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18.191.166.168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22)
2023(14830)
2022(13049)
2021(12302)
2020(10311)
2019(24029)
2018(23718)
2017(46125)
2016(25302)
2015(28021)
2014(28078)
2013(27692)
2012(25673)
2011(23368)
2010(23761)
2009(21594)
2008(21366)
2007(18765)
2006(16762)
2005(15102)
作者
(73569)
(61114)
(60547)
(58058)
(39397)
(29203)
(27660)
(23805)
(23341)
(22230)
(20863)
(20771)
(19697)
(19448)
(19217)
(18911)
(18111)
(18068)
(17621)
(17501)
(15290)
(15216)
(14887)
(14177)
(13760)
(13693)
(13557)
(13519)
(12442)
(12126)
学科
(98194)
经济(98078)
管理(71354)
(67325)
(56039)
企业(56039)
方法(43334)
数学(36945)
数学方法(36355)
(26820)
中国(26342)
(25780)
(24821)
业经(21255)
地方(19739)
(18782)
理论(17952)
(17760)
贸易(17752)
农业(17693)
(17194)
(16251)
(16011)
(15965)
银行(15958)
财务(15890)
财务管理(15862)
(15644)
(15335)
金融(15333)
机构
大学(359982)
学院(355287)
(138763)
管理(138226)
经济(135569)
研究(125067)
理学(119240)
理学院(117826)
管理学(115571)
管理学院(114913)
中国(91845)
科学(78589)
(77869)
(66239)
(64031)
(59846)
研究所(58331)
中心(55472)
业大(53673)
(53470)
财经(52319)
(49750)
北京(49464)
师范(49306)
(47607)
农业(46859)
(45514)
(42876)
经济学(40899)
师范大学(39965)
基金
项目(241070)
科学(189086)
研究(175778)
基金(174539)
(152985)
国家(151690)
科学基金(129057)
社会(108663)
社会科(102854)
社会科学(102825)
(93137)
基金项目(92037)
自然(85086)
自然科(83091)
自然科学(83067)
自然科学基金(81562)
教育(81092)
(79635)
资助(72597)
编号(71792)
成果(60152)
重点(54312)
(53419)
(51018)
课题(50066)
(49457)
科研(46192)
创新(46107)
教育部(45439)
大学(44745)
期刊
(154353)
经济(154353)
研究(109197)
中国(69377)
学报(60021)
(54113)
科学(54058)
管理(51223)
(49303)
大学(44945)
教育(44544)
学学(41563)
农业(37332)
(32373)
金融(32373)
技术(30078)
财经(25214)
经济研究(24711)
业经(24244)
图书(21994)
(21496)
问题(19683)
(19198)
理论(17402)
(17227)
科技(17105)
技术经济(16716)
现代(15871)
实践(15857)
(15857)
共检索到531755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婵婵  
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和扩散,致力于降低顺周期性和跨机构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宏观审慎政策得到了各国学者的广泛讨论。本文从宏观审慎政策的概念与内涵、政策工具、政策目标、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性以及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对现有国内外文献进行总结和评述,并提出了今后宏观审慎政策研究的重点方向。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杭品厚  
全球金融危机促使人们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反思,认为微观审慎金融监管难以解决金融稳定性问题,而实施宏观审慎监管降低顺周期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成为大多数学者的共识。本文的重点是对宏观审慎政策的概念、种类、其政策有效性的理论模型和实证文献综述进行总结和评述,从而为构建有效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提供借鉴。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晓  李佳  
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引起学术界对当前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反思。在此背景下,宏观审慎监管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有效了弥补传统货币政策面临的挑战和不足,因此学术界也展开了有关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从传统货币政策面临挑战的角度探讨宏观审慎监管的提出、两者配合的必要性和方式,以及关于两者实施主体的争论。但从现有文献来看,当前的研究在理论体系的完善、中央银行同时承担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的效果、两者配合的方式以及相关工具的融合等方面还需要继续深入。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贺聪  
本文在回顾梳理金融摩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开放经济条件下DSGE模型的建模思路,基本思想是将跨境资金流动纳入货币政策的分析框架,以解释我国宏观经济不稳定的内在原因,为我国构建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邱冠华  
从股权结构、独立董事和经营者三个视角,对有关公司内部治理有效性的主要实证文献进行的回顾与评述结果发现,在取得成绩的同时,目前的研究文献普遍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局部,轻整体;重形式,轻实质”的缺陷。如果这些缺陷没有很好地解决,必将直接影响到公司治理研究和实践的纵深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杨昊龙  方意  李宪铎  宋辉鹏  
本文以"金砖国家"为例,利用定性向量自回归(Qual VAR)模型实证检验了流动类工具、信贷类工具、资本类工具以及税收类工具等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性。研究表明,信贷类、税收类等政策工具有效性较好,流动类、资本类等政策工具有效性较差;在盯住信贷、房价等政策目标方面,政策工具具有一定的偏好。其中,流动类、税收类工具盯住信贷更有效,信贷类工具盯住房价目标有效性更强,而资本类工具不具有明显的目标倾向性;宏观审慎政策实施次数越多、连续性越强,政策的有效性就越差;宏观审慎政策具有非对称性,经济上行周期实行紧缩宏观审慎政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敏锋  李拉亚  
