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27)
2023(9449)
2022(7942)
2021(7186)
2020(5944)
2019(13746)
2018(13438)
2017(26143)
2016(14101)
2015(15807)
2014(15926)
2013(15776)
2012(15246)
2011(14084)
2010(14593)
2009(13690)
2008(13338)
2007(12257)
2006(11370)
2005(10546)
作者
(43214)
(36144)
(35879)
(34379)
(23353)
(17346)
(16328)
(14051)
(13934)
(13223)
(12678)
(12055)
(11929)
(11747)
(11662)
(11342)
(10781)
(10605)
(10545)
(10273)
(9345)
(9076)
(8987)
(8509)
(8425)
(8214)
(8047)
(7880)
(7519)
(7156)
学科
(79489)
经济(79427)
管理(40676)
(34802)
(28604)
企业(28604)
方法(27009)
数学(24170)
数学方法(23871)
地方(19634)
中国(17599)
(15835)
(15522)
(15235)
(14858)
业经(14452)
地方经济(13214)
(12706)
银行(12682)
(12540)
金融(12540)
(12300)
(11888)
贸易(11880)
(11500)
(11494)
(10682)
农业(10462)
环境(10290)
及其(9239)
机构
学院(210395)
大学(210227)
(98699)
经济(96644)
研究(80789)
管理(76445)
中国(64078)
理学(63834)
理学院(63121)
管理学(62064)
管理学院(61698)
科学(47259)
(46172)
(44828)
(42289)
研究所(37904)
中心(36195)
(35284)
财经(35270)
(33820)
(31932)
经济学(31377)
(29114)
业大(28980)
北京(28975)
经济学院(27762)
农业(27630)
(26419)
(26165)
师范(26113)
基金
项目(130671)
科学(101971)
基金(94034)
研究(94018)
(82630)
国家(81965)
科学基金(68772)
社会(60567)
社会科(57418)
社会科学(57400)
(50583)
基金项目(47581)
自然(43747)
(42910)
自然科(42678)
自然科学(42660)
教育(42330)
自然科学基金(41902)
资助(41068)
编号(36475)
成果(30837)
重点(30065)
(29585)
(29235)
课题(27172)
(25914)
国家社会(24997)
科研(24731)
教育部(24717)
创新(24456)
期刊
(119358)
经济(119358)
研究(71369)
中国(44155)
(35012)
学报(32025)
(31617)
管理(30867)
科学(29760)
(28623)
金融(28623)
大学(24465)
学学(23343)
农业(21308)
经济研究(20522)
教育(19118)
财经(18801)
技术(18633)
(16320)
业经(16032)
问题(14687)
(12706)
技术经济(12249)
统计(12056)
国际(11975)
世界(11258)
(11145)
(10551)
决策(9881)
理论(9700)
共检索到3421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叶思晖  樊明太  
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下,对我国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双支柱"的互动作用做出评价。研究表明:在正向利率冲击下,相较于单一货币政策,模型加入最低资本充足率监管有利于减少经济波动和促进金融稳定,这一政策效果随着表外资产进入宏观审慎的监管范围而更加显著;将货币政策改为数量规则后,结论基本不变。总的来看,"双支柱"政策对降低经济波动和抑制金融风险具有明显效果,在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之前,数量型货币政策在我国仍具有积极作用。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吴培新  
由本次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宏观审慎监管之间关系研究的热潮是对以往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理论的一次深刻反思,将有可能导致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和政策实践上的重大调整。这是当前全球货币政策理论和实践领域的最前沿、最热门的课题。从近期国外机构的研究来看,认为:(1)现有的通货膨胀指标不能全面准确反映货币购买力的变化,必然导致资产价格泡沫周期;(2)可以从经济金融变量中提取资产价格泡沫形成的早期预警信息,这为采用"逆风而动"的货币政策策略创造了条件;(3)现行的货币政策框架需要调整,以抑制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4)调整后的货币政策策略仍不足以应对金融失衡,需改进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一起...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吴培新  
由本次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资产价格泡沫与货币政策、宏观审慎监管之间关系研究的热潮是对以往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理论的一次深刻反思,将有可能导致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和政策实践上的重大调整。这是当前全球货币政策理论和实践领域的最前沿、最热门的课题。近期国外机构的研究认为:(1)现有的通货膨胀指标不能全面准确反映货币购买力的变化,必然导致资产价格泡沫周期;(2)可以从经济金融变量中提取资产价格泡沫形成的早期预警信息,这为采用"逆风而动"的货币政策策略创造了条件;(3)现行的货币政策框架需要调整,以抑制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4)调整后的货币政策策略仍不足以应对金融失衡,需改进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一起共同...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谷慎  岑磊  
