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59)
- 2023(5568)
- 2022(4688)
- 2021(4575)
- 2020(3827)
- 2019(8821)
- 2018(8702)
- 2017(16980)
- 2016(9511)
- 2015(10839)
- 2014(10762)
- 2013(10723)
- 2012(9963)
- 2011(8887)
- 2010(9516)
- 2009(9045)
- 2008(9508)
- 2007(8977)
- 2006(8446)
- 2005(7957)
- 学科
- 管理(41001)
- 业(36117)
- 济(34453)
- 经济(34421)
- 企(32707)
- 企业(32707)
- 财(14319)
- 策(12560)
- 方法(11980)
- 农(10889)
- 制(10273)
- 中国(10124)
- 务(9674)
- 财务(9640)
- 财务管理(9617)
- 企业财务(9111)
- 数学(9111)
- 业经(8987)
- 数学方法(8951)
- 银(8363)
- 银行(8363)
- 划(8314)
- 行(7904)
- 地方(7368)
- 农业(6952)
- 经营(6869)
- 理论(6834)
- 贸(6735)
- 贸易(6730)
- 及其(6687)
- 机构
- 学院(133426)
- 大学(131209)
- 管理(56478)
- 济(56221)
- 经济(54748)
- 理学(45522)
- 理学院(45040)
- 管理学(44602)
- 研究(44387)
- 管理学院(44256)
- 中国(38084)
- 财(31534)
- 京(28605)
- 科学(23740)
- 江(23303)
- 财经(22508)
- 所(21883)
- 中心(21058)
- 经(20253)
- 研究所(19091)
- 北京(18559)
- 州(18448)
- 农(17264)
- 范(16799)
- 师范(16708)
- 财经大学(16422)
- 院(16190)
- 经济学(15452)
- 省(15316)
- 业大(15103)
- 基金
- 项目(75277)
- 研究(59718)
- 科学(59663)
- 基金(53629)
- 家(44960)
- 国家(44504)
- 科学基金(38783)
- 社会(36725)
- 社会科(34767)
- 社会科学(34757)
- 省(28982)
- 教育(27860)
- 基金项目(27128)
- 编号(25599)
- 自然(24286)
- 划(24230)
- 自然科(23692)
- 自然科学(23689)
- 自然科学基金(23296)
- 资助(23170)
- 成果(22586)
- 课题(18404)
- 部(17269)
- 重点(16542)
- 性(16437)
- 发(16193)
- 项目编号(15775)
- 创(15385)
- 教育部(15165)
- 年(15039)
共检索到2277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戴季宁 陈得文
当前我国宏观审慎管理应坚持稳健性的主基调,充分发挥相机抉择的灵活性,实时适度预调、微调,着力消除金融体系潜在的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稳定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对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基本形成了共识。中国作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之一,较早开展了宏观审慎管理的相关研究与应用工作,宏观审慎政策已成为当前中国央行有效管理金融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工具。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乔治·阿克洛夫 王宇
包括逆周期性资本比率、动态准备金、贷款价值比率、资本管制等在内的现有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分别有不同的效果及其局限性,而且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实施需要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协调配合。因此,采取谨慎还是积极的政策框架取决于理论研究和政策试验的结果。
关键词:
宏观审慎政策 目标 工具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艳玲
微观审慎与宏观审慎政策目标并不完全兼容,在外汇政策制定上应弹性把握两者差异性,在监管机制上相互配合,在风险控制手段上相互渗透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金融组织、各国政府和金融监管当局等部门都相继开展了宏观审慎政策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我国"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提出"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中国人民银行在宏观审慎管理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也逐步确立。近年来,外汇管理部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金鹏辉
宏观审慎政策必须坚持公开透明,抓住核心约束,强化动态调整和监测预警,才能在地方上真正落地生根为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使之更全面、更有效地发挥逆周期调节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作用,人民银行于2016年将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从资本和杠杆、资产负债、流动性、定价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夏斌
什么是宏观审慎管理1979年6月,Cooke Committee(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前身)首次提出的"宏观审慎性"问题,在这轮国际金融危机后又被国际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纪敏 陈得文
