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45)
2023(8057)
2022(6737)
2021(6634)
2020(5351)
2019(12521)
2018(12248)
2017(22945)
2016(12667)
2015(14497)
2014(14542)
2013(14078)
2012(13470)
2011(12362)
2010(12572)
2009(11640)
2008(11714)
2007(10491)
2006(9556)
2005(8936)
作者
(34163)
(28233)
(28193)
(27291)
(18445)
(13497)
(12964)
(11035)
(10932)
(10675)
(9744)
(9437)
(9277)
(9208)
(9190)
(8847)
(8462)
(8229)
(8158)
(8145)
(7346)
(6908)
(6745)
(6557)
(6490)
(6381)
(6345)
(6330)
(5706)
(5680)
学科
(51080)
经济(51023)
管理(35260)
(31428)
(24360)
企业(24360)
方法(19804)
中国(19014)
数学(17581)
数学方法(17372)
(15427)
(13831)
(13649)
贸易(13640)
(13431)
(11799)
(10704)
(10306)
银行(10303)
业经(10106)
(9985)
农业(9639)
(9060)
(8884)
金融(8883)
及其(8346)
地方(8285)
环境(7969)
理论(7797)
教育(7565)
机构
学院(178403)
大学(177472)
(82930)
经济(81316)
研究(65747)
管理(64753)
中国(53936)
理学(53794)
理学院(53181)
管理学(52473)
管理学院(52113)
(39906)
(38797)
科学(35215)
(32602)
财经(30496)
中心(29778)
研究所(28909)
(27876)
(27794)
经济学(26887)
北京(25710)
(24434)
师范(24284)
经济学院(24110)
(23945)
(23696)
财经大学(22449)
(22001)
业大(20041)
基金
项目(107081)
科学(85180)
研究(84907)
基金(78362)
(66786)
国家(66218)
科学基金(56534)
社会(54561)
社会科(51699)
社会科学(51692)
教育(39846)
基金项目(39219)
(38398)
编号(35159)
资助(33863)
自然(33418)
(33169)
自然科(32638)
自然科学(32631)
自然科学基金(32105)
成果(30670)
(25761)
课题(25256)
重点(24158)
中国(23778)
(23720)
国家社会(23167)
(22934)
教育部(22674)
(21716)
期刊
(96722)
经济(96722)
研究(62766)
中国(40182)
(30475)
管理(25774)
教育(24964)
(22443)
科学(21934)
(21867)
金融(21867)
学报(21604)
大学(17320)
经济研究(16666)
技术(16005)
财经(15681)
学学(15655)
农业(15302)
业经(14024)
(13672)
(13575)
问题(12618)
国际(12241)
世界(11309)
图书(9866)
(8869)
论坛(8869)
技术经济(8782)
(8648)
现代(8214)
共检索到2909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晓慧  
近年来,中国的金融调控框架有了新的演进。随着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创新深化,在资源配置效率得以提高的同时,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开始分化,金融体系自身的复杂性、脆弱性也明显增大,原有的以货币政策为主的金融调控框架面临挑战。有鉴于此,基于中国国情并结合国际上对国际金融危机教训的总结,中国在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从而初步形成了"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晓慧  
近年来,中国的金融调控框架有了新的演进。随着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创新深化,在资源配置效率得以提高的同时,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开始分化,金融体系自身的复杂性、脆弱性也明显增大,原有的以货币政策为主的金融调控框架面临挑战。有鉴于此,基于中国国情并结合国际上对国际金融危机教训的总结,中国在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从而初步形成了"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维多利亚·萨博塔  霍成义  王邕  赵宇翔  刘敏  王馨  杨阳  王蓉  
本文基于宏观审慎目标、理论动因和风险传播渠道,探讨了是否应该追加全局性资本金以平抑经济周期。全局性资本金追加要求可以一刀切或者区别对待,区别对待的方法有利于更好地掌控风险,但必须慎重考量区别对待的适度水平,可通过一系列定量和定性指标来调校全局性资本金追加标准;宏观审慎决策需要一定的相机抉择,但必须对其施加相应的约束以保障政策的透明度、责任性和前瞻性,建议制定完备的责任约束机制,从而形成"有约束的相机抉择"的宏观审慎机制;一国宏观审慎制度需要得到国际合作与配合才能充分地发挥效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新彬  
当前,我国正在着力建立监管协调机制,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宏观审慎政策多方面的共识,也沉淀了一些认识误区与分歧作为此轮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改进监管的一种重要选择,宏观审慎政策被广泛用来防范和降低金融负外部性。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宏观审慎政策多方面的共识,也沉淀了一些认识误区与分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晓艳  
国际金融危机后,英国不仅改革了监管体制,还陆续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工具来落实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建议权和指令权英国的《2012年金融服务法案》将维护英国金融体系稳定与活力的"宏观审慎监管"职能赋予了英格兰银行下设的金融政策委员会(FPC),同时法案赋予FPC两项主要权力来落实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建议权和指令权。根据法案,FPC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海梅·卡鲁阿纳  司马亚玺  李孟来  
