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11)
2023(11908)
2022(10057)
2021(9443)
2020(8113)
2019(18303)
2018(18078)
2017(34742)
2016(18500)
2015(20683)
2014(20274)
2013(19626)
2012(17613)
2011(15642)
2010(15476)
2009(14298)
2008(13586)
2007(11652)
2006(10005)
2005(8909)
作者
(49077)
(41251)
(40874)
(39051)
(26044)
(19518)
(18575)
(16074)
(15794)
(14377)
(14039)
(13973)
(13004)
(12749)
(12739)
(12632)
(12142)
(12104)
(11872)
(11871)
(10021)
(9825)
(9773)
(9513)
(9188)
(9159)
(9014)
(8849)
(8134)
(7949)
学科
(70292)
经济(70170)
管理(59122)
(53349)
(45513)
企业(45513)
方法(33297)
数学(29401)
数学方法(28959)
(22733)
(19260)
(18564)
中国(18384)
业经(16353)
(14173)
财务(14122)
财务管理(14085)
(13393)
企业财务(13384)
(12766)
地方(12631)
农业(12479)
(12235)
银行(12223)
(12141)
贸易(12134)
(11825)
(11599)
技术(11427)
(11427)
机构
大学(250691)
学院(249399)
(102896)
管理(100977)
经济(100847)
理学(87424)
理学院(86532)
管理学(85081)
管理学院(84594)
研究(77386)
中国(60408)
(51830)
(50690)
科学(44990)
财经(40807)
中心(38412)
(37693)
(37117)
(36190)
(35696)
业大(35109)
经济学(32308)
研究所(32114)
(31304)
师范(30977)
北京(30783)
财经大学(30584)
经济学院(29142)
(29049)
(28912)
基金
项目(174510)
科学(140334)
基金(130253)
研究(129091)
(112666)
国家(111765)
科学基金(98300)
社会(84729)
社会科(80420)
社会科学(80406)
基金项目(69260)
(66763)
自然(63472)
自然科(62036)
自然科学(62021)
自然科学基金(60908)
教育(60352)
(56815)
资助(51685)
编号(51423)
成果(41093)
(39878)
重点(39373)
(37953)
(37353)
(36448)
国家社会(35802)
教育部(35221)
创新(35014)
课题(34779)
期刊
(108817)
经济(108817)
研究(72386)
中国(48619)
(42519)
管理(37947)
学报(35302)
科学(34200)
(32391)
大学(28690)
学学(27001)
教育(25749)
(24379)
金融(24379)
技术(22395)
农业(21290)
财经(20528)
业经(18082)
(17593)
经济研究(16887)
问题(14616)
理论(12167)
财会(11791)
(11706)
技术经济(11238)
科技(11032)
实践(11024)
(11024)
图书(10846)
(10791)
共检索到3645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黄美均  诸培新  
研究目的:通过诠释地票性质,挖掘地票制度功能,分析地票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为进一步完善地票制度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政策分析法和归纳总结法。研究结果:地票在性质上体现为一种指标象征、一个载体和一种权利代表;地票具有协调土地市场和管理秩序、完善耕地占补平衡、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促进缩差共富和为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形成制度供给5大功能;同时在运行中存在供给地票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权权利保障不够、边远地区支撑性发展要素过度流失、地票增值收益分配不合理、地票落地使用制度不完善和地票来源受限及内涵不够丰富5个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结论:地票是促进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实现城...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魏峰  郑义  刘孚文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配置机制实质上是土地管理制度与市场机制的有效衔接,即在耕地保护、用途管制等现行体制框架内,根据市场的需要,一方面采取出让、转让等方式实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有偿和有限期的流转,另一方面采取复垦、整理等方式实现闲置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依法有序退出,改变为耕地。随着土地市场的发展,土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陈悦  
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市通过地票交易统筹配置城乡建设用地资源,在解决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建设用地短缺的同时,盘活了农村建设用地,提高了农民财产性收入,成效显著;重庆地票交易制度在理论上为破除长期以来困扰农村土地市场化改革的制度性障碍提供了可行思路,对我国统筹主体功能区土地资源配置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当前,重庆地票交易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一是将土地一级开发权的市场化改革与地票结合;二是实行城镇建设用地指标配置双轨制,改革征地制度;三是加强地票制度与规划的衔接;四是适时推出地票二级市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晓军  张孝成  郑财贵  牛德利  高强  
地票制度风险评估能够有效规避、减小风险,保证地票制度安全运行。采用DSP制度风险研究技术体系识别并评价重庆地票制度风险影响因素,再采用综合评价模型对地票制度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①地票制度风险因素有5个,分别为耕地保护风险、国家宏观调控的风险、房地产市场冲击风险、统筹城乡的风险和农民权益保护的风险;②地票制度风险准则层中5个风险的相对严重程度依次为农民权益保护的风险、耕地保护风险、国家宏观调控的风险、房地产市场冲击风险和统筹城乡风险,指标层中农村宅基地社会保障未充分考虑的风险、农民复垦的主体地位未得到充分体现的风险、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风险、地票落地区农民权益未得到充分保障的风险和国家计划指标...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刘朝旭  雷国平  
重庆地票制度是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重要实践,以"先补后占"代替"先征后补",建成了城乡统一的土地要素市场,显化了农村土地价值,优化了农用地、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对推进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重庆地票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运行情况良好而稳健;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应鼓励农民参与复垦,规范复垦验收环节,动态调控地票价格,扩大地票适用范围,完善地票价款收益分配机制,以深化统筹城乡土地制度改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童代志  
