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76)
2023(9438)
2022(7990)
2021(7476)
2020(6171)
2019(14196)
2018(13831)
2017(27387)
2016(15136)
2015(16988)
2014(17136)
2013(16789)
2012(16037)
2011(14558)
2010(14865)
2009(13981)
2008(14196)
2007(13105)
2006(11412)
2005(10306)
作者
(43714)
(36628)
(36584)
(35342)
(23462)
(17462)
(16849)
(14265)
(13703)
(13347)
(12341)
(12129)
(11622)
(11611)
(11584)
(11532)
(11471)
(10800)
(10661)
(10608)
(9254)
(8995)
(8993)
(8515)
(8318)
(8278)
(8262)
(8075)
(7391)
(7317)
学科
(62912)
经济(62854)
管理(42376)
(40812)
(31801)
企业(31801)
方法(28009)
数学(24961)
数学方法(24664)
(20421)
(16857)
中国(16812)
(13625)
贸易(13622)
农业(13271)
(13268)
业经(13260)
地方(13197)
(12573)
(12469)
(10782)
(10689)
银行(10669)
(10186)
(9827)
金融(9824)
(9814)
财务(9789)
财务管理(9762)
(9470)
机构
学院(220064)
大学(217456)
(92590)
经济(90517)
管理(82952)
研究(75063)
理学(70689)
理学院(69915)
管理学(68738)
管理学院(68312)
中国(57284)
(45358)
科学(45161)
(43881)
(38339)
(38107)
中心(35190)
(34583)
研究所(34567)
财经(34059)
业大(32245)
(30752)
农业(30081)
(29308)
师范(29064)
北京(28720)
经济学(28386)
(27241)
(26849)
经济学院(25739)
基金
项目(140821)
科学(110314)
研究(106192)
基金(100308)
(86280)
国家(85524)
科学基金(72547)
社会(65750)
社会科(62230)
社会科学(62209)
(55794)
基金项目(52332)
教育(49308)
(47035)
自然(45620)
编号(45337)
自然科(44499)
自然科学(44482)
自然科学基金(43682)
资助(41504)
成果(38053)
重点(31884)
(31671)
(31577)
课题(31549)
(29033)
(27675)
项目编号(27124)
创新(27107)
教育部(26948)
期刊
(104531)
经济(104531)
研究(65640)
中国(41212)
(35334)
(33820)
学报(32152)
科学(29588)
管理(28544)
教育(24937)
大学(24301)
农业(23643)
(23059)
金融(23059)
学学(22900)
技术(19184)
业经(18004)
经济研究(17150)
财经(16614)
(14270)
问题(14064)
(12452)
(11990)
技术经济(11219)
理论(11041)
(10553)
统计(10481)
商业(10346)
国际(10137)
实践(9970)
共检索到3295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天宇  冯叶  张屹山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证明了单一机构的安全稳健无法保证金融系统的整体稳定,因此危机后以宏观审慎为核心的全局监管框架备受关注。本文以金融加速器DSGE模型为基础,从宏观审慎的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两个角度搭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以福利损失函数为核心构建评价体系,识别政策信号源进而确立政策规则,最后通过模拟脉冲响应函数讨论两类政策的传导路径、政策外溢以及搭配使用等问题,本文得到如下结论:第一,宏观审慎的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的金融稳定因素信号源分别为资本资产价格和信贷增量;第二,从传导路径中可以看出,宏观审慎的货币政策影响范围广、外溢效果明显,但因其过多地关注金融稳定目标,会影响传统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第三,宏观审慎监管以金融稳定为唯一目标,政策传导路径短且外溢效果小;第四,建立分区制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是解决政策外溢、目标干扰、协调搭配问题的有效途径。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天宇  冯叶  张屹山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证明了单一机构的安全稳健无法保证金融系统的整体稳定,因此危机后以宏观审慎为核心的全局监管框架备受关注。本文以金融加速器DSGE模型为基础,从宏观审慎的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两个角度搭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以福利损失函数为核心构建评价体系,识别政策信号源进而确立政策规则,最后通过模拟脉冲响应函数讨论两类政策的传导路径、政策外溢以及搭配使用等问题,本文得到如下结论:第一,宏观审慎的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的金融稳定因素信号源分别为资本资产价格和信贷增量;第二,从传导路径中可以看出,宏观审慎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天宇  张屹山  张鹤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传统的金融监管方式难以为继,世界各国纷纷进行监管改革。在这一背景下,宏观审慎政策成为政策制定者和学者所关注的焦点。本文首先在BGGDSGE模型的基础上内生银行破产机制,构建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刻画指标,而后在经典的福利损失函数中引入系统性风险因素,确立了宏观审慎政策规则,最后通过脉冲响应函数模拟演绎传导路径和政策搭配等问题,得到如下结论:第一,以动态资本充足率和贷款价值比(LTV)为核心的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应以产出缺口和信贷量为信号源,宏观审慎的货币政策规则中应盯住信贷量指标,同时资本资产价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马新彬  
治理安排是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中心环节和核心内容。在推动宏观审慎政策实施的过程中,探究何种治理安排有效以及如何评价治理安排的有效性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政策响应时间和政策路径选择角度入手,在IMF调查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治理安排衡量指标,构建了衡量治理安排与响应时间关系的模型方程,并运用动态控制理论和最大值原理对最优治理安排进行了数学推导,提出了一些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董琦  赵柏功  