对具有多样的制度框架和金融结构的国家而言,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了其加强政策的宏观审慎取向的总体趋势加强宏观审慎政策取向的趋势"宏观审慎"的概念在过去四年的政策中引起了广泛讨论。事实上,对具有多样的制度框架和金融结构的国家而言,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了其加强政策的宏观审慎取向的总体趋势。这是非常受欢迎的:最近的经验警示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解决整个系统的风险,而这恰恰正是宏观审慎政策的相关内容。宏观审慎政策的框架可能是新的,但主要是指其在意义上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奥利维尔·珍妮  郭子睿  
金融危机之前,负责金融稳定的政策制定者没有意识到存在于经济繁荣之上的金融脆弱性,鲜有国家采取审慎的宏观政策。而在此之后,各国纷纷把审慎的宏观政策作为实现金融稳定的一种新型工具。本文旨在研究宏观审慎政策与国际资本流动之间的关系。宏观审慎政策与国际资本流动具有双向关系。宏观审慎政策不仅受到资本流动的影响,还会影响资本流动,而且二者都会产生预期外的国际溢出效应。例如:新兴市场国家出于谨慎的目的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但会对美国的金融稳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晓艳  
国际金融危机后,英国不仅改革了监管体制,还陆续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工具来落实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建议权和指令权英国的《2012年金融服务法案》将维护英国金融体系稳定与活力的"宏观审慎监管"职能赋予了英格兰银行下设的金融政策委员会(FPC),同时法案赋予FPC两项主要权力来落实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建议权和指令权。根据法案,FPC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立勇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针对单个金融机构的市场自律和微观监管的不足越来越明显,并开始对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及框架进行探索。国际金融组织、G20峰会和各国货币及金管当局都对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新彬  
当前,我国正在着力建立监管协调机制,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宏观审慎政策多方面的共识,也沉淀了一些认识误区与分歧作为此轮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改进监管的一种重要选择,宏观审慎政策被广泛用来防范和降低金融负外部性。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宏观审慎政策多方面的共识,也沉淀了一些认识误区与分歧。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程炼  
最近的一段时间可谓中国金融体系的多事之秋,各种"状况"纷至沓来,企业、投资者、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当局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从"去杠杆"、资管新规到P2P风险处置,我们都看到长期与短期、时间与空间、经济与金融等各个维度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也更加认识到金融监管时刻如履薄冰的状态。与此同时,金融风险及其政策应对的复杂性也让我们不得不再次重温金融监管的一些基本概念的内涵,其中之一就是宏观审慎政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文  
马勇博士的新著《金融稳定与宏观审慎:理论框架及在中国的应用》通过系统的理论和实证分析,重新审视了金融稳定和系统性风险的理论基础,并对金融稳定和宏观审慎之间的关联机制和内在逻辑进行了结构性重建。在此基础上,作者结合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运行的实际特征,提出了有利于实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文  
马勇博士的新著《金融稳定与宏观审慎:理论框架及在中国的应用》通过系统的理论和实证分析,重新审视了金融稳定和系统性风险的理论基础,并对金融稳定和宏观审慎之间的关联机制和内在逻辑进行了结构性重建。在此基础上,作者结合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运行的实际特征,提出了有利于实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宋科  李戎  
1970年代以来,由于货币稳定无法保障金融稳定、个体稳健无法实现系统稳健等问题无法在制度层面得以解决,导致金融危机频繁发生。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在现行金融监管体系下增加"宏观维度"并以此重构全球金融监管格局,不仅成为理论研究的焦点问题,而且已经真正走进了主要经济体的监管实践当中。近年来,尽管中国紧随全球监管改革大趋势,不断推动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但就目前来看改革仍限于工具创新而未真正触及体制改革的核心,系统性风险隐患依然存在。因此,在人民币加入SDR,内外部风险相互交织衍生的大背景下,我们更应当尽早构建起与新时期经济金融发展相匹配、符合中国实际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本文详细阐述了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目标、工具、政策协调等问题,并据此为新时期中国金融监管改革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境辉  黄宁  
结合现阶段我国面临的潜在系统性风险,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围绕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与制度安排的有效性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遏制信贷过度增长方面,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效果优于货币政策;(2)在遏制房价过度膨胀方面,货币政策工具的效果优于宏观审慎政策;(3)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使用的实施效果优于单一政策工具;(4)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对中小型银行的影响效应大于大型银行,对非上市银行的实施效果好于上市银行;(5)一个有效的宏观审慎政策制度安排应重视中央银行的主导性作用。未来,我国宏观审慎政策实践应从加强与货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