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3.12.84.239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88)
2023(7584)
2022(6190)
2021(5949)
2020(4688)
2019(10708)
2018(10482)
2017(19656)
2016(10994)
2015(12271)
2014(12216)
2013(11745)
2012(11283)
2011(10272)
2010(10751)
2009(10017)
2008(10081)
2007(9117)
2006(8429)
2005(7904)
作者
(32834)
(27198)
(27014)
(26026)
(17837)
(13020)
(12272)
(10604)
(10575)
(10241)
(9345)
(9154)
(9049)
(9019)
(8793)
(8733)
(8233)
(8022)
(8003)
(7978)
(6879)
(6821)
(6802)
(6561)
(6306)
(6220)
(6160)
(6125)
(5697)
(5562)
学科
(40063)
经济(40006)
管理(31008)
(27383)
(22885)
企业(22885)
方法(14658)
(12434)
中国(12297)
(12068)
(11542)
数学(11449)
数学方法(11209)
理论(10347)
(9750)
业经(9440)
(9336)
(8051)
银行(8027)
农业(8024)
(7928)
贸易(7922)
(7767)
(7696)
(7588)
金融(7588)
及其(7488)
教育(7363)
地方(7351)
(6896)
机构
大学(156858)
学院(156405)
(62234)
经济(60651)
研究(59585)
管理(54939)
理学(46064)
中国(45905)
理学院(45464)
管理学(44578)
管理学院(44287)
科学(36638)
(34948)
(32132)
(30978)
(28499)
研究所(27956)
中心(26808)
(26253)
财经(23901)
业大(22665)
北京(22648)
农业(22501)
(22193)
(21970)
师范(21886)
(21716)
(20522)
经济学(19135)
技术(18879)
基金
项目(98845)
科学(76986)
研究(73457)
基金(69927)
(62277)
国家(61707)
科学基金(51372)
社会(43891)
社会科(41319)
社会科学(41309)
(38069)
教育(35372)
基金项目(34973)
自然(33622)
(33400)
自然科(32800)
自然科学(32786)
自然科学基金(32239)
编号(30443)
资助(30008)
成果(27053)
重点(23223)
课题(22955)
(22205)
(21470)
(20365)
(19289)
创新(18935)
教育部(18762)
(18714)
期刊
(75322)
经济(75322)
研究(51843)
中国(36708)
学报(26155)
(26018)
教育(25486)
(24136)
科学(24059)
管理(22915)
大学(19945)
学学(18539)
(17907)
金融(17907)
农业(17644)
技术(14551)
经济研究(12432)
财经(12210)
业经(11006)
(10633)
问题(9330)
(9209)
(8467)
图书(8395)
职业(8038)
国际(7714)
(7704)
(7285)
论坛(7285)
世界(7269)
共检索到252926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蒋润祥  魏长江  
宏观审慎政策研究大体经历了概念提出、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三个阶段。本文认为宏观审慎政策概念包含三个要素、两个维度,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就是要回答由什么样的管理部门按照什么样的管理原则、运用哪些工具管理哪些对象、达到怎样的目标的问题。本文梳理了当前关于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主要理论和国际实践,提出了我国宏观审慎政策框架设计的方向。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黎娜  千慧雄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纷纷探索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我国近年来一直在积极探索建立并不断完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近期,人民银行在全球首次提出要探索将规模大、具有系统重要性的互联网金融业务纳入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推动落实这一创新举措面临较多未知挑战,建立相应配套政策体系。主要包括:一是构建系统重要性互联网金融业务评估体系;二是构建基于互联网金融的MPA子系统;三是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行业基础设施;四是开发能够有效调节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宏观审慎工具箱;五是构建完善的宏观审慎政策协调机制。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健华  贾彦东  
金融危机爆发后,宏观审慎政策成为金融监管与宏观经济调控模式改革的核心。尽管关于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中很多问题的研究还远未达成共识,但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层面均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有待深入总结。依照宏观审慎政策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逻辑脉络,本文一方面将对宏观审慎政策在其目标、工具、有效性、作用机制等方面的已有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另一方面,也将对国内外宏观审慎政策的实践进展进行简要综述。同时,结合构建我国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目标,本文将在综述的基础上,提出对我国宏观审慎政策的理解及未来宏观审慎政策理论与实践上有待深入探索的主题。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毛建林  
金融危机发生后,建立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我国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尽管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存在诸多不足。在对西方主要经济体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实践进展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从明确组织机构、健全风险监测评估框架、丰富工具篮子、完善政策安排及协调机制四个方面健全完善我国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新彬  
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优化宏观审慎政策治理框架成为危机后国际社会的共同政策主张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学术界和政策界对现行金融监管体制尤其是对政策治理机制进行了反思,即在治理安排上没有一家机构明确负责对整个金融体系风险状况进行监督,从而也就缺乏一个整体性的制度安排来防范和应对系统性风险。为弥补上述缺陷,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优化宏观审慎政策治理框架成为危机后国际社会的共同政策主张。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文  
