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69)
- 2023(12851)
- 2022(10433)
- 2021(9681)
- 2020(8234)
- 2019(18682)
- 2018(17680)
- 2017(33450)
- 2016(17945)
- 2015(20047)
- 2014(19332)
- 2013(19142)
- 2012(17751)
- 2011(16192)
- 2010(16252)
- 2009(15553)
- 2008(14644)
- 2007(12547)
- 2006(11072)
- 2005(10135)
- 学科
- 济(77729)
- 经济(77642)
- 管理(48829)
- 业(48077)
- 企(38497)
- 企业(38497)
- 方法(38020)
- 数学(34939)
- 数学方法(34486)
- 中国(28257)
- 融(27858)
- 金融(27857)
- 银(25160)
- 银行(25117)
- 行(24346)
- 财(19966)
- 农(18990)
- 贸(17636)
- 贸易(17622)
- 易(17317)
- 制(16496)
- 学(15838)
- 业经(15291)
- 地方(13231)
- 农业(13108)
- 务(12729)
- 财务(12699)
- 财务管理(12679)
- 企业财务(12198)
- 中国金融(11532)
- 机构
- 大学(261481)
- 学院(257223)
- 济(115737)
- 经济(113912)
- 管理(95925)
- 研究(94482)
- 理学(83893)
- 理学院(82941)
- 管理学(81193)
- 管理学院(80771)
- 中国(78408)
- 科学(57298)
- 京(54993)
- 财(51246)
- 农(48988)
- 所(48137)
- 研究所(44541)
- 中心(43719)
- 财经(41965)
- 业大(40763)
- 农业(38939)
- 经(38648)
- 经济学(38345)
- 北京(34930)
- 经济学院(34828)
- 江(34816)
- 院(33386)
- 财经大学(31877)
- 范(30992)
- 师范(30546)
- 基金
- 项目(178854)
- 科学(141826)
- 基金(135557)
- 研究(122201)
- 家(121702)
- 国家(120789)
- 科学基金(102357)
- 社会(82222)
- 社会科(78322)
- 社会科学(78304)
- 基金项目(70525)
- 自然(67545)
- 自然科(66170)
- 自然科学(66144)
- 省(65978)
- 自然科学基金(65042)
- 划(57707)
- 资助(56691)
- 教育(55677)
- 编号(44481)
- 重点(41220)
- 部(40735)
- 发(37960)
- 创(37734)
- 国家社会(36166)
- 创新(35492)
- 成果(35465)
- 科研(35188)
- 教育部(34857)
- 计划(33906)
共检索到3789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杨 陈经伟
近年来,宏观型对冲基金加快了策略转型和运作方式调整,表现为进一步分化为中小型化和专业化,其结构性变化是投资者中的机构投资者显著增加,大型金融机构也相继设立了机构内对冲基金;在投资策略方面,为了减少风险暴露,宏观型对冲基金正在寻找与各国政府意愿和金融市场走势更加协调的投资策略;这些新的变化对于各国金融稳定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中国的经济金融形势十分有利于对冲基金实施多头策略,因此,如何有序开放金融市场和金融业及有效阻止对冲基金可能给中国金融体系造成的冲击是中国应当考虑和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宏观型对冲基金 新动向 金融稳定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鹏 蔡庆丰
全球流动性过剩导致全球金融资产激增,推动对冲基金业规模迅速膨胀,也使得对冲基金业在结构和投资动向上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对冲基金在全球寻找套利和投机机会,对全球的金融稳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此背景下,中国需要审慎资本项目开放和加强对冲基金的监管。
关键词:
对冲基金 金融稳定 流动性过剩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扬
国际资本自由流动是宏观型对冲基金的温床。尽管国际上受美金融危机发生的具体原因千差万别,但共同的特点是有意、无意地扩大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失衡,然后借助金融市场的瞬间强制调整,获取巨额利润。宏观型对冲基金作为盈利组织无可厚非,关键是要避免宏观经济的严重失衡。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刚 吴畏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低利率环境下对冲基金规模、市场影响和行业特征发生了一系列重要变化。从金融稳定视角看,对冲基金既可以基于不受直接监管的特点,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充当系统性风险"缓释器",也可以因高杠杆、隐蔽的操作直接或间接触发市场危机。为趋利避害,在构建对冲基金监管框架时,应遵循如下原则,一是避免直接限制对冲基金投资活动和风险管理细节,防止对其像共同基金或银行那样实施监管;二是在把握对冲基金市场影响传导机制的基础上控制监督关键变量,提高预警能力;三是在多元治理视角下,努力引导加强市场纪律。
关键词:
对冲基金 金融稳定 系统风险 监管框架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王晓婷 赵铖 沈沛龙
金融稳定保障基金是建设金融强国战略背景下维护和实现金融稳定的重要工具。通过编制2008—2020年中国31个省(区、市)金融部门、政府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和家庭部门宏观或有权益资产负债表,运用宏观在险价值方法度量各地区、各部门资产和负债市场价值的非预期损失,估算能充分覆盖重大风险敞口的金融稳定保障基金最优规模和配置比例。研究发现,中国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的最优相对规模从大到小依次是:政府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家庭部门和金融部门。其中,非金融企业部门和家庭部门地区间规模差异显著,东部地区相对规模水平较低,西部地区较高。政府部门作为公共部门具有对其他经济主体的隐性担保责任,最终承担其他部门产生但未抵补的金融风险,是金融稳定的“最后一道防线”。为了更好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应当确定风险适配的目标规模,并实现多层级分部门的有效配置,最终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稳定保障基金配置体系。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宋婵蓉 徐向阳
