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61)
- 2023(2410)
- 2022(2048)
- 2021(1904)
- 2020(1584)
- 2019(3239)
- 2018(3130)
- 2017(5583)
- 2016(3418)
- 2015(3805)
- 2014(3881)
- 2013(3807)
- 2012(3869)
- 2011(3482)
- 2010(3855)
- 2009(3727)
- 2008(3887)
- 2007(3587)
- 2006(3418)
- 2005(3447)
- 学科
- 济(14254)
- 经济(14230)
- 管理(10670)
- 业(8255)
- 企(7147)
- 企业(7147)
- 中国(4804)
- 制(4364)
- 方法(4312)
- 学(3999)
- 财(3995)
- 银(3739)
- 银行(3738)
- 教育(3730)
- 农(3693)
- 行(3621)
- 理论(3354)
- 数学(3312)
- 数学方法(3217)
- 融(3194)
- 金融(3194)
- 地方(2894)
- 业经(2852)
- 体(2678)
- 策(2591)
- 制度(2401)
- 度(2401)
- 农业(2357)
- 划(2159)
- 税(2128)
- 机构
- 大学(50230)
- 学院(48557)
- 济(19626)
- 经济(19067)
- 研究(17534)
- 管理(16397)
- 中国(14889)
- 理学(13041)
- 理学院(12871)
- 管理学(12607)
- 管理学院(12507)
- 财(11524)
- 京(11229)
- 江(9416)
- 科学(9353)
- 中心(8917)
- 所(8670)
- 财经(8377)
- 范(8208)
- 师范(8162)
- 经(7542)
- 研究所(7481)
- 北京(7480)
- 州(7251)
- 师范大学(6544)
- 省(6430)
- 农(6341)
- 经济学(6245)
- 人民(6110)
- 财经大学(6105)
共检索到891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杜亚军 陈灯塔
内需不足、投资过度等失衡现象制约了经济发展。在中央与地方分权式政治框架下,构建博弈描述政府与企业的理性抉择和追求利益最大化行为,从经济运行机制角度,分析宏观失衡及调控失灵。研究发现:(1)现阶段经济机制不可能产生有效均衡,这是失衡的直接原因;(2)当前经济机制下,政府调控仅加深了失衡。进一步,认为:(1)GDP政绩考评体系是导致政府投资竞争进而引发经济失衡的制度渊源;(2)解决失衡要求在政绩考评中增加反映居民消费的指标。
关键词:
宏观失衡 有效需求 经济调控 政绩考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伟 蔡志洲
2004年以来,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强劲的增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8773亿元,同比增长9.7%。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累计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同比增幅从2月底的53%降低到7月底的31.1%,累计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幅则从1月底的11.8%增加到7月底的12.8%。这说明国家
[期刊] 改革
[作者]
徐长生 王晶晶
现阶段我国宏观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面临较严重的内外失衡。内外失衡是需求结构的失衡,即高投资和高出口拉动高增长,而消费严重不足。内外失衡的实质是整个经济的过度储蓄。过度储蓄主要由收入分配结构的失衡造成。收入分配结构的失衡又是依靠无限劳动力供给和极低劳动力成本实现快速资本积累和高速增长的生产模式决定的。必须针对需求模式、分配模式和生产模式三个层次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失衡进行系统的矫正,统筹协调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外经济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供给管理政策等多种政策工具。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伟
本文考察了中国经济发展达到的新水平,分析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和发展条件发生的新变化,特别强调了实现新目标遇到的新挑战。本文分析了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失衡,剖析了失衡产生的主要原因,尤其强调了新阶段新失衡的新特点。本文探讨了针对新目标、新挑战、新失衡、新动因,宏观调控方式应发生怎样的转变,这种转变对制度创新有怎样的要求?尤其是新的历史起点上,社会经济均衡持续发展对经济改革提出了怎样的新要求。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姜巍
我国目前宏观经济运行中内外失衡较为严重,储蓄率过高、消费需求不足、投资低效、失业率上升与国际收支巨额双顺差同时并存。尽管内外失衡是开放宏观经济运行的“常态”,短期内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但长期的内外失衡有悖于经济的持续发展。内外失衡并存的根本原因在于内部失衡,协调内外均衡的有效途径就是要转变我国过度依赖外需的经济发展模式,使我国经济发展建立在内需为主的基础之上。
关键词:
内外均衡 宏观经济目标 经济发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宝瑜
本文将我国宏观经济划分为5大领域,13个类别,再细分为32个组,设置了93个年度宏观经济失衡指标,提出了判断经济失衡的8个标准和确定均衡值的9种方法,按年度测算了每个指标的失衡度,在此基础上用组合权重和层次分析方法逐层综合,构建了一个宏观经济失衡指数,实际测算了2001-2007年我国宏观经济总体失衡度。分析了我国宏观经济各主要方面的失衡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失衡 经济均衡 统计指数 统计加权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尹敬东
