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31)
2023(2626)
2022(2129)
2021(2051)
2020(1769)
2019(4108)
2018(3989)
2017(7829)
2016(4135)
2015(4740)
2014(4527)
2013(4322)
2012(4325)
2011(3697)
2010(3981)
2009(3642)
2008(3585)
2007(2989)
2006(2684)
2005(2590)
作者
(10450)
(8691)
(8353)
(8301)
(5727)
(4081)
(3949)
(3291)
(3262)
(3068)
(3008)
(2875)
(2778)
(2759)
(2661)
(2660)
(2533)
(2453)
(2426)
(2304)
(2103)
(2061)
(2034)
(2006)
(1995)
(1967)
(1962)
(1829)
(1746)
(1704)
学科
(16221)
经济(16191)
管理(12539)
(11227)
(9566)
企业(9566)
(7323)
金融(7323)
方法(6825)
(6499)
银行(6499)
(6380)
(6335)
(6109)
数学(5637)
数学方法(5605)
(4913)
贸易(4911)
(4855)
中国(4570)
(4310)
体制(3965)
(3918)
财务(3917)
财务管理(3899)
企业财务(3776)
世界(3295)
业经(3179)
国际(3093)
(2954)
机构
大学(55222)
学院(53679)
(26021)
经济(25536)
研究(20219)
管理(19657)
中国(18471)
理学(16234)
理学院(16074)
管理学(15938)
管理学院(15834)
(14691)
(11746)
财经(11216)
(10461)
(9717)
中心(9654)
科学(9322)
财经大学(8773)
经济学(8756)
研究所(8534)
经济学院(7964)
北京(7786)
(7659)
(7510)
(7303)
金融(7217)
(6730)
人民(6481)
(6480)
基金
项目(33564)
科学(26980)
研究(26111)
基金(25775)
(22135)
国家(21966)
科学基金(18964)
社会(17563)
社会科(16733)
社会科学(16730)
基金项目(13244)
教育(12057)
自然(11356)
自然科(11138)
自然科学(11135)
(11001)
资助(10994)
自然科学基金(10962)
(10004)
编号(9792)
成果(8840)
(8723)
教育部(7857)
国家社会(7819)
重点(7772)
(7608)
中国(7327)
人文(7316)
(7104)
课题(6986)
期刊
(28025)
经济(28025)
研究(20474)
(11565)
(11175)
金融(11175)
中国(10715)
管理(7703)
国际(6879)
学报(6777)
财经(6032)
科学(5891)
大学(5851)
教育(5557)
(5526)
学学(5503)
经济研究(5318)
(5314)
(5156)
世界(4732)
问题(3848)
农业(3770)
技术(3165)
会计(2957)
理论(2931)
业经(2841)
(2729)
财会(2642)
(2612)
(2589)
共检索到904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权虎  张璐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主要经济体和国际组织都在积极探索拓展新的宏观调控和系统风险管理工具,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宏观审慎管理。国际清算银行(2001)将宏观审慎监管定义为:宏观审慎监管是微观审慎监管方法的有益补充,该方法不仅考虑单个金融机构的风险敞口,更是从金融体系的系统性角度出发对金融体系进行风险监测,从而实现金融稳定。国际组织相关理论实践巴塞尔委员会。1979年6月Cooke Committee(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前身)首次提出"宏观审慎性"问题。巴塞尔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制定了一系列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朱小川  
200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得宏观审慎监管成为各国金融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本文从监管目标、内容、对象等角度分析宏观审慎监管的特点,介绍了宏观审慎监管的国际趋势,得出我国宏观审慎监管者应将中央银行和金融行业监管者包含在内、协调国内经济政策与金融监管政策、创新宏观审慎监管工具等启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丹  
一、金融监管新视角——宏观审慎监管(一)从微观向宏观审慎监管的转变具体包括:(1)宏观审慎监管的历史发展。宏观审慎监管是指宏观金融管理当局从宏观的、逆周期的视角采取措施,为防范由金融体系顺周期波动和跨部门传染导致的系统性风险,维护货币和整个金融体系稳定的监管模式。国际清算银行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的类似观点,可以说是宏观审慎监管的雏形。20世纪80年代以后,宏观审慎监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志洋  
从2009年4月20国集团(G20)伦敦峰会召开以来,历次G20峰会都将宏观审慎政策纳入公告文件。从国内来看,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监管制度框架";2012年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宏观审慎监管列为系统性风险防范制度建设的子课题.。而在宏观审慎监管制度安排中,机构安排无疑是重要的一方面。本文从中央银行的历史角色入手,分析了次贷危机爆发后,国际上对于宏观审慎监管机构安排的实施现状,详细研究了美国在次贷危机之后的宏观审慎监管的实践。最后,针对我国金融监管现状,建议中国应在中央银行内部成立中央银行主导的、各个部门联合的宏观审慎监管委员会。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朱小川  
金融危机使得宏观审慎监管再次成为各国金融监管的重心。该文从分析宏观审慎监管的起源和特点出发,介绍了宏观审慎监管的国际发展状况,指出宏观审慎监管在我国的适用性:在结构上,宏观审慎监管者应包括中央银行和其他金融业监管者,但又应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在内容上,宏观审慎监管应关注国内经济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的实际效果和相互之间的协调性,并充分注意国际宏观审慎监管的发展趋势;在手段上,多维度的宏观审慎监管工具将提供更为有效的监管分析;在配套设施上,我国应加强金融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并迫切需要完善相关金融交易的会计制度和金融机构的退出机制。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叶文庆  