本文使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宏观审慎监管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及其配合策略。分析结果表明:宏观审慎监管政策与货币政策既相互补充、也存在潜在冲突。在经济受到技术冲击时,单独使用货币政策可以维护宏观经济稳定,加入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反而加剧了政策预期效果的不确定性;在经济受到金融冲击时,货币政策配合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共同维护金融经济的效果更明显。基于此,本文提出明确宏观审慎监管部门及其权限、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和建立政策协调配合小组等建议,以实现两种政策的协调配合。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姜华东  
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社会达成了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的共识。文章基于资产价格视角,分析了宏观审慎监管、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之间的联动关系,认为单一的宏观审慎政策或货币政策都难以应对资产价格失控问题。结合国际经验,提出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可以从目标设定、操作实践等多方面进行协调合作,以熨平资产价格波动,促进金融稳定。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郭敏  赵继志  
一、资产价格泡沫的分类从泡沫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金融不稳定对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程度来看,存在两种泡沫:一种是高度危险的"信贷驱动型泡沫",它具有极大的危害性。这类泡沫的运行机理如下:对经济前景的乐观预期或金融市场的结构变化导致信贷扩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海霞  
近年来宏观审慎监管引入后如何实现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的相互协调,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与监管当局面临的新课题,国内外文献对此展开了深入而系统的探讨并得到了诸多颇有成效的结论。从制度安排来看,两种政策的目标应符合丁伯根原则,其相互协调应根据具体宏观经济状况而定;从政策评估来看,大多数学者采用DSGE模型来评估两种政策的协调关系,也有一些学者使用其他方法如代理模型来研究;从预期管理的角度,已有研究从公司融资约束、银行风险承担、银行信贷增加等影响微观主体的因素出发来分析两种政策的协调效应。基于此,未来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拓展空间,如从福利改善与金融稳定的角度进一步探讨两种政策的协调效应、模型中应逐步引入股票市场的作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模型分析等问题。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蒋海  魏巍  
传统监管经济学关于"监管分权"和"机构分立"的理论已不能满足新时期监管变革的要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暴露出来的问题首先是缺乏协调的"职能分立"造成不同监管部门的信息不对称。危机发生后的一系列金融改革与调整,显示出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关系变化新趋势:两类政策间关系将更加互补,更加高效和更加协调完整。与传统改革主要探讨监管机构的职能应分权还是应集中不同,新一轮监管理论变革与监管制度改革转向不同监管机构之间如何有效协调的制度探讨。围绕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协调的三个理论支柱梳理文献,以"支柱形式"将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这一实践问题内化为监管部门平衡政策效果,强化沟通搭配的制度问题。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郭娜  周扬  
金融危机爆发使人们再次清晰认识到房价波动对一个国家系统性金融风险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传统价格稳定型的货币政策并不能单独实现金融稳定,因此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开始广泛被各国监管部门实施。然而,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如何协调配合并实现最优组合目标是政策制定者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我国房价高涨的背景下,本文通过建立DSGE模型研究了在面对不同外生冲击时不同货币政策规则与宏观审慎政策的配合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在住房需求冲击下,盯住房价的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相互配合,能够有效抑制房价上涨,较好地熨平经济波动;在技术冲击与货币政策冲击下,采用单一目标的货币政策规则并辅之以宏观审慎政策时政策实施持续性较高,可以很好地缓解房价波动,有效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实现宏观经济稳定。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蒋海  魏巍  
