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23)
- 2023(14121)
- 2022(11716)
- 2021(10769)
- 2020(9139)
- 2019(20827)
- 2018(20042)
- 2017(38288)
- 2016(19815)
- 2015(22132)
- 2014(21804)
- 2013(21473)
- 2012(19316)
- 2011(17282)
- 2010(17197)
- 2009(16359)
- 2008(14963)
- 2007(13041)
- 2006(11553)
- 2005(10350)
- 学科
- 济(98547)
- 经济(98463)
- 管理(66817)
- 业(58702)
- 企(50878)
- 企业(50878)
- 方法(39922)
- 数学(35255)
- 数学方法(34872)
- 融(27519)
- 金融(27516)
- 中国(27290)
- 银(26116)
- 银行(26102)
- 财(25801)
- 行(25062)
- 地方(22896)
- 业经(19966)
- 农(19779)
- 制(19071)
- 务(17924)
- 财务(17859)
- 财务管理(17819)
- 企业财务(16991)
- 学(15659)
- 农业(14044)
- 贸(13699)
- 贸易(13687)
- 理论(13615)
- 地方经济(13443)
- 机构
- 学院(271923)
- 大学(271233)
- 济(125442)
- 经济(123017)
- 管理(110760)
- 理学(94079)
- 理学院(93205)
- 管理学(91859)
- 管理学院(91319)
- 研究(86604)
- 中国(75337)
- 财(59642)
- 京(54574)
- 科学(47292)
- 财经(47006)
- 中心(43702)
- 经(42787)
- 经济学(40884)
- 所(40506)
- 江(40026)
- 经济学院(36705)
- 研究所(36340)
- 农(35369)
- 财经大学(35265)
- 业大(34363)
- 北京(33873)
- 州(32063)
- 范(31882)
- 师范(31586)
- 院(31347)
- 基金
- 项目(180592)
- 科学(144545)
- 基金(134416)
- 研究(134349)
- 家(114954)
- 国家(114032)
- 科学基金(100605)
- 社会(89830)
- 社会科(85516)
- 社会科学(85496)
- 基金项目(70680)
- 省(69500)
- 自然(62814)
- 教育(61518)
- 自然科(61437)
- 自然科学(61425)
- 自然科学基金(60320)
- 划(57279)
- 资助(54713)
- 编号(52809)
- 成果(41513)
- 部(40783)
- 重点(40300)
- 发(39238)
- 国家社会(38460)
- 创(38263)
- 教育部(36322)
- 创新(35893)
- 人文(35844)
- 课题(35632)
- 期刊
- 济(138697)
- 经济(138697)
- 研究(83193)
- 中国(51574)
- 财(49573)
- 管理(44980)
- 融(41206)
- 金融(41206)
- 学报(34486)
- 科学(34134)
- 农(30857)
- 大学(28376)
- 学学(27102)
- 技术(26130)
- 财经(24620)
- 经济研究(23441)
- 教育(21468)
- 经(21326)
- 农业(19815)
- 业经(19755)
- 问题(17066)
- 技术经济(15318)
- 统计(13867)
- 理论(13591)
- 财会(13418)
- 贸(12740)
- 策(12564)
- 现代(12541)
- 会计(12184)
- 商业(12175)
共检索到4164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震 牟雯波
本文采用DSGE模型,考虑银行部门存在杠杆率监管约束的情况下,研究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宏观经济波动和信贷市场的影响。研究发现:将法定准备金率作为逆周期货币政策工具更倾向于放大银行部门和通货膨胀率的波动性,但是有利于稳定实体经济波动;在贷款价值比处于较高水平的情况下,上述结论依旧成立;时变法定准备金率的政策安排将会有效地降低银行部门的顺周期特征,有利于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但是本质上来讲,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属于行政调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我国资金供求关系,造成融资效率损失并且放大了银行部门主要指标的波动性。
关键词:
法定存款准备金 生产率冲击 银行杠杆率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震 牟雯波
本文采用DSGE模型,考虑银行部门存在杠杆率监管约束的情况下,研究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宏观经济波动和信贷市场的影响。研究发现:将法定准备金率作为逆周期货币政策工具更倾向于放大银行部门和通货膨胀率的波动性,但是有利于稳定实体经济波动;在贷款价值比处于较高水平的情况下,上述结论依旧成立;时变法定准备金率的政策安排将会有效地降低银行部门的顺周期特征,有利于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但是本质上来讲,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属于行政调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我国资金供求关系,造成融资效率损失并且放大了银行部
关键词:
法定存款准备金 生产率冲击 银行杠杆率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陈颖 尹一婷
传统准备金制度仅对已出现的损失计提专项准备,是对风险的事后(ex-post)估计,提取比例的差异反映的是损失程度的不同,这样的准备金制度一定程度上扭曲了银行的利润和清偿能力,其亲周期效应性是引发危机的原因之一。在西班牙的实践表明,动态准备金制度纳入了对未来经济周期的预测因素,对贷款损失准备金的周期波动起到了削峰填谷的作用,平滑了银行扣除准备金后的净利润,有助于提高银行体系的稳定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龙传 毛泽盛
金融危机后,西方学术界达成了共识:对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监管的忽视是造成此次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维持金融体系稳定,必须加强以宏观审慎监管为重点的金融体制改革。本文使用考虑银行市场势力的两个极端情境分析了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功能;以2007-2013年信贷数据为窗口,实证检验了存款准备金的宏观审慎功能,表明存款准备金政策具有抑制信贷增长的顺周期性和加强银行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关键词:
存款准备金政策 宏观审慎功能 脉冲响应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方意 欧阳辉 张碧琼
2008年金融危机后,各国宏观审慎政策的执行变得更加频繁。随着金融一体化的加深,一国的宏观审慎政策会影响其他国家宏观审慎政策的实施,即产生了溢出效应。本文以紧缩性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和贷款价值比政策为研究对象,对宏观审慎政策工具溢出的传导机制进行了分析;构建溢出指数对宏观审慎政策的溢出效应进行了讨论;最后,检验了中国的金融稳定对外部宏观审慎政策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外部宏观审慎政策对中国的宏观审慎政策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其中,存款准备金率的溢出效应要大于贷款价值比。第二,中国的金融稳定会对外部宏观审慎政策的溢出效应产生影响。其中,信贷和房价的变化与存款准备金率的溢出效应成反向关系,与贷款价值比的溢出效应成正向关系。由此,本文认为中国应该重视外部宏观审慎政策的影响,并积极参与国际宏观审慎政策协调。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璐 温兴春 王晋斌 石广平
基于坚持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背景,本文研究全球金融周期进入衰退期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以及中国经济韧性和宏观审慎政策在其中发挥的作用。首先,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全球银行、国内银行及国内企业的理论模型进行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以全球不确定性为代表的全球金融周期衰退(即不确定性增加)对中国宏观经济将造成负面影响,中国经济韧性提升能够缓解该负向影响,更严格的宏观审慎政策可以进一步缓解该负向影响。其次,基于微观数据的面板固定效应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全球不确定性对企业产出有显著负面影响,中国经济韧性提升能够缓解该影响,包括贷款价值比、贷款损失准备要求、针对特定交易的税收要求、区分不同货币的储备要求等宏观审慎政策更严格能够进一步缓解该影响。基于宏观数据的分位数向量自回归(QVAR)模型结果表明:全球不确定性冲击会给中国经济周期带来负面影响,当中国经济韧性处于较低分位数时影响更大,而更严格的宏观审慎政策能够缓解上述负向影响。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本文提出政策建议,长期应更加关注通过提升经济韧性来应对全球金融周期的不利冲击;短期应侧重宏观审慎政策的合理使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金全 王译兴 刘子玉
美国次贷危机过后,金融摩擦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波动中的作用引起社会高度重视。本文利用带有金融中介部门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定量刻画中国经济新常态下金融摩擦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金融摩擦将通过资产负债表渠道加速和放大金融冲击,金融摩擦系数与经济波动乘数效应呈反向依存关系;资本质量冲击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具有记忆性,而货币政策调控仅在短期内有效。在金融摩擦存在的情况下,这说明货币政策对金融冲击的调整将面临着周期匹配失调的约束,有关部门不仅要采用货币政策进行短期调控,还应高度重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金全 王译兴 刘子玉
美国次贷危机过后,金融摩擦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波动中的作用引起社会高度重视。本文利用带有金融中介部门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定量刻画中国经济新常态下金融摩擦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金融摩擦将通过资产负债表渠道加速和放大金融冲击,金融摩擦系数与经济波动乘数效应呈反向依存关系;资本质量冲击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具有记忆性,而货币政策调控仅在短期内有效。在金融摩擦存在的情况下,这说明货币政策对金融冲击的调整将面临着周期匹配失调的约束,有关部门不仅要采用货币政策进行短期调控,还应高度重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加强资本质量管理,在最大程度发挥虚拟经济的资源优化配置作用,进而带动实体经济复苏。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陈立兴 唐海亮
本文从立足发挥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作用的角度,在总结中国近几年宏观审慎管理实践的基础上,从中国经济周期的特点、区域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出发,对宏观审慎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问题做了一些研究。本文的创新体现在四个方面,包括研究的角度创新,研究的思路创新,提出了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存在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路径依赖问题;结合2011年信贷增长和本文的研究结论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宏观审慎管理 区域经济 人行分支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梅冬州 宋佳馨 谭小芬
近年来,新兴经济体国家积极地使用逆周期的准备金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节,而在发达经济体中准备金政策的重要性则不断下降,那么造成这种准备金政策使用分化的背后机制是什么?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本文构建了实证模型分析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准备金政策的周期性特征,并讨论了资本流动与金融市场摩擦等因素如何影响一国准备金政策的制定。进一步地,本文构建了一个开放宏观经济模型,对外部冲击下准备金政策的作用机制进行梳理。研究发现,对于新兴经济体而言,负向的外部冲击下跨境资本大量流出致使金融中介部门的可贷资金减少、贷款利率上升,并在国内金融市场摩擦的放大作用下进一步引起一国信贷规模和产出水平的大幅收缩。此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降低法定准备金要求向金融中介部门注入流动性,抑制企业融资成本的上升,而在发达经济体中准备金政策在应对外部冲击时的作用效果并不明显。反事实分析和福利分析的结果进一步表明,新兴经济体的国内金融市场摩擦和资本流动顺周期特征是影响准备金政策应对外部冲击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当一国的金融开放水平更高以及更倾向于使用固定汇率制度时,逆周期的准备金政策在遏制外部冲击传导上的作用效果也更强,从而将更有效地“熨平”宏观经济的波动。
