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84)
- 2023(5578)
- 2022(4658)
- 2021(4453)
- 2020(3914)
- 2019(8871)
- 2018(8698)
- 2017(16188)
- 2016(9350)
- 2015(10876)
- 2014(10665)
- 2013(10642)
- 2012(10166)
- 2011(9108)
- 2010(9332)
- 2009(8937)
- 2008(9243)
- 2007(8383)
- 2006(7696)
- 2005(7252)
- 学科
- 管理(34916)
- 济(33361)
- 经济(33307)
- 业(28170)
- 企(25822)
- 企业(25822)
- 方法(14835)
- 财(13627)
- 数学(11504)
- 数学方法(11359)
- 学(9584)
- 务(9140)
- 财务(9119)
- 财务管理(9089)
- 制(8780)
- 中国(8752)
- 企业财务(8641)
- 银(8032)
- 融(8028)
- 金融(8027)
- 银行(8004)
- 贸(7508)
- 贸易(7505)
- 行(7489)
- 易(7352)
- 业经(7327)
- 理论(7206)
- 农(6939)
- 策(6783)
- 划(6481)
- 机构
- 大学(134630)
- 学院(130148)
- 济(51681)
- 经济(50382)
- 研究(49721)
- 管理(48590)
- 中国(40788)
- 理学(39000)
- 理学院(38471)
- 管理学(37879)
- 管理学院(37611)
- 京(31084)
- 科学(30428)
- 财(28201)
- 所(26804)
- 农(24782)
- 研究所(24104)
- 中心(22710)
- 江(21734)
- 财经(20585)
- 北京(20213)
- 业大(19863)
- 农业(19825)
- 经(18793)
- 院(18088)
- 州(17089)
- 范(16657)
- 师范(16371)
- 省(16296)
- 经济学(15752)
- 基金
- 项目(80441)
- 科学(61921)
- 基金(58180)
- 研究(56262)
- 家(52821)
- 国家(52398)
- 科学基金(43176)
- 社会(33886)
- 社会科(32006)
- 社会科学(31993)
- 基金项目(29683)
- 省(29590)
- 自然(29449)
- 自然科(28736)
- 自然科学(28724)
- 自然科学基金(28231)
- 划(26696)
- 教育(26301)
- 资助(25748)
- 编号(21638)
- 成果(19322)
- 重点(19018)
- 部(18529)
- 发(16756)
- 创(16283)
- 课题(16243)
- 科研(15957)
- 计划(15694)
- 教育部(15499)
- 创新(15316)
共检索到2206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武鹏
宏观审慎管理工具是宏观审慎框架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落实"双支柱"框架中宏观审慎调控政策的重要手段。从概念和研究背景出发,在对宏观审慎管理的目标和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宏观审慎管理工具的分类、功能比较和国际经验等三个方面进行系统性梳理,可为我国"双支柱"政策框架的目标制定、实践操作和政策协调提供工具支持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
宏观审慎监管 双支柱 管理工具 金融风险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高秀成 张靖 刘飞
我国正在稳步推进汇率和利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开放、人民币国际化等金融改革,跨境资本流动规模逐步增加,波动幅度和频率也逐步增大,且表现为多因素影响下的不规则性,这进一步加大了宏观调控和管理难度。基于此,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思路和工具进行了国际国内比较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设立专职的审慎监管部门、建立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监测分析预警体系、以银行体系为重点强化资本流动顺周期管理和开展宏观审慎管理工具实施的效果评估等建议。
关键词:
宏观审慎 跨境资本 流动管理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丹儿 钟晓玲 苏赟 刘茵茵 郑楚琳
成功的宏观审慎政策有助于稳定经济,但中央银行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开发和应用方面也面临一系列诸如应如何界定宏观审慎政策和应如何操作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等问题。国际清算银行全球金融体系委员会(CGFS)的这份报告讨论了宏观审慎政策的目标和不同类型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探讨了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运用,以及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在一系列经济体中的实际使用经验,最后总结了初步研究结果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宏观审慎 金融稳定 中央银行 系统性风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权虎 张璐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主要经济体和国际组织都在积极探索拓展新的宏观调控和系统风险管理工具,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宏观审慎管理。国际清算银行(2001)将宏观审慎监管定义为:宏观审慎监管是微观审慎监管方法的有益补充,该方法不仅考虑单个金融机构的风险敞口,更是从金融体系的系统性角度出发对金融体系进行风险监测,从而实现金融稳定。国际组织相关理论实践巴塞尔委员会。1979年6月Cooke Committee(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前身)首次提出"宏观审慎性"问题。巴塞尔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制定了一系列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贺聪
本文在梳理总结国际宏观审慎管理组织框架的构建经验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宏观审慎管理组织框架的思路,探讨了参与部门的组织架构和权责分工,着重分析了我国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中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能和措施。
关键词:
宏观审慎管理 组织框架 国际经验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课题组 白鹤祥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房价持续攀升,房地产信贷规模不断扩大,房地产市场的潜在金融风险不断积累。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要促进形成金融和房地产的良性循环。本文分析了我国房地产金融的宏观审慎管理发展阶段与工具运用情况,探讨了国际上房地产金融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工具以及欧盟、英国、加拿大、韩国、新加坡等地的具体实践,最后结合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实际,建议建立我国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政策体系、优化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监测体系、构建房地产金融风险预警体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晓艳
