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18.188.216.102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31)
2023(11639)
2022(9514)
2021(9160)
2020(7438)
2019(16938)
2018(16294)
2017(31222)
2016(16618)
2015(18896)
2014(18625)
2013(18116)
2012(17161)
2011(15594)
2010(15990)
2009(15206)
2008(14715)
2007(13307)
2006(11966)
2005(11213)
作者
(45041)
(37193)
(36918)
(35618)
(24101)
(17679)
(16922)
(14438)
(14429)
(13585)
(12690)
(12374)
(11984)
(11911)
(11792)
(11748)
(11015)
(10747)
(10709)
(10389)
(9545)
(8989)
(8804)
(8506)
(8444)
(8434)
(8129)
(8091)
(7475)
(7395)
学科
(68442)
经济(68372)
管理(47074)
(44392)
(36615)
企业(36615)
中国(28783)
方法(28224)
(27589)
金融(27587)
(25936)
银行(25935)
(25162)
数学(24403)
数学方法(24063)
(20341)
(18657)
(17288)
(16392)
贸易(16378)
(16094)
业经(15121)
(12967)
地方(12907)
理论(12632)
(12497)
(12404)
财务(12371)
财务管理(12345)
农业(12204)
机构
学院(233211)
大学(232686)
(108081)
经济(105937)
管理(86429)
研究(83433)
中国(73617)
理学(72927)
理学院(72160)
管理学(71035)
管理学院(70594)
(52943)
(50013)
科学(44789)
财经(41037)
(40634)
中心(39993)
(37420)
研究所(36433)
经济学(35772)
(34050)
北京(32695)
经济学院(32170)
(31362)
财经大学(30548)
(30073)
(30039)
师范(29876)
(28165)
业大(26907)
基金
项目(145311)
科学(115713)
研究(112901)
基金(106963)
(91257)
国家(90481)
科学基金(78013)
社会(73645)
社会科(70076)
社会科学(70063)
基金项目(53944)
(53315)
教育(51956)
自然(46257)
编号(46093)
资助(45618)
(45447)
自然科(45244)
自然科学(45230)
自然科学基金(44463)
成果(39819)
(34020)
重点(32876)
课题(32254)
(31878)
国家社会(31620)
(30262)
教育部(30084)
(29999)
中国(29687)
期刊
(118830)
经济(118830)
研究(78339)
中国(49866)
(40773)
(40658)
金融(40658)
管理(33370)
学报(29086)
(28940)
科学(28812)
教育(27787)
大学(23428)
学学(21805)
财经(21271)
经济研究(20895)
技术(20021)
农业(19050)
(18484)
业经(16245)
(15642)
问题(15206)
国际(14712)
世界(13438)
理论(11762)
统计(11484)
图书(11404)
技术经济(11185)
(10548)
(10237)
共检索到373901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文  
马勇博士的新著《金融稳定与宏观审慎:理论框架及在中国的应用》通过系统的理论和实证分析,重新审视了金融稳定和系统性风险的理论基础,并对金融稳定和宏观审慎之间的关联机制和内在逻辑进行了结构性重建。在此基础上,作者结合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运行的实际特征,提出了有利于实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文  
马勇博士的新著《金融稳定与宏观审慎:理论框架及在中国的应用》通过系统的理论和实证分析,重新审视了金融稳定和系统性风险的理论基础,并对金融稳定和宏观审慎之间的关联机制和内在逻辑进行了结构性重建。在此基础上,作者结合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运行的实际特征,提出了有利于实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琳  许丹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关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研究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的金融稳定效应及两者间的协调搭配意义重大。通过分别构建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及金融稳定指数,运用动态时变参数TVP-V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并以此来研究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的政策效应与协调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中短期和长期货币政策的金融稳定效应不同;宏观审慎政策有助于实现金融市场稳定,但实施时要注意货币政策的影响;物价和资产价格涨跌不一致时,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对金融市场的调控可能会面临政策目标的相互"冲突",物价和资产价格出现"双涨"或"双跌"时,两政策互为"补充"。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兆旭  
加强宏观审慎管理要求中央银行必须在货币稳定和金融稳定之间进行权衡。本文借助Willem(2010)提出的信号模型,引入中央银行政策偏好,构建了一个包含货币稳定目标和金融稳定目标的央行损失函数,并对我国的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研究表明,如果中央银行在关注价格稳定的同时兼顾金融稳定目标,采取有效的宏观审慎政策,则会明显减小损失函数。而中央银行如果要在价格稳定和金融稳定之间实现均衡,就必须在关注总量调控的同时,对关键环节和领域采取更为直接的差别化金融调控。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宋科  李戎  
1970年代以来,由于货币稳定无法保障金融稳定、个体稳健无法实现系统稳健等问题无法在制度层面得以解决,导致金融危机频繁发生。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在现行金融监管体系下增加"宏观维度"并以此重构全球金融监管格局,不仅成为理论研究的焦点问题,而且已经真正走进了主要经济体的监管实践当中。近年来,尽管中国紧随全球监管改革大趋势,不断推动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但就目前来看改革仍限于工具创新而未真正触及体制改革的核心,系统性风险隐患依然存在。因此,在人民币加入SDR,内外部风险相互交织衍生的大背景下,我们更应当尽早构建起与新时期经济金融发展相匹配、符合中国实际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本文详细阐述了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目标、工具、政策协调等问题,并据此为新时期中国金融监管改革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宋科  李戎  
