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68)
- 2023(4894)
- 2022(4003)
- 2021(3898)
- 2020(3051)
- 2019(6830)
- 2018(6386)
- 2017(12349)
- 2016(6433)
- 2015(7196)
- 2014(6895)
- 2013(6772)
- 2012(6251)
- 2011(5582)
- 2010(5516)
- 2009(5078)
- 2008(4938)
- 2007(3991)
- 2006(3557)
- 2005(3210)
- 学科
- 济(29079)
- 经济(29044)
- 管理(20506)
- 业(18606)
- 企(15911)
- 企业(15911)
- 方法(12123)
- 数学(10115)
- 数学方法(10043)
- 中国(8514)
- 财(7656)
- 农(7458)
- 业经(6481)
- 学(6099)
- 制(5361)
- 地方(5207)
- 农业(5072)
- 贸(4918)
- 贸易(4913)
- 理论(4830)
- 融(4741)
- 金融(4741)
- 易(4647)
- 银(4622)
- 银行(4611)
- 行(4444)
- 务(4381)
- 财务(4380)
- 财务管理(4371)
- 企业财务(4187)
- 机构
- 大学(93536)
- 学院(91353)
- 济(39831)
- 经济(39111)
- 管理(35298)
- 研究(31573)
- 理学(31043)
- 理学院(30681)
- 管理学(30198)
- 管理学院(30022)
- 中国(23034)
- 财(19072)
- 京(18630)
- 科学(17275)
- 财经(15538)
- 所(14835)
- 经(14310)
- 中心(13982)
- 研究所(13428)
- 范(13159)
- 经济学(13120)
- 师范(13083)
- 农(12723)
- 江(12670)
- 业大(11985)
- 财经大学(11861)
- 经济学院(11823)
- 院(11531)
- 北京(11516)
- 师范大学(10837)
- 基金
- 项目(63965)
- 科学(52163)
- 基金(48699)
- 研究(48592)
- 家(42301)
- 国家(41900)
- 科学基金(36346)
- 社会(33642)
- 社会科(31787)
- 社会科学(31781)
- 基金项目(25461)
- 省(23184)
- 教育(22477)
- 自然(21974)
- 自然科(21536)
- 自然科学(21532)
- 自然科学基金(21168)
- 划(20309)
- 编号(18539)
- 资助(18522)
- 成果(15442)
- 部(15103)
- 国家社会(14602)
- 重点(14404)
- 创(13802)
- 教育部(13614)
- 发(13485)
- 人文(13145)
- 制(12949)
- 课题(12742)
共检索到1335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赵凌云 李旗明 孙荃
从横向大视角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两个历史时期具有共同的本质特征,两个阶段的主题、主线和目标是一致的,具有同一性和不可分割性。从纵向的视角看,两个历史时期是内在关联的,第一个时期为改革开放时期准备了制度基础、经济基础、国际基础、社会基础,更重要的是蕴含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基因,为第二个时期成功准备了条件。将两个历史时期统一起来,有利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奠定坚实的历史基础,为确保国家正确方向发展提供历史坐标,为建设长期执政党提供历史借鉴,为确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改革道路提供历史训诫。本文试图证明,两个历史时期统一性的观点,应该是当代中国的历史认知。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伟兵,黎沛虹
本文通过对历史时期人口与水灾变化的分析,认为它们之间呈现出大体一致的变化趋向。这即是:二者都是以宋为分界线的。宋前,二者都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并且变化幅度不大,而长江流域的人口水灾都很少。宋后,二者同时扩展至长江流域,并且,与前一时期相比,情况大为不同。就流域整体而论,水灾与人口都急剧增加;就不同区域而论,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水灾则不管人口密度的如何,呈现出一直增长趋势;而在长江流域地区,水灾随人口密度的增减而频发或有所缓和。此外,就整个历史时期而论,则无论流域间还是流域内的各区域,水灾都是随人口分布重心的转移而不断蔓延扩展的。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跃胜 李妮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党的历史上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也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一个伟大决议。深入贯彻学习第三个历史决议,包括深刻认识总结百年党史的必要性,牢牢把握百年党史四个历史时期的主题主线。三次飞跃是第三个历史决议理论逻辑的重要牵引力;历史主动、历史自信是第三个历史决议历史逻辑的主要推动力;“两个确立”是第三个历史决议实践逻辑的必要行动力。把握第三个历史决议蕴含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对于正确理解百年党史中的重要问题、树立正确党史观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保障。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万阿俊
探讨新形势下宏观调控的机制变异与理论创新是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现实需求。本文认为,宏观调控的一个核心仍集中于政策有效性,尤其是财政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在过去十年,中国一直习惯于使用财政和货币的政策搭配,但对于调控政策的有效性未作出明确的指示和研判,无益于宏观调控准确性及政策转型创新。本文在一个较为系统的中国式财政货币政策框架下,运用TVP-VAR方法探究中国财政货币政策调控有效性的历史演变,以及演变的背景和制度因素。发现:财政货币两类需求管理政策效率总体趋于下降;财政政策工具尤其是税收政策,其冲击效应及政策有效性在大部分时间强于货币政策;财政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主要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经济新常态、进...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马璇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探索出一条成功且彰显世界引领意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问题导向,探究中国道路的历史逻辑对于一以贯之走好这条道路意义重大。从历史源流、逻辑起点和时代走向三个层面把握其历史逻辑,中国道路与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源流一脉相承,中国深厚的文化渊源和中华民族近代探索实践成为它诞生在中国的逻辑起点,新时代中国道路以其新特征和独特优势不断彰显必然成功的时代走向。