国际金融危机后,英国不仅改革了监管体制,还陆续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工具来落实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建议权和指令权英国的《2012年金融服务法案》将维护英国金融体系稳定与活力的"宏观审慎监管"职能赋予了英格兰银行下设的金融政策委员会(FPC),同时法案赋予FPC两项主要权力来落实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建议权和指令权。根据法案,FPC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晓艳
国际金融危机后,英国不仅改革了监管体制,还陆续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工具来落实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建议权和指令权英国的《2012年金融服务法案》将维护英国金融体系稳定与活力的"宏观审慎监管"职能赋予了英格兰银行下设的金融政策委员会(FPC),同时法案赋予FPC两项主要权力来落实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建议权和指令权。根据法案,FPC可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熊婉婷
宏观审慎以减少金融危机对经济稳定产生影响为政策目标,着眼于防范整个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微观审慎以保护消费者为政策目标,着眼于防范单个金融机构的个体性风险。二者目标相辅相成,政策效果也相互依赖。然而,由于监管部门不同但监管对象和政策工具高度重叠,二者可能出现政策冲突,尤其在经济下行、银行高度集中且业务同质化以及不同监管机构权责不分的情形之下。英美经验表明,无论是独立委员会机制还是央行统筹协调机制,有效的监管协调都离不开明确的权责划分、常态化的沟通协调机制以及流畅透明的信息共享。为了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政策之间的协同配合,中国可从三方面着手改革。一是打造"一体多翼"的组织治理架构,增强行为监管部门的独立性,在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下根据需要设立专家工作组。二是进一步完善信息共享和沟通协调机制,鼓励不同监管机构领导人交叉任职,提高微观审慎机构在系统性风险分析中的参与度,以及借助"服从-解释"机制提高跨部门决策的透明度。三是为潜在政策冲突做好预案,包括预先设定政策目标优先级、进一步完善系统性风险预警机制、拓展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箱以及鼓励金融机构积累逆周期安全缓冲等。
关键词:
宏观审慎 微观审慎 监管协调 系统性风险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平晓冬 赵文兴 彭英
本文认为,宏观审慎的跨境资金流动调节工具,应同时遵循适应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和宏观审慎监管理念的要求。由于银行在跨境资金流动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以银行为调控对象,更能体现宏观总量和逆周期审慎调控特征。其中,银行短期外债和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是目前可用的主要调节手段。本文研究认为,对银行短期外债可建立全口径管理模式,根据短债风险状况分别赋权,实行动态总量调节和逆周期风险调控。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可引入无息存款准备金制度,以银行在外汇市场上的交易为突破口,通过增加银行交易成本,促使其对跨境资金进行截流,起到分散
关键词:
宏观审慎 银行短债 结售汇综合头寸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蒋润祥 魏长江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不少国家或地区的中央银行和金融监管当局就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开展实践探索,国际社会强化宏观审慎政策的努力已取得积极进展,初步形成了可操作的政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谷宇 王宇凡
本文将外汇宏观审慎工具纳入汇率预期管理的研究框架,剖析了宏观审慎工具基于交易、信号及投资者情绪渠道影响外汇市场微观主体交易行为及市场预期的理论机制,并应用TVP-SV-VAR模型实证检验了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及逆周期因子在2015年1月—2022年6月期间影响人民币汇率预期的作用路径及政策效果。结果表明: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和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对汇率预期起到了合意的政策效果,而逆周期因子主要在2020年6月以前发挥作用。外汇存款准备金率通过交易、信号和投资者情绪渠道进行政策传导,而外汇风险准备金率通过交易和信号渠道进行政策传导,逆周期因子通过交易渠道进行政策传导。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艳玲
微观审慎与宏观审慎政策目标并不完全兼容,在外汇政策制定上应弹性把握两者差异性,在监管机制上相互配合,在风险控制手段上相互渗透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金融组织、各国政府和金融监管当局等部门都相继开展了宏观审慎政策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我国"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提出"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中国人民银行在宏观审慎管理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也逐步确立。近年来,外汇管理部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夏斌
什么是宏观审慎管理1979年6月,Cooke Committee(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前身)首次提出的"宏观审慎性"问题,在这轮国际金融危机后又被国际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金鹏辉
宏观审慎政策必须坚持公开透明,抓住核心约束,强化动态调整和监测预警,才能在地方上真正落地生根为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使之更全面、更有效地发挥逆周期调节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作用,人民银行于2016年将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从资本和杠杆、资产负债、流动性、定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