传统监管经济学关于"监管分权"和"机构分立"的理论已不能满足新时期监管变革的要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暴露出来的问题首先是缺乏协调的"职能分立"造成不同监管部门的信息不对称。危机发生后的一系列金融改革与调整,显示出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关系变化新趋势:两类政策间关系将更加互补,更加高效和更加协调完整。与传统改革主要探讨监管机构的职能应分权还是应集中不同,新一轮监管理论变革与监管制度改革转向不同监管机构之间如何有效协调的制度探讨。围绕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协调的三个理论支柱梳理文献,以"支柱形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金鹏辉  
2007年金融危机之后的有关研究表明,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改变银行的风险容忍度影响其信贷和投资决策,从而影响了金融稳定,这一崭新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即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本文以银行风险承担为主线,通过梳理归纳和深入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货币政策会对银行风险承担的行为产生影响,同时,针对系统性风险的宏观审慎监管与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密切相关。因此,采取逆周期的宏观审慎政策措施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弥补货币政策在维护金融稳定方面的不足。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徐海霞  吕守军  
信贷市场摩擦与BaselⅡ的银行资本监管会加剧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波动性,这促进了"宏观审慎监管"理念的引入。本文运用一个带有抵押品约束的DSGE模型分析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对经济周期、福利改善和金融稳定的影响,基于中国经济的模拟检验得到如下结论:(1)宏观审慎监管中的LTV规则可以降低福利损失,此工具在维持金融稳定方面是有效的;(2)两种政策如何协调应根据具体经济情况而定,研究表明,经济体在面临需求冲击时两种政策可以相互促进,而面临供给冲击时可能会产生冲突;(3)最优政策组合的福利分析表明,LTV规则对房价应做出更强的反应,而修正泰勒模型中加入宏观审慎监管后的政策效率比标准泰勒模型更好,说明两种政策的互动能显著地增强经济体系的稳定性。鉴于此,我国政策当局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应当有效发挥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的协调效应,共同实现经济与金融稳定。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蒋海  魏巍  
传统监管经济学关于"监管分权"和"机构分立"的理论已不能满足新时期监管变革的要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暴露出来的问题首先是缺乏协调的"职能分立"造成不同监管部门的信息不对称。危机发生后的一系列金融改革与调整,显示出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关系变化新趋势:两类政策间关系将更加互补,更加高效和更加协调完整。与传统改革主要探讨监管机构的职能应分权还是应集中不同,新一轮监管理论变革与监管制度改革转向不同监管机构之间如何有效协调的制度探讨。围绕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协调的三个理论支柱梳理文献,以"支柱形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天宇  张屹山  张鹤  
事实证明,无论是传统的货币政策还是微观审慎监管,在应对金融危机时都很难真正维持金融系统的稳定。因此,加入稳定信贷市场政策目标的扩展型货币政策与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一起在危机后被广泛讨论。本文在异质性消费者的DSGE模型框架下模拟演绎了扩展型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的政策效果及其金融稳定作用,得到结论如下:第一,虽然二者作用于信贷市场的工具和传导路径均不同,但都能缓解经济上行区间的信贷高杠杆现象,起到抑制系统性风险累积、促进金融稳定的作用;第二,金融稳定和物价稳定之间的内在联系使货币政策规则中加入对金融稳定的关注并非必须以损失物价稳定为代价;第三,联合使用两种政策时会出现政策的叠加干扰,但由中央银行...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谭小芬  李兴申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许多国家构建了宏观审慎政策框架,逆周期性调节本国信贷市场与跨境资本流动。本文研究在美国货币政策影响下各国使用宏观审慎政策对跨境债券基金净资本流入的溢出效应。结果发现,当美国实施宽松货币政策时,各国收紧宏观审慎政策会导致跨境债券基金净资本流入增加,削弱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性。进一步研究表明,实施严格固定汇率制的国家会丧失货币政策独立性,收紧宏观审慎政策将带来显著的溢出效应;美国货币政策具有非对称性影响,宽松的美国货币政策相对紧缩的美国货币政策影响更为显著;该溢出效应在国别层面存在异质性,一国经济增速越低、政策利率水平越低、金融发展水平越低、汇率浮动弹性越低、政治越稳定,收紧宏观审慎政策对跨境债券基金净资本流入的影响越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