马勇博士的新著《金融稳定与宏观审慎:理论框架及在中国的应用》通过系统的理论和实证分析,重新审视了金融稳定和系统性风险的理论基础,并对金融稳定和宏观审慎之间的关联机制和内在逻辑进行了结构性重建。在此基础上,作者结合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运行的实际特征,提出了有利于实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文  
马勇博士的新著《金融稳定与宏观审慎:理论框架及在中国的应用》通过系统的理论和实证分析,重新审视了金融稳定和系统性风险的理论基础,并对金融稳定和宏观审慎之间的关联机制和内在逻辑进行了结构性重建。在此基础上,作者结合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运行的实际特征,提出了有利于实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丹儿  钟晓玲  苏赟  刘茵茵  郑楚琳  
成功的宏观审慎政策有助于稳定经济,但中央银行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开发和应用方面也面临一系列诸如应如何界定宏观审慎政策和应如何操作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等问题。国际清算银行全球金融体系委员会(CGFS)的这份报告讨论了宏观审慎政策的目标和不同类型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探讨了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运用,以及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在一系列经济体中的实际使用经验,最后总结了初步研究结果和存在的问题。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耿楠  
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理论界和实务界普遍认为单纯运用微观审慎管理工具已远远不足以防范由系统性风险引发的金融危机,各国的监管机构也都开始探索如何在国际层面和国家层面建立有效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其中,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开发和应用是构建这一框架的重要组成内容。本文将从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含义和种类入手,论述金融危机后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发展,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克·卡尼  李奕君  
宏观审慎政策对长期趋势更有影响力,影响也更为持久,其效果只能通过金融稳定的中间指标和驱动因素进行衡量物理学家能用简洁的公式描述物理规律,经济学家却很难用精准的公式概述经济现象。究其原因在于——人并不总是理性的。人类的创造性、脆弱性、多样性和悲观性都会影响经济金融周期,从而决定了经济具有不确定性。宏观审慎政策作为中央银行职责的核心,其重要目标就是保护经济免受人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童大龙  储德银  宋根苗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得政策制定者需要超越单纯的微观金融监管制度,即应适时采用宏观审慎政策。致力于维护金融稳定的宏观审慎政策,除了遏制系统性风险与金融体系内在亲周期性之外,还应关注宏观经济与金融体系的相互作用。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包括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但目前理论界对工具有效性的评价明显不足。未来我国宏观审慎政策的研究重点应定位于有利于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实施及其有效性的相关问题方面,突出宏观审慎政策研究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敏锋  李拉亚  
伴随宏观审慎政策的实施,宏观审慎政策有效性逐渐上升为各界关注的问题。本文依据2011年来国际经济学界对宏观审慎政策有效性研究的成果,评述宏观审慎政策的目标、工具设计、组织安排、国际合作和成本收益等问题的有效性,揭示当前宏观审慎政策有效性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指出今后宏观审慎政策有效性研究的可能发展方向。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宋科  李戎  
1970年代以来,由于货币稳定无法保障金融稳定、个体稳健无法实现系统稳健等问题无法在制度层面得以解决,导致金融危机频繁发生。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在现行金融监管体系下增加"宏观维度"并以此重构全球金融监管格局,不仅成为理论研究的焦点问题,而且已经真正走进了主要经济体的监管实践当中。近年来,尽管中国紧随全球监管改革大趋势,不断推动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但就目前来看改革仍限于工具创新而未真正触及体制改革的核心,系统性风险隐患依然存在。因此,在人民币加入SDR,内外部风险相互交织衍生的大背景下,我们更应当尽早构建起与新时期经济金融发展相匹配、符合中国实际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本文详细阐述了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目标、工具、政策协调等问题,并据此为新时期中国金融监管改革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任代滨  张杨  尹琳  
本文基于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以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的政策内涵及评估目的为导向,在现有MPA考核广义信贷考核口径基础上,提出广义信贷的统计口径,并对广义信贷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采用赋权的方法加总广义信贷各子项,使广义信贷更好地服务于"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的金融调控框架。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鲁玉祥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许多国家重新审视金融稳定相关制度安排,逐步建立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但各国改革进展并不均衡。本文在对主要国家和地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典型制度模式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估分析,探讨了改进现有制度安排的方法与路径,提炼总结一般性经验教训,为构建有效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提供镜鉴。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