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345)
- 2023(19541)
- 2022(17073)
- 2021(16002)
- 2020(13710)
- 2019(31825)
- 2018(31656)
- 2017(61010)
- 2016(33360)
- 2015(37567)
- 2014(37512)
- 2013(36917)
- 2012(33860)
- 2011(30248)
- 2010(30724)
- 2009(28411)
- 2008(27848)
- 2007(24828)
- 2006(21178)
- 2005(18642)
- 学科
- 济(130705)
- 经济(130558)
- 管理(95535)
- 业(90187)
- 企(75831)
- 企业(75831)
- 方法(63637)
- 数学(55515)
- 数学方法(54601)
- 财(35395)
- 农(34307)
- 中国(33251)
- 学(29840)
- 业经(28042)
- 制(25360)
- 地方(25276)
- 贸(23681)
- 贸易(23671)
- 理论(23567)
- 务(22987)
- 易(22975)
- 财务(22884)
- 财务管理(22827)
- 农业(22670)
- 企业财务(21624)
- 银(21338)
- 银行(21276)
- 和(20359)
- 融(20357)
- 金融(20353)
- 机构
- 学院(467592)
- 大学(467381)
- 管理(181555)
- 济(180263)
- 经济(176126)
- 理学(157448)
- 理学院(155679)
- 研究(153252)
- 管理学(152289)
- 管理学院(151468)
- 中国(114685)
- 京(99214)
- 科学(98088)
- 财(84452)
- 农(78835)
- 所(77915)
- 业大(72420)
- 研究所(71155)
- 中心(70851)
- 江(68813)
- 财经(67708)
- 北京(62317)
- 农业(62216)
- 范(62035)
- 经(61472)
- 师范(61384)
- 州(55867)
- 院(55841)
- 经济学(54059)
- 技术(51390)
- 基金
- 项目(319902)
- 科学(250071)
- 基金(230490)
- 研究(229832)
- 家(201827)
- 国家(200175)
- 科学基金(171315)
- 社会(141903)
- 社会科(134359)
- 社会科学(134320)
- 省(126267)
- 基金项目(121673)
- 自然(114193)
- 自然科(111550)
- 自然科学(111518)
- 自然科学基金(109463)
- 教育(108212)
- 划(106404)
- 资助(96777)
- 编号(94619)
- 成果(76735)
- 重点(72023)
- 部(70012)
- 发(67049)
- 创(65819)
- 课题(65460)
- 科研(61982)
- 创新(61377)
- 大学(59800)
- 教育部(59751)
- 期刊
- 济(191624)
- 经济(191624)
- 研究(131991)
- 中国(87732)
- 学报(78174)
- 农(70586)
- 科学(69760)
- 财(66653)
- 管理(65264)
- 大学(58721)
- 学学(55258)
- 教育(54957)
- 农业(48563)
- 技术(42621)
- 融(39577)
- 金融(39577)
- 财经(32427)
- 业经(32179)
- 经济研究(31856)
- 经(27730)
- 业(26230)
- 问题(24689)
- 图书(23835)
- 统计(23404)
- 版(23241)
- 技术经济(22597)
- 科技(21775)
- 理论(21351)
- 策(21155)
- 商业(20868)
共检索到6742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瞿凌云 许文立 钱国军
构建含有影子银行部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设定满足中国实践的宏观审慎监管规则和同业资管产品的违约概率,研究宏观审慎监管政策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全面宏观审慎监管既能有效防止信贷和同业资管的通道转换,缩短融资链条,又能增强金融机构的稳健性;仅对商业银行进行的单向监管容易衍生新的通道,弱化监管的预期稳定作用,造成杠杆率高企、资金周转复杂;打破同业资管产品的刚性兑付,资管产品利率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融资主体的信用风险,提高资金配置的效率。全面监管或者打破刚性兑付在实施过渡期均会加剧宏观经济的下行压力,长期来看,这种负向影响会逐渐消退,宏观经济将平稳增长。建议在宏观审慎监管调控中充分考虑影子银行的替代作用,同时把握兼容监管和经济发展的平衡关系。
关键词:
影子银行 宏观审慎监管 反事实分析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谷慎 岑磊
本文使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宏观审慎监管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及其配合策略。分析结果表明:宏观审慎监管政策与货币政策既相互补充、也存在潜在冲突。在经济受到技术冲击时,单独使用货币政策可以维护宏观经济稳定,加入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反而加剧了政策预期效果的不确定性;在经济受到金融冲击时,货币政策配合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共同维护金融经济的效果更明显。基于此,本文提出明确宏观审慎监管部门及其权限、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和建立政策协调配合小组等建议,以实现两种政策的协调配合。