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04)
- 2023(14024)
- 2022(11691)
- 2021(11119)
- 2020(9424)
- 2019(21379)
- 2018(20632)
- 2017(41431)
- 2016(21713)
- 2015(23936)
- 2014(23658)
- 2013(22916)
- 2012(20876)
- 2011(18407)
- 2010(18235)
- 2009(16624)
- 2008(16517)
- 2007(14308)
- 2006(12325)
- 2005(11074)
- 学科
- 济(81688)
- 经济(81596)
- 业(65139)
- 管理(64303)
- 企(52834)
- 企业(52834)
- 方法(40366)
- 数学(36030)
- 数学方法(35556)
- 财(25919)
- 银(24056)
- 中国(24021)
- 银行(23910)
- 制(23091)
- 行(22510)
- 农(22463)
- 融(18387)
- 金融(18386)
- 业经(17596)
- 务(17140)
- 财务(17098)
- 财务管理(17068)
- 企业财务(16339)
- 贸(16154)
- 贸易(16143)
- 易(15804)
- 农业(14750)
- 学(14258)
- 地方(14149)
- 策(13946)
- 机构
- 学院(292462)
- 大学(291873)
- 济(124633)
- 经济(122165)
- 管理(118777)
- 理学(102406)
- 理学院(101406)
- 管理学(99772)
- 管理学院(99198)
- 研究(91652)
- 中国(79352)
- 财(62572)
- 京(58629)
- 科学(51895)
- 财经(49575)
- 中心(45497)
- 经(45366)
- 农(43387)
- 所(43021)
- 江(42847)
- 经济学(39530)
- 业大(39378)
- 研究所(38942)
- 财经大学(37508)
- 北京(36081)
- 经济学院(35843)
- 范(35364)
- 师范(35034)
- 州(34489)
- 农业(33971)
- 基金
- 项目(199669)
- 科学(160378)
- 基金(149337)
- 研究(147500)
- 家(128397)
- 国家(127314)
- 科学基金(112080)
- 社会(96860)
- 社会科(91922)
- 社会科学(91900)
- 基金项目(78486)
- 省(76024)
- 自然(72409)
- 自然科(70842)
- 自然科学(70823)
- 自然科学基金(69583)
- 教育(68832)
- 划(64413)
- 资助(61341)
- 编号(58737)
- 成果(47038)
- 部(45754)
- 重点(44356)
- 创(42236)
- 发(41781)
- 国家社会(40771)
- 教育部(40413)
- 人文(39712)
- 课题(39651)
- 创新(39368)
- 期刊
- 济(128671)
- 经济(128671)
- 研究(90353)
- 中国(52667)
- 财(48547)
- 融(46597)
- 金融(46597)
- 管理(43632)
- 学报(39817)
- 科学(38752)
- 农(38522)
- 大学(32050)
- 学学(30639)
- 教育(27312)
- 技术(24834)
- 财经(24695)
- 农业(24513)
- 经济研究(21963)
- 经(21079)
- 业经(20611)
- 问题(16629)
- 理论(15100)
- 贸(14463)
- 技术经济(13720)
- 实践(13698)
- 践(13698)
- 统计(13209)
- 国际(13064)
- 现代(12913)
- 版(12839)
共检索到4325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何国华 徐梦洁
本文选取2010—2018年中国236家商业银行微观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跨境资本流动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及实施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性。结果表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跨境资本净流动对银行的稳定性产生了负向影响。其中,以直接投资为主要形式的跨境资本流动对商业银行稳定性产生正向影响,以证券投资为主要形式的跨境资本流动影响并不显著,以其他投资为主要形式的跨境资本流动对商业银行稳定性产生负向影响。通过引入宏观审慎政策综合指标与各类跨境资本流动的交乘项分析发现,逆周期调节政策会削弱跨境间接投资对银行稳定性的负向影响,同时也会减弱跨境直接投资对银行稳定性的正向效应。在应对直接投资流入时,宽松型宏观审慎政策工具效果更好;在应对间接投资流入时,紧缩型宏观审慎政策工具效果更好。
关键词:
跨境资本流动 宏观审慎政策 银行稳定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顾海峰 卞雨晨
文章选取2010~2019年中国16家上市银行季度数据,采用面板回归模型对跨境资本流动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首先,跨境资本流动对银行系统性风险具有促进作用。跨境资本流动规模的提高会加大银行存贷期限错配程度,由此引发银行流动性创造过度,从而加大银行系统性风险。相对于非国有银行部门,跨境资本流动对国有银行部门系统性风险的促进力度更大。其次,贷款集中在跨境资本流动与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关系中承担着非对称性中介作用。跨境资本流动通过提高客户贷款集中度来促进银行系统性风险,"跨境资本流动—客户贷款集中—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传导渠道有效,但"跨境资本流动—行业贷款集中—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传导渠道无效。最后,宏观审慎政策强度提高会减弱跨境资本流动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促进作用,但国际金融环境不确定性提高会加剧跨境资本流动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金成晓 李岩松 姜旭