2013年8月22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50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土地流转实践"。重庆市土地交易所执行总裁童代志介绍了重庆地票制度的设计理念、操作步骤、推进原则、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地票制度改革创新了人口及土地城镇化的方式,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落实了农村集体和农民的财产权,促进了城乡土地统筹管理,优化了城镇建设时序和空间布局,推动了相关配套改革的联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付海涛  段玉明  
为合理促进农地流转,重庆进行了新的探索。重庆地票交易制度是一种城乡统筹用地指标,建立城乡统一有效土地市场的一种制度创新,其本质是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缓解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现状。但由于试验时间不长,还受到原有一些土地制度的束缚,配套制度一时还跟不上,导致重庆地票交易制度既有一些重大制度创新,也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覃琳  邓杨琼  邱凌  
借鉴重庆地票制度中耕地占补创新模式,利用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探索建立耕地占补指标交易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可从出台耕地占补指标交易法规文件、建立耕地占补指标交易平台、健全耕地占补指标交易监督机制、建立耕地占补指标交易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着手,建立耕地占补指标交易体系,以期实现全省(市)范围内的耕地占补平衡。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春  冯长春  孙阳  
城乡建设用地置换是有效缓解"城市建设用地短缺"和"农村建设用地闲置"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本文以重庆市地票为例,对城乡建设用地置换的运行机理进行深入分析,认为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三个维度:从空间维度而言,城乡建设用地置换是边缘地区支持了核心地区的城市扩张需要;从产权维度,城乡建设用地置换实质是土地发展权的转移;从收益维度,城乡建设用地置换显化了土地的级差地租。对置换机理的深入分析,有助于理解置换的理论基础,并发现置换中潜在的风险。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亚辉   杨遨郗   刘燕   杨庆媛  
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重庆市创设地票制度的初衷在于推动城乡统筹与融合发展,但目前缺乏相应评估。论文根据1998—2020年间全国7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2008—2020年地票交易数据和地票生成地的农户调研数据,通过空间分析和合成控制法系统评估了重庆市地票制度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地票制度促进了重庆市城乡融合发展,表现为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非农劳动力供给、城市建设用地供给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增加,以及耕地流失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下降。地票作为“杠杆”将城乡地域系统中“人—地—业—钱”各类要素进行耦合互动关联,助推城乡融合发展。鉴于地票制度已在全国多地试点,有必要探索如何实现城市近郊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与远郊地票制度的联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平衡性调整;同时,政府应积极拓展地票制度服务于乡村振兴和生态修复的功能,适度增加乡村振兴用地并将农村闲置用地恢复为生态用地,协同促进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沃林  胡新艳  
为推动我国土地管理制度创新,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厘清重庆和成都市土地管理制度的核心,并结合我国一二线城市的特性,提供相对应的建议。结果表明:1)重庆和成都市地票制度的突出特点是将农村低效土地转化为城市建设可利用的发展空间,并通过整治农村低效建设用地,腾出了建设用地指标来满足农村发展。且以市场化方式进行用地指标的公开交易,既能够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低效建设用地整治,又能通过市场配置建设用地指标,实现城乡土地的空间布局的优化。2)对于一线城市,其可以将地票制度与城市更新政策结合,实现开展存量土地的再开发;而对于二线城市,其可以在地票制度的基础上,出台不同性质地块的地票置换的数量,缓解土地资源紧张的状况。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鹏  刘春鑫  
借鉴西方国家土地发展权的相关理论,利用土地发展权还原机制,以地票形式搭建起城乡建设用地之间的供需平台,重庆土地地票交易制度由于城乡土地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间的差异,存在广阔的交易空间和制度变迁的动力。地票交易制度有利于统一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促进城市资源反哺农村,统筹城乡经济的发展。但是对于其可能产生的"马太效应"、耕地保护、双轨制供地体制下地方政府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也必须引起我们的思考。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董祚继  谢海霞  徐小黎  
2008年12月4日重庆市农村土地交易所挂牌成立,地票作为土交所的主要交易标的之一,正式面向社会公开交易。一年多来,其运作和管理谨慎稳妥、循序渐进,积极推动了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但同时也显露出一些问题,值得我们重点关注和探讨。"地票"作为一种新的事物,可以看作重庆市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创新和发展。但地票交易制度与现行增减挂钩制度相比在工作机制、管理成本及交易对象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两者如何衔接和改进有待深入探索。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尹珂  肖轶  
本文以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实施农村土地"地票"交易制度的实际素材为依据,分析了制度实施在有效保护耕地、盘活农村闲置建设用地以及促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创新等方面的成效,并针对目前"地票"交易制度试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明确交易主体、完善交易监管机构、建立交易收益分配制度等政策性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锐  
从级差地租的角度思考,地票制度不是市场经济行为,而是政府财政的再分配。地票制度的转移支付性质,决定了其市场化之路不可能走得太远。从土地指标生产过程和农民建新拆旧实践看,地票制度的成绩是以土地为媒介的转移支付,为农村公共品供给和农民生活改善提供了基础。地票制度的问题是对新村居民点建设不够重视,对村庄的生产性特征不够关注,对农民的社会福利思考不多。以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实现农村资源输入与农民参与积极性相结合,地票制度可以在城乡统筹上走得更远更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