2007-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许多国家纷纷建立宏观审慎监管机构负责宏观审慎监管,作为维护金融稳定的主要机构。如果宏观审慎监管机构要想有所作为,必须拥有充分的监管权力。从国内外相关文献和宏观审慎监管改革的国际实践来看,宏观审慎监管机构的潜在监管权力包括信息收集权、宏观审慎监管决策权、宏观审慎监管执行权、政策建议权、监管协调权和危机处置权等六个方面的权力。本文拟对这些权力进行探讨。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沈谦  
本文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产生的成因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系统性风险产生的根源在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于风险的认识不足和新资本协议对系统性风险的放大作用。因而,加强宏观审慎监管,金融稳定部门和监管部门应着重加强对金融机构风险的引导和教育,提高金融机构风险的认知能力,化解系统性风险,最终达到维护金融稳定的目标。
[期刊] 征信  [作者] 于真  杨渊  陈彦达  
明确征信数据服务宏观审慎监管的相关理论依据及其重要性,了解欧央行统一信贷分析系统项目出台的背景并能对该系统的概念模型和逻辑模型做出解释和归纳,熟悉欧央行利用统一信贷分析系统的征信数据服务宏观审慎监管的操作实践,有利于建设我国征信数据服务宏观审慎监管体系。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刘志洋  
亚洲国家的宏观审慎监管实施经验比西方国家丰富。本文从亚洲金融体系的共性出发,分析亚洲国家宏观审慎监管的实施特点,并着重分析西亚(以海湾国家为代表)和东(南)亚国家宏观审慎监管的实施情况。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认为虽然亚洲国家实施宏观审慎监管经验工具丰富,但这种丰富性是被动的,它受制于货币政策的局限性、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资本。因此本文认为中国实施宏观审慎监管的首要前提是立足自身,保证实施的主动性。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晓燕  党莹莹  武竞伟  
金融高水平开放时代下,中国金融业开放是未来一个时期的重点,金融安全愈加成为重要的难题,建立更加稳健、协调的宏观审慎政策与微观审慎监管框架体系刻不容缓。《宏观审慎政策指引(试行)》表明,宏观审慎政策与微观审慎监管并非替代关系,而是相互补充。因此,两者协同的关键在于解决政策工具的高度重叠以及金融监管法律体系中法律供给不足、法律不适等问题。本文在梳理两者协同机理的基础上,选取2010—2019年36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模型估计,探究引入经济周期性后宏观审慎政策与微观审慎监管工具配合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在架构起宏观审慎政策与微观审慎监管协同体系的同时,为金融监管提供立法依据,为优化金融监管改革顶层设计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桂浪   潘文富  
文章从微观审慎向宏观审慎视角,研究政务数据资产化的监管框架。结果发现,政务数据资产化的微观问题包括政务数据权属不明确、政务数据评估难度大、政务数据缺乏质量衡量标准,微观问题相对应的第一维度微观审慎监管建议是明确政务数据权属、开发评估政务数据价值方法、建立政务数据质量标准等。政务数据资产化的宏观问题包括政务数据的安全隐患较大、政务数据缺乏法律体系规范、政务数据缺乏系统的监管,宏观问题相对应的第二维度宏观审慎监管建议是加强政务数据的安全性、建立政务数据法律法规体系、建立政务数据的系统监管体系等。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锋  
近年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宏观审慎监管已经成为国际金融监管当局形成的广泛共识。我国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时也明确提出"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本文从宏观审慎监管提出的背景入手,从监管目标、主体、客体机制等角度总结了近期国际上有关宏观审慎监管的理论与实践,并结合我国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构建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的建议,包括明确宏观审慎监管的目标、主体、客体机制以及明确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关系等。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彭刚  苗永旺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是世界主要国家金融体系改革的重点议题。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对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进行了介绍,并对近年来中国在宏观审慎监管领域的探索进行了梳理。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中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构建方式。本文认为,建立高水平的金融稳定办公室,建立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的联系机制,开发有效的宏观审慎监管工具,构建中国与其他国家宏观审慎监管的协调机制,是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构建的基础。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慕安良  姜丽莉  霍庆朕  
在当前跨境资金流出压力下,从防范风险的角度出发,如何把宏观审慎管理应用到外汇监管全过程,需要全面考量、充分评估、有序操作、保证效果伴随着全球以结果为导向的金融监管方式的重构,中国借鉴国际经验,首先对跨境融资业务实施宏观审慎管理。在当前跨境资金流出压力下,从防范风险的角度出发,如何把宏观审慎管理应用到外汇监管全过程,需要全面考量、充分评估、有序操作、保证效果。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振中  
如果说1929年的大萧条重创了世界经济的话,那么这一轮金融危机所造成的损失也是不可低估的。这场金融危机,使大多数人看到了华尔街金融家的贪婪,看到了监管者的行为失当,看到了在新自由主义理念下的金融监管形同虚设,因此各国政府面对纳税人的愤怒和质疑,不得不重新考虑和设计宏观审慎监管机制问题。但是今后的宏观审慎监管机制是否有效,仍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