结构失衡与宏观经济政策成效的理论分析尹敬东为论证方便,我们假定:(1)结构失衡模型仅限于投资和消费两个部门。(2)经济未到充分就业和资源充分利用状态。一、结构失衡: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作为研究结构失衡的起点,我们采用新古典综合学派的分析框架,这个由希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耀 陶立新
经济学存在的价值就在于探讨对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其衡量标准是供求均衡。供过于求表明有限资源的相对浪费,或有效需求的相对不足,导致就业下降和经济衰退;求大于供则意味着稀缺资源的相对节约,有效需求的相对过旺。致使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状况就宏观而言都存在供求均衡问题。亚当·斯密设想的无宏观调控系统,只由企业和市场共同组成的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便能自觉地实现供求均衡。但世界各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早已表明,这只不过是一种过时的19世纪的观念。由于种种原因,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在社会经济运行系统中的许多方面往往失灵,在缺少国家的理性干预下,不仅会出现总量失衡,而且会引起结构失衡。...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秦爱华
欧盟的经济失衡是导致2008年欧洲金融危机的主要因素,欧盟于2011年启动宏观经济失衡程序以避免经济失衡的深化和欧盟的分裂。欧盟经济失衡突出表现为贸易失衡和财政失衡,这也是导致欧洲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宏观经济失衡程序执行六年来多数欧盟成员国仍然存在经济失衡的风险,各国的政策效果差异较大。总体来看,欧盟宏观经济失衡程序的执行效果有限,欧盟宏观经济失衡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多速欧洲将可能成为欧盟的战略选择。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石永拴 肖继五 高士亮
本文从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消费投资及外贸结构三个层面,阐述了宏观经济的结构性失衡引致国际收支"双顺差"的作用机理。同时,运用实证模型分析了三种结构性失衡对"双顺差"产生的具体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失衡会造成收入分配结构、消费投资及外贸结构的失衡,并且是"双顺差"形成的根源;收入分配结构、消费投资及外贸结构的不合理,可强化国际收支的"双顺差"格局。为此,就需要对宏观经济的整体结构进行必要调整,将调整的重点放在:推行国民收入的存量调节,增强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力度;运用"小政府,大市场"的运行模式,改善投资消费及外贸结构;通过提升附加价值创造力,引导产业结构实现优化与调整,以便从根本上促使...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郭克莎
从2003年至2004年第一季度的统计数据看,我国经济中的结构失衡问题日益严重,结构问题使总量问题更加突出,通胀的压力明显增大,同时,又存在着通胀(结构性膨胀)转变为通缩(结构性过剩)的危险,宏观调控处于一个相当微妙的阶段。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秦爱华
欧盟的经济失衡是导致2008年欧洲金融危机的主要因素,欧盟于2011年启动宏观经济失衡程序以避免经济失衡的深化和欧盟的分裂。欧盟经济失衡突出表现为贸易失衡和财政失衡,这也是导致欧洲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宏观经济失衡程序执行六年来多数欧盟成员国仍然存在经济失衡的风险,各国的政策效果差异较大。总体来看,欧盟宏观经济失衡程序的执行效果有限,欧盟宏观经济失衡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多速欧洲将可能成为欧盟的战略选择。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重庆市涪陵区财政局课题组 李睿
近年来,重庆市涪陵区经济社会发展较快,财政收支规模不断扩大,但财力增长滞后于日益扩大的支出需求、财力有限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仍然不可忽视。对此,区财政相继采取了预算追加听证、建设项目评审等措施强化财政资金管理,在认真比较和借鉴其他地区绩效评价具体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涪陵实际,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和重点领域以及社会关注度高、支出金额较大、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开展评价试点,并健全财政资金绩效考核和跟踪问效制度。到2010年,共对76个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和民生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鲲 陈亮亮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对于现代政府治理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试图在国际比较的分析之上,就市场经济国家的财政绩效管理加以适当梳理,为中国财政绩效管理模式的构建,提供一个具有较强借鉴意义的参照体系;为研究探索我国公共财政支出的绩效管理办法,科学评价公共财政支出经济性和有效性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
关键词:
政府 财政绩效 资金配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