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78)
2023(16057)
2022(13819)
2021(13183)
2020(11212)
2019(25129)
2018(25155)
2017(48004)
2016(26375)
2015(29528)
2014(29532)
2013(28653)
2012(26203)
2011(23460)
2010(23568)
2009(21995)
2008(21332)
2007(18773)
2006(16216)
2005(14485)
作者
(76464)
(63251)
(62860)
(60204)
(40567)
(30511)
(28787)
(24829)
(24152)
(22830)
(21826)
(21379)
(20285)
(19964)
(19926)
(19717)
(18990)
(18926)
(18387)
(18029)
(15824)
(15627)
(15463)
(14577)
(14251)
(14193)
(14121)
(14052)
(12909)
(12545)
学科
(96372)
经济(96251)
管理(76269)
(72613)
(60073)
企业(60073)
方法(44872)
数学(38556)
数学方法(38084)
(28270)
中国(27360)
(25765)
(24284)
(22201)
业经(21243)
地方(19336)
(19160)
财务(19074)
财务管理(19039)
理论(18511)
企业财务(18152)
(18060)
银行(18007)
(17086)
农业(16852)
(16702)
金融(16693)
(16180)
贸易(16170)
(15665)
机构
大学(364308)
学院(362961)
管理(140849)
(134944)
经济(131670)
研究(121501)
理学(120994)
理学院(119574)
管理学(117112)
管理学院(116460)
中国(93809)
(79164)
科学(78367)
(67018)
(61942)
(61900)
业大(56460)
研究所(56414)
中心(56232)
(54265)
财经(53048)
北京(50274)
农业(48728)
(48444)
(48265)
师范(47867)
(44720)
(44531)
技术(40214)
财经大学(39778)
基金
项目(250187)
科学(194989)
基金(180075)
研究(179980)
(158160)
国家(156852)
科学基金(133955)
社会(110442)
社会科(104347)
社会科学(104324)
(97807)
基金项目(95385)
自然(89670)
自然科(87607)
自然科学(87575)
自然科学基金(85977)
(83509)
教育(83413)
资助(75171)
编号(73840)
成果(60128)
重点(55964)
(54234)
(51665)
(51516)
课题(51253)
科研(48349)
创新(48050)
大学(46332)
计划(46234)
期刊
(148268)
经济(148268)
研究(107639)
中国(72645)
学报(63042)
(55528)
科学(55430)
(52454)
管理(51474)
大学(46730)
学学(43999)
教育(43268)
农业(38139)
(36597)
金融(36597)
技术(31296)
财经(25543)
业经(24589)
经济研究(23845)
(21628)
(19455)
图书(19346)
问题(18653)
(18057)
理论(18024)
科技(17777)
实践(16607)
(16607)
技术经济(16216)
业大(16062)
共检索到5371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甘茂智  黄柏翔  周书仪  
由于股市高波动对流动性匮乏存在Granger-causality溢出效应,使得上证或沪深300指数在危机发生前都会产生流动性紧缩,此时若投资扩张,会增加变现难度,且未来可能面临暴跌风险。债市能用来防范应对股市系统性风险,股市、债市之间的波动风险不具备传染效果,但存在流动性单向Granger-causality溢出的跷跷板效应。股市流动性紧缩将造成资金转移至债券的迁徙行为,尤其越接近危机前越更为明显。因此,债市是股市危机时资金转移的良好"避风港"。但股市流动性对系统性风险的预警能力符合宏观审慎框架的三项特征——有效性、可比性与一致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静  
宏观审慎管理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根本目标,其中,量化系统性风险是有效监管的关键之一。本文尝试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来源出发,提出了一系列专门用于监测系统性风险的指标和工具,并根据我国实际构建了"宏观+微观"双层次的系统性风险评估框架。在此基础上,本文引入金融压力的概念,通过构造系统性风险压力指数实现对系统性风险的量化评估。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付刚  
本文对宏观审慎管理的方式和内容进行了梳理,认为防范系统性风险一方面要完善风险评估框架,确立宏观审慎分析方法,建立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另一方面要改进现行金融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系统性金融风险管理职责、引入逆周期的政策工具和实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以达到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目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关崇明  蒙泽群  唐宏飞  
全球金融危机引发国际社会对金融监管体制的深刻反思,要维护金融体系稳定,迫切需要加强和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本文从比较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审慎监管的区别入手,分析了国内外宏观审慎监管的改革实践,论述了如何构建我国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和设置相关职能,并提出完善我国宏观审慎管理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薛建波  刘兰设  刘长霞  李玉  
宏观审慎监管的提出由来已久。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坚持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监管的有机结合,成为各国金融监管的主要发展趋势。本文在对境内外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借鉴的基础上,对我国推进实施宏观审慎监管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以期对我国银行监管有所启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关晶奇  何碧清  陈湘鹏  
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对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做了顶层设计,如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SIFIs)的监管和风险防控、利用宏观审慎工具防范金融风险跨行业跨市场的传播等。此前,中国人民银行已将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和合意贷款管理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旨在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立华  张顺顺  
