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79)
- 2023(2908)
- 2022(2343)
- 2021(2230)
- 2020(1895)
- 2019(4314)
- 2018(4295)
- 2017(7824)
- 2016(4358)
- 2015(4954)
- 2014(4790)
- 2013(4674)
- 2012(4673)
- 2011(4135)
- 2010(4471)
- 2009(4122)
- 2008(4336)
- 2007(3922)
- 2006(3609)
- 2005(3361)
- 学科
- 济(16961)
- 经济(16935)
- 管理(13328)
- 业(10970)
- 企(9331)
- 企业(9331)
- 方法(6487)
- 制(6319)
- 银(5994)
- 银行(5981)
- 行(5821)
- 学(5651)
- 融(5553)
- 金融(5552)
- 数学(5152)
- 数学方法(5051)
- 财(4983)
- 中国(4671)
- 体(4424)
- 农(4298)
- 业经(3934)
- 体制(3881)
- 理论(3350)
- 农业(2995)
- 务(2977)
- 财务(2974)
- 财务管理(2957)
- 企业财务(2862)
- 划(2729)
- 和(2646)
- 机构
- 大学(66913)
- 学院(64703)
- 研究(25431)
- 济(24413)
- 经济(23814)
- 管理(22024)
- 中国(20664)
- 理学(18442)
- 理学院(18142)
- 管理学(17676)
- 管理学院(17558)
- 科学(16382)
- 京(15060)
- 所(13754)
- 财(13671)
- 研究所(12588)
- 农(12433)
- 中心(11389)
- 江(10765)
- 财经(10547)
- 业大(9957)
- 农业(9851)
- 范(9831)
- 师范(9712)
- 经(9703)
- 北京(9531)
- 院(9238)
- 州(8238)
- 财经大学(8074)
- 师范大学(8055)
- 基金
- 项目(42795)
- 科学(33742)
- 基金(32073)
- 研究(29757)
- 家(29151)
- 国家(28935)
- 科学基金(23898)
- 社会(18806)
- 社会科(17685)
- 社会科学(17678)
- 基金项目(16819)
- 自然(16151)
- 自然科(15805)
- 自然科学(15798)
- 自然科学基金(15542)
- 省(15505)
- 划(14114)
- 教育(13758)
- 资助(13002)
- 编号(11215)
- 成果(10231)
- 重点(10213)
- 部(9864)
- 发(8669)
- 创(8461)
- 科研(8372)
- 课题(8338)
- 计划(8289)
- 教育部(8208)
- 国家社会(8054)
共检索到1027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刚 李虹
危机前的金融监管体系并未低估宏观目标的重要性,但在监管实践中,监管者过分强调基于单个金融机构安全性的微观审慎监管,忽视了金融机构行为的系统性内涵及由此引发的系统性风险。对宏观审慎监管的再度重视是对传统监管宗旨的回归或落实;它与微观审慎监管并非截然对立,而且其实现有赖于微观监管措施的完善。其中,以资本要求为核心的监管工具仍是达成宏观目标的重要手段。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权虎 张璐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主要经济体和国际组织都在积极探索拓展新的宏观调控和系统风险管理工具,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宏观审慎管理。国际清算银行(2001)将宏观审慎监管定义为:宏观审慎监管是微观审慎监管方法的有益补充,该方法不仅考虑单个金融机构的风险敞口,更是从金融体系的系统性角度出发对金融体系进行风险监测,从而实现金融稳定。国际组织相关理论实践巴塞尔委员会。1979年6月Cooke Committee(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前身)首次提出"宏观审慎性"问题。巴塞尔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制定了一系列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叶文庆
2007-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许多国家纷纷建立宏观审慎监管机构负责宏观审慎监管,作为维护金融稳定的主要机构。如果宏观审慎监管机构要想有所作为,必须拥有充分的监管权力。从国内外相关文献和宏观审慎监管改革的国际实践来看,宏观审慎监管机构的潜在监管权力包括信息收集权、宏观审慎监管决策权、宏观审慎监管执行权、政策建议权、监管协调权和危机处置权等六个方面的权力。本文拟对这些权力进行探讨。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沈谦
本文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产生的成因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系统性风险产生的根源在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于风险的认识不足和新资本协议对系统性风险的放大作用。因而,加强宏观审慎监管,金融稳定部门和监管部门应着重加强对金融机构风险的引导和教育,提高金融机构风险的认知能力,化解系统性风险,最终达到维护金融稳定的目标。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晓燕 党莹莹 武竞伟
金融高水平开放时代下,中国金融业开放是未来一个时期的重点,金融安全愈加成为重要的难题,建立更加稳健、协调的宏观审慎政策与微观审慎监管框架体系刻不容缓。《宏观审慎政策指引(试行)》表明,宏观审慎政策与微观审慎监管并非替代关系,而是相互补充。因此,两者协同的关键在于解决政策工具的高度重叠以及金融监管法律体系中法律供给不足、法律不适等问题。本文在梳理两者协同机理的基础上,选取2010—2019年36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模型估计,探究引入经济周期性后宏观审慎政策与微观审慎监管工具配合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在架构起宏观审慎政策与微观审慎监管协同体系的同时,为金融监管提供立法依据,为优化金融监管改革顶层设计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桂浪 潘文富
文章从微观审慎向宏观审慎视角,研究政务数据资产化的监管框架。结果发现,政务数据资产化的微观问题包括政务数据权属不明确、政务数据评估难度大、政务数据缺乏质量衡量标准,微观问题相对应的第一维度微观审慎监管建议是明确政务数据权属、开发评估政务数据价值方法、建立政务数据质量标准等。政务数据资产化的宏观问题包括政务数据的安全隐患较大、政务数据缺乏法律体系规范、政务数据缺乏系统的监管,宏观问题相对应的第二维度宏观审慎监管建议是加强政务数据的安全性、建立政务数据法律法规体系、建立政务数据的系统监管体系等。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畅彤