伴随宏观审慎政策的实施,宏观审慎政策有效性逐渐上升为各界关注的问题。本文依据2011年来国际经济学界对宏观审慎政策有效性研究的成果,评述宏观审慎政策的目标、工具设计、组织安排、国际合作和成本收益等问题的有效性,揭示当前宏观审慎政策有效性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指出今后宏观审慎政策有效性研究的可能发展方向。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叶思晖  樊明太  李凯  
基于我国建立了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的事实,比较各类逆周期性宏观审慎政策效应有利于提高宏观审慎工具选择的合理性。通过将信贷类、资本类和流动性类政策植入一个DSGE模型并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在经济上升期,资本类和流动性类政策对金融稳定的促进作用最强,组合政策的优势并不明显;在金融风险期,组合政策对于金融稳定的贡献则显著优于单一政策。从福利效应角度来看,宏观审慎政策只在金融风险期提高了社会福利,其中组合政策的帕累托改进最为显著。因此,中国人民银行一般应主要实施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流动性类政策和调整资本充足率的资本类政策,并在金融风险加剧时期考虑使用组合型政策,从而更有利于金融长期稳定和社会福利改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方意  
本文研究了宏观审慎政策及其组合的有效性。结果表明:(1)钉房价贷款价值比、钉产出存贷比与钉信贷存贷比政策是有效的,这与中国宏观审慎政策实践一致。(2)宏观审慎政策有效的前提在于钉住目标和最终监管对象保持一致,且政策工具的影响力度较大。宏观审慎政策仅在钉住目标和最终监管对象的指向相同或都不具有指向性时才有可能有效;指向错配、钉住目标或最终监管对象仅一方有指向的政策必然无效;政策传导机制中非耐心家庭与企业家贷款"替代效应"的方向及强弱程度显著影响政策效果。(3)本文对钉住目标系数、外生冲击类型以及结构参数的敏感性分析论证了结论的稳健。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旭  王昊  
宏观审慎政策已经成为缓和金融顺周期、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政策工具。本文基于71个国家的跨国数据和最新的宏观审慎政策数据库,分析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宏观审慎政策对减少信贷扩张有显著作用,而对房价快速攀升无缓和作用。另外,宏观审慎政策的效果根据收入水平和资本账户开放程度的不同而不同,宏观审慎政策在发达国家和资本账户封闭的国家更有效,而在资本账户开放的国家无明显效果。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卜林  赵航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逐渐彰显出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与复杂性,促使学界与监管当局对其内在原因做出深刻思考。由于微观审慎监管难以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各界开始普遍接受宏观审慎政策在防范系统性风险以及逆周期监管方面的作用。通过对宏观审慎的内涵、政策有效性的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方法以及宏观审慎管理实践等方面进行梳理,探究其与货币政策协调搭配关系,进而为搭建有效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提供合理依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杨昊龙  方意  李宪铎  宋辉鹏  
本文以"金砖国家"为例,利用定性向量自回归(Qual VAR)模型实证检验了流动类工具、信贷类工具、资本类工具以及税收类工具等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性。研究表明,信贷类、税收类等政策工具有效性较好,流动类、资本类等政策工具有效性较差;在盯住信贷、房价等政策目标方面,政策工具具有一定的偏好。其中,流动类、税收类工具盯住信贷更有效,信贷类工具盯住房价目标有效性更强,而资本类工具不具有明显的目标倾向性;宏观审慎政策实施次数越多、连续性越强,政策的有效性就越差;宏观审慎政策具有非对称性,经济上行周期实行紧缩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性比下行周期实施扩张政策更有效。研究结果为"金砖国家"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科学实施宏观审慎政策提供了经验支撑。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梁琪  李政  卜林  
本文将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和可变的LTV上限作为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代表,利用中国商业银行2003-2012年的微观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了这两大工具在抑制商业银行信贷扩张、杠杆率变动及其顺周期性中的作用,评估了中国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有效性。研究显示,这两大工具能够显著影响中国商业银行的信贷增长和杠杆率变动,而且通过其逆周期调节,能够有效降低银行信贷扩张和杠杆率放大的顺周期性,中国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调控是有效的。由于其传导机制的不同,准备金率的调控效率在不同类型银行间的差异相对较小,可变的LTV上限对五大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效力则要高于城商行和农商行。研究结果为构建中国宏观审慎...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成虎  孙陵霞  
本文通过对1989年反洗钱国际合作以来,有关反洗钱的政策评价、有效性评估等文献的梳理,从国际层面,侧重预防政策,综述了反洗钱有效性的目标界定、有效性不足的表现和原因、有效性的衡量指标等问题。由此得出结论:"两大合作悖论"是国际反洗钱预防政策有效性不足的主要原因。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一是国际反洗钱预防政策有效性的衡量指标体系研究;二是国际反洗钱预防政策的机制设计研究。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方意  张瀚文  荆中博  
本文构建纳入六类宏观审慎政策的DSGE模型,并考虑总贷款、房价、资本金三类金融稳定目标。研究发现,信贷需求类政策的力度和效果优于信贷供给类,原因在于信贷需求类政策对信贷投放等调控更直接。进一步地,宏观审慎政策有效性的前提为,政策想要实现的目标与其盯住的目标要保持一致。此外,宏观审慎政策在实现三类金融稳定目标时,需要相互权衡。政策前沿曲线结果显示,“双支柱”调控框架有效性明显优于盯住金融稳定的货币政策调控框架。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