1970年代以来,由于货币稳定无法保障金融稳定、个体稳健无法实现系统稳健等问题无法在制度层面得以解决,导致金融危机频繁发生。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在现行金融监管体系下增加"宏观维度"并以此重构全球金融监管格局,不仅成为理论研究的焦点问题,而且已经真正走进了主要经济体的监管实践当中。近年来,尽管中国紧随全球监管改革大趋势,不断推动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但就目前来看改革仍限于工具创新而未真正触及体制改革的核心,系统性风险隐患依然存在。因此,在人民币加入SDR,内外部风险相互交织衍生的大背景下,我们更应当尽早构建起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义举  冯乾  
本文以破产风险Z值来代表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状况,基于宏观审慎评估视角实证分析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宏观审慎评估会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因而宏观审慎政策能够显著抑制金融风险;由于存在显著非对称性,宏观审慎评估的效应差异显著存在,对于资本充足率相对较低、规模较小的银行,宏观审慎评估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更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胜会  
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从"一致"走向"不一致"的背景下,如何协调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中央银行面临的重大问题。宏观审慎管理的提出,为解决物价稳定与金融稳定之间的不一致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须将宏观审慎政策纳入到整个宏观经济调控的框架中来,为建立新的包含审慎政策的宏观经济调控模式,促进经济金融平稳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小平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发达国家积极研究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加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虽然中国金融市场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相对较小,但并不意味着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不存在缺陷和漏洞。因此,应充分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蒋润祥  魏长江  
宏观审慎政策研究大体经历了概念提出、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三个阶段。本文认为宏观审慎政策概念包含三个要素、两个维度,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就是要回答由什么样的管理部门按照什么样的管理原则、运用哪些工具管理哪些对象、达到怎样的目标的问题。本文梳理了当前关于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主要理论和国际实践,提出了我国宏观审慎政策框架设计的方向。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黎娜  千慧雄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纷纷探索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我国近年来一直在积极探索建立并不断完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近期,人民银行在全球首次提出要探索将规模大、具有系统重要性的互联网金融业务纳入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推动落实这一创新举措面临较多未知挑战,建立相应配套政策体系。主要包括:一是构建系统重要性互联网金融业务评估体系;二是构建基于互联网金融的MPA子系统;三是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行业基础设施;四是开发能够有效调节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宏观审慎工具箱;五是构建完善的宏观审慎政策协调机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夏斌  
什么是宏观审慎管理1979年6月,Cooke Committee(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前身)首次提出的"宏观审慎性"问题,在这轮国际金融危机后又被国际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胡滨  耿楠  
每次金融危机的爆发,都预示着金融监管理论将发生重大的变革。此次金融危机,使得金融监管中长期存在的问题暴露出来,因此理论界和实务界达成共识,认为金融危机的根源来自监管的不利,而应该采取宏观审慎政策来支持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实体经济的稳定,而现代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随着其高度发达而大大增加,仅仅依靠传统的微观审慎监管不能够完成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的作用:一是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伴随着商业银行负债方式的改变,使得私人货币的使用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卞志村  张运  毛泽盛  
针对如何构建维护金融稳定的宏观调控框架这一问题,现有研究对财政政策的关注明显不足。本文从金融稳定视角出发,在同一DSGE模型框架下细致刻画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以脉冲响应图和社会福利损失函数为分析工具,深入分析各宏观政策工具的效果以及政策当局之间的协同效果,在此基础上研究中国宏观金融安全体系构建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并进一步讨论了构建三支柱调控框架的必要性。研究表明:第一,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显著,但也会通过土地财政与政府债务两个渠道对金融稳定产生负面影响;第二,仅依靠双支柱调控框架应对金融风险还不够审慎,应构建包含房产税政策、财政整顿政策的宏观调控框架,以强化财政政策在金融稳定中的作用;第三,盯住房价与社会总杠杆率的货币政策并不能提升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将宏观审慎政策作为防控金融风险的第一道防线是更为合理的选择;第四,与双支柱调控框架相比,纳入财政政策的三支柱调控框架在维护经济稳定、物价稳定、金融稳定方面的表现均更为出色,因此应当加强财政、货币、宏观审慎政策的配合。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任代滨  张杨  尹琳  
本文基于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以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的政策内涵及评估目的为导向,在现有MPA考核广义信贷考核口径基础上,提出广义信贷的统计口径,并对广义信贷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采用赋权的方法加总广义信贷各子项,使广义信贷更好地服务于"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的金融调控框架。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