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97)
2023(11987)
2022(10033)
2021(9668)
2020(7987)
2019(18150)
2018(17902)
2017(34776)
2016(18364)
2015(20356)
2014(19879)
2013(18947)
2012(17331)
2011(14951)
2010(15083)
2009(13499)
2008(12715)
2007(10583)
2006(9019)
2005(7805)
作者
(46354)
(38660)
(38212)
(36795)
(24855)
(18226)
(17601)
(15010)
(14717)
(13823)
(13151)
(12943)
(12227)
(12016)
(11881)
(11866)
(11458)
(11300)
(11157)
(11056)
(9365)
(9306)
(9080)
(9029)
(8767)
(8719)
(8391)
(8305)
(7581)
(7532)
学科
(66320)
经济(66245)
管理(53857)
(49784)
(41214)
企业(41214)
方法(31559)
数学(28166)
数学方法(27749)
(20271)
(19250)
中国(17945)
(14909)
业经(14804)
(13696)
银行(13688)
(13483)
贸易(13475)
(13193)
(13006)
(12761)
金融(12760)
农业(12642)
(12629)
财务(12588)
财务管理(12552)
地方(12192)
企业财务(11926)
理论(11644)
(11624)
机构
学院(236999)
大学(234189)
(99252)
经济(97211)
管理(96704)
理学(83592)
理学院(82776)
管理学(81458)
管理学院(80996)
研究(73657)
中国(61143)
(48455)
(47101)
科学(41576)
财经(38246)
中心(37671)
(35572)
(35101)
(33351)
(32860)
业大(31254)
经济学(30677)
(30208)
研究所(30125)
师范(29925)
北京(28925)
财经大学(28760)
(28020)
(27949)
经济学院(27830)
基金
项目(165556)
科学(132993)
研究(126416)
基金(121842)
(104360)
国家(103465)
科学基金(91335)
社会(81058)
社会科(76939)
社会科学(76925)
基金项目(64186)
(63679)
教育(59840)
自然(58171)
自然科(56902)
自然科学(56891)
自然科学基金(55870)
(53797)
编号(52059)
资助(49037)
成果(41616)
(37956)
重点(37050)
(35557)
(35212)
课题(35164)
国家社会(33844)
教育部(33607)
创新(33098)
人文(32939)
期刊
(102711)
经济(102711)
研究(69920)
中国(43756)
(37700)
管理(35983)
(31002)
金融(31002)
学报(29424)
科学(29407)
(28990)
教育(28414)
大学(24546)
学学(23095)
技术(23089)
农业(19306)
财经(18275)
业经(17311)
经济研究(16863)
(15635)
问题(13179)
理论(12273)
实践(11221)
(11221)
(11049)
技术经济(10610)
现代(10437)
财会(10306)
图书(10180)
(9989)
共检索到3471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聂召  
本文从应对信贷繁荣的视角,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宏观审慎政策的理论研究与政策实践进行了分析,研究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构成、工具实施的有效性以及宏观审慎监管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为我国宏观审慎监管的实施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刚  刘嘉  
本文以韩国、中国香港和中国大陆为代表,梳理了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运用贷款成数实施宏观审慎监管的实践,并从理论层面探讨了贷款成数作为逆周期维度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工具的可行性与优缺点。本文认为,贷款成数一是可以降低居民不审慎借贷的风险;二是可以抑制银行不审慎放贷的动机;三是可以衡量金融系统性风险;四是可以抑制金融体系信贷过度扩张。但简单静态使用该指标也有一系列不足,因此必须设计反映跨产品多维度变动标准的监管指标体系,并将贷款成数与其他措施一并使用以提高宏观审慎监管有效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于震  张超磊  
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使各国金融监管部门充分意识到,宏观审慎监管是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有力工具。日本作为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代表,为应对巨额银行坏账,从2002年开始实施金融再生计划,并将宏观审慎监管理念成功注入金融监管中,金融体系稳健性得到了显著提升。基于这一背景,本文采用多种实证分析方法,以2003年为分界点,检验了日本信贷周期与经济周期关联性的前后变化。结果表明,日本向宏观审慎监管过渡后,信贷周期存在阶段性逆经济周期现象,即宏观审慎监管有效抑制了信贷顺周期性,阻止了金融系统性风险向实体经济的转移。日本宏观审慎监管实践对于中国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具有一定启示和借鉴作用。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丁灿  许立成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人们对金融监管的反思,宏观审慎监管已成为当前金融研究的热点。本文在总结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宏观审慎监管的定义、特点和原则,并从资本、风险、杠杆和机制四个方面总结了宏观审慎监管的主要工具,指出中国构建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的原则,并提出了中国下一步应采取的宏观审慎监管措施。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志洋  
2012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制度作为十大课题之一,将宏观审慎监管作为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制度的子课题,可见国家对宏观审慎监管的高度重视。研究宏观审慎的含义并对政策目标进行探讨,对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构成以及如何安排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实施进行研究,以便为中国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提供参考。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耿楠  
