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05)
- 2023(8166)
- 2022(6989)
- 2021(6589)
- 2020(5790)
- 2019(13275)
- 2018(13394)
- 2017(26176)
- 2016(14663)
- 2015(16680)
- 2014(17011)
- 2013(16973)
- 2012(15831)
- 2011(14398)
- 2010(14908)
- 2009(14511)
- 2008(14920)
- 2007(13655)
- 2006(12440)
- 2005(11896)
- 学科
- 管理(56846)
- 济(54349)
- 经济(54248)
- 业(47007)
- 企(41555)
- 企业(41555)
- 方法(22347)
- 财(21521)
- 制(19549)
- 数学(18272)
- 数学方法(18059)
- 中国(17710)
- 农(14062)
- 银(13984)
- 银行(13969)
- 务(13652)
- 财务(13604)
- 财务管理(13567)
- 业经(13358)
- 行(13261)
- 企业财务(12853)
- 体(12351)
- 融(11548)
- 金融(11546)
- 学(10704)
- 划(10681)
- 策(10534)
- 体制(10498)
- 贸(10384)
- 贸易(10377)
- 机构
- 大学(214803)
- 学院(211003)
- 济(88968)
- 经济(86808)
- 管理(83100)
- 研究(69815)
- 理学(68441)
- 理学院(67672)
- 管理学(66838)
- 管理学院(66388)
- 中国(59196)
- 财(50650)
- 京(46753)
- 科学(38116)
- 财经(37541)
- 所(35186)
- 经(33826)
- 江(33735)
- 中心(32105)
- 研究所(30727)
- 北京(30432)
- 农(27885)
- 财经大学(27749)
- 经济学(27369)
- 范(26812)
- 州(26675)
- 师范(26595)
- 业大(25374)
- 院(25134)
- 经济学院(24484)
- 基金
- 项目(123034)
- 科学(96723)
- 研究(94175)
- 基金(89370)
- 家(75961)
- 国家(75316)
- 科学基金(64339)
- 社会(59912)
- 社会科(56669)
- 社会科学(56653)
- 基金项目(46785)
- 省(45881)
- 教育(44135)
- 自然(39668)
- 划(39252)
- 编号(38994)
- 自然科(38640)
- 自然科学(38632)
- 自然科学基金(37970)
- 资助(36909)
- 成果(34520)
- 部(29055)
- 制(28542)
- 重点(27418)
- 课题(27210)
- 教育部(25465)
- 性(25338)
- 发(25322)
- 创(25311)
- 人文(24663)
- 期刊
- 济(109602)
- 经济(109602)
- 研究(70876)
- 中国(47686)
- 财(42068)
- 管理(37332)
- 学报(26828)
- 科学(26556)
- 融(26546)
- 金融(26546)
- 农(25319)
- 教育(24724)
- 大学(21748)
- 学学(19990)
- 财经(19366)
- 技术(18609)
- 经(16667)
- 经济研究(16617)
- 农业(16483)
- 业经(16044)
- 问题(14304)
- 贸(12084)
- 会计(11374)
- 理论(11320)
- 现代(11060)
- 国际(10742)
- 图书(10683)
- 财会(10678)
- 技术经济(10337)
- 业(10096)
共检索到3464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课题组 葛志强
次贷危机以来,关于宏观审慎管理的内容被广泛讨论,美、英、欧等发达经济体已就此开展了相关改革,我国也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将"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纳入其中。本文就宏观审慎管理的概念、特点及工具进行了梳理,期望通过探讨中央银行在组织架构中的作用,为我国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的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
宏观审慎管理 综述 启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小平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发达国家积极研究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加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虽然中国金融市场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相对较小,但并不意味着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不存在缺陷和漏洞。因此,应充分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尹继志
国际金融危机后,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包括宏观审慎分析、宏观审慎管理工具和宏观审慎政策安排等要素。美国、英国和欧盟按照宏观审慎管理思路,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构建我国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应从树立宏观审慎管理理念、建立宏观审慎管理机构、运行宏观审慎分析系统、开发宏观审慎管理工具和建立宏观审慎管理机构的信息沟通机制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
宏观审慎 监测分析 政策工具 政策安排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陶冶
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是为了降低市场的波动性而提出的一个方案,其意义在于对目前越来越多的经济过热或金融危机现象进行合理调控,发挥其在提高金融系统的稳定性、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以及保持宏观经济发展的稳定性等方面的作用。该制度的核心是通过在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动态拨备覆盖率、流动性比率、混业经营这5个方面的调控,以逆周期的方式促进宏观经济平稳发展,但同时要关注因动态拨备覆盖率缺乏一致标准、混业经营对风险控制的不利影响等因素对该制度的冲击。
关键词:
逆周期 金融 宏观审慎管理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彭建刚 吕志华
为了防范系统性风险,我国金融业有必要建立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我国金融业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体系应由逆周期的宏观调控机制、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管理相结合的金融机构监管机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动态预警机制三个方面构成,还应包括推行金融业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的相关政策。
关键词:
宏观审慎管理 金融业 系统性风险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包勇恩
