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21)
2023(14469)
2022(12421)
2021(11590)
2020(9870)
2019(22547)
2018(22054)
2017(43715)
2016(23591)
2015(26070)
2014(25635)
2013(25554)
2012(23464)
2011(20887)
2010(20631)
2009(19029)
2008(18481)
2007(16022)
2006(13943)
2005(12090)
作者
(68877)
(57196)
(56890)
(54239)
(36528)
(27519)
(25674)
(22490)
(21781)
(20224)
(19553)
(19320)
(18084)
(18001)
(17805)
(17595)
(17103)
(16977)
(16416)
(16231)
(14445)
(13987)
(13778)
(12907)
(12900)
(12679)
(12658)
(12548)
(11487)
(11269)
学科
(95464)
经济(95359)
管理(68315)
(66057)
(54137)
企业(54137)
方法(47967)
数学(42612)
数学方法(42271)
(26009)
(24295)
中国(23449)
(20707)
业经(19856)
地方(18002)
(17934)
贸易(17927)
(17738)
(17390)
(16968)
农业(16954)
财务(16909)
财务管理(16874)
(16328)
金融(16327)
(16321)
银行(16254)
企业财务(16117)
(15419)
技术(14638)
机构
大学(333907)
学院(330302)
(134252)
管理(133043)
经济(131579)
理学(116580)
理学院(115334)
管理学(113398)
管理学院(112836)
研究(109205)
中国(83384)
(69983)
科学(68810)
(61707)
(59165)
(54571)
业大(53828)
财经(50601)
中心(50504)
研究所(50230)
农业(46882)
(46353)
(46346)
北京(43625)
经济学(41343)
(40719)
师范(40203)
(39497)
财经大学(38155)
经济学院(37762)
基金
项目(235399)
科学(184643)
基金(173305)
研究(165695)
(153178)
国家(151965)
科学基金(130204)
社会(106278)
社会科(100866)
社会科学(100841)
基金项目(92872)
(90614)
自然(86943)
自然科(84936)
自然科学(84914)
自然科学基金(83459)
(76989)
教育(75492)
资助(71620)
编号(65306)
重点(52455)
(52137)
成果(51322)
(49008)
(48913)
科研(45779)
创新(45639)
教育部(44628)
国家社会(44242)
课题(44205)
期刊
(136103)
经济(136103)
研究(96019)
学报(59100)
中国(55450)
(51812)
科学(51015)
(46214)
管理(45954)
大学(43956)
学学(41971)
农业(34851)
(34546)
金融(34546)
教育(29493)
技术(25164)
财经(25055)
经济研究(23514)
业经(21640)
(21220)
问题(17980)
(17779)
理论(16735)
科技(16607)
(15937)
技术经济(15774)
业大(15347)
实践(15216)
(15216)
商业(14660)
共检索到4660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楠  吴武清  樊鹏英  陈敏  
本轮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监管组织在宏观审慎的监管框架下提出了逆周期的资本监管提案,要求在信贷过速增长等银行风险加大时提高监管资本要求。为研究这一政策对信贷增长的影响,本文基于我国2007年-2011年银行业面板数据,研究了资本充足率与信贷增长之间的关系;建立相对资本充足水平中介变量,刻画了提高监管资本要求对银行信贷影响的传导途径;模拟了提高监管资本要求后信贷投放的变化情况。主要结论为:提高监管资本要求在一段时间内将减缓信贷增长。考虑到信贷投放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提升幅度需适中。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志强  李青川  
在考虑国际资本流动冲击影响的基础上,本文采用非线性的门限向量自回归模型,从宏观审慎监管政策角度分析动态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效果。实证结果表明,准备金率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作为宏观审慎工具的:(1)当超额准备金率较高时,采用上调准备金率来减少超额准备金率进而控制信贷增长的政策是有效果的;当超额准备金率较低时,效果比较差。(2)当净投放量降低或投放较少时,调整法定准备金率对信贷增长是有效果的;当净投放量较大时,调整准备金率对信贷没有影响。(3)在外汇占款增长率较低时,准备金率没有作用;在外汇占款增长较快时,可以通过调整准备金率政策抑制信贷增长和控制资本流动的冲击。本文认为,总的来看,2012年以来...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丹  
一、金融监管新视角——宏观审慎监管(一)从微观向宏观审慎监管的转变具体包括:(1)宏观审慎监管的历史发展。宏观审慎监管是指宏观金融管理当局从宏观的、逆周期的视角采取措施,为防范由金融体系顺周期波动和跨部门传染导致的系统性风险,维护货币和整个金融体系稳定的监管模式。国际清算银行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的类似观点,可以说是宏观审慎监管的雏形。20世纪80年代以后,宏观审慎监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叶博  
构建预警体系是我国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的首要内容。文章选取反映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来源的指标作为预警指标,用货币市场压力指数波动率来度量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建立VAR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并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为构建我国宏观审慎监管预警指标体系,完善监管体制,推进监管改革提供科学合理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张萌萌  叶耀明  
以19792014年金融监管相关政策及经济数据为基础,通过赋值和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了中国金融监管制度的改革进程,并从金融监管与宏观经济的关联性视角探究了中国金融监管的宏观审慎程度。实证结果表明,中国金融监管制度改革对宏观经济环境变动的反应机制是有效率的,但对宏观经济表现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且未能有效发挥出提升资本效率的作用。因此,监管部门应当有意识地将维护和促进宏观经济发展作为最终目标,不断提高监管的协调性与科学性。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叶博  