基于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视角,本文研究宏观审慎政策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途径的影响。理论分析发现:当逆周期资本缓冲的基准利率敏感性低于一定阈值时,资本缓冲的提取会改变银行信贷行为对货币政策调控的敏感度。利用20072014年银行季度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得到的结论为:银行流动性提高将降低其信贷行为的货币政策敏感度,存贷比监管指标在过去提升了银行的货币政策敏感度但对流动性管理不具备显著作用,宏观审慎政策中的杠杆率、资本充足率指标对银行信贷行为产生约束的同时对其货币政策敏感度不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董琦  赵柏功  
基于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视角,本文研究宏观审慎政策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途径的影响。理论分析发现:当逆周期资本缓冲的基准利率敏感性低于一定阈值时,资本缓冲的提取会改变银行信贷行为对货币政策调控的敏感度。利用2007~2014年银行季度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得到的结论为:银行流动性提高将降低其信贷行为的货币政策敏感度,存贷比监管指标在过去提升了银行的货币政策敏感度但对流动性管理不具备显著作用,宏观审慎政策中的杠杆率、资本充足率指标对银行信贷行为产生约束的同时对其货币政策敏感度不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蒋劲  宋光磊  范东  
金融危机后,财政政策如何与宏观审慎政策相协调是宏观审慎领域最值得讨论的话题之一。本文在归纳客观审慎政策四个方面局限性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财政政策具有的补充作用:财政扩张对于资产泡沫和影子银行有抑制作用。具备天然的逆周期属性,有利于"熨平"经济金融震荡、促进资金流入实体经济。同时,财政政策紧密依附于国家政府体系,政策执行和效力更有保障。最后,本文结合我国特点,提出了加强财政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维多利亚·萨博塔  霍成义  王邕  赵宇翔  刘敏  王馨  杨阳  王蓉  
本文基于宏观审慎目标、理论动因和风险传播渠道,探讨了是否应该追加全局性资本金以平抑经济周期。全局性资本金追加要求可以一刀切或者区别对待,区别对待的方法有利于更好地掌控风险,但必须慎重考量区别对待的适度水平,可通过一系列定量和定性指标来调校全局性资本金追加标准;宏观审慎决策需要一定的相机抉择,但必须对其施加相应的约束以保障政策的透明度、责任性和前瞻性,建议制定完备的责任约束机制,从而形成"有约束的相机抉择"的宏观审慎机制;一国宏观审慎制度需要得到国际合作与配合才能充分地发挥效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新彬  
当前,我国正在着力建立监管协调机制,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宏观审慎政策多方面的共识,也沉淀了一些认识误区与分歧作为此轮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改进监管的一种重要选择,宏观审慎政策被广泛用来防范和降低金融负外部性。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宏观审慎政策多方面的共识,也沉淀了一些认识误区与分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晓艳  
国际金融危机后,英国不仅改革了监管体制,还陆续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工具来落实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建议权和指令权英国的《2012年金融服务法案》将维护英国金融体系稳定与活力的"宏观审慎监管"职能赋予了英格兰银行下设的金融政策委员会(FPC),同时法案赋予FPC两项主要权力来落实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建议权和指令权。根据法案,FPC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海梅·卡鲁阿纳  司马亚玺  李孟来  
对具有多样的制度框架和金融结构的国家而言,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了其加强政策的宏观审慎取向的总体趋势加强宏观审慎政策取向的趋势"宏观审慎"的概念在过去四年的政策中引起了广泛讨论。事实上,对具有多样的制度框架和金融结构的国家而言,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了其加强政策的宏观审慎取向的总体趋势。这是非常受欢迎的:最近的经验警示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解决整个系统的风险,而这恰恰正是宏观审慎政策的相关内容。宏观审慎政策的框架可能是新的,但主要是指其在意义上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奥利维尔·珍妮  郭子睿  
金融危机之前,负责金融稳定的政策制定者没有意识到存在于经济繁荣之上的金融脆弱性,鲜有国家采取审慎的宏观政策。而在此之后,各国纷纷把审慎的宏观政策作为实现金融稳定的一种新型工具。本文旨在研究宏观审慎政策与国际资本流动之间的关系。宏观审慎政策与国际资本流动具有双向关系。宏观审慎政策不仅受到资本流动的影响,还会影响资本流动,而且二者都会产生预期外的国际溢出效应。例如:新兴市场国家出于谨慎的目的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但会对美国的金融稳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晓艳  
国际金融危机后,英国不仅改革了监管体制,还陆续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工具来落实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建议权和指令权英国的《2012年金融服务法案》将维护英国金融体系稳定与活力的"宏观审慎监管"职能赋予了英格兰银行下设的金融政策委员会(FPC),同时法案赋予FPC两项主要权力来落实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建议权和指令权。根据法案,FPC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立勇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针对单个金融机构的市场自律和微观监管的不足越来越明显,并开始对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及框架进行探索。国际金融组织、G20峰会和各国货币及金管当局都对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新彬  
当前,我国正在着力建立监管协调机制,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宏观审慎政策多方面的共识,也沉淀了一些认识误区与分歧作为此轮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改进监管的一种重要选择,宏观审慎政策被广泛用来防范和降低金融负外部性。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宏观审慎政策多方面的共识,也沉淀了一些认识误区与分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