金融业构建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制度已成为当今金融监管改革的主要方向,学界当前研究主要集中于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基本理论问题、监管工具、与宏观经济政策相互关系、监管组织机构改革和国际协调制度这五方面。虽然学界在上述五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现有研究仍存在众多不足,今后需特别重视从制度构建层面出发,研究国际监管合作和国内制度。
关键词:
逆周期 宏观审慎监管 研究综述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史建平 高宇
2008年金融危机后,人们深刻反思危机带来的教训,开始积极寻求各种解决方案。针对本次危机中暴露出的监管缺位问题,理论界普遍提倡加强金融监管,而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成为大多数学者的共识。实践中,各国监管部门也逐渐意识到对系统性风险进行监管的重要性,开始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重构本国的金融监管体系。本文对宏观审慎监管理论的发展脉络进行了系统性地梳理,从国外、国内两个角度详细论述了宏观审慎监管理论的起源和演进,特别是对危机后宏观审慎监管理论的发展做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宏观审慎 宏观审慎监管 系统性风险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贺聪
本文在梳理总结国际宏观审慎管理组织框架的构建经验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宏观审慎管理组织框架的思路,探讨了参与部门的组织架构和权责分工,着重分析了我国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中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能和措施。
关键词:
宏观审慎管理 组织框架 国际经验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朱小川
200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得宏观审慎监管成为各国金融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本文从监管目标、内容、对象等角度分析宏观审慎监管的特点,介绍了宏观审慎监管的国际趋势,得出我国宏观审慎监管者应将中央银行和金融行业监管者包含在内、协调国内经济政策与金融监管政策、创新宏观审慎监管工具等启示。
关键词:
金融监管 宏观审慎监管 宏观审慎监管工具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勤花 王鹏龙 王宝 高峰
在国际自然资本核算、评估与管理背景下,英国自2011年以来,应用UN SEEA生态系统核算指导,在自然资本评估、制度建设与路线图发展规划方面不断探索发展,并在实践工作中取得巨大进展。文章利用综合分析方法,对2011年以来英国自然资本管理历程、管理制度建设、自然资本评估及取得的进展、路线图规划等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自然资本管理与制度建设的背景,提出对我国自然资本管理与制度建设的建议。这些建议包括:建立自然资本管理专门机构并对自然资本进行评估,制订自然资本管理、评估与核算的长期战略规划与计划;构建自然资本基础信息支撑服务与管理平台,探索建立自然资本核算管理新制度并促进自然资本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等。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贺超
严谨的立法体系在德国,宪法(《基本法》)明确规定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私有财产主要是指私人所有的土地所有权(含建筑物所有权)。因此,宪法为土地私有制及其保护提供了最根本的法律依据。德国《民法大典》规定,土地上的房屋建筑物是土地的组成部分从属于土地,为土地所有权的拥有者所有。德国所有的土地都实行土地登记,即地籍登记。作为实体法的德国《土地登记法》,则设置了土地登记的程序关系,规定了不动产物权如何设立、移转、变更和废止的程序规则,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勤花 王鹏龙 王宝 高峰
在国际自然资本核算、评估与管理背景下,英国自2011年以来,应用UN SEEA生态系统核算指导,在自然资本评估、制度建设与路线图发展规划方面不断探索发展,并在实践工作中取得巨大进展。文章利用综合分析方法,对2011年以来英国自然资本管理历程、管理制度建设、自然资本评估及取得的进展、路线图规划等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自然资本管理与制度建设的背景,提出对我国自然资本管理与制度建设的建议。这些建议包括:建立自然资本管理专门机构并对自然资本进行评估,制订自然资本管理、评估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焦清平
本文在对日本、美国、英国等先进国家的巨灾风险管理制度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中国巨灾风险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根据国际各种巨灾风险管理机制的不同特点,提出了建立中国巨灾风险管理制度的初步构想。
关键词:
世界 巨灾 风险管理 启示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马菁蕴 王珺 宋逢明
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在建设生态文明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森林保险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从世界范围来看,日本、北欧和美国的森林保险体系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有效的制度。目前,我国森林保险体系建设仍处于很不成熟的阶段,森林保险立法出台进展缓慢,符合市场需求的森林保险产品匮乏,大多数林户缺乏风险意识。因此,我们亟需借鉴国外建设森林保险体系的相关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加快我国森林保险体系的建设。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熊婉婷
宏观审慎以减少金融危机对经济稳定产生影响为政策目标,着眼于防范整个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微观审慎以保护消费者为政策目标,着眼于防范单个金融机构的个体性风险。二者目标相辅相成,政策效果也相互依赖。然而,由于监管部门不同但监管对象和政策工具高度重叠,二者可能出现政策冲突,尤其在经济下行、银行高度集中且业务同质化以及不同监管机构权责不分的情形之下。英美经验表明,无论是独立委员会机制还是央行统筹协调机制,有效的监管协调都离不开明确的权责划分、常态化的沟通协调机制以及流畅透明的信息共享。为了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政策之间的协同配合,中国可从三方面着手改革。一是打造"一体多翼"的组织治理架构,增强行为监管部门的独立性,在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下根据需要设立专家工作组。二是进一步完善信息共享和沟通协调机制,鼓励不同监管机构领导人交叉任职,提高微观审慎机构在系统性风险分析中的参与度,以及借助"服从-解释"机制提高跨部门决策的透明度。三是为潜在政策冲突做好预案,包括预先设定政策目标优先级、进一步完善系统性风险预警机制、拓展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箱以及鼓励金融机构积累逆周期安全缓冲等。
关键词:
宏观审慎 微观审慎 监管协调 系统性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