对冲基金的发展既为金融市场提供了流动性,减少了市场的低效率,也对银行机构和金融市场带来了威胁。随着我国对冲基金陆续推出,监管部门有必要审慎进行对冲基金的风险评估和监管。2010年,我国资本市场开展了融资融券业务和股指期货业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金明 肖苏艺
随着汇率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已成常态,探究开放经济中汇率波动对中国经济金融稳定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选取92个来自经济基本面和金融市场各个层面的变量,基于TVP-SFAVAR模型提取共同因子,测度经济和金融波动现状,并刻画汇率波动对经济和金融波动的时变影响特征。研究发现:汇率上升的正向冲击即人民币贬值在短期内有利于经济基本面,而长期中起到抑制作用;正向冲击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短期中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利用NARDL模型,深入分析人民币升值和贬值的双向冲击对经济与金融波动的非对称影响,结果表明,汇率冲击对经济和金融稳定具有非对称影响,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更大且在长期中显著。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李扬
发展金融市场的直接目的不是促成金融体系的稳定,但金融市场的发展还是有可能对于金融运行的稳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促进金融宏观调控机制的完善方面。银行间债券市场经过6年多的发展已成为中国金融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力地促进了央行货币调控机制从行政性为主向市场化为主的转换,从而也为央行提供了日益强大的促成金融稳定的政策工具。当然,央行还应从增加货币市场工具种类、完善市场基础设施等方面大力发展货币市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勇 叶永刚
基于资金流量表中我国各宏观部门间的金融交易数据,本文首先采用最大熵方法,估计了宏观金融系统中基于会计的互联暴露矩阵,继而通过构造相应的金融网络,研究了负面冲击在金融网络中的传导机制以及对宏观金融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资产价值损失的负面冲击主要通过部门间直接的资金互联暴露方式降低金融系统中各部门资产价值;金融机构部门的负面冲击对宏观金融系统稳定性的绝对影响程度最大;住户部门冲击对宏观金融系统稳定性的相对影响程度最大;国外金融危机和地方政府债务的不确定性很难通过流量资金渠道对我国金融系统的稳定产生影响。
[期刊] 征信
[作者]
黄志凌
保持宏观金融稳定是一个世界性话题,也是一个世纪性话题。而金融风险如同病毒不可能消灭,且会随着经济金融的发展、技术的革新不断发生变异。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近年来世界各主要经济体都采取了宽松货币政策,不仅使得金融市场容量和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更是改变了某些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模式,从而使得中央银行维护宏观金融稳定的难度大大增加。因此,着眼于现实的许多两难抑或多难选择,决策者应该从微观金融基础上去观察思考,应该由阻断不良资产对于金融机构的威胁转向阻断高风险金融机构对于金融体系的威胁。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高阳 田友春
近年来,金融因素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强,已逐步成为经济波动的重要诱因。在此背景下,2016年12月17—18日,"第二届中国金融经济周期论坛"(2016)在云南财经大学隆重召开。本届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编辑部、云南财经大学金融研究院、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和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联合主办。来自国内3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80余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高阳 田友春
近年来,金融因素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强,已逐步成为经济波动的重要诱因。在此背景下,2016年12月17—18日,"第二届中国金融经济周期论坛"(2016)在云南财经大学隆重召开。本届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编辑部、云南财经大学金融研究院、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和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联合主办。来自国内3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80余名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何国华 常鑫鑫
金融开放与宏观经济不稳定之间存在必然联系吗?本文构建了开放经济条件下包含金融开放度和利率调整时滞的新凯恩斯主义DSGE模型,通过MATLAB随机数值模拟分析了金融开放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开放通过影响各国之间经济冲击的传导,而影响宏观经济稳定。金融开放度的增加和利率调整时滞的缩小有利于减少中国技术冲击产生的福利损失,但会增加国外产出冲击和利率冲击给中国造成的福利损失。根据目前中国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国际经济形势的复杂多变,中国应该坚持适度、灵活的金融开放策略,并且坚持国内利率市场化改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文
马勇博士的新著《金融稳定与宏观审慎:理论框架及在中国的应用》通过系统的理论和实证分析,重新审视了金融稳定和系统性风险的理论基础,并对金融稳定和宏观审慎之间的关联机制和内在逻辑进行了结构性重建。在此基础上,作者结合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运行的实际特征,提出了有利于实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文
马勇博士的新著《金融稳定与宏观审慎:理论框架及在中国的应用》通过系统的理论和实证分析,重新审视了金融稳定和系统性风险的理论基础,并对金融稳定和宏观审慎之间的关联机制和内在逻辑进行了结构性重建。在此基础上,作者结合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运行的实际特征,提出了有利于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