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75)
- 2023(5821)
- 2022(4806)
- 2021(4527)
- 2020(3768)
- 2019(8263)
- 2018(8071)
- 2017(15580)
- 2016(8627)
- 2015(9498)
- 2014(9334)
- 2013(8981)
- 2012(8557)
- 2011(7731)
- 2010(8117)
- 2009(7443)
- 2008(7532)
- 2007(6960)
- 2006(6426)
- 2005(5854)
- 学科
- 济(29531)
- 经济(29501)
- 管理(25212)
- 业(22452)
- 企(17920)
- 企业(17920)
- 农(10584)
- 财(9948)
- 方法(9523)
- 中国(9407)
- 策(8457)
- 数学(8089)
- 数学方法(7914)
- 制(7716)
- 税(7566)
- 学(7524)
- 税收(7185)
- 收(7130)
- 业经(6886)
- 农业(6706)
- 银(6625)
- 银行(6611)
- 贸(6567)
- 贸易(6564)
- 及其(6548)
- 地方(6519)
- 行(6396)
- 易(6394)
- 政策(5706)
- 融(5551)
- 机构
- 学院(117360)
- 大学(115586)
- 济(48203)
- 经济(46915)
- 研究(44890)
- 管理(43483)
- 理学(36067)
- 理学院(35626)
- 中国(35604)
- 管理学(35020)
- 管理学院(34786)
- 科学(26702)
- 财(25908)
- 京(25100)
- 所(22906)
- 中心(21218)
- 研究所(20471)
- 农(20354)
- 江(20001)
- 财经(18929)
- 经(17196)
- 院(16902)
- 范(16406)
- 师范(16272)
- 业大(16250)
- 北京(16195)
- 农业(15865)
- 州(15337)
- 省(14995)
- 经济学(14067)
- 基金
- 项目(75130)
- 科学(59402)
- 研究(56262)
- 基金(54069)
- 家(47902)
- 国家(47496)
- 科学基金(39826)
- 社会(34391)
- 社会科(32542)
- 社会科学(32536)
- 省(28459)
- 基金项目(27698)
- 自然(26021)
- 教育(25619)
- 自然科(25359)
- 自然科学(25349)
- 划(25197)
- 自然科学基金(24898)
- 编号(23421)
- 资助(22440)
- 成果(20275)
- 重点(17681)
- 课题(17049)
- 部(16883)
- 发(16808)
- 性(15095)
- 创(15089)
- 科研(14228)
- 创新(14141)
- 教育部(14053)
共检索到1912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陈强 乔兆纲
本文基于金融部门评估规划的视角,分析了宏观压力测试的全局性、关联性和反馈性特征,并基于这三个特征设计了金融部门评估规划视角下的宏观压力测试实施框架。该框架考虑了宏观压力情景的跨期设置,关注银行账户利率风险与信用风险的联系,将二者都纳入资本充足率计量,通过机构违约关联网络理清金融风险传染的路径,并预留信贷计划和流动性需求的收集接口,以展开第二轮影响和宏观负效应分析。本文建议中国宏观压力测试实施框架要考虑中国国情和金融业实际,在制度、系统、人力等方面完善治理结构,逐步、适当披露相关内容。
关键词:
金融稳定 宏观压力测试 金融部门评估规划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孟繁亮
宏观审慎压力测试的四个步骤评估脆弱性开展宏观审慎压力测试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评估系统脆弱性。系统脆弱性是指对冲击有放大作用的金融特性,其来源于市场失灵导致的高杠杆、期限错配、互联性和复杂性等。冲击发生时,它可能导致正反馈循环、资产抛售和信贷供应大幅降低。评估脆弱性有助于监管者准确设定压力测试场景及其严重程度、研究风险放大渠道。
关键词:
压力测试 宏观审慎 框架研究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曹麟 彭建刚
本文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逆周期资本测算方法,该方法不同于《巴塞尔协议Ⅲ》将信贷/GDP指标作为逆周期超额资本提取的参考基准,为金融监管部门提供了一种新的宏观审慎管理工具:依据发放相同数量贷款所需的监管资本不出现波动这一逆周期调整原则设置宏观压力情景,监管资本等于8%的最低监管资本要求加上根据宏观压力测试结果计提的逆周期超额资本。实证研究结果及其相关分析可与《巴塞尔协议Ⅲ》逆周期资本监管框架相互佐证。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殷俊 刘爽
国外对于银行体系宏观压力测试的研究已较为系统,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了压力测试对于银行体系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作用。为加强银行的宏观审慎监管,增强金融稳健性,美国和欧盟相继开展了银行体系的压力测试工作,在压力测试范围、压力情景设置、测试方法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比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压力测试情况,我国应从加强应用研究、完善银行体系宏观审慎监管数据库、提高压力测试效率和透明度、强化测试结果应用等方面改进压力测试工作。
关键词:
宏观审慎监管 金融稳健 压力测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颖 李婧
历次金融危机表明,各经济体金融部门的稳健性对该国宏观经济健康发展以及抵御危机至关重要。提前模拟危机情景、分析预测危机可能造成的损失有助于监管部门尽早准备危机应急预案,延迟危机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危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谢斌
一、1998年所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及其产生的背景自1994年以来,我国开始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已取得明显成效,1997年已成功地实现经济“软着陆”目标并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但与此同时,在经济运行中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国际国内两方面。...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崔潮