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戴华娟 陈乐一 王超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同时包含双重金融摩擦和宏观审慎政策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考察贷款价值比和资本充足率两种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逆周期调控机制,以及双重金融摩擦对这两种宏观审慎工具政策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包含双重金融摩擦因素的模型能够较好地刻画中国经济波动特征,尤其能较好地捕捉产出、消费与投资之间联动关系。贷款价值比工具和资本充足率工具均能够调控宏观经济。前者对于实体经济逆周期调控效果更明显,而后者对信贷市场逆周期调控效果更显著。需求端金融摩擦和供给端金融摩擦均会对贷款价值比和资本充足率工具的政策效果产生影响。在需求端金融摩擦情形下,贷款价值比工具的经济稳定效应更明显;而在供给端金融摩擦情形下,资本充足率工具的逆周期调控效果更显著。基于此,本文认为,政府应重视双重金融摩擦对不同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差异性影响,针对不同金融摩擦类型和摩擦大小,合理搭配使用贷款价值比和资本充足率这两种政策工具。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明玮 袁梦怡 王博
本文分别选取贷款价值比率(LTV)上限与资本充足率(CAR)下限作为我国信贷类与资本类宏观审慎工具的代表,并以此建立了一个包含各类金融摩擦因素在内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模型紧密联系新常态下我国货币政策导向,通过宽松型利率政策冲击的数值模拟,拟合分析了LTV上限与CAR下限两类宏观审慎工具对稳定我国金融系统运行与实体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信贷类与资本类宏观审慎工具,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平抑单一利率型货币政策冲击所引发的信贷激增和银行杠杆骤升等失衡性金融波动;两类宏观审慎工具的运用能够与传统的利率政策工具形成有效的配合互补,在保证经济总产出的前提下,抑制金融顺周期效应,实现...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连飞 齐敏伽
跨境资本流出会对本国经济带来紧缩效应,且随着资本账户开放程度的增加,不利影响会越来越大,社会福利损失也会增大;汇率市场化能够明显降低资本流动冲击引起的经济波动,带来较小的社会福利损失;宏观审慎政策可以起到逆周期"以丰补歉"的作用,降低经济受到资本流动冲击的影响,以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在维护金融稳定的同时保证经济平稳增长,减少社会福利损失。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连飞 齐敏伽
跨境资本流出会对本国经济带来紧缩效应,且随着资本账户开放程度的增加,不利影响会越来越大,社会福利损失也会增大;汇率市场化能够明显降低资本流动冲击引起的经济波动,带来较小的社会福利损失;宏观审慎政策可以起到逆周期"以丰补歉"的作用,降低经济受到资本流动冲击的影响,以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在维护金融稳定的同时保证经济平稳增长,减少社会福利损失。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连飞
构建带有利率双轨和利率并轨情况的DSGE模型,研究在双支柱框架下利率"两轨合一轨"过程中,宏观金融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机制和效果。分析表明:商业银行在取消利率管制后采用更具竞争性的利率吸收存款,利率传导渠道更为顺畅,市场利率的调控政策能更深度地影响经济动态;利率并轨时,宽松的贷款价值比和存款准备金利率激励商业银行更积极地发放贷款,但存款利率降低相对较少,对宏观经济的促进作用降低;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存款管制利率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逐渐增强;利率并轨后,逐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市场利率传导效果更好;当发生利率冲击时,利率并轨在短期内加剧社会福利损失;面对贷款价值比冲击和存款准备金利率冲击,利率并轨可以有效改善社会福利水平。
关键词:
利率双轨 利率并轨 两轨合一轨 双支柱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刘一楠 王亮
建立一个内嵌金融加速器和名义"债务-通缩"机制的DSGE分析框架,首先证明高杠杆通过金融加速器与名义"债务-通缩"加剧宏观经济波动:一方面高杠杆通过金融加速器导致"高杠杆-外部融资溢价"的恶性循环,另一方面名义计价的高债务可能导致"偿还债务-通缩-债务负担加重"的"债务-通缩"风险。进一步,虽然高杠杆可能触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但不同经济条件下债务的可持续性不同,杠杆阈值具有内生性,经济体最高能承受的杠杆率是经济系统的内生变量,与金融市场信息效率、债务合约、储蓄率、银行资产负债表结构相关。文章为供给侧改革与去杠杆提供了理论支持,一方面要降低宏观债务负担,另一方面要提升经济承担杠杆、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同时提示去杠杆要避免骤然紧缩信贷导致的流动性风险。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洁 史安娜 马轶群
本文构建了一个环境规制影响宏观经济的内在逻辑框架,在此基础上将环境规制冲击引入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探讨环境规制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动态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建立在"波特假说"基础上的模拟经济能够较好地模拟实际经济特征,环境规制对产出、消费、投资和资本存量具有长期正向效应,对就业、物价、生产成本和工资收入具有长期负向效应,且在对各宏观变量变化的贡献中,环境规制发挥了主要作用。技术进步、政府支出和劳动供给对宏观经济的冲击与已有研究较为一致,但与环境规制相比,三种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仅为中短期效应。