构建预警体系是我国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的首要内容。文章选取反映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来源的指标作为预警指标,用货币市场压力指数波动率来度量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建立VAR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并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为构建我国宏观审慎监管预警指标体系,完善监管体制,推进监管改革提供科学合理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张萌萌  叶耀明  
以1979~2014年金融监管相关政策及经济数据为基础,通过赋值和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了中国金融监管制度的改革进程,并从金融监管与宏观经济的关联性视角探究了中国金融监管的宏观审慎程度。实证结果表明,中国金融监管制度改革对宏观经济环境变动的反应机制是有效率的,但对宏观经济表现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且未能有效发挥出提升资本效率的作用。因此,监管部门应当有意识地将维护和促进宏观经济发展作为最终目标,不断提高监管的协调性与科学性。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沈谦  
本文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产生的成因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系统性风险产生的根源在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于风险的认识不足和新资本协议对系统性风险的放大作用。因而,加强宏观审慎监管,金融稳定部门和监管部门应着重加强对金融机构风险的引导和教育,提高金融机构风险的认知能力,化解系统性风险,最终达到维护金融稳定的目标。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殷红   刘定   张博  
本文构建包含金融摩擦和企业异质性的宏观经济模型,系统考察不同宏观审慎政策的信贷结构优化效应和金融风险缓释效应。研究发现:第一,宏观审慎货币政策应在传统货币政策规则的基础上盯住资本资产价格,而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应盯住产出缺口和信贷量;第二,宏观审慎政策的介入可有效削弱金融供给冲击导致的资源错配问题、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同时可有效缓解金融风险冲击造成的经济紧缩现象、避免金融风险积聚,相较于宏观审慎货币政策,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可更好地发挥逆周期调控和金融稳定作用;第三,宏观审慎监管政策的逆周期调控效果会随着国有企业占比的提高而加强,进而有效纠正金融资源错配问题。本文研究顺应了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双支柱”调控框架的政策方针,为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实现金融资源“精准滴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征信  [作者] 于真  杨渊  陈彦达  
明确征信数据服务宏观审慎监管的相关理论依据及其重要性,了解欧央行统一信贷分析系统项目出台的背景并能对该系统的概念模型和逻辑模型做出解释和归纳,熟悉欧央行利用统一信贷分析系统的征信数据服务宏观审慎监管的操作实践,有利于建设我国征信数据服务宏观审慎监管体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权虎  张璐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主要经济体和国际组织都在积极探索拓展新的宏观调控和系统风险管理工具,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宏观审慎管理。国际清算银行(2001)将宏观审慎监管定义为:宏观审慎监管是微观审慎监管方法的有益补充,该方法不仅考虑单个金融机构的风险敞口,更是从金融体系的系统性角度出发对金融体系进行风险监测,从而实现金融稳定。国际组织相关理论实践巴塞尔委员会。1979年6月Cooke Committee(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前身)首次提出"宏观审慎性"问题。巴塞尔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制定了一系列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刚  刘嘉  
本文以韩国、中国香港和中国大陆为代表,梳理了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运用贷款成数实施宏观审慎监管的实践,并从理论层面探讨了贷款成数作为逆周期维度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工具的可行性与优缺点。本文认为,贷款成数一是可以降低居民不审慎借贷的风险;二是可以抑制银行不审慎放贷的动机;三是可以衡量金融系统性风险;四是可以抑制金融体系信贷过度扩张。但简单静态使用该指标也有一系列不足,因此必须设计反映跨产品多维度变动标准的监管指标体系,并将贷款成数与其他措施一并使用以提高宏观审慎监管有效性。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晓燕  党莹莹  武竞伟  
金融高水平开放时代下,中国金融业开放是未来一个时期的重点,金融安全愈加成为重要的难题,建立更加稳健、协调的宏观审慎政策与微观审慎监管框架体系刻不容缓。《宏观审慎政策指引(试行)》表明,宏观审慎政策与微观审慎监管并非替代关系,而是相互补充。因此,两者协同的关键在于解决政策工具的高度重叠以及金融监管法律体系中法律供给不足、法律不适等问题。本文在梳理两者协同机理的基础上,选取2010—2019年36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模型估计,探究引入经济周期性后宏观审慎政策与微观审慎监管工具配合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在架构起宏观审慎政策与微观审慎监管协同体系的同时,为金融监管提供立法依据,为优化金融监管改革顶层设计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唐宏飞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呈现出双向流动趋势,并对我国经济金融运行产生了冲击和影响。本文分析了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现状及其对经济金融的效应,并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跨境资本流动管理的相关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冬梅  
随着国际间经济金融交往与融合的不断加强,金融创新快速发展,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爆发呈现出新的特点。2007年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揭示现有的微观审慎监管模式已不足以应对这些新的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