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8)
- 2023(2123)
- 2022(1716)
- 2021(1679)
- 2020(1509)
- 2019(3338)
- 2018(3401)
- 2017(6075)
- 2016(3261)
- 2015(3694)
- 2014(3614)
- 2013(3271)
- 2012(3242)
- 2011(2672)
- 2010(2932)
- 2009(2637)
- 2008(2906)
- 2007(2708)
- 2006(2336)
- 2005(2257)
- 学科
- 管理(11330)
- 济(11118)
- 经济(11106)
- 业(8439)
- 企(7689)
- 企业(7689)
- 银(5626)
- 银行(5625)
- 制(5384)
- 行(5338)
- 方法(5070)
- 融(4676)
- 金融(4675)
- 数学(4301)
- 财(4248)
- 数学方法(4142)
- 体(3561)
- 体制(3306)
- 学(3138)
- 中国(3014)
- 务(2999)
- 财务(2989)
- 财务管理(2972)
- 企业财务(2811)
- 理论(2755)
- 度(2339)
- 制度(2338)
- 业经(2324)
- 教学(2090)
- 人事(2047)
- 机构
- 学院(42727)
- 大学(42548)
- 管理(15266)
- 济(15148)
- 经济(14635)
- 中国(14313)
- 研究(14301)
- 理学(12323)
- 理学院(12165)
- 管理学(11775)
- 管理学院(11691)
- 京(10081)
- 财(9768)
- 科学(8841)
- 中心(7617)
- 所(7417)
- 财经(7186)
- 江(7050)
- 北京(6696)
- 经(6554)
- 研究所(6527)
- 农(6032)
- 州(5777)
- 业大(5662)
- 院(5579)
- 银(5448)
- 财经大学(5439)
- 范(5248)
- 师范(5186)
- 人民(5133)
共检索到717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亭亭
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建立一个全方位的宏观审慎监管体系,从而更好地防范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丁灿 许立成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人们对金融监管的反思,宏观审慎监管已成为当前金融研究的热点。本文在总结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宏观审慎监管的定义、特点和原则,并从资本、风险、杠杆和机制四个方面总结了宏观审慎监管的主要工具,指出中国构建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的原则,并提出了中国下一步应采取的宏观审慎监管措施。
关键词:
宏观审慎监管 系统风险 逆周期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雨露 马勇
最近40年的金融危机史表明,随着金融市场的日渐发达和复杂化,金融失衡不仅周期性地发生,而且与宏观经济的失衡彼此强化,这种强化使得经济和金融长期持续、显著地偏离长期标准。在金融体系顺周期性的负面效应日渐明显的情况下,为确保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稳定,在传统微观审慎监管的基础上全面建立和完善宏观审慎监管已成为大势所趋。强调宏观审慎的监管理念认为,仅凭微观层面的努力难以实现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监管当局需要从经济活动、金融市场以及金融机构行为之间相互关联的角度,从整体上评估金融体系的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健全金融体系的制度设计并作出政策反应。
关键词:
宏观审慎监管 目标 工具 制度安排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志洋
2012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制度作为十大课题之一,将宏观审慎监管作为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制度的子课题,可见国家对宏观审慎监管的高度重视。研究宏观审慎的含义并对政策目标进行探讨,对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构成以及如何安排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实施进行研究,以便为中国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权虎 张璐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主要经济体和国际组织都在积极探索拓展新的宏观调控和系统风险管理工具,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宏观审慎管理。国际清算银行(2001)将宏观审慎监管定义为:宏观审慎监管是微观审慎监管方法的有益补充,该方法不仅考虑单个金融机构的风险敞口,更是从金融体系的系统性角度出发对金融体系进行风险监测,从而实现金融稳定。国际组织相关理论实践巴塞尔委员会。1979年6月Cooke Committee(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前身)首次提出"宏观审慎性"问题。巴塞尔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制定了一系列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达
近年来,主要发达国家金融监管当局高度重视大数据方法在宏观审慎监管领域的运用。大数据的理念和技术手段能够帮助金融监管当局从体量巨大、类型庞杂且彼此关联的微观金融数据中提取系统性风险信息。大数据方法有着不同于传统研究方法的逻辑与特点,其强调数据的整体性和混杂性以及逻辑上的相关关系。目前,宏观审慎监管大数据方法的开发和运用尚处于起步阶段。美国在金融机构识别、金融产品识别以及数据可视化分析技术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尽管大数据方法的应用仍有局限性,但其前景值得期待。为此,应重点关注全球微观金融数据标准的统一以及基于语义建模技术的FIBO方案及其进展情况。
关键词:
宏观审慎监管 大数据 方法 原理 美国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尹久
本文认为宏观审慎监管实质是宏观流动性管理,本质上具有归属于中央银行的特性,它与中央银行在职能、货币信贷政策工具、独立性等方面有内在一致性,却与微观审慎监管有天然冲突性。现有对微观审慎监管的改革思路没能体现宏观审慎监管的实质,应该从其本质入手关注系统重要性的机构、系统重要性的行为及系统重要性的产品。
关键词:
宏观审慎监管 中央银行 目标和工具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刚 刘嘉
本文以韩国、中国香港和中国大陆为代表,梳理了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运用贷款成数实施宏观审慎监管的实践,并从理论层面探讨了贷款成数作为逆周期维度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工具的可行性与优缺点。本文认为,贷款成数一是可以降低居民不审慎借贷的风险;二是可以抑制银行不审慎放贷的动机;三是可以衡量金融系统性风险;四是可以抑制金融体系信贷过度扩张。但简单静态使用该指标也有一系列不足,因此必须设计反映跨产品多维度变动标准的监管指标体系,并将贷款成数与其他措施一并使用以提高宏观审慎监管有效性。
关键词:
宏观审慎 政策工具 贷款成数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耿楠
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理论界和实务界普遍认为单纯运用微观审慎管理工具已远远不足以防范由系统性风险引发的金融危机,各国的监管机构也都开始探索如何在国际层面和国家层面建立有效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其中,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开发和应用是构建这一框架的重要组成内容。本文将从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含义和种类入手,论述金融危机后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发展,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宏观审慎政策工具 实践进展 应用难点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叶文庆
2007-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许多国家纷纷建立宏观审慎监管机构负责宏观审慎监管,作为维护金融稳定的主要机构。如果宏观审慎监管机构要想有所作为,必须拥有充分的监管权力。从国内外相关文献和宏观审慎监管改革的国际实践来看,宏观审慎监管机构的潜在监管权力包括信息收集权、宏观审慎监管决策权、宏观审慎监管执行权、政策建议权、监管协调权和危机处置权等六个方面的权力。本文拟对这些权力进行探讨。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沈谦
本文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产生的成因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系统性风险产生的根源在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于风险的认识不足和新资本协议对系统性风险的放大作用。因而,加强宏观审慎监管,金融稳定部门和监管部门应着重加强对金融机构风险的引导和教育,提高金融机构风险的认知能力,化解系统性风险,最终达到维护金融稳定的目标。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晓燕 党莹莹 武竞伟
金融高水平开放时代下,中国金融业开放是未来一个时期的重点,金融安全愈加成为重要的难题,建立更加稳健、协调的宏观审慎政策与微观审慎监管框架体系刻不容缓。《宏观审慎政策指引(试行)》表明,宏观审慎政策与微观审慎监管并非替代关系,而是相互补充。因此,两者协同的关键在于解决政策工具的高度重叠以及金融监管法律体系中法律供给不足、法律不适等问题。本文在梳理两者协同机理的基础上,选取2010—2019年36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模型估计,探究引入经济周期性后宏观审慎政策与微观审慎监管工具配合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在架构起宏观审慎政策与微观审慎监管协同体系的同时,为金融监管提供立法依据,为优化金融监管改革顶层设计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桂浪 潘文富
文章从微观审慎向宏观审慎视角,研究政务数据资产化的监管框架。结果发现,政务数据资产化的微观问题包括政务数据权属不明确、政务数据评估难度大、政务数据缺乏质量衡量标准,微观问题相对应的第一维度微观审慎监管建议是明确政务数据权属、开发评估政务数据价值方法、建立政务数据质量标准等。政务数据资产化的宏观问题包括政务数据的安全隐患较大、政务数据缺乏法律体系规范、政务数据缺乏系统的监管,宏观问题相对应的第二维度宏观审慎监管建议是加强政务数据的安全性、建立政务数据法律法规体系、建立政务数据的系统监管体系等。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殷俊 刘爽
国外对于银行体系宏观压力测试的研究已较为系统,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了压力测试对于银行体系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作用。为加强银行的宏观审慎监管,增强金融稳健性,美国和欧盟相继开展了银行体系的压力测试工作,在压力测试范围、压力情景设置、测试方法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比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压力测试情况,我国应从加强应用研究、完善银行体系宏观审慎监管数据库、提高压力测试效率和透明度、强化测试结果应用等方面改进压力测试工作。
关键词:
宏观审慎监管 金融稳健 压力测试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尹继志 刘秀兰
全球金融危机后,在强化微观审慎监管的同时,全面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已成为国际共识。宏观审慎监管将整个金融体系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重点关注那些对金融稳定具有系统重要性影响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采取针对性的逆周期监管措施进行调节,维护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包括宏观审慎监测分析、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和宏观审慎政策安排三大要素。美英等国为了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成立了相应的宏观审慎监管机构,其经验值得借鉴。我国应构建宏观审慎监管实体,启动宏观审慎监测分析系统,并注重研究开发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工具。
关键词:
宏观审慎 监测分析 政策工具 政策安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