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15)
2023(18659)
2022(16108)
2021(15310)
2020(12747)
2019(29456)
2018(28838)
2017(55259)
2016(30155)
2015(33702)
2014(33360)
2013(32759)
2012(30298)
2011(27377)
2010(27134)
2009(24818)
2008(24158)
2007(20942)
2006(18280)
2005(16260)
作者
(86136)
(71816)
(71082)
(67990)
(45923)
(34364)
(32381)
(28096)
(27359)
(25712)
(24480)
(24301)
(22931)
(22741)
(22474)
(22341)
(21380)
(21357)
(20614)
(20593)
(17836)
(17695)
(17378)
(16483)
(15988)
(15987)
(15898)
(15737)
(14538)
(14259)
学科
(118116)
经济(117983)
管理(84466)
(79640)
(65350)
企业(65350)
方法(54592)
数学(47851)
数学方法(47194)
中国(33818)
(31888)
(30967)
(26524)
业经(25455)
(23768)
贸易(23759)
(23145)
(22275)
地方(22035)
农业(21085)
(19114)
(19104)
银行(19057)
财务(19028)
财务管理(18990)
理论(18856)
(18325)
(18257)
金融(18254)
(18198)
机构
大学(423132)
学院(419370)
(171470)
经济(167993)
管理(163055)
研究(147833)
理学(141341)
理学院(139756)
管理学(137111)
管理学院(136374)
中国(110531)
科学(91600)
(90629)
(77890)
(74363)
(71490)
研究所(68171)
中心(66539)
业大(63961)
财经(62453)
(60108)
北京(57344)
(57203)
农业(56384)
(55335)
师范(54725)
(54143)
经济学(52270)
(48476)
经济学院(47115)
基金
项目(290832)
科学(228562)
基金(212528)
研究(209406)
(187302)
国家(185802)
科学基金(158513)
社会(132040)
社会科(125117)
社会科学(125082)
基金项目(111353)
(110983)
自然(104488)
自然科(102097)
自然科学(102065)
自然科学基金(100225)
教育(96283)
(95012)
资助(88920)
编号(84028)
成果(68474)
重点(65538)
(64695)
(61751)
(59956)
课题(58062)
科研(56277)
创新(56049)
教育部(55222)
国家社会(54996)
期刊
(181968)
经济(181968)
研究(124795)
中国(79056)
学报(70804)
(64350)
科学(64164)
管理(60092)
(58328)
大学(53585)
学学(50418)
教育(46288)
农业(44862)
(37300)
金融(37300)
技术(35613)
经济研究(30555)
财经(30410)
业经(28388)
(26161)
(23986)
问题(23526)
图书(21689)
(20540)
(20085)
科技(19790)
技术经济(19546)
理论(19164)
世界(18679)
统计(18417)
共检索到6157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叶欢  
随着对宏观审慎政策研究的深入,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有效性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大多数实证研究都表明宏观审慎工具能有效抑制信贷和资产价格的过快增长。本文使用中国、中国香港和韩国的数据用GMM方法估计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结果表明,紧缩性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对信贷增长和房地产价格上涨有抑制作用。本文也对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分工具种类和作用方向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信贷增长作用最为显著的是存款准备金率工具及贷款价值比、债务收入比工具,扩张性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对信贷增长作用更显著;对房地产价格增长作用最为显著的是贷款价值比、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梁琪  李政  卜林  
本文将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和可变的LTV上限作为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代表,利用中国商业银行2003-2012年的微观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了这两大工具在抑制商业银行信贷扩张、杠杆率变动及其顺周期性中的作用,评估了中国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有效性。研究显示,这两大工具能够显著影响中国商业银行的信贷增长和杠杆率变动,而且通过其逆周期调节,能够有效降低银行信贷扩张和杠杆率放大的顺周期性,中国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调控是有效的。由于其传导机制的不同,准备金率的调控效率在不同类型银行间的差异相对较小,可变的LTV上限对五大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效力则要高于城商行和农商行。研究结果为构建中国宏观审慎...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旭  王昊  