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理论界和实务界普遍认为单纯运用微观审慎管理工具已远远不足以防范由系统性风险引发的金融危机,各国的监管机构也都开始探索如何在国际层面和国家层面建立有效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其中,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开发和应用是构建这一框架的重要组成内容。本文将从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含义和种类入手,论述金融危机后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发展,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志强  李青川  
在考虑国际资本流动冲击影响的基础上,本文采用非线性的门限向量自回归模型,从宏观审慎监管政策角度分析动态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效果。实证结果表明,准备金率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作为宏观审慎工具的:(1)当超额准备金率较高时,采用上调准备金率来减少超额准备金率进而控制信贷增长的政策是有效果的;当超额准备金率较低时,效果比较差。(2)当净投放量降低或投放较少时,调整法定准备金率对信贷增长是有效果的;当净投放量较大时,调整准备金率对信贷没有影响。(3)在外汇占款增长率较低时,准备金率没有作用;在外汇占款增长较快时,可以通过调整准备金率政策抑制信贷增长和控制资本流动的冲击。本文认为,总的来看,2012年以来...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力伟  
加强宏观审慎导向已成为后危机时代金融监管改革的主旋律,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与以往研究不同,本文着重从系统性风险的形成机理,结合外部性理论,深入分析宏观审慎监管的理论基础,对宏观审慎政策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全面梳理,尤其是详细探讨了空间维度的监管政策,即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在此基础上分析宏观审慎监管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为我国宏观审慎监管的实施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郭敏  赵继志  
一、资产价格泡沫的分类从泡沫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金融不稳定对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程度来看,存在两种泡沫:一种是高度危险的"信贷驱动型泡沫",它具有极大的危害性。这类泡沫的运行机理如下:对经济前景的乐观预期或金融市场的结构变化导致信贷扩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孙一菡   林仕伟  
探索信贷波动如何透过生产网络影响股市变动,对监测金融风险至关重要。本文构建包含生产网络的一般均衡模型,将全球信贷波动纳入统一分析框架,研究了2002—2022年20个主要国家的信贷波动对股市回报的直接效应与网络效应,以监测货币政策有效性、信贷跨境溢出效应及货币政策自主性。研究发现,各国股市变动不仅受自身信贷波动的直接影响,还有62%来自他国信贷波动经由生产网络所产生的影响。具体地,俄罗斯、中国及美国的直接效应占比更大,货币政策自主性较强。比较两次降息周期,美国次贷危机时期的大幅度信贷波动引发了强烈的跨境溢出效应;三次升息周期中,通胀严峻抑制了货币政策有效性及信贷跨境溢出效应;对比两次量化宽松,防范全球系统性风险是保障本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关键。我国货币政策自主性有明显提升,但有效性仍需加强。建议从生产网络视角完善宏观审慎监管,降低外源性金融风险跨境传染的可能性,提升内源性货币政策校准的及时性。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顾海峰   于家珺  
本文将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纳入分析框架,基于2007-2020年中国340家银行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宏观审慎监管对银行信贷周期性特征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宏观审慎监管在抑制银行信贷顺周期性方面存在权衡机制,宏观审慎监管虽能通过“提高银行资本缓冲逆周期性”与“倒逼业务多元化”来抑制信贷内生顺周期性,但也会降低逆周期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效率,从而减弱其对信贷总体顺周期性的抑制作用。宏观审慎监管的治理效果在股份制银行、城农商行、国有银行中依次递减,在货币政策扩张期相对更弱,在抑制信用贷款顺周期性方面相对更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志洋  
从2009年4月20国集团(G20)伦敦峰会召开以来,历次G20峰会都将宏观审慎政策纳入公告文件。从国内来看,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监管制度框架";2012年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宏观审慎监管列为系统性风险防范制度建设的子课题.。而在宏观审慎监管制度安排中,机构安排无疑是重要的一方面。本文从中央银行的历史角色入手,分析了次贷危机爆发后,国际上对于宏观审慎监管机构安排的实施现状,详细研究了美国在次贷危机之后的宏观审慎监管的实践。最后,针对我国金融监管现状,建议中国应在中央银行内部成立中央银行主导的、各个部门联合的宏观审慎监管委员会。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晓燕  党莹莹  武竞伟  
金融高水平开放时代下,中国金融业开放是未来一个时期的重点,金融安全愈加成为重要的难题,建立更加稳健、协调的宏观审慎政策与微观审慎监管框架体系刻不容缓。《宏观审慎政策指引(试行)》表明,宏观审慎政策与微观审慎监管并非替代关系,而是相互补充。因此,两者协同的关键在于解决政策工具的高度重叠以及金融监管法律体系中法律供给不足、法律不适等问题。本文在梳理两者协同机理的基础上,选取2010—2019年36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模型估计,探究引入经济周期性后宏观审慎政策与微观审慎监管工具配合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在架构起宏观审慎政策与微观审慎监管协同体系的同时,为金融监管提供立法依据,为优化金融监管改革顶层设计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奥古斯托·德拉·托尔  阿兰·伊兹  宋晶  宋莹  
2013年8月,世界银行经济学家奥古斯托·德拉·托尔(Augusto de la Torre)和阿兰·伊兹(Alain Ize)共同发表《宏观审慎监管的基础》(《The Foundations of Macroprudential Regulation》)。文章从政策的角度出发,研究把政府干预与市场失灵系统性联系起来的金融摩擦,并对宏观审慎监管的基础进行了详细分析。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德克·舍恩马克  彼得·维尔茨  朱子阳  
在金融危机发生的2007-2009年间,主流看法认为央行仅仅需要监管微观金融个体使之控制风险就已经足够。但是,如果把金融作为一个行业来看,整体上的金融行业则表现地极为不同。举例来说,一旦面临流动性危机,微观企业就可能会出售资产,但是当金融行业中所有企业都这样选择时,却导致了整个行业资产价格的暴跌。另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在金融活动的高峰,由于风险可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