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英国等主要发达国家都及时审视了各自金融监管制度的缺陷,并积极进行金融监管改革。美国于2010年7月21日通过了《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英国于2012年12月19日通过了《2012年金融服务法》,两部法案均加强了宏观审慎监管职能,美国设立了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英国新设了金融政策委员会。同样作为宏观审慎监管机构,通过对比二者的职能,从中吸收和借鉴可行的监管理念及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讨并提出建立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法律机制的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傅钧文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虽然在短期里对日本资本市场造成很大的冲击,但从今天来看,并未对日本金融系统造成大的冲击。以日本经济泡沫破灭为契机,日本对宏观审慎监管体制实施了重大调整。日本率先建立起宏观审慎监管体制是日本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少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日本 宏观审慎监管 金融危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成 李玉良 王婷
本文选择反映金融监管的经济变量解析宏观审慎监管的效应,运用定量方法对中、美、日、英四国的数据实证分析金融监管的有效性。研究结论显示,我国宏观审慎落实程度和金融监管目标实现程度均比较低,主要原因是,中央银行在金融稳定中的地位不够显著,金融监管存在顺周期性导致对系统性金融风险不够敏感;金融监管中的行政干预超越了金融法律制度影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系统的内在运行机制。因此,实现我国宏观审慎监管需要提高中央银行在宏观金融稳定中的地位,完善金融法律制度和强化执法效率,构建宏观审慎监管与宏观经济稳定的政策协调机制。
关键词:
宏观审慎 金融监管 金融稳定 宏观经济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慕安良 姜丽莉 霍庆朕
在当前跨境资金流出压力下,从防范风险的角度出发,如何把宏观审慎管理应用到外汇监管全过程,需要全面考量、充分评估、有序操作、保证效果伴随着全球以结果为导向的金融监管方式的重构,中国借鉴国际经验,首先对跨境融资业务实施宏观审慎管理。在当前跨境资金流出压力下,从防范风险的角度出发,如何把宏观审慎管理应用到外汇监管全过程,需要全面考量、充分评估、有序操作、保证效果。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朱小川
200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得宏观审慎监管成为各国金融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本文从监管目标、内容、对象等角度分析宏观审慎监管的特点,介绍了宏观审慎监管的国际趋势,得出我国宏观审慎监管者应将中央银行和金融行业监管者包含在内、协调国内经济政策与金融监管政策、创新宏观审慎监管工具等启示。
关键词:
金融监管 宏观审慎监管 宏观审慎监管工具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振中
如果说1929年的大萧条重创了世界经济的话,那么这一轮金融危机所造成的损失也是不可低估的。这场金融危机,使大多数人看到了华尔街金融家的贪婪,看到了监管者的行为失当,看到了在新自由主义理念下的金融监管形同虚设,因此各国政府面对纳税人的愤怒和质疑,不得不重新考虑和设计宏观审慎监管机制问题。但是今后的宏观审慎监管机制是否有效,仍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尹继志 刘秀兰
全球金融危机后,在强化微观审慎监管的同时,全面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已成为国际共识。宏观审慎监管将整个金融体系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重点关注那些对金融稳定具有系统重要性影响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采取针对性的逆周期监管措施进行调节,维护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包括宏观审慎监测分析、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和宏观审慎政策安排三大要素。美英等国为了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成立了相应的宏观审慎监管机构,其经验值得借鉴。我国应构建宏观审慎监管实体,启动宏观审慎监测分析系统,并注重研究开发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工具。
关键词:
宏观审慎 监测分析 政策工具 政策安排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丁灿 许立成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人们对金融监管的反思,宏观审慎监管已成为当前金融研究的热点。本文在总结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宏观审慎监管的定义、特点和原则,并从资本、风险、杠杆和机制四个方面总结了宏观审慎监管的主要工具,指出中国构建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的原则,并提出了中国下一步应采取的宏观审慎监管措施。
关键词:
宏观审慎监管 系统风险 逆周期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雨露 马勇
最近40年的金融危机史表明,随着金融市场的日渐发达和复杂化,金融失衡不仅周期性地发生,而且与宏观经济的失衡彼此强化,这种强化使得经济和金融长期持续、显著地偏离长期标准。在金融体系顺周期性的负面效应日渐明显的情况下,为确保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稳定,在传统微观审慎监管的基础上全面建立和完善宏观审慎监管已成为大势所趋。强调宏观审慎的监管理念认为,仅凭微观层面的努力难以实现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监管当局需要从经济活动、金融市场以及金融机构行为之间相互关联的角度,从整体上评估金融体系的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健全金融体系的制度设计并作出政策反应。
关键词:
宏观审慎监管 目标 工具 制度安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