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46)
- 2023(10847)
- 2022(9507)
- 2021(9173)
- 2020(7670)
- 2019(18014)
- 2018(18093)
- 2017(34472)
- 2016(18965)
- 2015(21597)
- 2014(21608)
- 2013(21430)
- 2012(19459)
- 2011(17386)
- 2010(17449)
- 2009(16024)
- 2008(16003)
- 2007(14034)
- 2006(12416)
- 2005(11100)
- 学科
- 济(72478)
- 经济(72395)
- 管理(64236)
- 业(55655)
- 企(49650)
- 企业(49650)
- 方法(35068)
- 数学(28816)
- 数学方法(28490)
- 财(21324)
- 中国(18008)
- 学(17385)
- 农(17260)
- 业经(17079)
- 制(15939)
- 理论(15470)
- 务(14550)
- 财务(14480)
- 财务管理(14441)
- 银(14094)
- 银行(14062)
- 企业财务(13723)
- 和(13458)
- 地方(13452)
- 行(13292)
- 融(12362)
- 金融(12361)
- 划(12291)
- 贸(11748)
- 贸易(11742)
- 机构
- 大学(267378)
- 学院(263575)
- 管理(111260)
- 济(100254)
- 经济(97692)
- 理学(94770)
- 理学院(93724)
- 管理学(92278)
- 管理学院(91772)
- 研究(83739)
- 中国(65529)
- 京(58189)
- 科学(52487)
- 财(49212)
- 所(41405)
- 中心(38915)
- 江(38583)
- 财经(38574)
- 业大(38036)
- 研究所(37632)
- 农(37561)
- 北京(37040)
- 经(35054)
- 范(34912)
- 师范(34645)
- 州(31970)
- 院(30702)
- 农业(29324)
- 经济学(28991)
- 财经大学(28963)
- 基金
- 项目(178667)
- 科学(139927)
- 研究(132528)
- 基金(129060)
- 家(111360)
- 国家(110410)
- 科学基金(95407)
- 社会(81353)
- 社会科(76904)
- 社会科学(76880)
- 基金项目(69246)
- 省(69052)
- 自然(62735)
- 自然科(61202)
- 自然科学(61191)
- 教育(60810)
- 自然科学基金(60089)
- 划(58215)
- 编号(55142)
- 资助(53331)
- 成果(45095)
- 部(39309)
- 重点(39287)
- 课题(37422)
- 创(36854)
- 发(36560)
- 项目编号(34688)
- 创新(34234)
- 科研(33961)
- 教育部(33928)
- 期刊
- 济(112588)
- 经济(112588)
- 研究(79069)
- 中国(50193)
- 管理(43397)
- 学报(40206)
- 财(39224)
- 科学(37618)
- 农(33002)
- 教育(31419)
- 大学(30687)
- 学学(28545)
- 融(24675)
- 金融(24675)
- 技术(23171)
- 农业(23156)
- 财经(18984)
- 业经(17286)
- 经济研究(16808)
- 图书(16163)
- 经(16062)
- 理论(14700)
- 问题(13946)
- 实践(13629)
- 践(13629)
- 业(13342)
- 技术经济(12891)
- 现代(12740)
- 科技(12728)
- 版(11784)
共检索到3901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黄孝武 唐毅
目前,国际上的政策讨论、研究文献以及重要的经济会议都开始强调从宏观的角度来考虑金融监管问题,世界各国对金融监管的理念也开始由微观审慎监管向在整体框架下的宏观审慎监管演进,研究的重点是关于宏观审慎监管的目标及工具、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宏观审慎监管工具有效性的分析等。本文将提供关于这一主题的研究综述,并从现有的研究文献中来确定未来研究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宏观审慎监管 系统性风险 逆周期政策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史建平 高宇
2008年金融危机后,人们深刻反思危机带来的教训,开始积极寻求各种解决方案。针对本次危机中暴露出的监管缺位问题,理论界普遍提倡加强金融监管,而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成为大多数学者的共识。实践中,各国监管部门也逐渐意识到对系统性风险进行监管的重要性,开始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重构本国的金融监管体系。本文对宏观审慎监管理论的发展脉络进行了系统性地梳理,从国外、国内两个角度详细论述了宏观审慎监管理论的起源和演进,特别是对危机后宏观审慎监管理论的发展做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宏观审慎 宏观审慎监管 系统性风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力伟
加强宏观审慎导向已成为后危机时代金融监管改革的主旋律,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与以往研究不同,本文着重从系统性风险的形成机理,结合外部性理论,深入分析宏观审慎监管的理论基础,对宏观审慎政策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全面梳理,尤其是详细探讨了空间维度的监管政策,即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在此基础上分析宏观审慎监管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为我国宏观审慎监管的实施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童大龙 储德银 宋根苗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得政策制定者需要超越单纯的微观金融监管制度,即应适时采用宏观审慎政策。致力于维护金融稳定的宏观审慎政策,除了遏制系统性风险与金融体系内在亲周期性之外,还应关注宏观经济与金融体系的相互作用。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包括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但目前理论界对工具有效性的评价明显不足。未来我国宏观审慎政策的研究重点应定位于有利于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实施及其有效性的相关问题方面,突出宏观审慎政策研究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敏锋 李拉亚
