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87)
- 2023(7320)
- 2022(6263)
- 2021(5702)
- 2020(4852)
- 2019(10765)
- 2018(10623)
- 2017(19489)
- 2016(11061)
- 2015(12342)
- 2014(12347)
- 2013(12142)
- 2012(11344)
- 2011(10369)
- 2010(10877)
- 2009(10494)
- 2008(10389)
- 2007(9455)
- 2006(8788)
- 2005(8349)
- 学科
- 济(42223)
- 经济(42130)
- 管理(40132)
- 业(32217)
- 企(26647)
- 企业(26647)
- 财(15222)
- 制(14846)
- 农(13942)
- 地方(13730)
- 环境(12997)
- 方法(12507)
- 中国(11945)
- 业经(10900)
- 学(10644)
- 数学(10283)
- 数学方法(10143)
- 体(9895)
- 农业(9014)
- 划(8668)
- 银(8649)
- 银行(8640)
- 务(8450)
- 财务(8428)
- 财务管理(8397)
- 行(8245)
- 体制(8167)
- 融(8166)
- 金融(8163)
- 企业财务(7972)
- 机构
- 学院(157442)
- 大学(156844)
- 济(63185)
- 经济(61633)
- 管理(57789)
- 研究(56672)
- 理学(48000)
- 理学院(47385)
- 管理学(46665)
- 管理学院(46355)
- 中国(44832)
- 财(34859)
- 京(34711)
- 科学(34117)
- 江(33493)
- 所(28507)
- 中心(27076)
- 农(26728)
- 财经(25562)
- 研究所(25325)
- 业大(22748)
- 经(22713)
- 省(22073)
- 州(21860)
- 范(21356)
- 师范(21141)
- 院(21117)
- 北京(21000)
- 农业(20198)
- 经济学(18949)
- 基金
- 项目(102582)
- 科学(81338)
- 研究(76503)
- 基金(74196)
- 家(64513)
- 国家(63996)
- 科学基金(54839)
- 社会(49563)
- 社会科(46895)
- 社会科学(46886)
- 省(41458)
- 基金项目(39235)
- 自然(34854)
- 教育(33979)
- 划(33952)
- 自然科(33698)
- 自然科学(33686)
- 自然科学基金(33025)
- 编号(30341)
- 资助(29370)
- 成果(25552)
- 制(24833)
- 重点(23998)
- 部(22656)
- 发(22578)
- 课题(22374)
- 创(21312)
- 国家社会(20418)
- 创新(20198)
- 性(19796)
共检索到2584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谢世斌
绵江河源起于福建长汀、江西瑞金、石城三县交界的石寮岽,为赣江源头,流经瑞金市的11个乡镇,干流从日东水库至会昌湘江口,全长130 km(瑞金市境内长119 km),有大小支流190条,瑞金市境流域面积1599.6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65.3%,涉及人口46万余人。为了保护赣江源,2008年,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了赣江源自然保护区,并设立保护区管理站,涉及瑞金市大柏地、壬田、叶坪、日东等5个乡镇59个行政村、居委会及林场,面积597.49平方公里,人口15.7万。保护区水质达到国家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权典
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划,自然保护区被界定为禁止开发区域,必然要对其科学有效地实施生态补偿;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应当结合当前主体功能区划的政策导向,进行重新定位与构建。依据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等理论,为缓解现实矛盾,需积极探索构建多元化融资渠道的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主要涉及政府与市场两种基本途径或机制范畴,合理安排相应的政策引导与制度创新。制度构建的关键在于加快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立法调整,无论是政府财政转移支付还是市场经济手段的生态补偿政策,都需要立法确定其方针原则、实施模式及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郭辉军 施本植
生态补偿已成为调节经济活动外部性、保护生态系统结构稳定、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经济手段。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突出、边界明确、法规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对于其它类型的禁止开发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对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研究,在已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首次提出了生态系统外部性、野生动物肇事补偿机制,并进一步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七大机制。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生态系统外部性 生态补偿机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甄霖 闵庆文 李文华 金羽 杨光梅