从时间维度上对宏观审慎监管视角的系统重要性银行进行风险评价是应对金融危机和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政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本文在阐述未定权益法分析系统重要性银行风险评价的理论基础上,基于宏观审慎监管视角对系统重要性银行风险评价进行实证分析,测度了美国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影响,并透析监管部门对银行风险评价的政策研究,诠释出我国预防和应对未来"重要而不能倒"银行风险在理论和实践中的防范路径。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贺聪  洪昊  王紫薇  陈一稀  葛声  游碧芙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已成为国际金融管理体系改革的核心内容。本文应用宏观压力测试和蒙特卡洛模拟,选择GDP、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失业率、房地产价格指数、出口增长率、生产者物价指数,对我国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进行了分析。模型分析得出三个结论: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水平与宏观经济形势相关,当宏观经济形势恶化,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水平将会大幅增加;生产者物价指数、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和出口增长率对信用风险产生正向影响,房地产价格指数对信用风险产生负向影响;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和出口增长率会在短期和长期对信用风险产生相对重要的影响。最后,本文对构建我国宏观审慎管理体系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范云朋   胡滨   郑联盛  
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作为我国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监管对象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其有效性问题备受关注。本文以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及相关的广义信贷作为核心研究对象,基于2010—2021年中国银行业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作为否决项,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使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明显提升,风险显著下降,相比于微观资本监管,其对商业银行的约束作用更明显;作为“隐形”否决项,广义信贷监管同样有助于降低商业银行风险。异质性分析发现,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对城商行与农商行的风险约束更加显著。补充性检验一方面通过双重差分模型进一步证明了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会促使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和降低广义信贷水平,进而降低商业银行风险;另一方面通过XGBoost决策树模型进行反事实分析,估计宏观审慎与微观监管在资本充足率上的差距,结果表明,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发挥了正向风险约束功能。本文深入剖析了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的核心内容和理论机制,为其政策有效性提供了经验证据,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宏观审慎监管并推动商业银行稳健发展。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超  王向楠  
保险系统性风险及其宏观审慎监管问题是国内外理论界与实务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遵循从一般系统性风险到保险系统性风险的逻辑,分析了保险系统性风险及其宏观审慎监管的理论基础,探讨了保险系统性风险宏观审慎监管体系构建的核心理念、基本目标与主要内容。保险系统性风险的监管应全面考虑保险业务创新水平、保险机构系统重要性、保险部门整体脆弱性等特征因素,秉持层级化、多元化、融合化的监管理念,从"机构"与"时间"两个维度来设计出有效的宏观审慎监管工具,对保险系统性风险的损害进行恰当的政策响应与公共治理。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肖飞  张希羚  徐龙炳  
宏观审慎工具在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以上市银行为样本,基于宏观审慎政策指数,从宏观审慎工具视角研究其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宽松型和紧缩型宏观审慎工具均能显著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且二者表现并无差异,在解决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成立。宏观审慎工具作用的发挥主要通过降低银行风险承担实现。异质性分析显示:当银行竞争度高、透明度低时,宏观审慎工具的作用效果更显著,表明宏观审慎工具有效性的发挥是情境依赖的。本文从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视角丰富和补充了宏观审慎工具应用评价的研究,在宏观审慎工具运用情境方面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汤柳  王旭祥  
一、后危机时代关于系统性风险研究的讨论(一)系统性风险衡量与评估工具的评估与优化1.各种系统性风险衡量工具的相互结合传统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两类:一是集中在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相关指标的测量上,例如,关于NPL指标、利润指标、流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赵江山   佟孟华   高净鹤  
构建并完善宏观审慎评估体系框架在防范系统性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方面起到了核心作用,是中国人民银行重要的金融监管探索与实践。文章借助2017年绿色信贷纳入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简称“MPA绿色扩容”)这一准自然实验场景,利用2012~2020年163家商业银行年度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MPA绿色扩容”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在2017年纳入绿色信贷指标后,显著降低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该扩容政策能够发挥出明显的风险稳定效应。机制分析表明,“MPA绿色扩容”政策主要通过降低央行的资本监管压力、增加银行的资本缓冲以及提高社会声誉评价这3个机制影响银行的风险承担;异质性分析发现,该扩容政策的风险稳定效应在全国性经营、系统重要性、低杠杆率的稳健型商业银行中影响更强。文章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宏观审慎政策与绿色信贷领域的相关文献,而且为监管部门完善宏观审慎政策体系和推进绿色信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经验证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郭晔  马玥  
本文基于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数据,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以及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纳入普惠金融指标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总体来看,普惠金融与银行风险承担间不存在统计上的显著关系,但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会提高其风险承担水平;第二,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在2018年纳入普惠金融指标,可以通过成本渠道降低城商行因发展普惠金融提高的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分析表明,城商行亦可以通过主动布局金融科技降低其因发展普惠金融而提高的风险承担水平。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华  
本文试图引入宏观审慎管理理念,从支付系统整体流动性入手,通过构建logistic模型来测度与评估支付系统流动性风险。实证结果显示,系统参与者整体流动性风险概率水平波动较为频繁,但处于较低状态。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人民银行应重点关注系统性风险,把系统潜在的流动性风险降到最低层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