伴随宏观审慎政策的实施,宏观审慎政策有效性逐渐上升为各界关注的问题。本文依据2011年来国际经济学界对宏观审慎政策有效性研究的成果,评述宏观审慎政策的目标、工具设计、组织安排、国际合作和成本收益等问题的有效性,揭示当前宏观审慎政策有效性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指出今后宏观审慎政策有效性研究的可能发展方向。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李伟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金融业务不断出现混同的趋势,金融监管是否应从分业监管转向综合监管呢?本文有不同看法。从沃尔克法则出发,本文认为混业经营风险事实上的不可控决定了金融业应以分业经营为主、混业经营为辅,对应的金融监管应以分业监管为主、综合监管为辅,从而划分了各大金融监管机构监管范围和职责;而宏观审慎监管理论则决定了中央银行的监管内容以及在监管体系中的地位。本文拟对此逐一展开深入论述。
关键词:
沃尔克法则 宏观审慎监管 金融监管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李伟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金融业务不断出现混同的趋势,金融监管是否应从分业监管转向综合监管呢?本文有不同看法。从沃尔克法则出发,本文认为混业经营风险事实上的不可控决定了金融业应以分业经营为主、混业经营为辅,对应的金融监管应以分业监管为主、综合监管为辅,从而划分了各大金融监管机构监管范围和职责;而宏观审慎监管理论则决定了中央银行的监管内容以及在监管体系中的地位。本文拟对此逐一展开深入论述。
关键词:
沃尔克法则 宏观审慎监管 金融监管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范小云 王道平
巴塞尔Ⅲ作为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金融改革的重要成果,不但改进了传统金融监管理论只专注于单个金融机构风险而忽视了系统性风险的不足,而且在监管框架设计上,既注重加强微观审慎监管,又注重宏观审慎监管的有机结合。本文从阐释推动这次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的理论基础出发,深入剖析了巴塞尔Ⅲ在微观审慎监管和宏观审慎监管上改进的原因与具体进展,最后探讨了巴塞尔Ⅲ可能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并提出对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
巴塞尔Ⅲ 微观审慎监管 宏观审慎监管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蒋海 刘少波
中国入世后的银行监管体制改革需要积极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理论与经验。基于这一认识 ,本文从银行资本监管的理论出发 ,探讨了其必要性及局限 ,并引证近期西方学者对资本监管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进一步分析市场机制对资本监管有效性的改进及该理论体系的发展对我国银行监管的实践意义与启示
关键词:
资本监管 监管失灵 市场纪律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力扬 武康平
金融市场的统一趋势及其监管范围的不断扩展,引发了银行监管的国际协调问题。跨国银行主要以分行或子行的形式开展国际业务,组织结构的差异同时带来了银行监管方面的差异。本文探讨了跨国银行监管与组织结构的关系,并对国际上关于跨国银行监管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随着我国银行业的全面对外开放,跨国银行监管会越来越凸显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跨国银行 分行 子行 银行监管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蒋海 刘少波
金融监管理论对金融监管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后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需要积极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理论与经验。本文对传统监管理论及其局限进行了初步总结 ,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进展 ,最后揭示了金融监管理论演进对中国的启示和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首先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金融监管 监管激励 市场纪律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辜韧佳
海南自由贸易港投资营商环境的优化建设需要法定数字货币的发展与支持。法定数字货币区别于普通数字货币、传统货币的特性和其发行流通过程中潜在的技术风险与信息安全风险使其具有审慎监管的必要性。应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入手,明确抓住抓牢自贸港建设过程中法定数字货币运行的监管重心,进一步加强国际间合作,有效抑制风险因素,从而促进海南自由贸易港数字经济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权虎 张璐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主要经济体和国际组织都在积极探索拓展新的宏观调控和系统风险管理工具,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宏观审慎管理。国际清算银行(2001)将宏观审慎监管定义为:宏观审慎监管是微观审慎监管方法的有益补充,该方法不仅考虑单个金融机构的风险敞口,更是从金融体系的系统性角度出发对金融体系进行风险监测,从而实现金融稳定。国际组织相关理论实践巴塞尔委员会。1979年6月Cooke Committee(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前身)首次提出"宏观审慎性"问题。巴塞尔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制定了一系列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晓燕 党莹莹 武竞伟
金融高水平开放时代下,中国金融业开放是未来一个时期的重点,金融安全愈加成为重要的难题,建立更加稳健、协调的宏观审慎政策与微观审慎监管框架体系刻不容缓。《宏观审慎政策指引(试行)》表明,宏观审慎政策与微观审慎监管并非替代关系,而是相互补充。因此,两者协同的关键在于解决政策工具的高度重叠以及金融监管法律体系中法律供给不足、法律不适等问题。本文在梳理两者协同机理的基础上,选取2010—2019年36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模型估计,探究引入经济周期性后宏观审慎政策与微观审慎监管工具配合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在架构起宏观审慎政策与微观审慎监管协同体系的同时,为金融监管提供立法依据,为优化金融监管改革顶层设计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黄溪 周琼 周华
金融危机再一次凸显完善金融监管的必要性。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强化逆周期监管措施是后金融危机时期金融监管改革的重点内容。本文通过对逆周期金融监管五个方面最新研究进展的梳理,从监管手段、指标体系、监管工具、衍生品与表外业务、压力测试、综合管理协调机制和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七个方面探讨了我国如何加强逆周期监管,完善宏观审慎监管架构。
关键词:
金融危机 金融监管 逆周期监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