自然保护区对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如何协调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决策者和社区公众共同关注的问题,构建适宜的生态补偿机制日益成为解决自然保护区所面临问题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海南省为案例,从社区居民问卷分析和机构调查分析入手,分析自然保护区设立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影响,讨论建立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途径、方法和实现机制。研究表明,保护区大部分农户对保护区的建立持赞同态度,这种态度受被调查者年龄和教育程度的影响。从总体上看,自然保护区设立对改善生态环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保护区的建立限制了保护区大多数居民收入的增加,他们也没有因此得到应有的补偿。保护区管理机构和居民面临的共同问题是资金不足,...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生态补偿 机制 海南省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斯萍 谢屹 王昌海 温亚利
集体林对于我国自然保护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自然保护区集体林生态补偿是构建和谐保护管理格局的有效措施。自然保护区集体林补偿机制形成于生态补偿制度的完善与发展过程,有直接补偿和间接补偿两种方式,不同地区的补偿标准存在差异。补偿机制存在标准不科学、客体不全面、程序不健全等问题,成因在于保护管理理念滞后、能力低下。为优化自然保护区集体林补偿机制,应建立科学补偿标准,完善补偿对象,拓宽生态补偿投入渠道,健全补偿工作程序。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集体林 生态补偿 对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开森 邓元德 吕国梁 刘连勇
【目的】为该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闽西常绿阔叶林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查阅的基础上,利用区系地理学原理,统计分析汀江源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组成和分布区类型,比较其与周边相邻3个自然保护区的种子植物区系的相似性。【结果】1)汀江源自然保护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47科599属1 237种,珍稀濒危和特有物种有63种。2)种子植物区系表征科是壳斗科、冬青科、紫金牛科、五加科、樟科和山茶科。3)种子植物区系属数的R/T值1.45,高于武夷山的R/T值(1.10),而低于梁野山的R/T值(1.66)和虎伯寮的R/T值(2.68)。4)与梁野山、武夷山、虎伯寮3个自然保护区相似性比较,在科级水平上相似性极高,均大于90%;在属级和种级水平上,与梁野山的相似性系数最高,分别是76.76%和61.86%。【结论】汀江源自然保护区植物种类丰富,珍稀濒危和特有物种较多;大科、大属优势现象明显,少种科、少种属数量占优势,区系分化较大,体现科属水平的多样性;区系地理成分复杂,联系广泛,起源古老,热带性质明显;在地理亲缘关系上该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与梁野山的联系最为密切,与虎伯寮的和武夷山的联系较为疏远,与其地处武夷山脉南段延伸支脉区域的地理位置相符合,具有从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明显特点。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豪 虞孝感
长江源区是长江流域的特殊生态功能区 ,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之一。其生态环境的好坏 ,不仅关系到当地人民的生存与发展 ,而且会影响整个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简要介绍了长江源区的基本概况 ,分析了源区目前存在冰川退缩、冻土退化、草场退化、土地沙化、湖泊萎缩、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有自然因素 ,也有人为因素 ,自然原因占主导地位 ,而人为因素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赞成在长江源区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提出了建设长江源自然保护区功能区的思想 ,认为保护区应重点保护水源地、生物多样性和特殊生态系统。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 ,建议将保护区划分成 5个核心区 ,3个缓冲区和 ...
