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72)
- 2023(2338)
- 2022(1902)
- 2021(1841)
- 2020(1613)
- 2019(3743)
- 2018(3741)
- 2017(7299)
- 2016(3924)
- 2015(4571)
- 2014(4487)
- 2013(4550)
- 2012(4214)
- 2011(3642)
- 2010(3695)
- 2009(3425)
- 2008(3590)
- 2007(3315)
- 2006(3149)
- 2005(2978)
- 学科
- 银(17086)
- 银行(16940)
- 行(15646)
- 制(13833)
- 管理(10235)
- 业务(9955)
- 度(9632)
- 制度(9626)
- 业(8980)
- 融(8762)
- 金融(8762)
- 银行制(8727)
- 济(8659)
- 经济(8635)
- 企(8326)
- 企业(8326)
- 财(5224)
- 体(4894)
- 体制(4641)
- 方法(4326)
- 中国(3816)
- 数学(3617)
- 数学方法(3582)
- 务(3506)
- 财务(3504)
- 财务管理(3484)
- 企业财务(3335)
- 税(2889)
- 税收(2705)
- 收(2684)
- 机构
- 大学(48063)
- 学院(46795)
- 中国(23732)
- 银(19332)
- 银行(18477)
- 行(17159)
- 济(17128)
- 经济(16580)
- 研究(16447)
- 管理(16013)
- 财(13335)
- 理学(12190)
- 农(12087)
- 理学院(12027)
- 管理学(11812)
- 管理学院(11730)
- 京(10749)
- 科学(10131)
- 中心(9960)
- 农业(9828)
- 融(9512)
- 财经(9464)
- 金融(9362)
- 江(9258)
- 所(9056)
- 人民(8811)
- 经(8594)
- 研究所(7873)
- 国人(7757)
- 中国人(7712)
共检索到930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唐欣语 董晓亮
近年来,在金融市场的主体和功能不断完善的基础上,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政策的不断调整,以银行为中心、以规避信贷调控和监管为主要目的的金融创新业务开始逐渐兴起、不断出新,并迅速成为金融危机后期乃至当前我国金融领域的一大特色。从早期的银信合作、同业代付,到近两年的信托受益权、银证合作、银基合作、银保合作等等,围绕资产出表的通道类业务层出不穷,与调控、监管的博弈特征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张俊清 王佃凯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各国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得到迅猛发展。目前,欧美主要国家银行业的表外业务收入占比超过40%,成为银行重要的收入来源。在我国,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利率市场化的深化,表外业务由于具有形式灵活多样、资金占用较少、具有较高的综合收益等优势,得到商业银行的青睐。近年来异军突起增长迅速,已成为商业银行重要的业务模式。同时,伴随着商业银行表外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张俊清 王佃凯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各国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得到迅猛发展。目前,欧美主要国家银行业的表外业务收入占比超过40%,成为银行重要的收入来源。在我国,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利率市场化的深化,表外业务由于具有形式灵活多样、资金占用较少、具有较高的综合收益等优势,得到商业银行的青睐。近年来异军突起增长迅速,已成为商业银行重要的业务模式。同时,伴随着商业银行表外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熊毅
西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监管中南财经大学熊毅表外业务是指资产负债表之外的业务活动。主要有四大类:第一类是贷款承诺,它包括透支便利、承兑票据、信贷限额、回购协议和承销证券等;第二类是担保,包括正式担保、跟单信用证和备用信用证、保证与赔偿以及背书等;第三类是...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晓朴 陈璐 毛竹青
表外业务的监管与表内业务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从国际组织和主要国家表外业务的监管要求及操作实践来看,各国现有的监管体系对传统表外业务并未给予足够的关注,对资产证券化、衍生产品等复杂表外业务的监管也是"轻触式"的。危机后,国际上开始反思表外业务的监管,但主要也是从加强功能监管角度入手,对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本身的监管认识和进一步的监管要求还不够充分。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从防范监管套利、确认表外业务交易的风险实质、提高监管的前瞻性和灵活性、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等方面提出了加强表外业务监管的建议。
关键词:
表外业务 风险 监管 国际经验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颖 井淼
目前 ,国有商业银行业务表外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我们应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为视角 ,结合国际银行业的实践经验 ,寻求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进行监管的有益启示 ,构建合理、有效的表外业务的监管框架。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表外业务 监管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李福 邓菊香
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并未真正打破"分业经营"的监管限制,但许多商业银行已经悄然开展了混业经营。随着商业银行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转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将会有进一步的提升。然而已践行的渐进式混业经营模式产生了大量的表外业务,其巨大的杠杆风险给商业银行的经营和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以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实践为背景,深刻分析混业经营所产生的表外业务以及由此给银行治理带来的挑战,进而以完善表外业务信息披露与强化风险监管为重点,提出商业银行实施表外业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胡志刚
2009年以来,由于市场对人民币升值预期十分强烈,企业通过贸易融资等相关业务来规避汇率风险的需求日益旺盛。在这样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利用海外分支机构或协议行在资金、价格上的优势叙做表外外汇融资,已成为进一步拓展自身业务的一条重要途径,但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监管问题。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佳
本轮金融危机促使金融监管逐渐从微观审慎监管向宏观审慎监管过渡。在金融危机中表外业务监管存在微观审慎监管偏差以及宏观审慎监管缺位的问题,必须从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改进监管目标、分析、工具以及政策安排等方面来完善表外业务的监管。同时,微观审慎监管者应将表外业务的微观信息传递给宏观审慎监管者,而宏观审慎监管者通过对表外业务系统性风险的评估来进行风险预警,并将风险信息传递给微观审慎监管者。对此,要结合微观审慎监管和宏观审慎监管来构建表外业务的监管框架。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李福 邱凯
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业的主体和基础载体,发挥着引导资金流通与实现资金余缺调剂的重要职能。然而,融资困境一直是市场参与主体发展的瓶颈,"钱荒"问题日益凸显与蔓延,遏制了投融资活动的资金需求。同时,民间"钱慌"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基于此,商业银行表外事项迅猛发展,发挥了创造利润与缓解流动性压力的双重作用,但其膨胀的杠杆效应,重构了银行风险结构,加剧的风险更阻碍了商业银行的发展。因此,以表外事项为载体,以表外风险监管为目标,以表外负债风险监管为核心,构建商业银行业务收益——风险博弈模型,完善商业银行表外事项运作与信息披露机制,逐步提高风险监管效率,从而确保其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
关键词:
表外负债 表外事项 表外风险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尹继志
影子银行体系是指游离于传统银行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机构与信用中介活动。批发业务模式、杠杆化操作、低透明度和较少受到监管是影子银行体系业务活动的主要特征。影子银行体系的活动增加了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加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组织和发达经济体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影子银行体系金融监管的政策措施。我国近年来影子银行机构不断增加,经营范围日益扩展,对其业务活动的风险应引起足够重视。为此需要借鉴国际金融监管的经验,完善金融监管措施,规范其发展并使之成为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尹继志
影子银行体系是指游离于传统银行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机构及其中介活动。批发业务模式、杠杆化操作、低透明度和较少受到监管是影子银行体系业务活动的主要特征。影子银行体系的活动增加了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加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组织和发达经济体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影子银行体系金融监管的政策措施。我国近年来影子银行机构不断增加,经营范围日益扩展,对其业务活动的风险应引起足够重视。为此需借鉴国际金融监管的经验,完善金融监管措施,规范其发展并使之成为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