文章研究了在开放经济下,宏观审慎政策如何降低由跨境资本流动引发投资过热导致的金融失衡、社会福利损失,并着重分析了在不同违约概率条件下,如何从跨境资本流动渠道运用审慎工具抑制系统性风险的顺周期累积,而后通过一个四变量MS-VAR模型,实证分析了不同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对中国经济周期、金融周期以及金融杠杆的区制效应。结果表明,实施对国内金融部门与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政策具有明显的区制特征。在常规时期,应当以针对国内金融部门的宏观审慎监管为主;而在危机爆发时期,应加强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政策力度,同时放宽对国内金融部门的宏观审慎管理。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顾海峰 卞雨晨
本文选取2010—2019年中国372家商业银行年度数据对跨境资本流动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跨境资本流动对银行稳定性具有抑制作用。在盈利能力层面,跨境资本流动对城农商行稳定性的抑制力度更大;在风险承担能力层面,跨境资本流动对国有与股份制银行稳定性的抑制力度更大。(2)直接投资渠道下跨境资本流动会促进银行稳定性,但间接投资渠道下跨境资本流动会抑制银行稳定性。(3)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提高会加剧跨境资本流动对银行稳定性的抑制作用,银行业景气度提高会减弱跨境资本流动对银行稳定性的抑制作用。(4)跨境资本流动通过加大银行流动性错配而降低了银行稳定性,"跨境资本流动-流动性错配-银行稳定性"的传导渠道有效。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黄赛男 李佳雯 朱明杰
本文基于1995年第一季度至2020年第四季度的双边银行跨境资本债权与债务数据,从资本属性(本国或外国银行资本)与资本流动方向(流出或流入),分析双边汇率大幅贬值和大幅升值对双边银行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研究各类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性。通过测算汇率大幅贬值和大幅升值窗口,运用事件研究法发现:汇率双向大幅波动对银行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呈现非对称性特征。一国汇率大幅贬值时期,其银行跨境资本债务(外国银行资本流入)大幅减少,而债权(本国银行资本流出)变化不大;汇率大幅升值时期,其银行跨境资本债权大幅撤回(本国银行资本流出减少),但债务(外国银行资本流入)变化较小。侧重于外汇敞口和外汇流动性的宏观审慎政策能够有效缓解汇率大幅双向波动导致的双边银行跨境资本流动变动。本文区分双边汇率大幅贬值和大幅升值,拓展了汇率波动对国际资本流动影响的研究范畴,为“双循环”背景下中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实施宏观审慎政策以及管理资本流动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有鑫 王祎帆 杨翰方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扩大,输入性金融风险防范和金融稳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将金融稳定概念引入传统的“三元悖论”进行机制分析,发现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政策实施有利于提升金融稳定性。本文系统梳理监管机构使用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政策工具,详细探究作用机制,构建政策指数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宏观审慎政策可以通过调节跨境资本流动降低输入性金融风险,缓解外部风险对国内风险的传导。拓展研究表明,政策对于控制外汇市场输入性风险效果最好,股票和债券市场次之;仅针对外汇跨境流动的政策工具效果好于仅针对人民币以及同时针对外汇和人民币跨境流动的工具;数量型工具对控制股票和债券市场输入性风险效果更好,而价格型工具对外汇市场风险防范作用更强;政策对新兴经济体输入性风险的整体防控效果好于发达经济体;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搭配使用,可以强化风险防范作用。在上述结论基础上,本文提出完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建议。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澜飚 戴金甫
通过系统梳理2011-2016年我国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使用情况,并基于这六年国内124家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分别采用个体固定效应和系统GMM模型进行面板数据回归,可以检验我国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有效性。研究显示,通过逆周期调节,宏观审慎政策工具能够有效地促进商业银行贷款的增长,抑制了经济下行的颓势,并未造成银行风险水平的上升。此外,对于不同类型的银行,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在促进贷款增长的效用差异上十分显著,但在抑制银行风险积累的效用差异方面并不明显。这为全面深入构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提供了实证基础和经验结果。
关键词:
宏观审慎政策工具 信贷增长 银行风险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王兴华
正确地理解和识别跨境资本流动风险对于启动外汇宏观审慎工具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改变以往偏重短期分析的思路,以真实周期模型(RBC)和泡沫模型(Bubble Model)相结合的方式,论证跨境资本流动领域系统性风险的积累机制:短期资本在长期资本流入到一定阶段才制造并放大泡沫,直至当流向出现逆转时泡沫破裂,明斯基时刻到来。进而运用我国数据对其进行了识别和刻画,并与传统衡量外汇市场风险的EMP进行比较,发现依据以上模型构建的跨境资本领域系统性风险指数在提示宏观审慎工具的启停时机上比EMP更为优越。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蒋东利 刘佳
随着我国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的推进,特别是2014年以来我国跨境资金流出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应对资本流动是当前亟须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宏观审慎管理理论入手,剖析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国内外实践和实施效果,对我国运用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工具调控外汇收支提出政策性参考建议。
