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22)
2023(6463)
2022(5382)
2021(5332)
2020(4498)
2019(10532)
2018(10316)
2017(19606)
2016(10326)
2015(12092)
2014(11643)
2013(11654)
2012(11156)
2011(10166)
2010(10259)
2009(9563)
2008(9458)
2007(8159)
2006(7389)
2005(6925)
作者
(27721)
(23016)
(22934)
(22002)
(14939)
(10873)
(10491)
(8967)
(8803)
(8058)
(7952)
(7677)
(7516)
(7334)
(7204)
(7191)
(6845)
(6638)
(6582)
(6194)
(5846)
(5622)
(5418)
(5295)
(5210)
(5144)
(5098)
(4826)
(4595)
(4534)
学科
(44717)
经济(44666)
管理(27233)
(24193)
方法(19385)
(19129)
企业(19129)
数学(16945)
数学方法(16850)
中国(16244)
(13225)
贸易(13218)
(13055)
(11597)
金融(11596)
(11558)
(11477)
银行(11477)
(11443)
(11203)
(10192)
业经(8015)
(7953)
(7476)
关系(7116)
(6962)
体制(6875)
(6612)
环境(6578)
(6543)
机构
大学(148796)
学院(144939)
(72495)
经济(71421)
研究(56822)
管理(53218)
中国(48080)
理学(44792)
理学院(44300)
管理学(43886)
管理学院(43602)
(34463)
(32500)
科学(29225)
(27830)
财经(27187)
中心(25412)
(25146)
研究所(25097)
经济学(24564)
经济学院(22094)
北京(21508)
财经大学(20653)
(20395)
(19358)
(18833)
(18167)
师范(18054)
科学院(16720)
研究中心(16281)
基金
项目(92716)
科学(74221)
研究(70980)
基金(70603)
(61459)
国家(61028)
科学基金(51688)
社会(48046)
社会科(45758)
社会科学(45749)
基金项目(35947)
教育(32473)
(30727)
自然(30331)
资助(29822)
自然科(29673)
自然科学(29666)
自然科学基金(29199)
(27835)
编号(27159)
成果(23786)
(23359)
中国(22373)
国家社会(21793)
重点(21330)
教育部(20655)
(19636)
课题(19142)
(19085)
人文(18930)
期刊
(75952)
经济(75952)
研究(50701)
中国(30347)
(25880)
管理(20183)
(20080)
金融(20080)
学报(19146)
科学(19125)
(16780)
大学(15354)
教育(14824)
学学(14290)
经济研究(14178)
财经(14174)
国际(13891)
(13439)
(12331)
农业(11672)
世界(11326)
问题(10772)
技术(10752)
业经(8702)
(7835)
统计(6777)
技术经济(6562)
理论(6500)
(6207)
论坛(6207)
共检索到2317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彭刚  苗永旺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是世界主要国家金融体系改革的重点议题。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对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进行了介绍,并对近年来中国在宏观审慎监管领域的探索进行了梳理。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中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构建方式。本文认为,建立高水平的金融稳定办公室,建立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的联系机制,开发有效的宏观审慎监管工具,构建中国与其他国家宏观审慎监管的协调机制,是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构建的基础。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璟怡  翟玮  
随着巴塞尔资本协议Ⅲ的推出,国际金融监管界逐渐确立了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相结合的金融监管新理念,并得到世界各国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实践。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宏观审慎监管的实践情况,研究了我国完善宏观审慎监管的必要性和关注点,而后在借鉴国际宏观审慎监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建议。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超  黄英君  
在金融混业经营背景下,随着宏观审慎监管从理念演绎到监管实施的推进,中国金融领域的跨组织、跨市场和跨境整合不断变革与融合,传统保险监管面临着新的挑战,其监管指标框架需要更进一步探索和深化。文章在对我国保险监管目标深入研判的基础上,尝试构建我国保险宏观审慎监管指标体系,并结合中国宏观经济与金融部门相关经验数据,运用熵权法编制中国保险系统性风险宏观审慎监管指数。文章主要得出如下结论:构建我国以系统性风险治理为对象的保险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总体上应涵盖政府监管层面、企业内控层面以及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层面在内的"三个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超  黄英君  
在金融混业经营背景下,随着宏观审慎监管从理念演绎到监管实施的推进,中国金融领域的跨组织、跨市场和跨境整合不断变革与融合,传统保险监管面临着新的挑战,其监管指标框架需要更进一步探索和深化。文章在对我国保险监管目标深入研判的基础上,尝试构建我国保险宏观审慎监管指标体系,并结合中国宏观经济与金融部门相关经验数据,运用熵权法编制中国保险系统性风险宏观审慎监管指数。文章主要得出如下结论:构建我国以系统性风险治理为对象的保险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总体上应涵盖政府监管层面、企业内控层面以及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层面在内的"三个层面的治理",最终实现总体审慎方法与个体审慎方法相结合的"两种方法的融合"。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书朦  