跨境资本宏观审慎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从监测系统设计、政策工具的选择与使用、国内政策的协调配合以及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等多方面着手长期以来,资本流动管理一直是我国社会各界关注的核心议题。根据IMF对资本账户交易的分类,目前我国只有少数资本账户项目完全不可兑换,实际资本项目可兑换已具备一定的基础。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跨境资本流动愈加频繁。尤其是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发达国家普遍加码量化宽松政策,甚至推行负利率,全球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金鹏辉
宏观审慎政策必须坚持公开透明,抓住核心约束,强化动态调整和监测预警,才能在地方上真正落地生根为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使之更全面、更有效地发挥逆周期调节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作用,人民银行于2016年将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从资本和杠杆、资产负债、流动性、定价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尹振涛
资管新规按照资管产品的类型制定统一的监管标准,实行公平的市场准入和监管,最大程度地消除监管套利空间,为资管业务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近年来,信托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凭借其各自独有的资金或交易优势,争相推出各种资产管理产品,拓展其资产管理业务版图。据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底,中国资产管理行业总规模超过100万亿元,且这些具体的金融产品存在相互嵌套等复杂关联的结构化设计,对我国现有以"一行三会"为主导的分业监管体系造成了严重的冲击,成为诱发系统性风险的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玉玲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当前人民银行分支行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工作是防范化解区域性金融风险、完善"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金融调控框架和弥补区域金融监管空白等方面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人民银行分支行按总行统一部署,在宏观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涂永红 吴雨微
我国资本项目开放后,也需要进行顶层设计,协调使用各种资本流动管理工具,建立覆盖长期、中期、短期资本流动的管理体系1996年,中国接受IMF第八条规定,实现了经常项目可兑换。由于金融市场不成熟、风险管理能力较弱,中国对资本项目可兑换实行较为严格的限制。二十多年以来,中国根据实体经济和国际贸易发展需要,有计划、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维多利亚·萨博塔 霍成义 王邕 赵宇翔 刘敏 王馨 杨阳 王蓉
本文基于宏观审慎目标、理论动因和风险传播渠道,探讨了是否应该追加全局性资本金以平抑经济周期。全局性资本金追加要求可以一刀切或者区别对待,区别对待的方法有利于更好地掌控风险,但必须慎重考量区别对待的适度水平,可通过一系列定量和定性指标来调校全局性资本金追加标准;宏观审慎决策需要一定的相机抉择,但必须对其施加相应的约束以保障政策的透明度、责任性和前瞻性,建议制定完备的责任约束机制,从而形成"有约束的相机抉择"的宏观审慎机制;一国宏观审慎制度需要得到国际合作与配合才能充分地发挥效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新彬
当前,我国正在着力建立监管协调机制,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宏观审慎政策多方面的共识,也沉淀了一些认识误区与分歧作为此轮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改进监管的一种重要选择,宏观审慎政策被广泛用来防范和降低金融负外部性。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宏观审慎政策多方面的共识,也沉淀了一些认识误区与分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晓艳
国际金融危机后,英国不仅改革了监管体制,还陆续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工具来落实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建议权和指令权英国的《2012年金融服务法案》将维护英国金融体系稳定与活力的"宏观审慎监管"职能赋予了英格兰银行下设的金融政策委员会(FPC),同时法案赋予FPC两项主要权力来落实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建议权和指令权。根据法案,FPC可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奥利维尔·珍妮 郭子睿
金融危机之前,负责金融稳定的政策制定者没有意识到存在于经济繁荣之上的金融脆弱性,鲜有国家采取审慎的宏观政策。而在此之后,各国纷纷把审慎的宏观政策作为实现金融稳定的一种新型工具。本文旨在研究宏观审慎政策与国际资本流动之间的关系。宏观审慎政策与国际资本流动具有双向关系。宏观审慎政策不仅受到资本流动的影响,还会影响资本流动,而且二者都会产生预期外的国际溢出效应。例如:新兴市场国家出于谨慎的目的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但会对美国的金融稳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海梅·卡鲁阿纳 司马亚玺 李孟来
对具有多样的制度框架和金融结构的国家而言,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了其加强政策的宏观审慎取向的总体趋势加强宏观审慎政策取向的趋势"宏观审慎"的概念在过去四年的政策中引起了广泛讨论。事实上,对具有多样的制度框架和金融结构的国家而言,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了其加强政策的宏观审慎取向的总体趋势。这是非常受欢迎的:最近的经验警示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解决整个系统的风险,而这恰恰正是宏观审慎政策的相关内容。宏观审慎政策的框架可能是新的,但主要是指其在意义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