在我国宏观调控的历史传统中,对政府干预的推崇根深蒂固,宏观调控中存在扩张性偏好。对政府理性的过度信任,防范政府道德风险的制约机制不健全,决策失误与腐败可能使宏观调控的目标发生扭曲,甚至"干得越多、错的越多"。所以应当警惕我国宏观调控中的扩张性倾向,深化市场化改革,完善公共选择机制,提高我国宏观调控效果。
关键词:
宏观调控 政府干预 财政政策 中国经济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成都市财政局课题组 何西龙
2018年12月19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预调微调,稳定总需求"。一年多来,成都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加快落实逆周期调节政策,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但宏观经济形势仍然复杂,建议加强政策研究和发展预判,抢抓逆周期调节政策执行窗口期,努力实现最优政策组合和最大整体效果,推动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逆周期调节 成都 稳增长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本·布罗德本特 赵天奕
货币政策的比较优势是稳定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而宏观审慎政策在维护金融稳定方面则略胜一筹英国的公共服务因具有"目标文化"的特点总是受到周期性批评。这主要是因为政治家们更关注公共服务中效果显著或可考核的目标,对不太容易考核的目标,即使它们同样重要,也会投入较少的精力。现实中许多工作都会涉及多个目标,并且其中一些目标比其他目标更容易考核。这就需要在目标分配时进行选择,即在可考核目标和不可考核目标同样重要
[期刊] 征信
[作者]
黄韵竹 王晓军
宏观审慎管理政策是"双支柱"政策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宏观审慎政策措施与调控工具的演进与发展,基层央行肩负的宏观审慎管理履职效能与任务愈发重要。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稳健性评估和风险识别,建立健全区域金融统计监测机制,加大宏观审慎监管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央行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下的履职能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立华
201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与世界银行(World Bank)将对中国、德国、英国、俄罗斯、瑞典、爱尔兰、芬兰、白俄罗斯等20个国家开展新一轮的金融部门评估规划(FSaP)压力测试,其中中国、圭亚那、印尼、牙买加、卢森堡、罗马尼亚等国家的FSaP压力测试将持续两年。早在1999年5月,IMF与World Bank联合推出FSaP压力测试,在16年的发展历程中,尽管质疑声从未间断,但截止到2015年,FSaP压力测试受到149个成员国家和地区的普遍欢迎和高度重视。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文
马勇博士的新著《金融稳定与宏观审慎:理论框架及在中国的应用》通过系统的理论和实证分析,重新审视了金融稳定和系统性风险的理论基础,并对金融稳定和宏观审慎之间的关联机制和内在逻辑进行了结构性重建。在此基础上,作者结合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运行的实际特征,提出了有利于实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文
马勇博士的新著《金融稳定与宏观审慎:理论框架及在中国的应用》通过系统的理论和实证分析,重新审视了金融稳定和系统性风险的理论基础,并对金融稳定和宏观审慎之间的关联机制和内在逻辑进行了结构性重建。在此基础上,作者结合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运行的实际特征,提出了有利于实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宋科 李戎
1970年代以来,由于货币稳定无法保障金融稳定、个体稳健无法实现系统稳健等问题无法在制度层面得以解决,导致金融危机频繁发生。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在现行金融监管体系下增加"宏观维度"并以此重构全球金融监管格局,不仅成为理论研究的焦点问题,而且已经真正走进了主要经济体的监管实践当中。近年来,尽管中国紧随全球监管改革大趋势,不断推动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但就目前来看改革仍限于工具创新而未真正触及体制改革的核心,系统性风险隐患依然存在。因此,在人民币加入SDR,内外部风险相互交织衍生的大背景下,我们更应当尽早构建起与新时期经济金融发展相匹配、符合中国实际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本文详细阐述了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目标、工具、政策协调等问题,并据此为新时期中国金融监管改革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SDR 系统性风险 宏观审慎政策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任代滨 张杨 尹琳
本文基于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以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的政策内涵及评估目的为导向,在现有MPA考核广义信贷考核口径基础上,提出广义信贷的统计口径,并对广义信贷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采用赋权的方法加总广义信贷各子项,使广义信贷更好地服务于"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的金融调控框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