宏观审慎政策已经成为缓和金融顺周期、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政策工具。本文基于71个国家的跨国数据和最新的宏观审慎政策数据库,分析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宏观审慎政策对减少信贷扩张有显著作用,而对房价快速攀升无缓和作用。另外,宏观审慎政策的效果根据收入水平和资本账户开放程度的不同而不同,宏观审慎政策在发达国家和资本账户封闭的国家更有效,而在资本账户开放的国家无明显效果。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荆中博  方意  
本文在政策工具有效性的基础上提出靶向性的概念,并对两者的相互影响机制进行系统梳理。然后,本文利用定性向量自回归模型和历史方差分解研究2005—2017年我国贷款价值比、法定准备金率政策对贷款增速、房地产价格增速等金融稳定目标的有效性和靶向性。研究结果表明:(1)贷款价值比政策以房价为靶向目标,以贷款为非靶向目标;法定准备金率政策同时以贷款和房价为靶向目标。(2)贷款价值比政策对靶向目标的有效性较强,对非靶向目标的有效性较弱;法定准备金率政策对两个靶向目标的有效性均较强。(3)动态来看,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宏观审慎政策与金融稳定目标的相互作用机制发生结构性变化。危机爆发后,政策工具对监管目标的有效性和靶向性显著提高,两个宏观审慎政策对房地产的调控由逆周期转为顺周期。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澜飚  戴金甫  
通过系统梳理2011-2016年我国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使用情况,并基于这六年国内124家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分别采用个体固定效应和系统GMM模型进行面板数据回归,可以检验我国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有效性。研究显示,通过逆周期调节,宏观审慎政策工具能够有效地促进商业银行贷款的增长,抑制了经济下行的颓势,并未造成银行风险水平的上升。此外,对于不同类型的银行,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在促进贷款增长的效用差异上十分显著,但在抑制银行风险积累的效用差异方面并不明显。这为全面深入构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提供了实证基础和经验结果。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境辉  黄宁  
结合现阶段我国面临的潜在系统性风险,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围绕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与制度安排的有效性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遏制信贷过度增长方面,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效果优于货币政策;(2)在遏制房价过度膨胀方面,货币政策工具的效果优于宏观审慎政策;(3)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使用的实施效果优于单一政策工具;(4)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对中小型银行的影响效应大于大型银行,对非上市银行的实施效果好于上市银行;(5)一个有效的宏观审慎政策制度安排应重视中央银行的主导性作用。未来,我国宏观审慎政策实践应从加强与货币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英中   施建淮   方一鸣  
宏观审慎政策是加强金融稳定性、预防金融危机的重要政策工具,而针对外汇的宏观审慎政策则是在金融一体化的大环境下应对外部因素冲击、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文章基于中国美元债发债企业的微观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中国外汇宏观审慎政策对于中国企业海外债发行调节的有效性,并构建了一个包含异质性企业的两期模型对影响机制进行了解释。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外汇宏观审慎政策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企业和非平台类企业的影响呈现相反方向,影响效果对冲导致总量上整体调节效果不佳。紧缩的外汇宏观审慎政策能够有效抑制非平台类企业的美元债发债行为,但政策的跨部门溢出效应却会增加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企业的美元债发债概率和发债量,增加平台类企业部门的外汇风险。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杨昊龙  方意  李宪铎  宋辉鹏  
本文以"金砖国家"为例,利用定性向量自回归(Qual VAR)模型实证检验了流动类工具、信贷类工具、资本类工具以及税收类工具等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性。研究表明,信贷类、税收类等政策工具有效性较好,流动类、资本类等政策工具有效性较差;在盯住信贷、房价等政策目标方面,政策工具具有一定的偏好。其中,流动类、税收类工具盯住信贷更有效,信贷类工具盯住房价目标有效性更强,而资本类工具不具有明显的目标倾向性;宏观审慎政策实施次数越多、连续性越强,政策的有效性就越差;宏观审慎政策具有非对称性,经济上行周期实行紧缩宏观审慎政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敏锋  李拉亚  
