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39)
- 2023(15895)
- 2022(13475)
- 2021(12743)
- 2020(10448)
- 2019(23745)
- 2018(23182)
- 2017(44916)
- 2016(24535)
- 2015(27031)
- 2014(26720)
- 2013(26325)
- 2012(24098)
- 2011(21633)
- 2010(21249)
- 2009(19367)
- 2008(18931)
- 2007(16515)
- 2006(14269)
- 2005(12541)
- 学科
- 济(91344)
- 经济(91245)
- 管理(66969)
- 业(63809)
- 企(52392)
- 企业(52392)
- 方法(43813)
- 数学(38172)
- 数学方法(37755)
- 农(24956)
- 中国(24340)
- 财(23080)
- 银(22756)
- 银行(22608)
- 学(22391)
- 制(22174)
- 行(21271)
- 业经(20669)
- 地方(17611)
- 融(17188)
- 金融(17186)
- 农业(17145)
- 贸(17037)
- 贸易(17026)
- 易(16549)
- 理论(15363)
- 技术(15016)
- 务(15009)
- 财务(14945)
- 财务管理(14922)
- 机构
- 大学(342402)
- 学院(340306)
- 管理(132823)
- 济(130573)
- 经济(127701)
- 研究(116106)
- 理学(116025)
- 理学院(114665)
- 管理学(112431)
- 管理学院(111829)
- 中国(88898)
- 科学(76009)
- 京(72602)
- 农(65235)
- 所(59263)
- 财(59181)
- 业大(57204)
- 研究所(54880)
- 中心(52956)
- 农业(52007)
- 财经(48564)
- 江(48544)
- 北京(45305)
- 经(44341)
- 范(44176)
- 师范(43601)
- 院(42165)
- 州(40050)
- 经济学(39478)
- 财经大学(36590)
- 基金
- 项目(244275)
- 科学(190337)
- 基金(177142)
- 研究(171404)
- 家(157940)
- 国家(156641)
- 科学基金(132721)
- 社会(107396)
- 社会科(101709)
- 社会科学(101682)
- 省(95546)
- 基金项目(94574)
- 自然(89212)
- 自然科(87134)
- 自然科学(87108)
- 自然科学基金(85520)
- 划(81641)
- 教育(78273)
- 资助(72644)
- 编号(68261)
- 重点(55146)
- 成果(54101)
- 部(52799)
- 发(51694)
- 创(50981)
- 科研(47683)
- 创新(47562)
- 课题(47240)
- 计划(46763)
- 大学(44558)
- 期刊
- 济(134536)
- 经济(134536)
- 研究(98134)
- 学报(64112)
- 中国(60775)
- 农(58453)
- 科学(55734)
- 大学(46996)
- 管理(45461)
- 学学(44808)
- 财(43131)
- 融(39369)
- 金融(39369)
- 农业(38811)
- 教育(35099)
- 技术(26191)
- 财经(23237)
- 业经(22691)
- 经济研究(22651)
- 经(19722)
- 业(19554)
- 科技(18064)
- 版(17731)
- 问题(17607)
- 业大(17334)
- 理论(16748)
- 图书(15820)
- 实践(15459)
- 践(15459)
- 技术经济(15338)
共检索到4846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武煜 董博文 张明港 安珂铮 马煜皓
从宏观视角、市场视角、个体银行视角和资产流动性多个视角,层层深入剖析宏观审慎评估政策对各类型银行流动性影响的传导途径及影响机理,并得出宏观审慎评估并非造成银行体系流动性紧张的主因,宏观审慎评估的开展对中小型银行流动性影响较大,对中小银行流动性的影响源于杠杆效应三个结论,并针对结论提出强化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资本约束、优化市场流动性供给、优化评估指标等建议。
关键词:
宏观审慎评估 银行流动性 机理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亚梅 周晔
为应对系统性风险冲击,中国已经在宏观层面构建形成可供操作的监管体系,统筹实施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维持金融市场稳健运行。以2007-2020年193家商业银行经验数据,实证检验宏观审慎政策的收紧会促使商业银行直接减少流动性创造;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证实了“宏观审慎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流动性创造”这一间接传导渠道;“双支柱”调控的协同影响最终表现为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减少,充分发挥出宏观政策对银行微观个体的金融稳定效应;当考虑经济周期时,相比于经济下行期,上行期宏观审慎政策收紧对流动性创造的抑制力度更大,符合逆周期调控的政策方向。研究结论为宏观审慎政策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提供了经验证据,对相关监管机构把握“双支柱”调控的监管力度有较强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路妍 闫振坤
选取2009年1月至2021年12月流动性比率、资本充足率与信贷/GDP的月度数据,采用反映时变特性的TVPVAR模型,探究宏观审慎监管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时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宏观审慎监管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是相互影响关系,而且长期的效果更明显;宏观审慎监管对商业银行的调控,以及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对宏观审慎监管的影响,随时间变化也越来越明显。
关键词:
宏观审慎监管 流动性风险 商业银行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屠堃泰 赵胜民 蒋双田 张瀚文
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是我国在“双支柱”框架下的重要探索和创新,旨在规范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降低其风险承担。MPA于2016年首次提出,于2017年升级。本文利用2009—2018年中国47家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数据,推算银行广义信贷规模,通过设计双重差分模型,探究MPA对银行广义信贷和信用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MPA的实施显著抑制银行广义信贷的过快扩张,并且显著降低银行信用风险。第二,MPA对银行广义信贷的影响存在结构差异。面临考核压力的银行倾向于先压缩非狭义类型信贷规模,但对狭义信贷和表外理财的抑制作用并不显著,这将推动银行资产配置结构的转变。第三,以上结论在基于资本充足率的分组与基于广义信贷增速的分组中保持一致,表明实施MPA的政策效果是稳健的。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剑 张昉
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简称"MPA")是央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引导金融去杠杆、构建"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金融调控政策的重要举措。经过一年试运行,MPA于2017年开始正式实施,评估结果将与差别准备金利率、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资格等直接挂钩。央行为什么推出MPA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物价稳定并不能保证金融市场和资产价格的稳定。传统上作为总量政策的货币政策主要盯住
关键词:
宏观审慎 商业 银行 金融机构 评估体系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剑 张昉
