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53)
2023(16976)
2022(14523)
2021(13598)
2020(11499)
2019(25851)
2018(25477)
2017(48956)
2016(26541)
2015(29644)
2014(29530)
2013(29031)
2012(26710)
2011(23886)
2010(24221)
2009(22953)
2008(21951)
2007(19415)
2006(17105)
2005(15718)
作者
(76169)
(63063)
(62656)
(59895)
(40203)
(30357)
(28706)
(24591)
(24131)
(22733)
(21620)
(21425)
(20079)
(20045)
(19864)
(19769)
(18655)
(18539)
(18169)
(17970)
(15574)
(15478)
(15326)
(14368)
(14156)
(14154)
(14032)
(13925)
(12820)
(12387)
学科
(98271)
经济(98116)
管理(82741)
(79076)
(66957)
企业(66957)
方法(44278)
数学(37908)
数学方法(37470)
中国(33070)
(32940)
(30012)
金融(30009)
(29601)
银行(29555)
(28336)
(28296)
(26224)
业经(23767)
(22065)
财务(21987)
财务管理(21941)
(21900)
企业财务(20981)
地方(20043)
(18298)
理论(18198)
农业(17107)
(17053)
贸易(17038)
机构
大学(371681)
学院(368230)
(145396)
管理(144819)
经济(142005)
理学(124168)
研究(123159)
理学院(122802)
管理学(120653)
管理学院(119982)
中国(101791)
(79307)
(75400)
科学(74764)
(61497)
财经(58761)
(58747)
中心(58233)
研究所(55524)
(54866)
业大(53799)
(53383)
北京(50371)
(46127)
农业(45797)
师范(45638)
(44880)
(44796)
经济学(44446)
财经大学(44052)
基金
项目(248766)
科学(195425)
基金(181616)
研究(181507)
(157992)
国家(156691)
科学基金(134859)
社会(114618)
社会科(108610)
社会科学(108584)
(96306)
基金项目(95989)
自然(87877)
自然科(85794)
自然科学(85771)
自然科学基金(84240)
教育(82970)
(81224)
资助(74987)
编号(73221)
成果(60430)
重点(55559)
(55005)
(51912)
(51475)
课题(50568)
创新(48554)
(48427)
科研(47714)
教育部(47439)
期刊
(159351)
经济(159351)
研究(114615)
中国(76199)
(59874)
学报(59862)
管理(54179)
科学(53618)
(53569)
(51183)
金融(51183)
大学(45865)
学学(43222)
教育(38985)
农业(35750)
技术(30497)
财经(29394)
(24918)
经济研究(24908)
业经(24296)
问题(19930)
理论(19874)
实践(18200)
(18200)
(17872)
(17752)
图书(17476)
科技(17171)
技术经济(16639)
现代(16451)
共检索到5591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刚  颜苏  王洋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宣布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简称金稳会),标志着我国现行"一行三会"的监管架构开始按照"统筹协调监管、有力有效"的要求进行方向性调整。2017年11月8日金稳会首次会议召开,明确五项主要职责。下一步,应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尽快做实金稳会,使其有序运转,依法履职,有效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具体看,一是在厘清定位的基础上明确金稳会的权限;二是确定人员组成,细化金稳会下设日常支持型组织的具体架构和运转机制;三是优化运作机制,包括确立定期会议和不定期会议相结合的工作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圆圆  
随着金融机构混业经营和金融衍生品的发展,金融体系的联动性、复杂性和外溢性等特征愈发突出,近年来我国金融风险不断累积,其传染性、系统性和破坏性日益显著,且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国的金融风险带有结构性和体制性特征,与财政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性。国此,财政在以最后贷款人、微观审慎监管和存款保险制度共同构筑成的金融安全网下,理应"有进有退",明确财政作为经济主体和公共主体的职能定位。本文在明确系统性金融风险内涵的基础上,总结我国当前阶段潜在的金融风险及其特殊性,深入分析在防范化解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时提高财政参与度的合理性;从财政作为风险责任主体、防范化解风险的参与主体和公共救助主体三个层级来探讨财政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中的作用机制,构建财政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中的制度框架;提出应当进一步加强"出资人"的风险监管职责,运用结构化工具分类引导化解风险和实现多渠道的财政资金供给。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新  周琳杰  
本文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例,阐述了中央对手方机制对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作用,并总结了相关的经验教训。在分析我国中央对手方机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我国中央对手方机制的建立更多是为了提高交易结算效率,但却忽视了法律基础及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设。本文提出,应当从这两方面入手,完善我国中央对手方机制,以提高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整体水平,进而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健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春妮  
本文构建了包含外生变量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我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引入了外生变量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并利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进一步测算了我国各省域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采取空间溢出效应对该风险的生成机理与传染机制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研究表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传染具备较强非对称性质,风险的传染源主要来自我国东部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域,经济发展模式相对单一的省份受风险传染的可能性更高。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黄益平  
近年来金融风险不停地在股票、房地产、债券、互联网金融和外汇等市场之间游走,表明中国经济已经进入金融风险高发期。而增长持续减速导致实体经济投资回报下降,催生大量的僵尸企业并推动金融风险的快速积累;同时杠杆率剧升,流动性充裕与投资机会不足同时并存;一些领域的金融创新比如互联网金融和影子银行在满足实体经济需求的同时,也制造了许多新的金融风险;而实施多年的"政府兜底"已经越来越难以为继。因此,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已经成为当前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我们建议政府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应该高度关注金融风险,与宏观审慎监管政策配合,保持经济与金融的相对稳定。第二,放弃政府兜底,强化市场纪律,及时释放风险点,尽快处置僵尸企业与僵尸金融机构。第三,改革金融监管框架,改善政策协调,加强监管机构的独立性、专业性和权威性,一旦条件成熟走向混业监管,建议考虑采用双峰监管模式。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黄益平  