在当前经济金融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资本项目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稳步推进,跨境资本双向流动趋势愈发明显,对我国经济金融平稳运行产生的冲击和影响不容忽视,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监管确有必要。本文在对同样是新兴经济体的智利、韩国、巴西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监管历史实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其经验,得出我国如何完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的重要启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兆星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后,宏观审慎(Macro-prudential)的理念受到空前重视。实际上,从金融监管诞生伊始,着眼于宏观系统性风险的金融宏观审慎监管和侧重单体机构个体风险的微观审慎监管从来都是有效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危机前长期的金融繁荣和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对宏观审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刘志洋  
亚洲国家的宏观审慎监管实施经验比西方国家丰富。本文从亚洲金融体系的共性出发,分析亚洲国家宏观审慎监管的实施特点,并着重分析西亚(以海湾国家为代表)和东(南)亚国家宏观审慎监管的实施情况。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认为虽然亚洲国家实施宏观审慎监管经验工具丰富,但这种丰富性是被动的,它受制于货币政策的局限性、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资本。因此本文认为中国实施宏观审慎监管的首要前提是立足自身,保证实施的主动性。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书朦  
在当前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资本项目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稳步推进,跨境资本双向流动趋势愈发明显,对我国经济金融平稳运行产生的冲击和影响不容忽视,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监管非常必要。本文在对同样是世界新兴经济体的智利、韩国、巴西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监管历史实践进行深度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其经验得出我国完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的启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贺聪  
本文在梳理总结国际宏观审慎管理组织框架的构建经验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宏观审慎管理组织框架的思路,探讨了参与部门的组织架构和权责分工,着重分析了我国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中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能和措施。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桂浪   潘文富  
文章从微观审慎向宏观审慎视角,研究政务数据资产化的监管框架。结果发现,政务数据资产化的微观问题包括政务数据权属不明确、政务数据评估难度大、政务数据缺乏质量衡量标准,微观问题相对应的第一维度微观审慎监管建议是明确政务数据权属、开发评估政务数据价值方法、建立政务数据质量标准等。政务数据资产化的宏观问题包括政务数据的安全隐患较大、政务数据缺乏法律体系规范、政务数据缺乏系统的监管,宏观问题相对应的第二维度宏观审慎监管建议是加强政务数据的安全性、建立政务数据法律法规体系、建立政务数据的系统监管体系等。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佳  
从金融危机的教训得知,资产证券化创新严重影响到金融稳定,并且微观审慎监管的偏差及宏观审慎监管的缺位是当前资产证券化监管存在的缺陷。为此,关于资产证券化监管框架的构建必须考虑金融稳定的维护,并从宏观审慎监管的强化来改进资产证券化的监管。同时,为了提高信息的共享及协调程度,必须有机结合微观审慎监管和宏观审慎监管来构建资产证券化的监管框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志洋  
2012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制度作为十大课题之一,将宏观审慎监管作为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制度的子课题,可见国家对宏观审慎监管的高度重视。研究宏观审慎的含义并对政策目标进行探讨,对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构成以及如何安排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实施进行研究,以便为中国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提供参考。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尹继志  
宏观审慎监管将整个金融体系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重点关注对金融稳定具有系统重要性影响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并由监管当局采取针对性的监管措施,维护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包括宏观审慎分析、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和宏观审慎政策安排三大要素。建立我国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应从建立宏观审慎框架和宏观审慎分析系统着手,并注重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研究开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权虎  张璐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主要经济体和国际组织都在积极探索拓展新的宏观调控和系统风险管理工具,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宏观审慎管理。国际清算银行(2001)将宏观审慎监管定义为:宏观审慎监管是微观审慎监管方法的有益补充,该方法不仅考虑单个金融机构的风险敞口,更是从金融体系的系统性角度出发对金融体系进行风险监测,从而实现金融稳定。国际组织相关理论实践巴塞尔委员会。1979年6月Cooke Committee(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前身)首次提出"宏观审慎性"问题。巴塞尔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制定了一系列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扬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各主要经济体都深刻认识到,维护金融体系稳定需要在现有微观审慎监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巴塞尔协议Ⅲ对全球银行业控制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系统稳定提出了更严格的监管要求。本文结合中国银行业的发展现状,通过梳理巴塞尔协议Ⅲ的主要内容,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金融创新监管、影子银行监管等角度,对如何在遵循巴塞尔协议Ⅲ的基础上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宏观审慎监管制度框架、充分发挥银行业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