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77)
2023(12445)
2022(10670)
2021(9818)
2020(8393)
2019(19204)
2018(18855)
2017(38107)
2016(20233)
2015(23126)
2014(22744)
2013(22536)
2012(21125)
2011(19013)
2010(19157)
2009(18310)
2008(18297)
2007(16444)
2006(14379)
2005(13168)
作者
(57470)
(48195)
(47657)
(45923)
(30558)
(22953)
(22104)
(18553)
(17975)
(17075)
(16109)
(16105)
(15026)
(15009)
(14899)
(14875)
(14608)
(14045)
(13923)
(13871)
(11776)
(11728)
(11656)
(10979)
(10829)
(10793)
(10734)
(10604)
(9625)
(9375)
学科
(86685)
经济(86587)
管理(58730)
(56451)
(45324)
企业(45324)
方法(43830)
数学(39375)
数学方法(39110)
(24413)
中国(24383)
(23486)
银行(23341)
(23187)
(23099)
(21936)
(18529)
贸易(18519)
(18040)
(17785)
金融(17783)
业经(17413)
(15184)
(15138)
财务(15115)
财务管理(15072)
农业(15022)
地方(14638)
企业财务(14316)
(13308)
机构
大学(295075)
学院(294841)
(127730)
经济(125212)
管理(114291)
理学(98355)
理学院(97378)
管理学(95982)
管理学院(95436)
研究(93439)
中国(78171)
(62920)
(60183)
科学(53299)
财经(50645)
(46587)
(46094)
(46005)
中心(44920)
(43465)
经济学(41451)
研究所(41387)
业大(40186)
经济学院(38026)
财经大学(37903)
北京(37681)
农业(37135)
(36596)
师范(36269)
(35230)
基金
项目(189864)
科学(150429)
研究(140977)
基金(139736)
(119782)
国家(118816)
科学基金(102539)
社会(91943)
社会科(87321)
社会科学(87297)
基金项目(73659)
(73141)
教育(66170)
自然(64304)
自然科(62842)
自然科学(62824)
自然科学基金(61730)
(61630)
资助(57934)
编号(57618)
成果(46766)
(43953)
重点(42644)
(40648)
(39792)
课题(38902)
教育部(38559)
国家社会(38345)
人文(37767)
创新(37183)
期刊
(135750)
经济(135750)
研究(90591)
中国(50293)
(48371)
(42348)
金融(42348)
学报(41623)
(41481)
管理(39646)
科学(38312)
大学(31757)
学学(30043)
教育(27484)
农业(26299)
财经(25963)
经济研究(23578)
技术(23416)
业经(23013)
(22217)
问题(18838)
(16921)
理论(15956)
商业(15245)
技术经济(14897)
统计(14578)
实践(14316)
(14316)
国际(13983)
(13347)
共检索到4347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敏锋  林进忠  
本文利用2003年至2013年的社会融资规模等月度宏观经济数据,基于SVAR模型发现我国影子银行发展是顺周期的,同时我国影子银行发展对GDP增长造成负面影响,说明了目前我国影子银行部分资金属于体内循环,影响了金融部门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因此,应该从提高宏观审慎政策有效性的角度加强我国影子银行监管,同时其监管宜疏不宜堵,在加快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防范和化解我国影子银行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敏锋  林进忠  
影子银行由于存在较大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隐患,是目前各国宏观审慎政策的主要实施领域之一。我国影子银行与国际相比虽有一定的差异,但近年来也发展十分迅速。本文利用2003年至2013年的社会融资规模等月度宏观经济数据,基于SVAR模型发现我国影子银行发展是顺周期的,同时我国影子银行发展对GDP增长造成负面影响,说明了目前我国影子银行部分资金属于体内循环,影响了金融部门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因此,应该从提高宏观审慎政策有效性的角度加强我国影子银行监管,同时其监管宜疏不宜堵,在加快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防范和化解我国影子银行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建强  张淑翠  袁佳  魏磊  
近年来,影子银行发展迅速,在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优化社会融资结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分析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和刚性兑付的风险机制,评估纳入表外资产的宏观审慎政策。研究发现:(1)紧缩货币政策降低信贷规模,却推动影子银行资产扩张,引发流动性"水床效应",削弱了货币政策有效性。(2)刚性兑付抬高无风险利率,扭曲市场定价机制,增加金融脆弱性和金融监管难度。(3)将表外资产纳入银行资本要求的宏观审慎政策,有效缓解了外部冲击造成的资产恐慌抛售压力,显著增强了逆周期调控效果。(4)仅有"逆风向而行"资本充足率调控还远不够,有序打破刚性兑付的重要性,并不亚于丰富和完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箱,这也应是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平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在货币金融学领域一直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热门话题。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央银行双重独立性的概念及其理论模型,然后分析了在宏观审慎背景下中央银行独立性的问题。通过福利损失函数分析,得出中央银行不仅要保持政治上的独立性,而且也要保持宏观审慎的独立性的结论。如果是由中央银行既执行货币政策职能、又履行宏观审慎职能,只能达到社会福利的次优水平,很难达到最佳水平。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黄聪  贾彦东  
本文认为,以金融系统内个体间相互连接构成的网络为对象,立足于金融网络结构的稳定性分析,并以此视角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状况进行监测、预警与分析,不失为现有制度约束下,推进我国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立的关键。本文提出借鉴矩阵模型的思路构建中国金融网络的风险传递模型,并以单一时点压力测试的方式衡量金融网络稳定性,为推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的建立开拓新的思路。通过分析:(1)理论上,得到了银行网络的稳定条件,并证明了网络稳定状态的存在性与唯一性;(2)实证上,首次利用银行间支付结算数据进行了网络模型实证,并对中国银行网络的结构特点进行了多维度描述;(3)发现我国银行间网络表现出明显的重要节点与局部团状结...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志洋  宋玉颖  
