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44)
- 2023(3575)
- 2022(2913)
- 2021(2882)
- 2020(2547)
- 2019(5794)
- 2018(5771)
- 2017(10416)
- 2016(6121)
- 2015(7181)
- 2014(7189)
- 2013(7187)
- 2012(6682)
- 2011(6039)
- 2010(6385)
- 2009(6179)
- 2008(6746)
- 2007(6292)
- 2006(5906)
- 2005(5563)
- 学科
- 管理(28472)
- 业(20816)
- 济(20655)
- 经济(20621)
- 企(19844)
- 企业(19844)
- 财(9871)
- 方法(8552)
- 务(7039)
- 财务(7018)
- 财务管理(6997)
- 企业财务(6629)
- 学(6592)
- 制(6576)
- 数学(6073)
- 数学方法(5969)
- 银(5660)
- 银行(5647)
- 策(5544)
- 理论(5400)
- 划(5384)
- 中国(5288)
- 业经(5257)
- 行(5248)
- 农(4878)
- 和(4420)
- 经营(4392)
- 融(4335)
- 金融(4334)
- 计划(4245)
- 机构
- 大学(90542)
- 学院(88195)
- 管理(34851)
- 济(31275)
- 研究(30819)
- 经济(30303)
- 理学(27423)
- 理学院(27013)
- 中国(26619)
- 管理学(26560)
- 管理学院(26345)
- 京(21034)
- 财(19784)
- 科学(19712)
- 所(16499)
- 江(16019)
- 农(14856)
- 研究所(14780)
- 中心(14530)
- 财经(13990)
- 北京(13330)
- 经(12619)
- 州(12449)
- 范(12434)
- 业大(12355)
- 师范(12308)
- 农业(11630)
- 省(11295)
- 院(11006)
- 财经大学(10365)
- 基金
- 项目(52093)
- 科学(40410)
- 基金(37721)
- 研究(37564)
- 家(33497)
- 国家(33223)
- 科学基金(27740)
- 社会(22315)
- 社会科(20994)
- 社会科学(20985)
- 基金项目(19793)
- 省(19417)
- 自然(18766)
- 自然科(18290)
- 自然科学(18282)
- 自然科学基金(17964)
- 教育(17640)
- 划(17184)
- 资助(15680)
- 编号(15164)
- 成果(13911)
- 重点(12042)
- 部(11687)
- 课题(11104)
- 创(10287)
- 发(10094)
- 科研(10055)
- 性(9871)
- 教育部(9801)
- 大学(9696)
共检索到1506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夏斌
什么是宏观审慎管理1979年6月,Cooke Committee(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前身)首次提出的"宏观审慎性"问题,在这轮国际金融危机后又被国际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蒋润祥 魏长江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不少国家或地区的中央银行和金融监管当局就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开展实践探索,国际社会强化宏观审慎政策的努力已取得积极进展,初步形成了可操作的政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施琍娅
上海自贸区内的金融改革开放要既能释放制度红利来推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又能通过"压力测试"来探索跨境资金流动风险防控机制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一直在逐步逐项地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兑换进程。据评估,当前我国已经实现了七大类40子项资本项目交易中85%的基本可兑换。在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支持上海自贸区建设的30条意见中,明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屈丽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普遍认识到,缺乏对系统性风险的有效识别和应对是导致此次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多数国家开始审视自身维护金融稳定的组织机构模式,以使其适应宏观审慎管理的运行。这一动向直接推动了更为明确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的构建,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贺聪
本文在梳理总结国际宏观审慎管理组织框架的构建经验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宏观审慎管理组织框架的思路,探讨了参与部门的组织架构和权责分工,着重分析了我国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中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能和措施。
关键词:
宏观审慎管理 组织框架 国际经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小平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发达国家积极研究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加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虽然中国金融市场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相对较小,但并不意味着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不存在缺陷和漏洞。因此,应充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桂浪 潘文富