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简称"MPA")是央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引导金融去杠杆、构建"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金融调控政策的重要举措。经过一年试运行,MPA于2017年开始正式实施,评估结果将与差别准备金利率、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资格等直接挂钩。央行为什么推出MPA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物价稳定并不能保证金融市场和资产价格的稳定。传统上作为总量政策的货币政策主要盯住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剑 张昉
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简称"MPA")是央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引导金融去杠杆、构建"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金融调控政策的重要举措。经过一年试运行,MPA于2017年开始正式实施,评估结果将与差别准备金利率、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资格等直接挂钩。央行为什么推出MPA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物价稳定并不能保证金融市场和资产价格的稳定。传统上作为总量政策的货币政策主要盯住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范云朋 胡滨 郑联盛
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作为我国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监管对象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其有效性问题备受关注。本文以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及相关的广义信贷作为核心研究对象,基于2010—2021年中国银行业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作为否决项,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使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明显提升,风险显著下降,相比于微观资本监管,其对商业银行的约束作用更明显;作为“隐形”否决项,广义信贷监管同样有助于降低商业银行风险。异质性分析发现,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对城商行与农商行的风险约束更加显著。补充性检验一方面通过双重差分模型进一步证明了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会促使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和降低广义信贷水平,进而降低商业银行风险;另一方面通过XGBoost决策树模型进行反事实分析,估计宏观审慎与微观监管在资本充足率上的差距,结果表明,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发挥了正向风险约束功能。本文深入剖析了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的核心内容和理论机制,为其政策有效性提供了经验证据,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宏观审慎监管并推动商业银行稳健发展。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华
本文试图引入宏观审慎管理理念,从支付系统整体流动性入手,通过构建logistic模型来测度与评估支付系统流动性风险。实证结果显示,系统参与者整体流动性风险概率水平波动较为频繁,但处于较低状态。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人民银行应重点关注系统性风险,把系统潜在的流动性风险降到最低层次。
关键词:
宏观审慎管理 支付系统 流动性风险 评估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平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在货币金融学领域一直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热门话题。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央银行双重独立性的概念及其理论模型,然后分析了在宏观审慎背景下中央银行独立性的问题。通过福利损失函数分析,得出中央银行不仅要保持政治上的独立性,而且也要保持宏观审慎的独立性的结论。如果是由中央银行既执行货币政策职能、又履行宏观审慎职能,只能达到社会福利的次优水平,很难达到最佳水平。
关键词:
中央银行 宏观审慎 独立性 福利损失函数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徐炜
2016年,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代替之前的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和合意贷款管理机制,正式在全国各存款类金融机构间执行。本文通过介绍宏观审慎评估体系提出的背景、基本框架和特征,来研究宏观审慎的核心转变在商业银行各方面的影响,进而来探索大型商业银行和中小型商业银行如何分别通过转型来应对宏观审慎评估体系。
关键词:
宏观审慎 MPA 商业银行 转型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徐炜
2016年,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代替之前的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和合意贷款管理机制,正式在全国各存款类金融机构间执行。本文通过介绍宏观审慎评估体系提出的背景、基本框架和特征,来研究宏观审慎的核心转变在商业银行各方面的影响,进而来探索大型商业银行和中小型商业银行如何分别通过转型来应对宏观审慎评估体系。
关键词:
宏观审慎 MPA 商业银行 转型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吴雨微 涂凌秋
在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对商业银行的考核中,奖惩机制的存在会激励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或降低广义信贷增速,以在评估中取得合格甚至优秀得分。作为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主要投资者,当商业银行为适应宏观审慎评估体系而变更行为时,必然会对银行间债券市场产生影响。文章通过分析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实施后监管规则和监管重心发生的变化,以及商业银行在债券市场上的行为改变,本文系统总结了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对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影响。
关键词:
宏观审慎体系 银行间债券市场 影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程晋鲁 方荣慧
近年来,通过批发性融资等途径,中小商业银行大力开展委外投资等业务,金融"加杠杆"现象明显。为深入研究中小商业银行杠杆与流动性的关系,全面衡量其风险水平,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山东省124家地方法人银行为样本,对杠杆和流动性的作用机理开展相关研究。研究表明:山东省地方法人银行金融市场杠杆率和流动性指标呈负相关,对地方法人银行的流动性监管应考虑将金融市场杠杆率作为关键指标,防范"加杠杆"产生的金融风险。
关键词:
中小商业银行 杠杆 流动性 压力测试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立华 张顺顺
从时间维度上对宏观审慎监管视角的系统重要性银行进行风险评价是应对金融危机和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政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本文在阐述未定权益法分析系统重要性银行风险评价的理论基础上,基于宏观审慎监管视角对系统重要性银行风险评价进行实证分析,测度了美国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影响,并透析监管部门对银行风险评价的政策研究,诠释出我国预防和应对未来"重要而不能倒"银行风险在理论和实践中的防范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