关键词:
中国道路 历史逻辑 源流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魏革军 张晓东 郝威亚
我国金融体系经过40余年的改革,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回顾这一改革历程,我们可以从不同维度去理解和解释,其中一个重要的维度是事权职权的划分及相关业态发展。这涉及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财政与金融、监管与发展、监管机构之间、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等领域若干重要关系。把握好这些关系,有助于我们梳理我国金融改革的内在逻辑和演进路径,认识我国金融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紧扣我国实际,坚持问题导向,推动新时期金融业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
关键词:
金融改革 金融体系 监管模式 监管职权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郝云宏
从行为治理的角度看,基于治理主体还是治理对象的视角,其基本的逻辑关系和行为方式会有很大的不同。传统的公司治理及其研究基于治理主体的视角,从一开始就是股东权利导向,假定股东利益与公司利益相一致,并以解决代理问题为核心,但其内含的股东所有权与公司法人所有权的逻辑复合与现实冲突会使得代理问题复杂化,诱发公司治理内在逻辑关系的冲突。这在实践中引发的困惑就是,以董事会为核心的代理人向股东负责,还是向公司以及法人财产负责?向全体股东负责还是向大股东或者推荐自己的股东负责?现实中的董事会行为通常是一种治理法规约束下的相机抉择和伦理决策。关注公司法人所有权导向,公司治理应该是基于公司的治理,代表问题与代理问题...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叶平,王晓晞
关于宏观核算与微观核算的两个问题叶平,王晓晞本文将论述宏观核算与微观核算都涉及到的两个问题,一是增加值核算,二是资产负债核算。对于这两种核算,都存在一些误解,也都存在如何准确核算的问题。一、新会计制度与增加值核算(一)对增加值指标的几种误解及对它们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建华
乡村两级组织在取消农业税以后由于制度性权力的弱化以及财政的困难,乡村关系在形式上发生了某些变化。但是由于"压力型体制"的存在,乡镇政权仍然能够通过各种的手段支配村级组织,税费改革前形成的事实上的乡村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只是更讲策略,更加隐蔽、间接而已。村民自治任重道远。
关键词:
乡村关系 村庄治理 村民自治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志清
黄河是世界闻名的多沙性河流 ,历史时期就不断淤积、决口改道 ,且淤积速度不断加快 ,决口改道的频率也在不断增加。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发展和演变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历史时期流域内人口的增加、耕作方式的改变及其对植被造成的破坏都对中游地区侵蚀的加剧、来沙的增加 ,以及下游地区河道的淤积及决口改道的发生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
黄河下游 淤积 决口改道 人类活动影响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小亮 刘玲君 陈彦斌
近十余年来,为应对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促进经济平稳发展,中央不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实施了“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求侧管理”“跨周期调节+逆周期调节”等多项重要宏观调控创新举措。这些创新举措对于促进中国经济平稳运行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力支撑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不过,由于缺少整体逻辑,各项宏观调控创新举措往往各行其是,在调控目标、政策力度、调控期限等方面可能存在潜在矛盾,最终有可能削弱宏观调控的整体效率。提高宏观调控效率,需构建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将中国特色宏观调控的各项创新举措统筹起来,进而提炼并明确各项创新举措的整体逻辑。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新理论框架通过重构政策目标体系、准确设计政策力度和加强政策协调配合,能够有效化解各类创新举措之间的潜在矛盾,从而不断完善中国特色宏观调控体系。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耀辉 刘小林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经济运行机制的变化,原有的MPS核算体系已显出很多不足,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管理的需要,因此,在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已于1992年推出《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革试行方案,计划分两步实现向新体系的全面过渡。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期间有很多问题必须加以重视和解决,本文仅就其中的两个问题加以探讨。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马国校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燕燕
经济分析中是否存在价值判断,“经济人”的涵义是否包含价值观,是经济学发展过程中长期探讨的问题。本文沿着经济学的历史发展过程分析,认为古典经济学中追求自利的经济分析其实就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到了新古典经济学,纯“经济人”已经转化为“社会人”;而演进理论和现代经济学在其分析中已明确赋予自由、文化等超经济因素价值观的涵义。本文将理论逻辑的发展阶段与历史的发展阶段紧密结合起来,认为经济分析与价值观始终有着不可分割的统一关系。
关键词:
价值观 经济人 理论逻辑 历史阶段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靖
产业分工与税制间的逻辑关系是当前我国税制改革的主要依据之一。产业分工的不断深化带来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对税制改革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由此,本文从现代服务业和税制的属性出发,阐述了产业分工与税制间的两个逻辑关系:一是产业分工是税制改革的内在动力,二是利于产业分工是增值税改革的必然要求。从促进产业分工的角度,税制要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制度环境,由此,对当前我国增值税改革提出了两点建议。
关键词:
产业分工 税制 增值税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