商业银行行业信贷供给既受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也受流动性风险的影响。使用微观的行业信贷数据,从"机构记忆"假说视角出发,将影响商业银行信贷供给的因素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维度。在控制主观因素变量基础上,使用Panel-VAR模型对商业银行信贷供给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论表明,中国商业银行经营者并没有忘记过去的"教训",对信贷供给以控制导向为主。但是客观因素实证结果表明,流动性风险和资本充足率对不同行业信贷供给的影响各不相同,中国房地产业和建筑业风险非常高,却吸收了大量银行信贷。因此,逆周期的宏观审慎监管要发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苏明政  徐佳信  张庆君  
基于现阶段中国金融失衡的特征,选取目标变量与工具变量,对中国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有效性进行四类检验。单一工具检验表明:存款准备金率是最整体有效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联合工具检验表明:联合工具对影子银行规模、经济周期波动等风险因素有较好的作用,而对信贷扩张的影响较差;异质性检验表明:大银行相对于小银行、东部银行相对于西部银行、国有银行相对于外资银行更有利于政策工具有效性的发挥;非线性检验表明:各政策工具在联合使用时,挤占效应明显降低了政策工具的有效性。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苏明政  徐佳信  张庆君  
基于现阶段中国金融失衡的特征,选取目标变量与工具变量,对中国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有效性进行四类检验。单一工具检验表明:存款准备金率是最整体有效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联合工具检验表明:联合工具对影子银行规模、经济周期波动等风险因素有较好的作用,而对信贷扩张的影响较差;异质性检验表明:大银行相对于小银行、东部银行相对于西部银行、国有银行相对于外资银行更有利于政策工具有效性的发挥;非线性检验表明:各政策工具在联合使用时,挤占效应明显降低了政策工具的有效性。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苏明政  徐佳信  张庆君  
基于现阶段中国金融失衡的特征,选取目标变量与工具变量,对中国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有效性进行四类检验。单一工具检验表明:存款准备金率是最整体有效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联合工具检验表明:联合工具对影子银行规模、经济周期波动等风险因素有较好的作用,而对信贷扩张的影响较差;异质性检验表明:大银行相对于小银行、东部银行相对于西部银行、国有银行相对于外资银行更有利于政策工具有效性的发挥;非线性检验表明:各政策工具在联合使用时,挤占效应明显降低了政策工具的有效性。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蒋冠  霍强  
影子银行在中国金融系统中的作用是把"双刃剑"。本文从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金融资产结构优化视角出发,探究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治理机制和发展路径。首先介绍影子银行的定义、范围、影响等,阐述中国影子银行的动因、特征和规模。其次分析影子银行对经济发展、金融安全和货币政策传导的作用机制。鉴于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发展及影响的复杂性,本文认为在治理原则上应当趋利避害、疏堵结合。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胡利琴  王安东  常月  
基于2008~2017年中国宏观季度数据,建立同时包含商业银行和影子银行的DSGE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和福利损失函数分布分析不同宏观审慎监管的政策效力。研究发现,盯住信贷增速和资产价格时,宏观审慎政策最大程度熨平了经济波动,福利损失最低,是较为理想的宏观审慎政策盯住目标;在盯住目标中纳入影子银行规模时,监管强度提升进而引致信贷不足,反而增加了福利损失。因此,宏观审慎监管应和影子银行监管同时进行,推进整体监管和协调监管。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肖立伟  
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快速发展,已成为金融风险的一个重要来源,引起学术界和监管机构的广泛关注。本文从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的实际出发,建立一个包含商业银行和影子银行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研究发现:在影子银行存在的情况下,金融监管加强时,仅对商业银行贷款进行资本监管,会导致资金转移到影子银行部门,进而削弱监管的预期效果。宏观审慎政策规则不应仅对狭义信贷作出响应,而应对广义信贷作出响应。同时,逆周期的货币政策和针对广义信贷的宏观审慎政策配合更能稳定宏观经济。本文的结论为我国金融监管和宏观审慎政策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罗滢  何晓星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影子银行逐渐发展成为现代金融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揭示了影子银行体系对宏观经济运行与金融稳定的巨大影响,同时也证明传统的微观审慎金融监管与宏观调控体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已经不足以实现其既定目标,需要找寻更为适用的政策框架,而宏观审慎政策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基于上述背景,《金融评论》编辑部于2011年12月16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了"影子银行与宏观审慎政策"学术研讨会。来自大学和研究机构、金融监管部门、国际组织以及金融业界的一百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就影子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徐炜  
2016年,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代替之前的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和合意贷款管理机制,正式在全国各存款类金融机构间执行。本文通过介绍宏观审慎评估体系提出的背景、基本框架和特征,来研究宏观审慎的核心转变在商业银行各方面的影响,进而来探索大型商业银行和中小型商业银行如何分别通过转型来应对宏观审慎评估体系。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徐炜  
2016年,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代替之前的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和合意贷款管理机制,正式在全国各存款类金融机构间执行。本文通过介绍宏观审慎评估体系提出的背景、基本框架和特征,来研究宏观审慎的核心转变在商业银行各方面的影响,进而来探索大型商业银行和中小型商业银行如何分别通过转型来应对宏观审慎评估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