文章从微观审慎向宏观审慎视角,研究政务数据资产化的监管框架。结果发现,政务数据资产化的微观问题包括政务数据权属不明确、政务数据评估难度大、政务数据缺乏质量衡量标准,微观问题相对应的第一维度微观审慎监管建议是明确政务数据权属、开发评估政务数据价值方法、建立政务数据质量标准等。政务数据资产化的宏观问题包括政务数据的安全隐患较大、政务数据缺乏法律体系规范、政务数据缺乏系统的监管,宏观问题相对应的第二维度宏观审慎监管建议是加强政务数据的安全性、建立政务数据法律法规体系、建立政务数据的系统监管体系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文
马勇博士的新著《金融稳定与宏观审慎:理论框架及在中国的应用》通过系统的理论和实证分析,重新审视了金融稳定和系统性风险的理论基础,并对金融稳定和宏观审慎之间的关联机制和内在逻辑进行了结构性重建。在此基础上,作者结合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运行的实际特征,提出了有利于实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文
马勇博士的新著《金融稳定与宏观审慎:理论框架及在中国的应用》通过系统的理论和实证分析,重新审视了金融稳定和系统性风险的理论基础,并对金融稳定和宏观审慎之间的关联机制和内在逻辑进行了结构性重建。在此基础上,作者结合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运行的实际特征,提出了有利于实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弛
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及监管理念的同步改进,我国正逐步建立和完善宏观审慎的监管框架,其核心是从宏观的、逆周期的视角,防范由金融体系顺周期波动导致的整个经济体系周期波动和跨部门传导引发的系统性风险。随着我国外债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国内外经济形势日趋复杂化,目前我国外债管理中存在的防风险不足、满足企业需求程度不够等问题也日渐显现。本文拟以外债管理为核心,探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的外债改革路径,以期实现宏观风险可控、积极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
外债管理 改革 监管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孙欣华 张勇 孙丽华 葛新
本文在系统梳理存款定价、非理性定价对银行的影响以及宏观审慎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理论的基础上,界定了存款非理性定价行为的概念、识别标准,并融入宏观审慎管理理论分析了影响存款非理性定价判定标准的因素;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的存款非理性定价预警机制,设置了稳健性调整参数、宏观经济热度调整参数、区域竞争调整参数和扩散调整参数,并采用综合指数法构建了区域存款非理性定价预警模型。最后,对应不同的预警等级,设置了不同的纠偏行动,从构建存款非理性定价预警机制的顶层设计出发,在加强利率定价预警、提高行业自律约束、提
关键词:
非理性定价 宏观审慎 预警机制 压力测试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唐宏飞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呈现出双向流动趋势,并对我国经济金融运行产生了冲击和影响。本文分析了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现状及其对经济金融的效应,并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跨境资本流动管理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外汇管理 跨境资本流动 宏观审慎监管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关崇明 蒙泽群 唐宏飞
全球金融危机引发国际社会对金融监管体制的深刻反思,要维护金融体系稳定,迫切需要加强和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本文从比较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审慎监管的区别入手,分析了国内外宏观审慎监管的改革实践,论述了如何构建我国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和设置相关职能,并提出完善我国宏观审慎管理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庞念伟
本文运用符号约束识别的SVAR模型,利用1999-2014年经济金融季度数据,对我国货币政策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作用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从三次产业对比来看,第二产业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最强,第一产业次之,第三产业最小,这意味着仅靠货币政策难以实现提升第三产业比重的宏观调控目标;从产业内部来看,货币政策冲击并没有提升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在产业内部的比重,这表明货币政策对第二、三产业内部结构调整的作用有限。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在当前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实施的背景下,要进一步运用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等货币政策工具,对信贷资源配置加以引导,发挥货币政策"定向调控"功能,同时要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彭江波 郭琪 楚晓光
随着市场化定价、金融创新和金融交易的发展,市场风险对系统性风险的边际冲击产生重要影响,日益成为需要关注的主要风险。本文系统回顾了宏观审慎框架下市场风险监管体系及度量方法的演进过程,着重梳理了市场风险的形成及价格传导渠道,总结了市场风险影响货币政策传导及有效性的实体经济途径、资产价格途径和资本监管途径,并指出未来市场风险研究的可能方向和重点内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