关键词: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 环境规制 宏观经济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娄峰 张涛
本文分别构造了农户生产行为函数和农户消费需求行为函数,并结合相关约束条件,利用随机离散动态规划理论,推导出农户消费需求和生产行为的贝尔曼方程,进而求解出用于分析中国粮食价格传导机制的DSGE模型。实证结论表明:从短期来看,农户外出务工工资上调会对粮食生产造成负面影响,并使得粮食价格面临上涨压力;但是从中长期来看,上调农户外出务工工资使得农户总体收入增加,从而有利于粮食生产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加,最终使得粮食产量供给增加和粮食价格下降。增加政府对农民的转移支付,可以粮食总产量上升、粮食价格下降;同时使得农户的自产粮食消费需求、非粮食消费需求和农户消闲时间均增加,从而提高农户消费效用。
关键词:
粮食价格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 农户行为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蔡宏波 王俊海
针对当前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特征和需求管理导向的宏观调控政策,本文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框架中引入征收资本和劳动所得税的政府部门,探讨以税收政策变动为代表的供给管理措施在调节我国宏观经济波动过程中的效果。通过进一步的模型校准以及各宏观经济变量分别对调整资本和劳动所得税的脉冲响应分析发现,当经济面对来自供给的不利冲击导致产出水平有下行风险时,政府降低资本和劳动所得税将激励生产者更多地投入生产要素,从而减税可以有效扩张产出并熨平经济波动。因此,政府应重视供给管理措施在长期性和结构性调控上的优势,使宏观调控能够在优化我国总需求结构、调节社会公平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中国 经济波动 税收政策 供给管理
[期刊] 征信
[作者]
葛志强
利用动态一般均衡方法构建损失函数,基于信贷传导途径探讨不同类型外部冲击下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管理政策的协调配合问题,认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之间并不存在简单的确定性关系。宏观审慎政策无法替代货币政策,但在一些情形下可作为货币政策的有益补充。当出现技术冲击时,严格遵循泰勒规则的货币政策是最优的;当出现金融或房价冲击时,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合作能取得最优政策效果。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超群
本文构建了一个多部门一般均衡框架,用于分析宏观杠杆率的变化。利用2000-2020年季度数据进行估计后,本文开展了波动分析与稳态分析,方差分解显示:住房抵押贷款冲击可解释居民杠杆波动的53%,企业抵押贷款冲击能解释非金融企业杠杆波动的69.4%,政府支出冲击能解释政府部门杠杆的63.7%。央行加息对宏观杠杆率的抑制效应主要源自居民部门,劳动供给弹性越大、宏观审慎程度越高,对居民杠杆率抑制越明显。稳态利率越逼近零,宏观杠杆率、房价上升幅度超产出越大;控制家庭部门贷款流向的情况下,产出能够保持基本稳定,而房价、居民杠杆率会明显下降。从提升社会福利视角看,应保持较低稳态利率、较高家庭部门贷款价值比;从维持金融稳定视角看,应保持较高稳态利率、较低家庭部门贷款价值比。
关键词:
杠杆率 货币政策 宏观审慎 一般均衡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毛彦军 王晓芳 徐文成
本文通过在经典的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中植入商业银行部门,引入了居民消费约束,考察居民消费约束对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效应的影响。基于由贝叶斯技术估计的模型分析发现:一方面,引入居民消费约束后的扩展模型能够更好的拟合中国的经济实际;另一方面,居民消费约束明显的减弱了产出和通货膨胀对货币政策调控的反应程度,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因此,为增强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能力,货币政策决策部门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过程中应恰当评估居民消费约束状况,把握好货币政策的操作力度。
关键词:
消费约束 货币政策 贝叶斯估计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成 马文涛 王彬
当前全球性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使通货膨胀预期形成的可能性增大,势必给正处于恢复性上涨阶段的各国经济蒙上一层阴影,并对今后一段时间内宏观经济稳定产生复杂而深刻的影响。本文构建了一个开放经济条件下多部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识别和分析了影响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六种可能冲击(通胀预期偏差冲击、技术增长率冲击、政府购买力冲击、劳动力供给冲击、国际贸易冲击以及货币政策冲击),并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通货膨胀预期偏差冲击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显示,通货膨胀预期偏差冲击通过改变微观个体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影响经济中均衡的风险利率和无风险利率,进而对宏观经济波动产生影响。具体来看,通胀预期偏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