关键词:
准备金政策 金融市场摩擦 跨境资本流动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马勇 姚驰
本文基于我国52家主要银行2007—2015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监管压力和经济周期对宏观审慎政策效果的影响。相关实证结果表明:(1)监管压力的上升能够显著促使银行增加资本缓冲,逆周期的宏观审慎政策在总体是有效的。(2)监管压力的上升会促使银行加快其资本缓冲的调整速度,这在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等中小银行表现得尤为明显。(3)经济周期会对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性产生一定影响,但这一影响在不同性质的银行中有所不同。对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经济上行期的政策效果相对较弱,而在经济下行期,政策效果相对较强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马勇 姚驰
本文基于我国52家主要银行2007—2015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监管压力和经济周期对宏观审慎政策效果的影响。相关实证结果表明:(1)监管压力的上升能够显著促使银行增加资本缓冲,逆周期的宏观审慎政策在总体是有效的。(2)监管压力的上升会促使银行加快其资本缓冲的调整速度,这在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等中小银行表现得尤为明显。(3)经济周期会对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性产生一定影响,但这一影响在不同性质的银行中有所不同。对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经济上行期的政策效果相对较弱,而在经济下行期,政策效果相对较强。对于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经济周期的影响恰好相反。(4)在顺周期性机制下,银行行为存在过度承担风险以获取高收益的倾向,通过提升监管压力可以有效抑制这一倾向,从而促使银行降低风险,提高稳定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曹永琴
金融摩擦在经济结构的周期性变化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数量型货币政策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或公开市场业务调节信贷规模,但其调控效果受到金融摩擦的影响。本文以金融摩擦为切入点构造了四部门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研究数量型货币政策对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的作用机理,进一步考察经济结构的周期性变化。研究发现,由于金融摩擦的存在使得数量型货币政策呈现出非对称效应;且在经济衰退期间,家庭将减少耐用消费品支出比例,企业更倾向于降低资本有机构成,因此消费结构和生产结构在金融周期中呈现动态变化的特征。此外金融摩擦是影响金融深化程度和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因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不同的金融环境导致金融摩擦的差异,从而经济...
关键词:
金融摩擦 金融周期 金融加速器 经济结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小胜 宋马林
宏观审慎财政政策能够有效避免货币政策的财政足迹,对控制债务增长和保障经济安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建立开放经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宏观审慎财政政策框架和金融摩擦因素,探讨政府支出乘数问题。研究表明:第一,宏观审慎对政府支出乘数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下的政府支出乘数大于没有宏观审慎情况下的政府支出乘数;对政府部门债务宏观审慎下的政府支出乘数最大、福利损失最小;对家庭和政府两部门宏观审慎政策下的政府支出乘数相较基准模型下的政府支出乘数小;第二,宏观审慎框架下,政府支出乘数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要比固定汇率制度下小,符合经典的宏观经济理论;第三,纳入金融摩擦下政府支出乘数较没有考虑金融摩擦情况下的政府支出乘数大。上述结论意味着,宏观审慎政策对控制债务风险和发挥政府支出乘数效应起到积极作用,这为政府部门引入宏观审慎财政政策调控现实经济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车树林 石奇
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仅靠碳交易政策很难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开征碳税是大势所趋。为此,构建环境—动态随机一般均衡(E-DSGE)模型,模拟分析“双碳”目标下碳税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并对不同政策冲击下的异质性福利损失进行估计。研究发现:第一,碳税政策有助于中国实现低碳转型,但会伴随一定的过渡风险,短期内出现政策性衰退。相较于永久性碳税政策,渐进式碳税政策更加有效,有助于缓解碳税政策冲击造成的负面影响。第二,在金融加速器效应下,金融摩擦会明显放大碳税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通过引入逆周期资本充足率或动态存款准备金率宏观审慎政策规制,可以有效解决金融摩擦问题,但仅靠宏观审慎政策在解决气候外部性方面表现不佳,无法保证“双碳”目标的实现。第三,通过将碳税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同时纳入政策工具箱,尤其是采用“渐进式碳税政策+逆周期资本充足率宏观审慎政策”这种政策搭配设计,不但减排效果显著,还可以明显降低过渡风险,稳定经济增长,提高居民福利。因此,中国应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推出从碳排放源头征收的碳排放税,并考虑纳入逆周期资本充足率或动态存款准备金率宏观审慎政策规制,助力“双碳”目标顺利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