伴随宏观审慎政策的实施,宏观审慎政策有效性逐渐上升为各界关注的问题。本文依据2011年来国际经济学界对宏观审慎政策有效性研究的成果,评述宏观审慎政策的目标、工具设计、组织安排、国际合作和成本收益等问题的有效性,揭示当前宏观审慎政策有效性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指出今后宏观审慎政策有效性研究的可能发展方向。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叶思晖  樊明太  李凯  
基于我国建立了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的事实,比较各类逆周期性宏观审慎政策效应有利于提高宏观审慎工具选择的合理性。通过将信贷类、资本类和流动性类政策植入一个DSGE模型并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在经济上升期,资本类和流动性类政策对金融稳定的促进作用最强,组合政策的优势并不明显;在金融风险期,组合政策对于金融稳定的贡献则显著优于单一政策。从福利效应角度来看,宏观审慎政策只在金融风险期提高了社会福利,其中组合政策的帕累托改进最为显著。因此,中国人民银行一般应主要实施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流动性类政策和调整资本充足率的资本类政策,并在金融风险加剧时期考虑使用组合型政策,从而更有利于金融长期稳定和社会福利改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方意  
本文研究了宏观审慎政策及其组合的有效性。结果表明:(1)钉房价贷款价值比、钉产出存贷比与钉信贷存贷比政策是有效的,这与中国宏观审慎政策实践一致。(2)宏观审慎政策有效的前提在于钉住目标和最终监管对象保持一致,且政策工具的影响力度较大。宏观审慎政策仅在钉住目标和最终监管对象的指向相同或都不具有指向性时才有可能有效;指向错配、钉住目标或最终监管对象仅一方有指向的政策必然无效;政策传导机制中非耐心家庭与企业家贷款"替代效应"的方向及强弱程度显著影响政策效果。(3)本文对钉住目标系数、外生冲击类型以及结构参数的敏感性分析论证了结论的稳健。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卜林  赵航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逐渐彰显出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与复杂性,促使学界与监管当局对其内在原因做出深刻思考。由于微观审慎监管难以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各界开始普遍接受宏观审慎政策在防范系统性风险以及逆周期监管方面的作用。通过对宏观审慎的内涵、政策有效性的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方法以及宏观审慎管理实践等方面进行梳理,探究其与货币政策协调搭配关系,进而为搭建有效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提供合理依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杨昊龙  方意  李宪铎  宋辉鹏  
本文以"金砖国家"为例,利用定性向量自回归(Qual VAR)模型实证检验了流动类工具、信贷类工具、资本类工具以及税收类工具等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性。研究表明,信贷类、税收类等政策工具有效性较好,流动类、资本类等政策工具有效性较差;在盯住信贷、房价等政策目标方面,政策工具具有一定的偏好。其中,流动类、税收类工具盯住信贷更有效,信贷类工具盯住房价目标有效性更强,而资本类工具不具有明显的目标倾向性;宏观审慎政策实施次数越多、连续性越强,政策的有效性就越差;宏观审慎政策具有非对称性,经济上行周期实行紧缩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性比下行周期实施扩张政策更有效。研究结果为"金砖国家"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科学实施宏观审慎政策提供了经验支撑。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杭品厚  
全球金融危机促使人们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反思,认为微观审慎金融监管难以解决金融稳定性问题,而实施宏观审慎监管降低顺周期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成为大多数学者的共识。本文的重点是对宏观审慎政策的概念、种类、其政策有效性的理论模型和实证文献综述进行总结和评述,从而为构建有效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提供借鉴。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馨  
近年来宏观经济形势变化促使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理念发生重大转变,反映在央行职能上,加强了对货币政策目标的重新审视以及对金融稳定方面监管职能的重新思考,我国除了关注逆周期调节以外,还应将宏观审慎管理理念引入宏观调控政策框架中来,加强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配合。本文在阐述货币政策从逆周期向宏观审慎管理职能转变的基础上,对我国传统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不足以及在引入动态资本充足率之后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方面进行了实证和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