尾部风险;时间维度上,右尾系统风险的前瞻性来源于个体右尾风险。第二,绝大多数行业在市场极端下跌状态下的尾部风险更高,但金融在市场极端上涨状态下的尾部风险更高。第三,工业、可选消费和房地产的左尾系统风险方向性溢出水平明显高于右尾,但能源和金融的右尾系统风险溢出,以及能源和原材料的右尾系统风险溢入均显著高于左尾。本文可为防范化解行业尾部风险、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提供指导。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黄玮强 郭慧敏 姚爽
金融机构的尾部风险关联模式及结构在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形成演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CoVaR指标及分位数回归方法,衡量金融机构之间的尾部风险传染强度,进而建立金融机构尾部风险动态网络。分析全连接网络及阈值法下过滤网络的全局和局部拓扑结构特征及其动态演化规律。建立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研究网络拓扑结构特征对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贡献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全连接网络的节点强度,能有效地衡量金融机构尾部风险传染强度及承受强度,并揭示其动态变化规律;各机构的尾部风险传染强度及承受强度排序匹配性存在差异;随着时间推进,各金融机构间的平均尾部风险传染路径缩短、系统性风险更易迅速累积和爆发;滞后一期的节点出度、节点入度及聚集系数越大,相应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贡献越小;滞后一期的节点介数和节点接近中心度越大,相应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贡献越大。研究结果对于金融机构的宏观审慎监管及系统性风险管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基于金融机构尾部风险网络的视角。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政 鲁晏辰 刘淇
基于LASSO分位数回归,本文提出了系统性风险度量新指标,并采用该指标构建2011-2017年我国上市金融机构时变的尾部风险网络。在此基础上,本文一方面从系统、部门和机构三个层面衡量其网络关联水平;另一方面,识别风险在金融机构间传递的方向路径等关联结构,而且在兼顾关联水平和关联结构的基础上,测度单个机构在风险网络中的系统性风险贡献。研究发现:第一,我国金融机构的系统关联水平具有明显周期性特征,在风险积累阶段系统关联水平迅速攀升,直至风险爆发阶段达到阶段性高点,而后随着风险释放逐步回落。第二,银行、证券和保险三个部门风险输出关联水平的时序变化差异较大,但风险输入关联水平的时序变化基本一致,风险在部门间的传染是真实存在的。第三,总体上,同部门且规模相近、商业模式相似、业务同质性较高的机构间关联水平更高,但在风险积累和爆发阶段,跨部门、同部门中差异较大的机构间关联水平也有所上升。第四,在同时考虑关联水平和关联结构时,四家大型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贡献最大,且远高于其他金融机构;同时,一些保险企业也开始成为系统重要性机构。基于尾部风险网络的研究,本文为我国金融业监管提供了具有可行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郭树华 马啸宇
本文采用分位数回归技术构建时变条件预期损失模型(ΔCoES),测算2020年4月—2021年3月间我国A股核心资产股票价格的尾部风险溢出情况,分析我国A股核心资产下跌对于市场大盘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核心资产指数尾部风险越大,在极端情况下对上证综指的风险溢出也越大,两者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在2020年4月—2021年3月市场下跌期间,核心资产对市场的尾部风险溢出高于同期的中证500指数。核心资产中,医疗保健行业波动最大,产生的风险溢出也最高,其次是消费类行业,这两个行业在近一年内对市场造成的下跌影响最大。
关键词:
核心资产 尾部风险 溢出效应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赵霞 李会会
本文从尾部风险角度,利用溢出系数网络和ΔCoVaR溢出网络研究了全球16个国家(地区)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EPU)与股票市场之间的溢出效应。首先通过系统性风险贡献指数和系统性风险暴露指数分析各节点风险吸收与发散能力,然后采用平面极大滤波图(PMFG)过滤冗余信息以获得仅保留关键路径的ΔCoVaR溢出网络图,探讨尾部风险溢出的存在性、方向性、强度特征及社群特征问题。研究表明:EPU与股票市场之间存在双向的非对称尾部风险溢出效应,俄罗斯、印度和中国香港等经济体的外溢冲击更明显;从溢出系数角度,股票市场更容易成为风险的溢出者,而从极端风险溢出值角度,EPU节点的尾部风险传播强度及范围要显著大于股票市场,更易成为风险集聚点;EPU与股票市场的风险外溢具有社群现象,社群内存在核心风险源,比如巴西、俄罗斯、中国香港及印度的EPU等。对中国这一“政策市”而言,把EPU纳入金融宏观审慎指标评估体系,多层次、全方位地实时掌握EPU可能带来的风险、风险传播路径及风险来源核心圈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方意 荆中博 吴姬 李政
非核心负债是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累积的重要驱动因素,本文将刻画时间维度系统性风险特征的非核心负债指标与刻画机构关联性的尾部依赖技术相结合,得到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度量指标。在捕捉冲击事件有效性方面,本文指标可以捕捉样本期间的4次重大冲击事件,包括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2013年银行业"钱荒"、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和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在捕捉规模特征有效性方面,本文指标能够规避传统风险指标中出现的"小机构、大贡献"这种不符合现实的问题;本文提出系统性风险度量领域的安慰剂检验方法,发现本文指标能排除股票市场风险等噪音信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