关键词:
长江源 自然保护区 生态功能区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友均 崔国发 邹大林 郑杰 董建生 李永波
应用典型抽样法研究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4个主要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采用多种测度方法计算了各森林群落的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结果表明:(1)青海云杉林、川西云杉林、紫果云杉林、大果圆柏林内部,3个层片间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都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反映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主要林区森林群落层片的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2)乔木层物种多样性从高到低依次为青海云杉林>紫果云杉林>大果圆柏林>川西云杉林,主要与群落分布的地理位置、海拔等环境因子和建群种生态学特性有关;(3)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分布在阴坡地段的青海云杉林、川西云杉林和紫果云杉林差别不大,但都比分布在阳坡地段的大果圆柏林高,主要与阳坡早春树...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强 苏化龙 李迪强
20 0 1年 7月 13日至 8月 14日对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鸟类进行了调查 ,共记录到鸟类 2 37种、2 7亚种 ,计 2 6 4种 (亚种 ) ,隶属 16目 41科 .新记录种 13种 .所有鸟类中 ,古北种 179种 (75 .5 3%) ,东洋种 13种 (5 .49%) ,广布种 45种 (18.99%) .从居留类型 (含亚种 )来看 :留鸟 12 0种 ,夏候鸟 75种 ,冬候鸟 4种 ,旅鸟 5 0种 ,繁殖鸟 (分布在本区 ,存在垂直迁徙等现象者 ) 15种 ;国家重点保护鸟类 7科 40种 .从组成上看 ,保护区鸟类组成以古北界成分最多 ,占有绝对优势 ,其次为广布种 ...
关键词: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鸟类 分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韦惠兰 夏锋 袁志伟 张宏亮
生态效益是自然保护区保护效益的中心,对生态效益进行评估是自然保护区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效益进行科学界定的基础上,探讨了生态效益计量的理论方法,并以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为例,具体计量和评估了其生态效益。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生态效益 计量 评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文宣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谢屹 李伟 温亚利 胡崇德
基于新保护区管理理念和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面对威胁因素和利益相关方的分析,探析自然保护区区域共管体系的内涵。提出通过建立以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委员会为首,宗教共管委员会、社区共管委员会、生态旅游共管委员会为支撑的“区域共管体系”组织结构。为确保区域共管体系得以建立和有效运行,应建立引导、回馈、监督、互动、激励等保障机制。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余春华 陈永柏 陈大庆
分析了河流型鱼类自然保护区上游来流主导、水体及其环境依赖、线性开放系统的主要特征。阐述了河流型鱼类自然保护区面临的保护与开发矛盾突出,封闭性管理弊端凸显,保护区本底调查缺乏及相关基础科研的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保护提升的困难与挑战。针对河流型自然保护区的实际,在共性管理措施基础上,提出以下保护管理建议:(1)关注上游影响以从河流生态系统角度开展保护;(2)深入开展保护区基础调查以夯实保护基础;(3)实施适应性管理。
关键词:
河流 鱼类 自然保护区 管理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友均 杜华 邹大林 林秦文 路端正 崔国发 郑杰 董建生 李永波 魏俊元
通过对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澜沧江上游进行实地野外调查 ,鉴定统计得到种子植物 616种 ,分归 59科 ,2 42属 .对澜沧江上游种子植物区系从科、属、种三级水平统计分析 ,初步探讨了该地区植物区系的性质和基本特点 .①区系性质 :属级区系分析表明 ,热带性质的属占总属数的 3 3 5% ,而温带性质的属占总属数的 90 91% ;种级水平组成中 ,区系的温带种有 3 85种 ,占总种数的 62 91% ,几乎没有热带种成分 .属级和种级两个水平都表明该地区植物区系以温带性质为主 ,几乎没有热带性质 .其中 ,从属级水平来看 ,北温带成分带有明显优势 ,而从种级水平来看 ,东亚成分占有明显...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红清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多样,生物种类与群落类型繁多,已建立的多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对保护各类重要生态系统及其环境、拯救濒于灭绝的生物物种及自然遗迹具有重要作用。采用叠图法、数学统计等方法,对长江流域自然保护区的数量、面积、类型、分布、管理等基本情况进行了识别、整理、统计分析与制图,结合长江流域自然保护区分布特点,对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生态制约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至2008年12月长江流域共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827个,保护区总面积约占长江流域面积的19.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长江流域初步形成了类型较齐全、布局较合理、功能较健全的自然保护区网络。长江流域水力资源主要分布于长江上游区,...
关键词:
长江流域 自然保护区 生态保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