近年来金融风险不停地在股票、房地产、债券、互联网金融和外汇等市场之间游走,表明中国经济已经进入金融风险高发期。而增长持续减速导致实体经济投资回报下降,催生大量的僵尸企业并推动金融风险的快速积累;同时杠杆率剧升,流动性充裕与投资机会不足同时并存;一些领域的金融创新比如互联网金融和影子银行在满足实体经济需求的同时,也制造了许多新的金融风险;而实施多年的"政府兜底"已经越来越难以为继。因此,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已经成为当前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我们建议政府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应该高度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严一锋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本文系统总结了当前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在企业债务、资产质量、资产泡沫、资金外流、影子银行、信贷增长、金融乱象等方面的表现,深刻揭示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根源,并提出了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基本策略。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严一锋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本文系统总结了当前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在企业债务、资产质量、资产泡沫、资金外流、影子银行、信贷增长、金融乱象等方面的表现,深刻揭示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根源,并提出了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基本策略。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王国刚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揭示了一种新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这种系统性金融风险主要是指建立在高杠杆和脱实向虚基础上的金融交易,通过资产-债务联动机制和扩散传染机制,在金融市场价格持续下行条件下所引发的有毒资产多米诺骨牌效应和金融危机。这种系统性金融风险以资产-负债联动机制为触发条件,但它要转化为必然性,还需要三个依次递进的条件发生:金融资产价格持续大幅下跌、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衰退、资产-负债联动机制传递中的持续扩散效应。近年来,在金融机构、类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的既彼此合作又相互竞争中,资产-负债的联动机制已将中国金融的"条"和"块"编织成了一张庞大的金融运作蛛网。这张蛛网的各条线均已显示绷紧的趋势,脆弱性正在逐渐提高。毫无疑问,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已是金融运行和国民经济运行的当务之急,理应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充分有效地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需要建立和完善六个机制:建立金融数据和金融信息的精准性统计机制,强化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监管,强化对金融市场运行态势的监控,强化"去杠杆",增强实体企业的盈利能力,完善和改革金融监管框架。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王国刚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揭示了一种新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这种系统性金融风险主要是指建立在高杠杆和脱实向虚基础上的金融交易,通过资产-债务联动机制和扩散传染机制,在金融市场价格持续下行条件下所引发的有毒资产多米诺骨牌效应和金融危机。这种系统性金融风险以资产-负债联动机制为触发条件,但它要转化为必然性,还需要三个依次递进的条件发生:金融资产价格持续大幅下跌、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衰退、资产-负债联动机制传递中的持续扩散效应。近年来,在金融机构、类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的既彼此合作又相互竞争中,资产-负债的联动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审计署金融审计司课题组  吕劲  
审计机关通过防范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的金融风险,在宏观政府治理、中观市场治理、微观公司治理三个层面发挥预防、揭示、抵御的"免疫系统"功能,以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服务于国家治理目标的实现。为了在防范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审计机关应当从宏观视角、综合视角和动态视角三个方面来拓宽审计视野;通过加强对大型金融机构审计,强化对资本市场的审计监督,以及加强对监管部门和监管政策风险导向的审计评估来实现审计内容深化;通过整合多种审计资源,建立多层次审计项目体系,推动大数据技术应用来实现审计组织及技术创新。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罗航  颜大为  王蕊  
现代科技信息技术与金融行业融合已是大势所趋,一方面金融科技能够助推金融机构转型升级,增强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加快系统性风险的扩散,加剧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本文在已有文献基础上,首先分析金融科技对系统性风险扩散的影响表现,然后基于信息技术的影响机制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机制两个视角研究上述表现的原因。结果表明,金融科技会增强社会信用和信息收集处理能力,阻碍系统性金融风险扩散,但也会增强金融脆弱性,加快货币流通速度,进而加剧风险扩散。因此,金融机构和组织应加强数据收集处理和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能力,货币当局应控制货币结构,更好地防范和减弱系统性金融风险扩散效应。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赵星   李向前   孟颖  
将研究型审计应用到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之中,是探索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新思路、新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探究研究型审计的内涵及时代价值,并从审计思维角度审视研究型审计的思维体系构成,为其深化应用奠定基础。根据经济发展新形势下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面临的新变化和现实挑战,探究研究型审计助力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的逻辑理路。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微观、中观和宏观逻辑与研究型审计的理念方法相结合,寻求研究型审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实现机制,推动研究型审计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领域的创新应用。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欣  
欧债危机的发生,为世界经济再次敲响了警钟,危机还远远没有过去,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仍是当前世界经济的第一主题,对中国而言,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也同样是第一主题。本文研究认为国家审计通过在更高角度、更广范围和更深层次充分发挥作用,有效行使对国家战略实现的监督权和推进权,扩大防范金融外生性风险审计范围,加强对资本市场各种交易的审计深度,以审计推进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进程,能够比其他单一、浅层次监管更有效地发现和揭示深层次系统性金融风险,能够更有效地防范危机的发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