关键词:
资本项目可兑换 宏观审慎 资本流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兰晓梅 杨胜刚 陈百助
在日益动荡的全球资本流动格局下,中国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离不开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双支柱调控框架理论在资本流动领域存在进一步应用的空间。文章通过构建以商业银行跨境融资及向企业进行外币贷款为特征的开放经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论证了中国在面对跨境融资风险冲击时以存款准备金利率为代表的宏观审慎政策及其动态调整规则的有效性,并进一步论证了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的重要性。主要结论为:其一,商业银行跨境外币融资会增加国内企业外币贷款甚至本币贷款的风险且会在一定程度造成上本国产出和物价的波动。其二,正常性、奖励性、约束性三类不同强度的存款准备金利率有利于商业银行和国内企业应对跨境融资风险冲击,但不利于宏观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且存在向家庭部门外国债券投资传导不畅的弊端。其三,正常性、奖励性、约束性三类存款准备金利率与货币政策组合的协调效应集中体现在提升经济的产出水平和降低物价方面,且对于调节国内企业的本币贷款成本具有积极意义。文章的研究结论进一步说明了货币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关注跨境资本流动。因此,货币当局应充分发挥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动态调整功能并加强与货币政策工具的多元组合协调效应,从而在规范商业银行经营的同时满足企业合理正常的本币与外币贷款融资需求。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伍戈 严仕锋
系统性风险是宏观审慎管理所关注的核心,但目前各界对系统性风险的本质、运行过程、形成条件等仍缺乏完整、深入的认识。本文在梳理系统性风险与宏观审慎管理有关基本认识的基础上,对开放经济下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进行了一些初步探讨。
关键词:
系统性风险 宏观审慎管理 跨境资本流动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谢贤君 郁俊莉
通过数理模型推导了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跨境资本流动与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之间的作用机理,构建了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与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之间的理论框架。同时基于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的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效应,进而揭示了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的实施使得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显著降低;银行风险承担和银行间风险溢出在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影响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中间路径作用,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实施显著降低了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和减少了银行间风险溢出效应,进而抑制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旭 王昊
宏观审慎政策已经成为缓和金融顺周期、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政策工具。本文基于71个国家的跨国数据和最新的宏观审慎政策数据库,分析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宏观审慎政策对减少信贷扩张有显著作用,而对房价快速攀升无缓和作用。另外,宏观审慎政策的效果根据收入水平和资本账户开放程度的不同而不同,宏观审慎政策在发达国家和资本账户封闭的国家更有效,而在资本账户开放的国家无明显效果。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得文
随着我国资本项目可兑换的不断推进,如何有效应对国际资本流动对国内经济金融体系的影响是当前亟需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在系统分析资本流动管理相关概念的基础上,运用扩展的Metzler DiagraM框架,探讨开放经济体的系统性风险形成机理以及实施资本流动管理的作用,比较宏观审慎管理与资本管制的政策效果,并据此研究我国实施资本流动管理的有效性。研究表明,个体行为的外部性导致社会的"非理性产出",出现资本过度流出和流入,引发系统性风险,需要政府部门实施一定的管理措施予以应对;宏观审慎管理和资本管制都可以管理资本流动,但政策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宏观审慎管理具有一定的政策优势;我国资本流动管理框架不仅包括一...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伟 乔兆颖 吴晓利
本文在归纳宏观审慎管理工具进行跨境资本风险防范的理论和现实依据基础上,构建了短期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预警体系对风险进行识别,并采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分析危机指数和各项预警指标的定量关系,通过脉冲函数揭示了每项指标对危机指数的月度影响,进而提出注重价格管理措施、探索外汇存贷款规模与结售汇头寸限额挂钩、资本管制等管理建议。
关键词:
宏观审慎 跨境资本 流动风险 防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